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i皇 intel U系列處理器首次加入6顆實體

看板PC_Shopping作者 (ss)時間4年前 (2019/08/21 21:40), 編輯推噓10(211128)
留言60則, 40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Intel 的「Comet Lake」U 系列筆電處理器最高達六核心 https://chinese.engadget.com/2019/08/21/intel-10th-gen-comet-lake-cpus/ Intel 首批「Ice Lake」第十代 Core 處理器以 10nm 製程為主要的賣點,但今天跟進推出 的第二批代號「Comet Lake」的處理器,卻是回到了 14nm 的製程,所以應當說是 Coffee Lake 的再次進化。在這批新品當中,Intel 帶來了首個 U 系列的 6 核心 / 12 線程處理 器,瞄準需要更強大運算力的使用者,但相對的就沒了 Ice Lake 才有的 Iris Plus 顯示 。 缺少 Iris Plus 的一個明顯的影響,就是這批處理器的型號又變回了傳統的模式,以 U/Y 結尾,而非 G7/G4/G1。不得不說,這讓 Intel 第十代產品線的型號變得非常混亂,例如 C ore i7-10710U 和 i7-1068G7 之間的關聯是什麼?變得完全不明朗了。以規格來說,Comet Lake 大致可視為是將 Ice Lake 用在顯示上的 TDP 空間,轉到運算力上,所以相同的 15 W(nominal)/ 25W(config up)TDP 之下,Comet Lake 這邊的 U 系列處理器普遍有著較 高的單核最大頻率及全核最大頻率,而 Y 系列則是將 nominal TDP 由 9W 降到了 7W,還 能保持與 Ice Lake 相當的頻率。這意味著不以遊戲性能為主打,僅強調行動運算的輕薄機 種,或許會更適合採用 Comet Lake 處理器。自然, Wi-Fi 6 和 Thunderbolt 3 都是第十 代產品通通有的標準配備囉。 雖然說同為第十代,還分成 10nm 和 14nm 兩種製程好像有些混淆,但 Intel 行動產品行 銷副總 Ran Senderovitz 表示,10nm 的技術目前還在過渡期,對消費者來說重要的是效能 ,而非奈米數。因此 Intel 將致力於提供最佳的技術給最適當的應用,而不會太擔心製程 一不一致的問題。搭載第十代處理器的產品 —— 包括 Ice Lake 和 Comet Lake —— 應 該都會在聖誕消費季前逐一面世。 U系列的待機功耗對於筆電來說至關重要,性能能縮能伸,不需要性能時能把頻率降到非常 低,這才是消費者需要的 非常看好這個6核心的U版,只要放在散熱好的輕薄筆電就會有很強的爆發力,前一代8565U 在msi的輕薄筆電上表現就很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105.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566394803.A.0B6.html

