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關於冒險治療

看板PSY作者 (晨星)時間10年前 (2013/08/26 22: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我不算是這個領域的專業工作者, 僅就我所了解的部分進行分享。 有錯誤還請指正。 你提到的謝智謀老師之前是在台體的休閒產業經營學系(所), 基本上在台灣這個工作方法已經慢慢變成新風潮, 特別運用在青少年輔導工作上面, 但「冒險」所運用的素材很廣,包括戶外探索(登山、單車、攀岩、溯溪......) 以及各種體驗式活動的帶領, 因此會再這一領域的工作者或活動帶領者往往是跨領域的。 包括運動專長者、老經驗的登山專家或戶外活動專家、 社福界的青少年領域社工和心理輔導人員。 因此在實務界裡面也分成幾種型態, 有以社福的法人基金會或協會,申請政府和民間補助維生者 (如:都市人基金會) 也有個體戶或工作室模式,四處接短期活動謀生者; 當然也有不涵蓋在以上,而有自己的方式生存和實踐理想的單位。(如:天人岩屋) 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服務中心和類似的社福單位, 幾乎寒暑假都在帶服務對象戶外冒險。 不管是社工有能力自己帶領,或是額外聘請專業帶領者。 (當然也有以成人或公司行號或特定族群為目標的, 有些企業就喜歡聘這領域的人進行教育訓練, 但我自己是社福背景,對這個走向並不熟悉) 若你對這個工作方法有興趣, 不妨可以朝幾個方向前進, 而未必要找那幾個名師的科系去唸。 心理學界自己各個門派常常觀念就有出入爭執。 更別談以體育專長、冒險活動為基底的這些科系, 可能會和社工、心理訓練和理念間的差異或衝突。 這些方向包括: 1.體驗教育學會提供的訓練課程。(有專門的帶領方式的訓練,也有自己獨立的證照) 2.社福或冒險領域單位提供的訓練課程。(如都市人基金會) 3.使用此領域工作方法的單位所提供的活動參與機會。 (如天人岩屋暑假的單車環島、哈盆泰雅獵人學校等等) 4.自己登門拜訪了解實務上到底怎麼使用這些工作方法。 與其去探討有治療的定義, 因為我們的環境和孕育這個工作方法的歐美是不同的, 不妨去親自看看各個實務單位怎麼挪移和改造運用這些方法, 我所認識的以此謀生的前輩都是跨專長背景、跨領域的, 例如有二、三十年登山專長背景後跨到青少年輔導, 也有反例,從一般的社工變成冒險專家的。 以上資訊給你參考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1.148.126 ※ 編輯: sdf6572001 來自: 118.161.148.126 (08/26 22:58)
文章代碼(AID): #1I6somGU (PSY)
文章代碼(AID): #1I6somGU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