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請益:存在心理治療

看板PSY作者 (加油)時間12年前 (2011/11/08 09:33), 編輯推噓4(4030)
留言34則, 10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談談「存在」心理取向吧:) ※ 引述《leisureman (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之銘言: : 各位板友們好:D : 小弟最近閱讀了幾本羅洛˙梅的書 : 對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很感興趣 可是卻有幾個地方弄不太清楚 : 在此想請教板友們~~~ (我會把自己的理解放在問題後 方便板友參考與指正) : 1.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差別在哪? : 我的理解:精神分析只是方法 存在主義或者夢的解析(抱歉對佛洛伊德不熟>"<) : 則是方法的預設基礎 釐清:試著理解po目前對存在主義vs.精神分析的理解脈絡 如果就「心理治療」來說,一般公推Freud是心理治療的鼻組 不過,Freud雖然是鼻組,但不盡然代表「存在」與「精神分析」有「誰先誰後」的關係 為何如此說? 若原po有興趣,我會建議去看一些人的自傳或簡介...你會發現 很多時候,留名的心理治療大師,通常多「不是純然留在某個固定訓練體系」 總或多或少蘊涵「換跑道」或者「東,吸收一點、西,融合一點」的樣貌 因此,若想「比較」 存在主義vs.精神分析 時 請留意,這兩種取徑有其各自的發展脈絡 但,若要去比,能比嗎?---其實,也是可以 這兩種取向相較於「實證取向」(如:CBT重視可操作性)來說 在「人性觀」、「哲學觀」方面有不少對話與激盪 若仔細去看...你會發現諸如我們一般認定: 存在取向:Rollo May、Frankl、Yalom... 心理動力取向:Freud的徒弟,如:Jung、Adler... 完形取向:Perls... 或者,更有甚者其他人(如:家族治療某些大師)... 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曾受「精神分析」的影響或訓練 (但,這邊的精神分析,是否"忠於Freud原著,待考察") 而開創出自己的道路 不過,這樣的影響不必然等於「精神分析"先於"各大師著述的線性因果」 若,原po對「存在主義」這一掛有興趣,後面會稍微多談一些,這邊先暫時在此打住 : 2.存在心理治療相對於心理實證主義(行為主義)的缺點在哪? : 我的理解:實證主義對生理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 存在心理治療所針對的疾病 其病理因素不以生理缺陷為主 如果有興趣,推薦原po可先瞧瞧在下前面曾po過一篇關於「(自然)科學心理學」文章 當,談及各種取向「到底有什麼不同」時...我們其實可以從許多面向談... 例如:Corey教科書以「人性觀」、「理論背景」、「治療方法」、「治療關係」等比較 不過,這裡如果更根本地深入探討...這些蘊涵了背後「思考架構」的取徑不同 這些不同,在學術(或,比較偏向哲學觀探討)上,蘊涵不同路數的認識與理解 或多或少...心理治療的各種不同取向其「思路脈絡」或多或少,可以此類比討論之 回應「存在心理治療」的重視 存在心理治療並不等於「不看生理疾病」 (試想:Frankl與Yalom這兩人本身也都有醫學背景訓練) 存在心理取向並不否認各種取向對「人是什麼」的預設與思考 存在心理取向在前述前提/基礎中...發現各種預設有其限制與課題 而提出另一種思考「人是什麼」的理解路數 透過「存在」本質探討之... 白話言之,即關於「人如何活」的思考... 所以,你看到很多存在主義的書,其實白話來說大部分很根本地在反思 「活在世間的人啊~究竟如何活下去?」這個課題---以「活著」為基礎思考 (當然,既然「有生」---必然會碰觸「死亡」課題囉!) 先點到這邊,討論存在取徑它可以是一個大主題XD : 3.存在主義是否能夠獨立於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 : 實證心理學外,成為治療病人的學科? : 我的理解:差不多一片空白...應該不行吧 直覺上覺得太獨斷了 一般人對存在取徑的誤解,常認為: 阿不就都是自己「想出來」的?拿出數據、證據、實驗證實啊? 殊不知,這世界上並非只有「自然科學」的實證思考paradiam 即便,一般研究強調「信效度」檢核,不同取向的檢核方式大有不同 這是在認識不同取向時,必須提醒自己的重點 若原po有興趣,「存在」取徑...若真想探討 勢必會碰觸到「哲學」區塊 為何如是說?存在取徑基本上與打著「實驗室建立的行為科學心理學」路數不同 這裡,有其思路脈絡... 那麼,存在取徑難道不科學嗎? 有興趣可參閱Husserl畢生曾努力反思「哲學也可以很科學:科學的心理學」此路數 其實踐之路,便是「現象學」的知識累積 (後續如:Heidegger可說是存在取徑大成者...乃至其他人) 就像精神分析,也有其背景脈絡一樣... 我們必須學習「尊重」不同取徑其不同的脈絡 回到原po所言:那麼,到底就治療來說,誰好誰不好?誰優誰缺?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建議可繼續思考... 關於「治療」怎樣才好?這件事... 回到case by case去談... 適用A者不見得適用B,適用B者亦可能不見得適用C... 甚至,有時候搞不好需要ABC一起用才有效果... 於此,「治療有效否」這是一個至今仍存在無限可能的討論議題 (有時候,我們必須暫時忍受此模糊性) (試想,若很多時候像一顆藥物那樣宣稱"治療OOO病"之類,人還有其自由/可能性嗎?) 有點離題遠了XD : 4.台灣是否有以存在心理治療為導向的大學或研究所呢? 存在主義,若有興趣,邀請把眼光放遠 「哲學」領域有非常多討論 回到心理諮商這塊... 有興趣可看看與「後現代」取向有關的課程 彰師大 陳金燕老師 即存在取向及多元文化的脈絡 劉淑慧老師 以現象學取向融合敘事的脈絡 東華 如:李維倫老師、余德慧老師...等人也致力於現象學探究 或者...很多走敘事的老師們接觸「存在」取徑的主題時,也開始試著融合存在取徑 (如:素菲老師、吳芝儀老師...等) 最後,若對於存在主義有興趣... 除了一般談到Rollo May、Frankl、Yalom之外... 「存在」取徑本身是很廣泛的一門學問 有興趣可再多討論 ps.最近正在看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推薦一下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55.209

