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九代i7 9700K 與 ROG MAXIMUS XI英雄再臨

看板PC_Shopping作者 (N/A)時間5年前 (2018/11/07 23:41), 5年前編輯推噓19(19015)
留言34則, 1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HERO 經典不死之好讀版 http://vostroman.pixnet.net/blog/post/349164109-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超頻系列MAXIMUS自從MAXIMUS VI後新增了Hero 而Hero系列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第11代XI也成為ROG MAXIMUS目前為止 中高階的入門玩家主流指定款式,也包含了 AMD 跨平台的作品 Hero系列一直以來不論在功能性/擴充性/超頻性跟價格都有不錯的好評 已經成為玩家進入正 ROG MAXIMUS 系列的一個最低指標性玩家OC主板門檻 曾經有那麼過一個 ROG Ranger不過它變成當今的 ROG STRIX -E 了,這算是分支題外話 配合九代處理器i9 i7 i5 以及新的Z390晶片組 MAXIMUS 11 Hero 在軟硬體還有設計風格等以及BIOS方面又做了一輪的更創新更新調整 這次 ROG MAXIMUS XI 系列的彩盒風格深黑底紅邊 https://i.imgur.com/H6u85SO.jpg
順便介紹一下在通路購得的 i7 9700K 處理器 這次的亮點主要玩家都聚焦在 i9 9900K 上 相對的 i7 9700K 8C8T 反而沒有那麼受注意 https://i.imgur.com/DDkmTce.jpg
i7 9700K 規格 3.6Ghz TB 4.9Ghz 快取 12M 如果沒記錯應該是桌上型i7第一次沒有HT功能的型號 一如往常 Unlocked 版的 9700K 只有很普通的包裝也沒有附贈散熱器 https://i.imgur.com/UdFWYu0.jpg
https://i.imgur.com/y5C6Yd1.jpg
https://i.imgur.com/kMupXoO.jpg
ROG MAXIMUS XI HERO (WI-FI) 特色快速預覽 SupremeFX音效、預先安裝一體擋板、雙M.2散熱片、四組 RGB 擴充針腳 https://i.imgur.com/LnoTxlD.jpg
包裝盒的大小也變大了,一樣有開盒歡迎加入ROG的印刷字樣 https://i.imgur.com/d1NXVRG.jpg
ROG MAXIMUS XI HERO 用色跟上一代ROG MAXIMUS X相比 I/O區域的配色由鈦灰改成亮黑的風格 https://i.imgur.com/3eT7JlD.jpg
裡面附贈的ROG相關文宣貼紙配件、CableMod折價卷以及驅動光碟等 https://i.imgur.com/uN6pQSg.jpg
裝機配件提供四條SATA排線、外接WiFi天線、SLI HB BRIDGE https://i.imgur.com/HyKfTsJ.jpg
CPU 保護蓋也做了小花樣變化 ROG 專屬貼紙 https://i.imgur.com/vKRN1B3.jpg
ROG MAXIMUS XI HERO 背後PCB印刷,跟STRIX相比屬於比較平凡樸素的傳統設計 沒有STRIX那種前衛的潮流文字風格,適合喜愛素面的玩家 https://i.imgur.com/CH0qTEq.jpg
電源相位布局跟用料介紹 https://i.imgur.com/q4SeupZ.jpg
ROG MAXIMUS XI HERO 搭配日系富士通MIL黑金電容 相位配置採用數位供電8 4*2(CPU)+2(VCC_GT)共10相 https://i.imgur.com/WH8uOU4.jpg
https://i.imgur.com/GwYxws4.jpg
以及搭配ASUS客製的Digi+ EPU 控制IC方案並搭配 TPU 智慧超頻控制晶片 https://i.imgur.com/RmxMn1I.jpg
https://i.imgur.com/9SSagL2.jpg
考量到這次MOSFet在八核以上超頻會有高熱的情況 ROG MAXIMUS XI HERO 除了散熱片加大以外,也在電感上特別加上了導熱膠增加散熱效率 這是之前Z370 ROG MAXIMUS X HERO 所沒有做的小細節,這樣更有利於超頻重載 https://i.imgur.com/VTdyGpc.jpg
https://i.imgur.com/O2Ryznn.jpg
https://i.imgur.com/9MrQRLA.jpg
處理器供電搭載8+4應付9700K或者是9900K都不是太大問題 https://i.imgur.com/3nlyAFU.jpg
ROG MAXIMUS XI HERO PCI-e 擴充槽佈局介紹 配置X1三組以及兩組由CPU提供頻寬的x16跟一組PCH提供的x4 也在PCB上清楚的印刷頻寬來源,讓玩家在插卡時可以快速辨別 https://i.imgur.com/cie2UVs.jpg
https://i.imgur.com/2Hl21GT.jpg
PCIe x1插槽尾端也保留開口設計,提供更彈性的安裝 https://i.imgur.com/RoystRm.jpg
記憶體插槽4組目前最大支援超頻頻率 4400 板端也有清楚的印刷建議通道的插法,星號快速辨識 https://i.imgur.com/bM2AeWJ.jpg
SATA 接頭共6組由 Z390 PCH 提供頻寬 https://i.imgur.com/8pcHn4M.jpg
M.2 提供兩組 x4 擴充,並提供兩組散熱片 https://i.imgur.com/VyfztiO.jpg
https://i.imgur.com/9S5HUTA.jpg
