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從電影看性別-《豔光四射歌舞團》

看板Ourmovies作者 (肥了 囧)時間17年前 (2006/11/01 09:06),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http://wwwt.au.edu.tw/au2478/lectures/05/5.pdf 〈豔光四射歌舞團〉凡是看過周美玲導演有關探討台灣文化的影像作品的人, 都會對她用力探索人性價值與命運、用影像來思索生命課題的創作精神,印象 深刻。 〈豔光四射歌舞團〉(2004)是一部勇敢而且深具創意的電影。如果說「拼裝 」是目前藝術創作的主流,那重點就在於「要拼裝的是什麼?」、「要如何拼 裝?」的問題了。能夠把傳統台灣最繽紛多彩、卻一直被一般社會邊緣化的民 間表演薈萃:牽亡歌陣、喪葬禮儀、道士超渡亡魂、孝女團、電子花車、墳墓 ,與被異性戀的社會邊緣化的同志圈裡扮裝皇后歌舞團結合,這的確是相當罕 見的拼裝實驗了。 集結了這兩種台灣社會最禁忌的主題--死亡與同性戀,導演大膽地挑戰了台灣 傳統宗教儀式裡頭最核心的家族親情與個人愛情的衝突,尤其是那些在傳統父 權社會裡頭,無法有正式身份位置的邊緣人—非婚伴侶,特別是同性戀的非婚 伴侶。主角阿威在所愛的人阿陽溺水死後,阿威以他道士身份,在扮裝姊妹淘 的戲言下,認真地去進行「分靈」,想另幫男主角阿陽立一個牌位帶回自己的 家。導演把傳統上只屬於家族所有的父系血緣的壟斷性,巧妙地找到以愛情取 得替代的正當性,提出一個相當具有現代台灣社會意涵的思考:伴侶--尤其未 經法定程序認證的伴侶,在父系威權的宗教信仰文化裡,是否也具有分享死者 靈魂同在的正當性。 I. 同性戀、血緣、分靈 藉由愛情所建立的關係,可以和以血緣所建立的家族共同體,並駕齊驅嗎?藉 由同性所建立的愛情關係,可以和以異性所建立的愛情關係,具有同等正當性 嗎?導演問,做為華人傳統文化最堅固堡壘的喪葬儀式是否只屬於「父權、異 性戀家族」這個權力譜系的共同體呢? 這部電影點出了象徵死者靈魂的牌位,不只屬於父系異性戀家族為主的集體認 同,同性戀愛侶也有參與、主導的權利,愛侶可用屬於自己喜愛的形式去紀念 死者,以勁歌熱舞取代殯葬法會,重新譜寫有別於父系血緣所掌控的傳統禮儀 意涵。個人不只是按照舊傳統行禮如儀,個人可以因自己的期待欲求,創造屬 於這時代個人養生送死的新儀式。導演在這裡有雙重的類比關係,第一重是透 過兒女私情去挑戰以家族為中心的養生送死習俗,第二重則是重新去審視愛情 是否只屬於異性戀的傳統社會制度,同性戀是否也能爭取同樣對等的合法性; 在傳統社會制度之外,找到同性戀情的一片天。影片裡相當意思的是,導演沒 有在片中對於這樣屬於個人創新的儀式行為,給予一個明確而肯定答案,究竟 女主角這樣異想天開的分靈安排,親人、包括死者是否同意,留給觀眾自己去 思索囉。 此外,本片也巧妙地點出了對台灣民間信仰文化「牌位」的反諷象徵意涵。牌 位作為家族圖騰,代表父系族譜的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以血緣的恆久性來對 抗個人生命的有限性。同性戀不正是挑戰了繁衍後代的生物本能,將華人最害 怕的絕子絕孫、滅滅祖滅宗的潛在恐懼變成事實,既是無法在祖先牌位現身的 缺憾,更將背負讓祖先終將無人祭拜而被無情歷史埋沒的不孝罪名。「女」主 角為男主角「分靈」另立牌位,原是想留住對伊人的記憶,但最後愛情反倒變 成自溺的痛苦折磨,不啻為一場生命入會禮的考驗,終將灰飛湮滅,浴火重生 ,找尋生命中下一場新局。 II. 道士、扮裝皇后 導演使用象徵的手腕細膩豐富,甚至比本片真正劇情的發展還令人印象深刻, 道士的身份,原本在文化符碼上,就是在生死之間扮演溝通的橋樑,引渡死者 ,安慰生者,在漢人社會最怕的死亡禁忌裡下穿梭,以致被社會視為低下邊緣 的職業。扮裝皇后在這個性別分明的異性戀社會,也只能扮演一種暫時打破性 別限制、去娛樂觀眾的兼差職業,穿梭在男女性別分明的符號之外、微弱的追 尋自我情慾的吶喊。女主角的白天是道士阿威、晚上是扮裝皇后薔薇正是如此 巧妙的創意所在,這兩種身份在愛人身亡與的葬儀過程聚焦了。戲中也安排另 一場很短暫的女扮男的對比戲。阿威的舅媽女扮男裝,去扮演牽亡歌陣裡原本 是男性所擔任的三壇法師的角色。可惜這角色的份量太輕,否則將是另一種不 同世代性別越界的交叉對比。 阿威的角色不僅挑戰了傳統社會男性的角色,還挑戰了傳統宗教執法者的感情 界線。