11/08 11:52, , 1F
唉呀,這主題打到本原po的興趣囉....:P
11/08 11:52, 1F

11/08 13:32, , 2F
原本我也想回的....XDD
11/08 13:32, 2F

11/08 13:46, , 3F
那就有請D大回一下XD
11/08 13:46, 3F

11/08 23:28, , 4F
嗯...我能抓到的重點大概是"存在"是個很難解釋的詞>"<
11/08 23:28, 4F
不錯,就字面上來看,"存在"本身即為眾說紛紜的概念

11/08 23:31, , 5F
就有請D大回一下XD
11/08 23:31, 5F

11/08 23:31, , 6F
本源PO XDD
11/08 23:31, 6F

11/08 23:34, , 7F
存在....要開始談海德格了嗎?
11/08 23:34, 7F
Heidegger可是現象學轉向本體論的重要人物唷:) lyn大有眼光XD

11/09 00:15, , 8F
不先看祁克果嗎?
11/09 00:15, 8F

11/09 00:21, , 9F
大概是存在和存在主義的差別吧...不過知識系譜這事很麻煩
11/09 00:21, 9F
這裡有些有趣的「說文解字」比較 如:存在主義vs.存在 「存在」本身即為一門豐富的知識體系與學問 但,很多時候當後面加上「主義」兩個字... 就常常會有「被定性化為某種樣貌」的可能性(這是自己的理解^^") 例如:「實證」主義、「存在」主義、「女性」主義...... 當,對於「存在」這門學問從不僅是Corey那本書之外,更加接觸之後 會漸漸發現,有時候我們對一門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必須想辦法穿透「主義」的表象 才有辦法以更寬廣的態度面對學問本身:) 談「存在」這門學問,確實會涉及不同知識系譜的論證差異,lyn大提到重點了!!! 舉例來說: Heidegger可是"存在"取徑的重要人物,嚴格來說他的師父Husserl,如果來類比一下 我們會類比為就像是Freud之於「西方心理治療」的「鼻組」一樣 作為"存在"(或者,以"現象學運動"的開展來說) Husserl與Heidegger這兩位可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呢!

