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音亭的美~完成變了樣~也被破壞掉~為什麼괠…

看板PH-sea作者 (灌籃?射門比較好玩!)時間16年前 (2008/03/20 01:13),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7 (看更多)
其實潛水很久了。 我是一個在澎湖跟台北來來去去三年的研究生。 從當年完全不懂馬公市區彎曲的道路,到現在可以一個人開著得力卡到處奔跑。 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三年的暑假。觀光客人數的銳減。 澎湖的朋友說, 縣政府的思維很奇怪。 總覺得要盡量辦活動,搞建設。遊客就會增加。 如果台灣跟澎湖之間可以蓋了一條跨海大橋。 我想縣政府一定會馬上答應。(開玩笑啦) 所以觀音亭的花火節就連續舉辦了三年(2005~2007) 剛好我也就看了三年。 只是,我很好奇。 十二年前的時候,我大一到澎湖去玩耍。 我的印象中似乎沒有這座彩虹橋。 晚上的時候,超多人在哪裡吹風聊天。 除了我們一群像是發瘋的遊客外,其他都是當地人的樣子(馬公的同學說) 看了有些人的回文。 我大概去找了一些資料來求證鄉民上述的說法。 (一)、有人說退潮速度快,所以造成沙灘流失。 我以青灣為例。 2005年九月的大潮資料(潮水變化最大的時候) 漲潮的速率 3.7~4.4 cm/s2 退潮的速率 4.0~6.8 cm/s2 潮差 2.8 m 2005年七月的大潮資料(潮水變化最小的時候) 漲潮的速率 3.7~8.6 cm/s2 退潮的速率 3.4~9.4 cm/s2 潮差 0.7 m 基本上,還是要以觀音亭附近的海流為主。 但是我以澎南馬公內灣的青灣作為引用的例子來說 (原則上~差距不會太多,除非是在東北季風的季節,那又是另當別論。) 結論:退潮水流會稍微大於漲潮水流。的確會造成底質流失。 (解釋如下:) 漲潮水流在作用上,將水體中的懸浮顆粒帶進堤防內,引起底質的再懸浮作用 白話文是說:漲潮水濁。因為入侵底質,引起底質揚起。 退潮水流會將內部的水將外面帶出,之前漲潮所引起的底質也就跟著帶出。 尤其是兩側提防之間的開口較小。造成開口附近的水流增強。 所以,明顯開口處的深度較深。 如果想要證實,就到堤外開口外面200公尺以內做底質調查。 反正深度大約不超過三十公尺。 分析底質含沙結構,大概也可以推論,沙灘是否都跟著流出了。 (二)、會不會有突堤效應造成沙灘流失? 基本上,觀音亭沙灘淘空的因素。我想上述是其中的原因。 澎湖還有很多地方有出現這樣的情形。 造成的最主要因素主要還是突堤效應所造成。 例如:山水沙灘是最顯著的例子。 何謂突堤效應: 由於海堤等人工建構物突出且延伸出海岸,因而阻擋到原先的岸流、海岸飄沙之路徑, ,因而造成飄沙於上游側堆積淤沙,而下游側原先有飄沙供應的地區則因為飄沙量減少、短缺,平 衡機制遭受破壞,輸出大於輸入,逐漸出現海岸受蝕。換言之,突堤效應將會造成堤前堆 積、堤後侵蝕的狀況。 我想觀音亭的正北方為一個內凹的海岸地形。 是否會發生類似的突堤效應來淘空,仍需要進一步去討論。 這樣的效應有多大?還是沒有?(個人想法) 因為這牽涉到沿岸流得部分。 而自從跨海大橋興建後,澎湖內海的海水流速明顯降低。 這樣的情形是否也是影響的因素。 還需要再討論。 以上~報告完畢!!!潛水去。 若有不同論點,歡迎切磋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64.194

03/20 02:13, , 1F
看澎湖版長知識!
03/20 02:13, 1F

03/20 11:42, , 2F
很有深度的文章阿 @@
03/20 11:42, 2F

03/20 11:54, , 3F
所以建議拆除突堤?以解決突堤效應所造成之影響?
03/20 11:54, 3F

03/20 12:28, , 4F
把突堤變成L形可以用來改善海岸侵蝕的問題
03/20 12:28, 4F

03/20 16:27, , 5F
樓上說的不如用魚尾型防波堤 更能有效達成養攤效果~~
03/20 16:27, 5F

03/20 16:52, , 6F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歸自然
03/20 16:52, 6F
文章代碼(AID): #17uKcf8b (PH-se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uKcf8b (PH-s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