Re: [問題] 博士班的生活

看板PhD作者 (SaltLake)時間15年前 (2009/01/15 18:40), 編輯推噓10(11131)
留言43則, 1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4/24 (看更多)
※ 引述《SoSoLife (需要翻越新的山頭)》之銘言: : [恕刪] : 整篇文章講得很好 : 自己替自己的選擇負責 沒有穩贏的路 ^^^^^^^^^^^^^^^^^^^^^^^^^^^^^^^^ 大方向是受到認同的 但是底下有一點根據以前經驗必須再次強調與釐清 : 但是關於下面這段我有一點不一樣的想法 : : 幾年後 他們有了積蓄 而你有了學位 這不就是你選擇的路嗎? : : 你又說 但是博士之路有風險阿 唸了不見得會拿到學位 可能中途就會離席 : : 難道 工作就沒風險嗎? 工作了 就不會被裁員 工作了 就一定會賺到錢? : : 人生每一條路都有風險 哪有大家都是贏家的道理 : 有時候我常在想 念博班跟工作的差別 : 畢竟在國外念博班 某些程度上已經被視為是在工作 ^^^^^^^^^ : 念博班跟工作實際上的差別在哪? ^^^^^^^^^^^^^^^^^^^^^^^^^^^^ 上面那段根據經驗常常會被一些主張: 唸博士就跟工作沒兩樣 所以就該任指導教授操 所以指導教授沒有指導也是天經地義 當然對於工作跟唸博班的基本定義以及邏輯很清楚的人不可能搞混 但是人有百百種 就是有些人會被搞糊塗 所以這邊再次釐清 工作的定義就是老闆給錢換取你的特殊能力幫他解決雇用契約規定範圍的事情好幫他 賺錢 博士生的定義就是付錢進博士班換取指導教授的專業能力去指導你培養各種做研究的 相關能力 換句換說 "某種程度上你是老闆" 實際上由於各種壓力以及社會一般觀念等等有各種扭曲 這時候就要注意到人生不是 只憑一條法則就可以搞定的 這時候你要注意另一條法則: 給予人們足夠的利益 他們 會無視並且踐踏任何法律 另外一條補充法則就是: 自己的權益要自己捍衛 根據以上的定義以及主要與輔助法則 要怎樣擬定唸博士班或者去工作的主要策略 就應該可以定出來 然後一步步解決 同時也不至於迷失在一堆各種奇怪的講法與更進 一步的變形 博士班所謂做研究的一個核心訓練就是在這裡: 釐清事情的本質並掌握主要解決法則 然後去各種保佑之下想辦法解決問題換取收益 出去工作能活得爽的跟上面的能力也有強的正相關 問題在於博士班訓練因為你付錢 進來學這種訓練 所以能有專家更有系統讓你在一定時間之內去掌握這種能力 如果是在 外面工作 你是拿錢辦事的 你能否學習體認並掌握這種核心是你家的事情