https://i.imgur.com/6JkO2Br.jpg
https://i.imgur.com/7Bb6AyI.jpg
板載擴充針腳開關介紹,跟前Z370 ROG MAXIMUS X HERO相比 這次 Z390 ROG MAXIMUS XI HERO 把開關移到了板右上方,除錯燈號也有保留 https://i.imgur.com/8YIs6e0.jpg
https://i.imgur.com/Wtlpyl1.jpg
另外除了搭載六組PWM風扇/水冷擴充針腳以外 也有保留DIY自組水冷會用到的水流流速計偵測接頭 https://i.imgur.com/gwkWa5T.jpg
後I/O擋板 BIOS CLR 開關、FLASH BACK 開關、USB2.0x2 DP1.4 + HDMI2.0、Intel LAN、WiFi、USB3.1Gen1x2 Gen2x3A+C、音效 最重要的就是上一代拔掉的 PS/2 這次又加回來了,對於有需求的玩家是非常重要的功能 https://i.imgur.com/UwxsFOM.jpg
比之前上一代的370布局 I/O 發光罩的連接線路也做了美化隱藏 https://i.imgur.com/SELeMLY.jpg
RGB擴充針腳則提供了4組 5v+12V 板端上下各兩組 https://i.imgur.com/E43OWm7.jpg
https://i.imgur.com/Ii2PKVE.jpg
-----測試條件----- Core i7 9700K 盒裝正式版 CORSAIR DDR4-4000 8Gx2 WDC Black NVMe 512GB 空冷散熱 CRYORIG R1 ULTIMATE 雙風扇XF140 https://i.imgur.com/33R8ZBD.jpg
BIOS 這次在九代系列加入了AI智慧超頻功能 https://i.imgur.com/vhGlQx9.jpg
以及前期版本有Sil CPU 體質篩檢,不過這個機制某些緣故 根據側面了解在新版本的又拿掉了,目前刷 0602 已經沒有 https://i.imgur.com/R9OACqk.jpg
測試頻率 4.9Ghz ALL CORE 電壓值固定 1.412 預設約在1.378-398 https://i.imgur.com/3J7xxhm.jpg
https://i.imgur.com/JKZyswt.jpg
CPUMark 99 https://i.imgur.com/svnGecd.jpg
Cinebench R15 @1560CB https://i.imgur.com/mz7E5i2.jpg
Passmark CPU 性能測試與線上排名 https://i.imgur.com/amMm72q.jpg
空冷溫度測試 non AVX 滿載八小時Burn-In Test R1 散熱性能最低 47最高 65.3 https://i.imgur.com/0ShusDC.jpg
https://i.imgur.com/wjqGD21.jpg
Intel XTU 3227/89度,無 Thermal-Throttling https://i.imgur.com/i9j1wnn.jpg
AIDA64 STRESS FPU 10min 最高約 88-89 https://i.imgur.com/m1ulAG8.jpg
空冷下有AVX指令燒機的話大概在4.9-5.0左右穩定,溫度在90上下 如果要長時間運作的話9700K配一體水冷240或空冷最高階已足夠 ROG 板載軟體附加 RGB 透過 ARUA 控制,而發光區則有兩個地方I/O擋板上方跟PCH散熱片 https://i.imgur.com/jA1TLxq.jpg
https://i.imgur.com/Qdbx3sG.jpg
https://i.imgur.com/oZYNRAL.jpg
控制網路封包功能性整合愈來愈高的 GAMEFIRST V https://i.imgur.com/YeeaK1R.jpg
還有記憶體參數調教超頻除了BIOS以外也可以用MEM小工具來調整 這次普遍超頻幅度在3866-4133不等,而目前為止Hero XI 能超到4400上下 如果對記憶體超頻或者搭配有比較要求的玩家,建議還是參照QVL清單選購搭配 https://i.imgur.com/iKnXqM2.jpg
9700K 與 ROG MAXIMUS 11 Hero 入手開箱測試體驗心得 ROG MAXIMUS Hero 不斷在外觀跟功能性持續的進化,每次都比上一代有不錯的進化 不過整體售價也往上疊了上去,但其超頻表現穩定性跟用料都有應達到的水準 也看得出來是 ASUS ROG 開發團隊很用心在耕耘的一個明星產品 雖然往上位階還有更強的 FORMULA、APEX、GENE、EXTREME 等 而HERO的取向族群仍然面向的是廣大的主流入門超頻玩家,每次都是玩家期待的型號 可惜的還是SIL被拿掉的這個小遺憾,或許等有機會玩家可以到官方論壇討論要求加回來 而 CPU 方面 9700K 在初期發售價格跟9900K仍有100美元的差距 或許等Intel產能穩定後 9700K再往下降下去 CP 就更高了 如果只需要多核心在遊戲表現的需求,跟一般散熱環境來解高階空冷或中階水冷 Core i7 9700K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已經是很足夠的選項 也可以在主板/預算調配上獲得更多的彈性空間 就好像選擇障礙$17600的9900K + 5-6K 中階主板 or $14600 的9700K + 8-9K的高階主板 還有考量到散熱條件搭配等等因素,最後怎麼選決定權在玩家以及口袋的深度來決定 以上是 9700K+ ROG MAXIMUS 11 Hero 的開箱測試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135.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541605267.A.4F1.html

