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跳脫知識生產機器

看板PhD作者 (總是昏睡中~)時間17年前 (2006/11/18 18:50),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study 看板] 作者: ohlakabe (cate) 看板: study 標題: 跳脫知識生產機器 時間: Fri Nov 17 09:09:08 2006 我認同吳瓊恩教授行政學一書中 的觀點 "不要傻傻被西方人的哲學牽著鼻子走" 我沒有碩士學位 但我進圖書館翻翻論文 覺得很奇怪 學者花了很大精神研究一些雞毛蒜皮.不痛不養的小事 借這篇文章正好也想想 學這些到底為了什麼 2006.11.17  中國時報 跳脫知識生產機器 邱天助 前日幾位立委在立法院輪番砲轟,指責國科會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補助學者做太多中 國議題研究,完全不重視台灣本土,並且以「鳥蛋」類比。這場質詢秀雖然粗暴,卻如實 的呈現台灣人文社會學術發展的荒謬。學術場域之所以能獨立於政治、經濟場域,在於掌 握了自設標準和合法性的能力,如今連學術研究都陷入意識形態的漩渦,令人慨歎。 其實,台灣人文社會學術的發展一直處於困境之中。近年來,在全球化的脈絡下,政 府把學術生產的數量併入國家競爭力的評量指標,知識的生產被賦予了提升國家競爭力的 使命。透過國科會研究補助、「卓越計畫」、「世界一百大」、「五年五百億」、大學評 鑑等策略、手段和誘餌,急欲增加台灣學術的生產數量,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雖然台 灣學術論文在世界排名每況愈下,但是,原本獨立自由的人文社會學者已被收編在國家生 產的體制下,淪為執行國家意志的重要工具。 目前台灣的學術環境,知識生產正處於一個自上而下的「知識規劃」時代。在這個時 代裡,知識生產並不是自主性知識活動的結果,而是或根據某種特定的知識規劃(例如國 際化、SSCI化、「本土化」),或以國家發展的邏輯為原則(例如提升國家競爭力),而 由某種特定的「集體性」、「規範性」知識生產機器的生產和再生產。 由於大學急遽增加,大學教師人數快速膨脹,環繞在他們身上的不再是傳統作家或教 授的魅力光環,大學教師越來越傾向小生產者,致力於開拓他們自己獨立的學術資本。在 缺乏足夠的社會聲望下,大學教師也越來越像國家的高級公務員,逐漸養成「奉公守法」 的生存心態,對政治權威有著類似公務員的絕對忠誠。在國家的「計畫性知識」的規劃下 ,大學教師逐漸變成學術生產線的小包工,成為國家競爭力生產大隊的一員。在生存的壓 力下,他們必須定期發表學術論文或向國家(例如國科會)標購研究計畫,累積自己的生 產績效。因此,「如何讓期刊接受你的論文」、「如何通過國科會的審查」變成大學教師 的生存技巧。 今日的大學教授已離知識分子位置,變成一種具有自己一套的特殊方法論、生產工具 的專業人員,而與批判定義和流行社會的傳統關係劃清界線。這對原本具有「抽離」和批 判性格的人文社會學者產生嚴重的學術扞格,也陷入生命的弔詭和生存的困境。 對台灣大學教師而言,尤其以人文社會學者自居者,為了避免淪為製造論文的機器, 使學術工作與生命價值產生疏離效果,他們唯一的「救贖」是用身體的實踐而非口語文字 的論辯。人文社會學者必須拋開合法學術制度委託和權力賦與,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層 級」,以知識分子的身分參加戰鬥的行列。 首先,人文社會學者應先以解構國內SSCI化、TSSCI化的層級性為目標,讓台灣學術 期刊多元性的存在。由於當今論文發表評分依據期刊分級,導致少數期刊獨占學術市場, 多數期刊在乏人問津的情況下搖搖欲墜,期刊幾乎變成學術場域的殺戮戰場。可以預料的 ,將來我們很難看到百家爭鳴的學術熱潮,在此情況下,孔恩(Thomas Kuhn)所謂科學 革命的「典範轉移」幾乎已不太可能,更多的是某種典範的自我繁衍、再製。 其次,當前的學術研究雖然受到自由資本主義生產邏輯的影響,但學術生產卻往往未 能轉換成商品消費。因為,以期刊為主的學術生產,並不是直接由顧客(社會)的市場購 買行為來檢驗,除了國家的干預主導之外,主要是由學術社群自訂標準、決定良窳,即所 謂的同儕審查機制。所謂學術活動只是學術工作圈內人的「自我消費」、「自high」或「 學術轟趴」罷了,很難達成知識傳播的功能。與其夾縫中求生存,倒不如讓自己的學術生 產,直接面對廣大的社會大眾,以專書或網路書寫的方式,取得更大的回響。 最後,人文社會學者若以學術自主性出發,面對SSCI化的評鑑制度,何不以陽奉陰違 的策略,在任何學術評等裡,如大學評鑑、教師升等或獎勵,以共識或默契的方式,採取 非SSCI化的評審概念,打破量化的迷思,讓真正有品質的學術生產獲得應有的回饋,這才 是真正釜底抽薪的辦法。 (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4.195

11/17 15:36,
重大理論的問世是一堆雞毛蒜皮小事積累而成的結果
11/17 15:3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192.136

11/18 20:04, , 1F
典範的移轉本來就不存在...只有百家爭鳴是事實。
11/18 20:04, 1F

11/19 00:04, , 2F
我們有自己的玩法嗎
11/19 00:04, 2F

11/19 01:48, , 3F
呵 按孔恩的觀點 人文社會領域始終在前典範吧
11/19 01:48, 3F

11/21 16:58, , 4F
該文作者意思是要寫教科書嗎? 還是寫行榜暢銷書?
11/21 16:58, 4F
文章代碼(AID): #15NkM3WU (PhD)
文章代碼(AID): #15NkM3WU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