11/09 01:17, , 10F
存在 的話,要和 存有 比較嗎? 真的很複雜...
11/09 01:17, 10F
存在/存有,在英文翻譯上指向 Existence 主要以翻譯上區別之 一般來說,探討"存在"這個主題時,有時候會為了強調某些意涵(避免先入為主觀念) ,而刻意使用一些看起來比較艱澀(或說與我們日常語言使用習慣有些距離的語言) 有時候...這會讓人對"存在"這門學問產生距離---有夠神秘且難懂(但都是有其意義的) 為何翻譯會有這兩種不同用法?這裡真要討論可以變成一個主題了XD 借用這兩個詞彙,來做一個繞口令吧XD 「存在/存有」這門學問:是一門探討「存在者的存在,是為"存在"」的學問 別小看上面這句話,裡面從不同存在取向的各家言說者即提出不同的討論呢:) ※ 編輯: kmbiyax 來自: 60.251.53.35 (11/09 02:17)

11/09 07:16, , 11F
嗯,我指的存在是Da Sein。基於某種病症,我會在意幾個點
11/09 07:16, 11F

11/09 07:19, , 12F
Heidegger談的存在和後世流傳的存在主義相當不同....
11/09 07:19, 12F

11/09 07:20, , 13F
另一個是Husserl心中的Heidegger是走上了岔路的....
11/09 07:20, 13F

11/09 07:24, , 14F
第二句指涉了心理治療教育中常出現的浪漫情懷(唔,四行了)
11/09 07:24, 14F
lyn內行啊XD Husserl與Heidegger的恩怨情仇,這個到現在還是個爭論的課題 擁Husserl的觀點認為Heidegger的論述根本在Husserl早已談很清楚 擁Heidegger的觀點認為Heidegger不管其人有什麼爭議在學理上他確實做出貢獻 Da Sein是德文原譯,確實與英譯Existence如果要去再談,會發現脈絡不同 不過,若要去談「存在」與「存在主義」的差別 可能還沒辦法說得那麼清楚,有請lyn談談囉XD 本文的用意,旨在提出談及「存在主義」時,其實很多時候也不僅僅只是在Corey 或者印象所及的那三位被視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而已:) ※ 編輯: kmbiyax 來自: 60.251.55.209 (11/09 07:33)

11/09 07:40, , 15F
真早起。我最近處於只能插路標由此去,而無法導覽的狀態XD
11/09 07:40, 15F

11/09 07:40, , 16F
倒是組/祖,不知何故這篇文三番兩次出現這個奇妙的字...
11/09 07:40, 16F

11/09 07:42, , 17F
關於知識系譜,最近讀了一篇文有很奇妙的看法。
11/09 07:42, 17F

11/09 07:43, , 18F
不過作者對他的意見很悲觀就是了,覺得很難引起討論
11/09 07:43, 18F

11/09 07:48, , 19F
推薦一下杯XD---還有,不是早起,是"晚"睡XD
11/09 07:48, 19F

11/09 07:51, , 20F
如果要繼續談,也可以往回談起Husserl布倫塔諾的關係,但
11/09 07:51, 20F

11/09 07:51, , 21F
那好像就愈來愈遠了~"~或許,要修正一下鼻祖的說法,用此
11/09 07:51, 21F

11/09 07:52, , 22F
語言,主要是類比~但回到「現象學」來看,以「運動」來看
11/09 07:52, 22F

11/09 07:52, , 23F
意即,各地都有現象學運動產生,是否有明確「誰最先」待查
11/09 07:52, 23F

11/09 13:47, , 24F
我覺得存在主義心理學,從Carl Rogers下手應該比較好
11/09 13:47, 24F

11/09 13:48, , 25F
不用太繞去哲學中的存在主義。更何況本來討論的就是
11/09 13:48, 25F

11/09 13:49, , 26F
therapy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人》有中譯本
11/09 13:49, 26F

11/09 13:53, , 27F
我覺得前兩句應該改成哲學中的「存在」概念討論比較好
11/09 13:53, 27F

11/09 14:00, , 28F
當然,Rogers通常被歸在個人中心這邊,不過這是教科書
11/09 14:00, 28F

11/09 14:01, , 29F
的歸類法,無需被其框限
11/09 14:01, 29F

11/09 16:16, , 30F
存有好像是being/sein Dasein翻成此有 跟「存在」各不同
11/09 16:16, 30F

11/09 16:25, , 31F
如果把Rogers放存在取向 可能就要先闡述存在取向是什麼..
11/09 16:25, 31F

11/09 16:26, , 32F
一般有所區分是因為存在與人本取向關心的議題不太一樣
11/09 16:26, 32F

11/10 23:15, , 33F
抱歉容許我挑骨頭....Adler似乎不能算是Freud徒弟
11/10 23:15, 33F

07/07 12:23, 4年前 , 34F
另一個是Husserl https://muxiv.com
07/07 12:23, 34F
文章代碼(AID): #1Ek8RyS- (P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k8RyS-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