11/07 23:46, 5年前 , 1F
11/07 23:46, 1F

11/07 23:54, 5年前 , 2F
Hero好板 推
11/07 23:54, 2F

11/07 23:58, 5年前 , 3F
倍相並聯?這張是4(每相並聯+雙driver)+2相
11/07 23:58, 3F
把後面那段打顛倒了 已更正 ※ 編輯: vostro (60.250.135.43), 11/08/2018 00:06:43

11/08 00:25, 5年前 , 4F
11/08 00:25, 4F

11/08 00:43, 5年前 , 5F
9700k的R15分數這麼低哦…?
11/08 00:43, 5F
沒檢查到圖 這張才對 https://i.imgur.com/mz7E5i2.jpg
那張是預設沒TB全核 ※ 編輯: vostro (60.250.135.43), 11/08/2018 00:57:42

11/08 02:15, 5年前 , 6F
M11H的價格我會改拿Aorus Master 散熱超棒
11/08 02:15, 6F

11/08 07:14, 5年前 , 7F
我也是9700K,打算用MXH,看到這篇讓我猶豫要不要
11/08 07:14, 7F

11/08 07:14, 5年前 , 8F
捏蛋上去了XD
11/08 07:14, 8F

11/08 08:05, 5年前 , 9F
上面,技嘉傻眼維修
11/08 08:05, 9F

11/08 09:34, 5年前 , 10F
電壓1.412不會太高嗎?
11/08 09:34, 10F

11/08 09:45, 5年前 , 11F
之前看 國外都電1.5了 這次110才會降頻
11/08 09:45, 11F

11/08 12:32, 5年前 , 12F

11/08 12:33, 5年前 , 13F
ROG很熱情~
11/08 12:33, 13F

11/08 13:34, 5年前 , 14F
太極都不出
11/08 13:34, 14F

11/08 13:45, 5年前 , 15F
同樣預算可能考慮技嘉Master或者微星ACE
11/08 13:45, 15F

11/08 14:08, 5年前 , 16F
這次散熱跟電相都被評的很差呢 真意外 以前高階都
11/08 14:08, 16F

11/08 14:08, 5年前 , 17F
還不錯
11/08 14:08, 17F

11/08 14:12, 5年前 , 18F
破萬才高階吧
11/08 14:12, 18F

11/08 14:47, 5年前 , 19F

11/08 16:05, 5年前 , 20F
失敬失敬,原來hero已經被定義為中低階款了 上70度
11/08 16:05, 20F

11/08 16:05, 5年前 , 21F
也是合理
11/08 16:05, 21F

11/08 16:18, 5年前 , 22F
正常喇 墊背的中階
11/08 16:18, 22F

11/08 22:02, 5年前 , 23F
11/08 22:02, 23F

11/08 22:02, 5年前 , 24F
各位可以看一下這篇的推文
11/08 22:02, 24F

11/08 22:03, 5年前 , 25F
倍相或並聯,並沒有哪個一定比較好
11/08 22:03, 25F

11/08 22:25, 5年前 , 26F
華碩自己的解釋是拿溫度換電性好 到底好不好就見人
11/08 22:25, 26F

11/08 22:25, 5年前 , 27F
見智了 他犧牲的溫度還在合理範圍內就+-吞吧
11/08 22:25, 27F

11/09 00:36, 5年前 , 28F
理性分析 推,不是反並聯孔 喊燒看熱腦
11/09 00:36, 28F

11/09 01:15, 5年前 , 29F
其實重點不是4相並還倍相 是人家同價位就堆更多相
11/09 01:15, 29F

11/09 01:15, 5年前 , 30F
才比較多人酸品牌稅抽很重
11/09 01:15, 30F

11/09 01:43, 5年前 , 31F
溫度我覺得還ok啊 最高才77度
11/09 01:43, 31F

11/09 09:39, 5年前 , 32F
相數多又不代表一定好 呵呵
11/09 09:39, 32F

11/09 09:39, 5年前 , 33F
相數多就屌的話 技嘉elite買一買啦
11/09 09:39, 33F

11/09 09:39, 5年前 , 34F
5k有12相 夠你高潮了 ROG旗艦板都還輸他呢
11/09 09:39, 34F
文章代碼(AID): #1RumUJJn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