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年紀大在國內念人文類科博士班的抉擇

看板PhD作者 (三月比一月還要冷)時間18年前 (2006/04/01 14:04), 編輯推噓7(705)
留言12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2 (看更多)
※ 引述《ChrisLu0606 (...)》之銘言: : 看到前文SmileFace兄談老男人念博士班的文章 : 而我的情況更慘烈 讓我最近有在思考其他道路 : 先說我的情況吧 我是人文類科的博一生 我的大學部時的學號是七字頭的! : (各位可以聽得懂我的暗示 這可比SmileFace兄更...) 請問,這是控制碼嗎? @@; : 先前在一些單位擔任研究助理 要為了啥"科際整合"的狗屁理想 : 真的在某兩人文學科間浸淫許久(人家還挖苦我好像在念醫科咧) : PS:後來我才體會:應該要先專注某一學科拿到博士而出道 : 屆時翻翻幾本第二學科的書以後 同樣可以唬爛說自己有在科際整合 : (在人文社科界這種學者還蠻多 不管正教授副教授 只要有心 人人都可以瞬間科際整合) : 你若真的在研究生階段沉浸在兩個研究所進修 但因為反正人文學界的觀點都蠻主觀 : 台上的老師輩與台下的學生輩的觀點不同時 即便學生輩引經據典並加以嚴密論證 : 但學界大老若說你錯你就是錯 你若不改變見解你就是學問不成熟,就拿不到碩士學位, : 哈... 其實,這種情況在理工科也是有啦 念碩士跟念博士,簡單的說就是畢業證書被老闆綁架 為了那張薄薄的紙,得被予取予求 : 何況我先前碩士班的耕耘我覺得有其意義 我年紀超過35歲才念博士班也不代表我一定笨 : (當然我也體會到可能有先進們會嘆息說:"你的確比較笨",這也沒啥好避諱的) 其實這不是笨不笨的問題 台灣人,或者說亞洲人的觀念是 能夠儘快把書唸完就把書唸完 所以很多人很年輕就可以拿到很高的學位 甚至還有人跳級 但實際上,我的感覺是,當你唸到越高的學問時 如果沒有一些實務工作上的經驗 你很難catch 到一些真正重要的東西 或者是興高采烈地做了以為自己做了什麼曠世鉅作 但可能過了很多年之後發現那根本不切實際 還有一點是心智上的成熟 並不是倚老賣老 而是你在社會大學裡會學到很多書本裡看不到的東西 你會學到怎麼去跟人相處,你會學到遇到挫折時要怎麼調適自己 念PhD 是一條漫長的路,我認為心態上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 : 因為當初要報考前 探詢該所一些教授的看法 他們曾說很欣賞我 也鼓勵我儘早畢業 : 可是後來才發現彼此認知有落差 他們所謂的儘早只是說不會讓你拖到博五六 : 我也感謝他們的誠意 但難題在於我因為年紀因素必須努力拚命 : 以趕上我在人生中落後的學術進度(我大學部同屆同學速度快的已經是副教授了) : 可惜在國內 想要博二三就拿到學位是不可能的(此乃純陳述理想 我了解這只顯示我白目 : 諸位先進們就煩請海涵別噓我) 我跟你說,我有個美國同學,今年三十七歲 他曾經在美國西岸的大公司上班了六七年 來念PhD ,像我們都希望趕快唸完趕快畢業 所以想辦法快點修完課、然後每天在實驗室熬到很晚 但他老兄就是不疾不徐 每學期只拿一門課,每天在實驗室的工作大概就是念paper、送標本 他的講法是,既然生涯規劃已經準備要往這裡走了 那在學校多花幾年的時間,並不會有什麼差別 他每次看到我都說,你們這些亞洲人根本就在自殺 (他一定很奇怪,一年過去了怎麼我還活得好好的..) 所以囉,管人家噓你什麼? 自己的人生對自己負責就好了 : 因此我會認為(並因此想請教諸位的高見) 我是有理想 但即便高舉理想大旗 : 此大旗在揮舞上也應該有限度 總不能為了學術而弄到四十幾歲才拿這個博士學位 : 然後從旁觀者的角度 你四十歲了還未成家也未立業... : (況且我可不是那種關在象牙塔中孤苦零丁作學問做到頭髮斑白還沾沾自喜的人) : PS:上述這段話是因為 前幾天跟一位老師談 他說看我既然有學術理想 就應該繼續走下去 : 他認為"四十幾歲拿到博士後 推薦你在技術學院當助理教授 此種人生型態蠻不錯的.." : 我聽了其實覺得似乎不能像那位老師那麼"樂觀"(還是說我太悲觀了? 請各位給點意見吧) : 我當然知道每個人若基於不同的人生觀前提 會推論出不同的答案 : 但我只是想請諸位指點一個眾人通常的觀點 畢竟如同我文中已經說的 : 1.我是有學術理想 =>所以我35歲後還是鼓起勇氣念博士班 : 2.但也正因為理想似應有其限度 =>所以我不知道我這樣孤苦地到四十多歲才拿博士 : 到底若"以眾人通常觀點"(為基準)來說 值不值得呢? : ~~~~~~~~~~~~~~~~~~~~~~~~~~~~~~ ~~~~~~~~~~ : 如果上述答案是不值得的話 我有個想法請諸位評論一下 : 那就是我想就把念博士班當成次要以及附加價值式的界定 : 而把時間主要花在準備高普考試上 : (我知道考試蠻難的 但至少以我的所學背景 有機會一試) : 我曾把這個想法跟所上教授提過 老師是說我不走學術太可惜了云云 : 可是我惶恐於我似乎無法再"等待"下去了 五六年後才有正式穩定的工作(目前的兼課不算) : 不只我父母會覺得我在胡鬧:"39歲而去相親時 說你目前工作是在兼課=>誰理你啊" : 連我自己都覺得好像過老了.. : 想聽聽看諸位對上述化線部分的高見 謝謝... 我還是覺得,你管人家那麼多幹嘛? 適合你的,不見得適合別人 適合別人的,不見得適合自己 如果要管人家講話,你就不要念書 然後趕快去相親,這不是比較實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1.213.240.32