01/15 18:49, , 1F
指導教授沒有給原po薪水嗎?
01/15 18:49, 1F

01/15 19:10, , 2F
世上不是全部的國家都要 PhD 生「付錢」進博士班的
01/15 19:10, 2F

01/15 19:11, , 3F
就像世上不是每個國家都「付錢」給你當 Post Doc 的
01/15 19:11, 3F

01/15 19:15, , 4F
所以原文對 PhD 生的定義還有琢磨的空間
01/15 19:15, 4F

01/15 19:15, , 5F
薪水完全是另一件事,說真的臺灣的碩博士常被推定為學術勞
01/15 19:15, 5F

01/15 19:16, , 6F
動產業的底層工作者,並不是啥好事。
01/15 19:16, 6F

01/15 21:23, , 7F
對於原文對博士生的定義不太認同,通常你的指導教授會
01/15 21:23, 7F

01/15 21:24, , 8F
你薪水,再者,你做研究通常也是有用到老闆的資源,還有
01/15 21:24, 8F

01/15 21:25, , 9F
你付出的學費跟你指導教授薪新資根本不成比例,因此對於
01/15 21:25, 9F

01/15 21:27, , 10F
博士生是付錢去學東西的這個定義,我想不是很符合
01/15 21:27, 10F

01/15 21:29, , 11F
非常好的文章, 同樣的問題也應該套在博後跟老闆的關係
01/15 21:29, 11F
嘆氣 看起來我沒事找辦公室會計小姐跟老姐們聊天是對的 指導教授"給"學生薪水 這一點得更仔細分析 一個博士學生進博士班不必自掏腰包付學費的一個原因是拿全額獎學金 這時候學校還是向該博士生收學費 但是該博士生可以從獎學金拿來付學費 所以請搞清楚這個流程 學校該收的還是收了 不要把一堆東西都扯一起 以致於搞不清楚事情真相 另外一種是某些美國大學會減免一些學生的學費 其先決條件是該學生已經 從別的獎學金或者擔任系上助教工作而領一定時數的薪水 這時候該學生還是 付了學費 "只是總收入減去總支出是正的" 再來還有學生是從指導教授的研究計畫拿薪水為該教授從事該項研究計畫的 一些工作 好極了 大概一堆人就因此認為指導教授當然是該學生的老闆啦 因為人家給錢咩! 是也不是 :p 請看清楚工作契約 這是我在前文一再強調過的 研究計畫的契約准許那拿到計畫的教授聘請 兼職或者全職研究助理 不管是哪一種 契約裡面寫的一定是該研究助理拿到的"薪水數目"以及"工作時數"和"工作內容" 根據該契約 跟該計畫無關的事情沒有義務做 超過該計畫時數的時間沒有必要上工 另一方面 接下該契約並不表示該指導教授跟學校之間的聘僱契約失效 麻煩回去 看看一個教授的契約裡面有沒有規定要從事教學工作? 如果有 該教授就有義務指導 學校送過來的學生 而學生根據入學交錢也就跟學校訂了契約讓學校找"雇員"指導 換言之 教授因為對學校的契約而必須指導 這跟學生有沒有另外接受他的 "其他工作契約"無關的要求! 老天! 這不是賣身為奴好吧! 我國的法律准許賣身為奴嗎? 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應有的權利跟應盡的義務在哪邊 自己受到國家或者相關單位哪些保 護都搞不清楚 那要怎樣去保護自己權益? 請問今天要是有一篇研究論文連研究的主題都搞不清楚 採用的研究方法的限制條件 在哪邊 請問這是一篇怎樣的研究論文? 好 論文會做 生活上的問題呢? 舉一個生活的例子 王老五考上超級好大學的博士班 因為家計晚上自己賣雞排 養家活口 某天其指導教授路過光顧王老五的雞排店 請問該指導教授是否可以 合法的宣稱: 我是王老五的老闆 我當然不用付錢 因為我是老闆!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 做研究本來就要求把因果關係啦搞清楚 這種概念在生活上也 是經常在用的 老闆? 啥方面的老闆? 附註: 實在還是搞不清楚的人麻煩去請教一些就讀所謂 EMBA 的學生 那些學生 不乏各種企業的"老闆" 不妨去問問這些"老闆"的公司經營會不會就因為 接受某教授指導其研究論文就把公司經營權交給那個指導論文的"老闆" ※ 編輯: saltlake 來自: 71.77.1.125 (01/16 01:00) ※ 編輯: saltlake 來自: 71.77.1.125 (01/16 01:06)

01/16 07:26, , 12F
美國的博班是要收學費沒錯,不過歐陸各國是把 PhD 生
01/16 07:26, 12F

01/16 07:27, , 13F
定義為 Early Stage Researcher 的,真的是跟工作一樣
01/16 07:27, 13F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 但是完整的定義能否分享? 請問完整定義有寫明因為是 "Early Stage Researcher" 所以博班學生不但不需要交學費 反而一定要拿一 定工資嗎? 只要定義成"工作" 就有工時 工資以及工作範圍

01/16 07:27, , 14F
老闆拿不出錢是不能收的,也沒聽過什麼學費的事
01/16 07:27, 14F

01/16 07:29, , 15F
並不是美國把 PhD 生定義為如何這個標準就全球通用
01/16 07:29, 15F

01/16 08:32, , 16F
對工作定義及博士班定義的體會與原po有出路...
01/16 08:32, 16F

01/16 09:42, , 17F
用"契約"來規定師生之間的關係不是很好
01/16 09:42, 17F

01/16 09:42, , 18F
在美國這樣規定是無所謂,那日本學生還要幫老師帶小孩
01/16 09:42, 18F

01/16 09:43, , 19F
又是另外一種"道義"上的責任
01/16 09:43, 19F
冷笑 像 a64toto 這種主張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麻煩子自己去看看日本那種 系統之下的老師對學生有怎樣的義務 各國有各國的習慣沒錯 但是麻煩整體去 看該國那種習慣的整個"系統" 日本習俗之下產生的終生雇用制度怎麼不提提? 這種用契約觀點去看是方便釐清一些概念 不要以為這只適用美國 中國戰國時代的孟子就已經講過啥? 麻煩自己去查書 各國各時代的各種制度 下的階層只要不是奴隸 上下層之間都有相應的權利跟義務在那邊 搞不清楚 只會主張上級一切要求都該全力執行 那...你高興就去做吧

01/16 09:44, , 20F
像原po這種學生亞洲可能沒老師願意收吧
01/16 09:44, 20F
多看看中國古籍就不會有這種錯誤觀念以為說只要在東亞都是得戰戰兢兢把 "老闆"或者"上級"當成神佛一樣在供

