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專利品質量化指標

看板Patent作者 (~~)時間14年前 (2009/11/04 22:54), 編輯推噓8(8019)
留言27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現今存在的專利品質量化指標,有不少是以"被引用"的情形來做為專利品質量化的判斷, 針對"高引用勢必就是個好專利"的想法,我一直存在下列之困惑: 就專利申請實務而言,一個好的專利應該是具有很好的claim scope 以及 prosecution history。而一份被高度引用的專利,有可能是說明書中揭露的實施例非常好,而被高 度引用。而以現今這種以引用來量化專利品質的model,會否產生有很多被視為"品質好" 的專利,實際上是爛專利 (claim 寫不好,處理OA時答辯理由書寫了很多不該寫的東西, 造成claim的限制) 換句話說,前述以引用來判斷專利好壞的量化模式,是否已先假設"好的發明構想必然 帶來有好的claim" 的前題是存在的。若這個前題是存在的話,那想必很多專利工程師 都不用混了,因為好的構想勢必帶來好的claim,也就是說,誰寫這份說明書都一樣。 又或者是可以解讀為國內的專利工程師的素質都很好,每個專利構想都會寫出很好的claim. 因此,我常認為這種判斷"論文"品質的模式,肯本不適合套用在專利品質上,因為claim 的好壞、file history estoppel, dedication to public, all advantage 但各種會 造成權利限縮的情形都無法被考慮。有朋友曾說過,至少它提供了一種量化的參考模式. 可是就我認為,若這個模式針對上述各種對權利範圍有重大影響的因素都未能考慮的話, 這個數據是否還是參考價值? 歡迎各位版友參與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208.71

11/04 23:09, , 1F
推這篇! 或者我們可自問 自己在撰稿時何時會引用某前案?
11/04 23:09, 1F

11/04 23:52, , 2F
引用前案是雙面刃, 可能先把前案講掉有助於OAR, 但也可能
11/04 23:52, 2F

11/04 23:53, , 3F
引導審查去找前案. 特別是萬一訴訟被告, 會不會被拿當作
11/04 23:53, 3F

11/04 23:54, , 4F
故意侵權的間接證據 ~~~
11/04 23:54, 4F

11/04 23:58, , 5F
說個秘密,小弟的公司已經用了四年的指標,礙於內部文件
11/04 23:58, 5F

11/04 23:58, , 6F
無法分享,這一陣子覺得自己像是熱臉貼冷屁股,反正台灣人
11/04 23:58, 6F

11/04 23:59, , 7F
夠聰明,搞出這樣東西遲早的問題,也許我太心急。
11/04 23:59, 7F

11/05 00:00, , 8F
總之,台灣加油啦
11/05 00:00, 8F

11/05 00:19, , 9F
大家應該有聽過矛與盾的故事吧~專利正是如此~看怎樣善用
11/05 00:19, 9F

11/05 00:21, , 10F
在實証研究上引用數應該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可以參考
11/05 00:21, 10F


11/05 00:22, , 12F
正如本篇所言,引證與被引證本身不足以反應專利品質,但不
11/05 00:22, 12F

11/05 00:22, , 13F
代表"不"可以作為"參考"指標,衡量的因子絕對不只引證與
11/05 00:22, 13F

11/05 00:23, , 14F
被引證而已。
11/05 00:23, 14F

11/05 00:23, , 15F
11/05 00:23, 15F

11/05 00:23, , 16F
補充: 不足以反應"完整的"專利品質
11/05 00:23, 16F

11/05 00:23, , 17F
該文指出訴訟專利的被引用數平均高於一般專利三倍左右
11/05 00:23, 17F

11/05 00:25, , 18F
若要專利變強~直接請patent troll幫你主張還比較快見效
11/05 00:25, 18F

11/05 00:41, , 19F
或許我們先對何謂"專利品質"這個詞先定義一下會比較清楚..
11/05 00:41, 19F

11/05 07:12, , 20F
還有定義這個的目的是什麼?引用數當然是品質指標之一
11/05 07:12, 20F

11/05 10:12, , 21F
b大找的這篇中 Allison等人提出的新指標也頗有參考價值
11/05 10:12, 21F

11/05 11:15, , 22F
把學術論文的那一套直接套在專利上面, 根本是莫名其妙.
11/05 11:15, 22F

11/05 11:15, , 23F
偏偏在玩這個的大多是沒有寫過專利,甚至是看不懂專利的學者
11/05 11:15, 23F

11/05 11:21, , 24F
我老婆在科資中心,他們有在作這個,但是... 呵呵呵.
11/05 11:21, 24F

11/06 11:17, , 25F
我看過科資中心的網路文章,技術評估方式的確有發展的空
11/06 11:17, 25F

11/06 11:17, , 26F
11/06 11:17, 26F

11/06 21:26, , 27F
每年不是都有發明創作獎~得獎紀錄應該是衡量基準之一~
11/06 21:26, 27F
文章代碼(AID): #1AyPMmEq (Patent)
文章代碼(AID): #1AyPMmEq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