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來談談諾蘭在敘事上所「隱蔽」的資訊

看板Nolan作者 (全ては時の中に…)時間12年前 (2012/07/14 18:57), 編輯推噓8(807)
留言15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上面有位板友發文談到「轉場可能太快」的問題 看完該篇後 也想來寫一寫 自己對諾蘭敘事上的一些小心得 (但要提的東西 可能是不完全一樣的方向喔! 只是一些衍生的討論) 以下含有《蝙蝠俠:開戰時刻》《黑暗騎士》的劇情 在《電影的魔力》這本書中 提到一個概念叫「遮斷」(Blocking) 它的大意是 編導刻意「隱蔽」某部份的敘事資訊 來操控你對電影劇情及角色的認同 例如:不讓你看到反派太多的悲傷史 如何導致他變得憤世嫉俗    讓你不至於太認同或同情他 而是支持好人主角那邊的行動 這概念跟我個人現在要提的東西不太相同 在這邊只是提一下 類似的元素 (該字所指的 應是遮斷「情緒」) 而我想說的 則是「敘事資訊的隱藏」 PS.因為本來想使用「遮斷」來當文中的動詞的    但後來想想 還是用「隱蔽」好囉! 首先我們來看《蝙蝠俠:開戰時刻》裡  堪稱全片中「隱蔽」得最明顯的元素 也是劇中的一個高潮 就是「召喚蝙蝠」這部份 編導有告訴我們 布魯斯韋恩是怎麼發明 召喚蝙蝠的那個小儀器嗎? (鞋子上的那個科技零件) 沒有。 是的 沒有 所以某種角度來說 這其實是一個在交代上「很突兀」的地方 因為劇情沒有跟你交代 蝙蝠是怎麼被成功吸引來的 (但你確可以從畫面呈現上 看出 那是跟頻率之類 有關的科技) 但 我相信若要諾蘭花時間去鋪陳這部份 交代布魯斯有了什麼靈感 然後他去請福克斯研究…… 這樣 可以嗎 當然可以 但這部份卻被省略掉了 我們姑且不論「是否因片長太長而剪掉」這種外部因素 單純來看 這樣的作法 在「戲劇效果」上 能讓你得到什麼影響呢? 1.你會在那一刻之前 不知道蝙蝠將會出現 (因為沒辦法預期) 2.當蝙蝠出現的那一剎那 會有種「驚喜感」 3.因此我覺得諾蘭在這部份 很可能在敘事上 是在實驗一個東西:  「有時候(並非永遠都是)事情怎麼來的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最後它變成了讓你滿意(或震驚)的樣子」 舉個例子: 你有個朋友去美麗華現場 幫你排了一個上午的隊 買到IMAX良好視野的票 「排了一個上午的隊」也許是一件可歌可泣的事 (姑且這麼形容) 可以寫成一篇遊記 或變成一個趣味的日記小故事 可是 當你拿到票的那一剎那 也許你朋友什麼都沒說  只說:「我去幫你排隊 買到了最好的位子」 這時候 你可能感受到的 是來自朋友義氣的感動 以及拿到首演日電影票的滿足感 我要說的就是這種滿足感 請看上方兩行彩色的字 紅色 和 紫色 的部份 紅色的部份被「隱蔽」掉了 (因為你朋友沒跟你多提) 但紫色的部份 相信你則確切感受到了 我認為諾蘭 有他的一個價值觀和喜好取捨 而他喜歡作的事之一 就是隱藏那些他覺得不需要多提 也能讓你感受到結果的部份 當然 在這中間 要有一個「標準」來作為拿捏的尺度 那麼 也就是「合理的邏輯」 (我們姑且不論是否每一個人都覺得合理 但相信至少是很多人可以接受) 那接下來就看《黑暗騎士》的部份 黑暗騎士哪一部份被隱蔽得很大呢? 其中一個就是戈登的詐死 他是怎麼逃過一劫的?他穿了什麼裝備擋掉子彈嗎? 他是事先安排好這個計劃的嗎?跟誰討論過?有誰跟他合作?