01/16 09:44, , 21F
今年入學的博士生找指導教授時,可以試試看跟老師說
01/16 09:44, 21F

01/16 09:45, , 22F
"我才是你老闆",看看有沒有老師敢收你
01/16 09:45, 22F
冷笑 回寫出上段的見解表示沒看懂全文主旨 而是處於望文生義或者是 "老師這樣說 我就這樣做"的程度

01/16 11:18, , 23F
推原PO見解,BUT 很多事在社會集體意識下,呈現出來的樣貌
01/16 11:18, 23F

01/16 11:19, , 24F
會掩飾其本質
01/16 11:19, 24F

01/16 15:40, , 25F
贊成原PO的意見...更進一步的話,甚至要管理老闆...科科
01/16 15:40, 25F
沒錯 現實會扭曲本質 但是如果連本質是啥都不知道而只是單純隨大流 那誰也沒辦法 自己的價值要自己找出來 找出自己的價值之後要自己捍衛 本文所以要點出事情本質就是提供一個起點 其他的個人靠本事打拼

01/17 10:19, , 26F
就我所知,歐陸的博生拿得的確是工作合約
01/17 10:19, 26F

01/17 10:21, , 27F
而且歐陸某 Fellowship 給博生的名義就是 Early Stage
01/17 10:21, 27F

01/17 10:21, , 28F
Researcher 的名義給的,詳細定義說真的除了問那些歐盟
01/17 10:21, 28F

01/17 10:21, , 29F
高官可能沒人答得出來
01/17 10:21, 29F

01/17 10:22, , 30F
另外歐陸的研究室就我所知上下班是都挺正常的
01/17 10:22, 30F

01/17 10:24, , 31F
我有聽過有臺灣人去荷蘭 Utrecht 每週末都上實驗室
01/17 10:24, 31F

01/17 10:24, , 32F
後來被老闆叫說不要太常來
01/17 10:24, 32F

01/18 02:14, , 33F
恩 如同SakuraWars備註的 我當時就是簽工作合約 沒有
01/18 02:14, 33F

01/18 02:16, , 34F
工作約或是從私人機構拿補助的人 很少
01/18 02:16, 34F
總合上面兩位的推文看來 歐洲這方面看來確實比美國多元 但從 antibonding 的推文看來似乎歐洲在對於怎樣才是博士生仍然符合相對 傳統學生的定義的 至於 SakuraWars 推文指出的 "歐陸的研究室就我所知上下班是都挺正常的" 坦白講沒啥好驚訝的 首先從歐洲角度看美國 相對來講美國真的是"不懂生活" :p 然後看看東亞或者我國其他產業 "非正常下班" 的產業不是只有學術研究單位吧? 為什麼? 大哉問! 顯然是一個跨領域研究的大研究題目 沒錢沒人力免談 :p 但是我上面切入的觀點以及一些回應也稍微可以看出來某些觀念的存在對於這種 超出正常常度的工作時間頗有幫助 既然會覺得日本所謂的幫指導教授帶孩子 是多正常的觀念 那要做到死也就沒啥好驚訝的不是嗎? 古人不是寫過: 鞠躬盡瘁 死而後矣 那不做到死實在說不過去了不是 :p 國內這種現象或者所謂的工作倫理觀何時可能改變? 大概等這個觀念更普及更 深入人心才有希望吧: 自己為自己做選擇 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 編輯: saltlake 來自: 71.77.1.125 (01/18 02:49)

01/18 07:16, , 35F
再推薦原PO一次,分析的很清楚。也推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
01/18 07:16, 35F

01/18 07:17, , 36F
小弟剛好德國跟日本都有待過,主要是工作倫理不同吧
01/18 07:17, 36F

01/18 07:18, , 37F
所以對待博士生的方式不一樣,anyway我們活在台灣啊:)
01/18 07:18, 37F

01/18 07:20, , 38F
台灣有台灣的好,也有畸型的地方,但這就是人蔘XD
01/18 07:20, 38F

01/18 07:22, , 39F
還蠻有趣的...小弟的建議關於老闆,就是不要只在一個老闆
01/18 07:22, 39F

01/18 07:23, , 40F
手下做事,會學得更多的,看得更深入
01/18 07:23, 40F

01/18 18:33, , 41F
如果有機會參與大型多頭研究計畫就可以看更多
01/18 18:33, 41F

11/11 21:31, , 42F
11/11 21:31, 42F

01/06 22:08, 5年前 , 43F
後來被老闆叫說不要太常 https://daxiv.com
01/06 22:08, 43F
文章代碼(AID): #19RnAjZG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RnAjZG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