08/21 21:41, 4年前 , 1F
\AMD/ \AMD/ \AMD/ \AMD/ \AMD/
08/21 21:41, 1F

08/21 21:41, 4年前 , 2F
08/21 21:41, 2F

08/21 21:42, 4年前 , 3F
14++++
08/21 21:42, 3F

08/21 21:43, 4年前 , 4F
Intel製程應該壓力超大 製程不進步 開始亂出產品了
08/21 21:43, 4F

08/21 21:43, 4年前 , 5F
首次
08/21 21:43, 5F

08/21 21:46, 4年前 , 6F
什麼!!!10nm 的技術目前還在過渡期!!!
08/21 21:46, 6F

08/21 21:49, 4年前 , 7F
真的很棒,可以用好幾ns的時間全速單核運算跑super
08/21 21:49, 7F

08/21 21:49, 4年前 , 8F
pi,完全發揮這顆六核心低壓U的優勢
08/21 21:49, 8F

08/21 21:51, 4年前 , 9F
超頻一秒,然後就跑基頻
08/21 21:51, 9F

08/21 21:57, 4年前 , 10F
意思是10nm只能做4C8T 多核還是要用14nm? 挺悲哀的
08/21 21:57, 10F

08/21 21:59, 4年前 , 11F
燒燙燙 8代U加兩顆核心
08/21 21:59, 11F

08/21 21:59, 4年前 , 12F
讓多少筆電扛不住還歷歷在目呢
08/21 21:59, 12F

08/21 21:59, 4年前 , 13F
慧星湖-U到底是撐三秒馬甲還是發熱真的有降?求掛
08/21 21:59, 13F

08/21 22:02, 4年前 , 14F
AMD的筆電U要爭氣點呀
08/21 22:02, 14F

08/21 22:08, 4年前 , 15F
爛到爆
08/21 22:08, 15F

08/21 22:10, 4年前 , 16F
一秒太樂觀了,0.1秒差不多
08/21 22:10, 16F

08/21 22:10, 4年前 , 17F
08/21 22:10, 17F

08/21 22:12, 4年前 , 18F
發燒級終於下放到筆電了
08/21 22:12, 18F

08/21 22:18, 4年前 , 19F
有偵測到但沒感覺的概念吧
08/21 22:18, 19F

08/21 22:18, 4年前 , 20F
一定馬上過熱降頻 2018 MacBook Pro廢到笑
08/21 22:18, 20F

08/21 22:22, 4年前 , 21F
就是intel的10nm倉促推出導致還比不上舊有14nm的意
08/21 22:22, 21F

08/21 22:22, 4年前 , 22F
08/21 22:22, 22F

08/21 22:39, 4年前 , 23F
14nm超過6核的在筆電都會過熱降頻
08/21 22:39, 23F

08/21 22:40, 4年前 , 24F
樓上,平板7200U 主動散熱3.1G雙核心都撐不了28秒
08/21 22:40, 24F

08/21 22:40, 4年前 , 25F
08/21 22:40, 25F

08/21 22:43, 4年前 , 26F
這絕對過熱降頻
08/21 22:43, 26F

08/21 22:54, 4年前 , 27F
跑base總算力也比4C base強,輕度轉檔可以用,不要
08/21 22:54, 27F

08/21 22:54, 4年前 , 28F
加價賣就好,柯柯
08/21 22:54, 28F

08/21 23:05, 4年前 , 29F
不要說 CML-S 10C了,光 CFL-S 8C就要電流狂噴了
08/21 23:05, 29F

08/21 23:05, 4年前 , 30F

08/21 23:09, 4年前 , 31F
PL1=80W(TDP)/28s,PL2=210W/2.44ms,PL4=266W
08/21 23:09, 31F

08/21 23:12, 4年前 , 32F
過熱降頻隻字不提
08/21 23:12, 32F

08/21 23:13, 4年前 , 33F
過熱是一回事 供電又是另一回事
08/21 23:13, 33F

08/21 23:16, 4年前 , 34F
過熱是那個爛到不行的散熱器的問題吧
08/21 23:16, 34F

08/21 23:22, 4年前 , 35F
AVX256燒到那個功耗 什麼散熱來都難救拉 不過燒AVX
08/21 23:22, 35F

08/21 23:22, 4年前 , 36F
有什麼意義就是另一回事了
08/21 23:22, 36F

08/21 23:29, 4年前 , 37F
真的要好好進步一下了...哎...
08/21 23:29, 37F

08/21 23:30, 4年前 , 38F
不然都沒什麼亮點
08/21 23:30, 38F

08/21 23:33, 4年前 , 39F
要比較有感等明年TGL吧 沒改架構都沒啥梗的
08/21 23:33, 39F

08/21 23:42, 4年前 , 40F
這個是燒turbo boost的, 利用28秒內間歇燒出來的
08/21 23:42, 40F

08/21 23:42, 4年前 , 41F
超過28秒就要掉回PL1了
08/21 23:42, 41F

08/21 23:53, 4年前 , 42F
ㄏㄒ
08/21 23:53, 42F

08/22 00:46, 4年前 , 43F
先跟北極熊道歉
08/22 00:46, 43F

08/22 02:11, 4年前 , 44F
ice tiger comet 出了沒
08/22 02:11, 44F

08/22 02:24, 4年前 , 45F
刷存在感?
08/22 02:24, 45F

08/22 02:41, 4年前 , 46F
筆電受限空間重量,散熱本來就不行
08/22 02:41, 46F

08/22 02:42, 4年前 , 47F
導致加核效果都是悲劇
08/22 02:42, 47F

08/22 02:42, 4年前 , 48F
只有先進製程有機會真正提升性能
08/22 02:42, 48F

08/22 03:20, 4年前 , 49F
同樣的散熱條件,寧願要4g 的4c8t也不要3g的6c12t
08/22 03:20, 49F

08/22 04:32, 4年前 , 50F
關鍵字:過渡期
08/22 04:32, 50F

08/22 06:49, 4年前 , 51F
能算到小數點後幾位不降頻?
08/22 06:49, 51F

08/22 07:46, 4年前 , 52F
紙上產品狂發表,電子業沒落的sop
08/22 07:46, 52F

08/22 09:05, 4年前 , 53F
功耗會比算圓周率重要嗎?
08/22 09:05, 53F

08/22 09:21, 4年前 , 54F
想起古早的P4筆電
08/22 09:21, 54F

08/22 10:52, 4年前 , 55F
A粉都不用筆電,外出都抬著又大又藍屏的桌電XD
08/22 10:52, 55F

08/22 11:21, 4年前 , 56F
i粉沒事可能都讓電腦跑pi做健身?
08/22 11:21, 56F

08/22 14:50, 4年前 , 57F
.......
08/22 14:50, 57F

08/22 17:47, 4年前 , 58F
連行銷部門都不得不表示還在"過渡期",看來10nm真
08/22 17:47, 58F

08/22 17:47, 4年前 , 59F
的慘
08/22 17:47, 59F

08/23 23:38, 4年前 , 60F
太棒了 筆電也可以烤肉
08/23 23:38, 60F
文章代碼(AID): #1TNKcp2s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