04/01 17:21, , 1F
我看過 US NSF 關於拿到博士年齡的統計,像你這種人文類
04/01 17:21, 1F

04/01 17:22, , 2F
(含 Social Science) 唸 PhD 的年齡相對上本就是最大/長
04/01 17:22, 2F

04/01 17:25, , 3F
理科(不含 Bio) PhD 則最小。不知這點是否能讓你釋懷些?
04/01 17:25, 3F

04/01 17:27, , 4F
(這幾天回家鄉掃墓,等回台北後我再將那份資料連結補上)
04/01 17:27, 4F

04/02 00:32, , 6F
[Tab. 17]可發現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Education
04/02 00:32, 6F

04/02 00:36, , 7F
其獲得學位年齡在 30-40 甚至 40+ 的明顯較其他的類別高
04/02 00:36, 7F

04/02 00:40, , 8F
(Professional 是醫法等美國較特別的學程;暫不算入 PhD)
04/02 00:40, 8F

04/02 00:44, , 9F
這份美國的報告僅供參考;並不代表對您規劃的意見/評論。
04/02 00:44, 9F

04/02 04:54, , 10F
(又,由此報告可知這1x年來取得學位的平均年齡持續攀升)
04/02 04:54, 10F

04/02 17:42, , 11F
堆亞洲人喜歡爆肝XD....喵的我老闆46歲還用力在爆
04/02 17:42, 11F

04/02 21:18, , 12F
推"自己的人生對自己負責就好了",爆肝真是很差行為><
04/02 21:18, 12F
文章代碼(AID): #14BXVPYT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2 篇):
文章代碼(AID): #14BXVPYT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