幾乎所有傳統宗教執行禮儀者絕對不可帶有「感情」,因為這時他就是 法、就是秩序的維持人,他屬於參與儀式的眾人,個人恩怨擺一邊。所以不管 是道士、還是佛教、基督宗教…等等宗教的神職人員,在執行這種生離死別的 儀式時,都得理性地把自己放空、跳出原先與死者愛恨的關係,以一種「中立 」的執法者,去主導儀式的進行,還要藉此來安頓那些情緒激動的參與者。這 影片刻畫出一位年輕重感情的道士的困境,從擔任儀式執行者淚灑儀式現場遭 到長輩責難中,點出了踰越傳統宗教儀式禁欲文化所產生的衝突。 歌舞團的花車設計也是一項別出心裁的特色。那種在強風裡搖搖欲墜、彷彿電 子花車的鮮豔、又彷彿是葬儀裡糊紙厝的擬象,製造出材質上真假難分的玄機 ,再加上歌舞團的表演氣氛,就更像浮華詭異的鬼怪夢境了。那種如真似幻、 人鬼莫辨的歡樂場,像是一場場全民扮裝的狂歡派對。在北海岸浪濤裡的夜色 ,晃動遙遠的人間燈火,豔光四射的歌舞團,撩人繽紛的歌聲舞影,像極了農 曆七月在台灣各海岸河口邊,超渡亡靈的大型拜拜、放水燈、作法會、燒金紙 、戲臺拼館…等等慶典現場。熱鬧中有淒涼,火光四射卻陰氣逼人,人鬼雖同 歡,卻仍分屬異界。張燈結綵、歌舞沸騰,卻在短短時間內把所有的繽紛炫麗 ,付之一炬,化為塵埃,人鬼依舊兩隔,愛恨還諸天地。 果真如影片中那位徐娘半老的扮裝媽媽桑嘹亮的開場白:豔光四色歌舞團將帶 領人進入永恆的天堂嗎?還是只是剎那間自我藩籬桎梏的釋放?是超渡亡靈、 超渡人間眾生的生離死別呢?還是對自我情愛無法收放、去留兩難下的暫時逃 避?歌舞團是渡人的舟,還是溺人的汪洋?豔光四射的扮裝皇后只能在太陽下 山後的荒郊野外、山區海邊,像孤魂野鬼般在與一般人時間與空間岔開來的陰 暗夾縫世界裡歡唱,卻無緣見天日嗎?豔光四射歌舞團難道也只是一個人或幾 抹孤獨靈魂在夢與醒之間的自慰嗎? III.豔光四射之後 最後,想說點我對本片的些許不解。首先,雖然主角白天是道士、晚上是扮裝 皇后,但是白天道士的比重似乎比例少了點,以致於無法對比出夜晚扮裝歌舞 時在身份上的反差。夜晚扮裝姊妹淘的情誼,卻罕少看到主角與道士、家人之 間較深刻的互動。儘管道士生活只是一種對照,但對照面若過輕,反而降低反 差對比的效果。其次,主角的愛人阿陽是北海岸一家餐飲店人家的孩子,何以 阿陽可以那麼自然而然地接受扮裝皇后的愛情,彷彿是一位早已熟悉同志文化 圈的都會中產階級?同性戀在台灣社會,面對最大的難題應該就是與家人之間 的衝突。導演在本片中只輕描淡寫,似乎失去一場關鍵性戲劇高潮的機會,也 因此讓整部片有點變成主角薔薇自戀自囈的危險。不過這危險在影片中那幾位 光鮮亮麗、環肥燕瘦的扮裝皇后,融合花旦與丑角間逗趣生動的演出,和那苦 旦主角的氾濫癡情,倒也形成幽默的紅花綠葉反襯,化險為夷。 作為一部七十分鐘左右的劇情短片,導演已經把她對於跨越生死、跨越性別、 跨越傳統的藍圖攤開在我們面前,邀請我們一起冒險,航向更遼闊、深遠的靈 魂新疆界。 第一次教這門課,裡頭的講義內容還在雛形階段,若有粗糙簡陋單薄之處,但 願拋磚引玉。 -- 這部片當然沒有明刀明槍地去談硬梆梆的議題, 且劇情編撰與演技上的瑕疵自然存在。 但導演是否有其設計與問題意識? 我想是有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234.143 ※ 編輯: pzs 來自: 140.119.234.143 (11/01 09:18)

11/01 12:01, , 1F
如果周和這兩篇都只把跨性別當同性戀扮裝QUEEN,我只能說
11/01 12:01, 1F

11/01 12:03, , 2F
是我太高估導演了
11/01 12:03, 2F

11/01 14:44, , 3F
我覺得是你的標準太嚴苛了,這畢竟是部商業片,也沒啥製作經費
11/01 14:44, 3F

11/01 21:58, , 4F
這應該跟製作經費沒有太大的關係吧@_@
11/01 21:58, 4F

11/02 03:30, , 5F
當然有啦,如果有錢,誰不想找專業的演員、編劇與美術人員
11/02 03:30, 5F

11/02 03:31, , 6F
拍攝的時間長短,能拍掉多長的底片等等也都跟經費有關不是嗎?
11/02 03:31, 6F

11/03 04:08, , 7F
艷光用HDcam XD
11/03 04:08, 7F
文章代碼(AID): #15H_CX60 (Ourmovie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H_CX60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