…… 這些我們都沒在劇情中看到 我們只知道在那場劫囚戲的最後  他和蝙蝠俠一前一後的動作 聯手抓到了小丑 戈登突然出現會不會很突兀? 會 有沒有需要交代一下他怎麼詐死的? 其實可以 但諾蘭有沒有交代呢(無論在事前還事後) 沒有 也就是他捨棄掉了這部份 可是戈登詐死有沒有這可能? 有 是有可能合理發生的 於是 建立在一種「是可以發生」的情況下 他詐死了 而事後當你看到時 或許多少會疑惑 但導演也沒講太多 如果你也就不去想太多  那麼這部份就會變成「他到底怎麼辦到的 沒差了」 同樣的 反派小丑的話 這部份的技巧就更多了 因為他的行動讓人無法預料到下一步 也因此 你往往事後才能看到他策略的結果 這些東西在敘事上其實是很突兀的 可是事後證明 那種出人意料的效果卻又非常成功 舉個例來說 「馬龍尼吸收了重案組的警察 又轉被小丑利用」 我們事後知道了這個情況 (在他們綁走瑞秋和丹特後) 可是事先的因果關係 就不重要了 被隱藏起來 變成「事後再讓觀眾直接接受到這個劇情」的背景資訊 說到這 則又要提到《電影的魔力》書中提到希區考克所講的 在「懸疑」(Suspence)這概念上 與「意外」的分別 希區考克 「我們正在聊天……桌子底下有一只炸彈。  我們不知道,觀眾也不知道。  炸彈爆炸了,大家都覺得意外。就這樣了。  同樣一個場面,假設觀眾知道桌子下有炸彈,  現在我們就進到懸疑的領域了,因為觀眾(事先知情,不耐煩地)等著炸彈爆炸。  第一種情況,給觀眾十五秒的「意外」;  第二種狀況,給觀眾十五分鐘的「懸疑」。 (這段是從另一本書《電影劇本寫作》中引述的 因為《電影的魔力》沒寫) 《電影的魔力》一書認為 意外(Surprise)的效果會沒那麼好 (而我個人對希區考克的解讀 則也認為他也有 比較推崇「懸疑」之意) 不過我認為 或許正因為如此 在「懸疑當道」的情況下 數十年來 為許多好萊塢電影 所大量效法與使用的時候 諾蘭在許多劇情橋段上 卻不去採用「懸疑」的概念與手法 他卻反向操作 在《黑暗騎士》裡 為小丑這個角色 量身打造了許多應用"Surprise"(意外)的劇情橋段 讓觀眾在意想不到他一步步計謀的情況下 不斷隨劇情爆點往下走 這種觀後大家稱讚「毫無冷場」的特色 或許是這部片成功的地方之一 因為它成功勾起了觀眾在觀影感受上的一種驚奇與震撼的情緒 然而 這當然也不是一種完美的方式 因為它有著必然的缺陷: 「觀眾無法在事件爆發前 就先開始隨著蘊釀的氣氛 以全知的觀點融入」 在這些劇情裡 諾蘭「犧牲」了讓觀眾事先參與劇情的樂趣 在缺少這種扮演偷窺者的前提下 則體驗到了另一種不同的感受: 與劇中人物一同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突發事件所衝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215.115 ※ 編輯: SKnight 來自: 114.34.215.115 (07/14 19:51)

07/14 20:00, , 1F
我也有買<電影的魔力>,不過Nolan在著手(意外)上,仰賴了
07/14 20:00, 1F

07/14 20:02, , 2F
剪輯的手法,來達到欺瞞觀眾對劇情的認知的目的。
07/14 20:02, 2F

07/14 20:06, , 3F
好專業的討論 先推再細讀~
07/14 20:06, 3F

07/14 20:13, , 4F
也推一樓 這招對增加回場看電影和購買DVD的機會很有助益
07/14 20:13, 4F

07/14 21:07, , 5F
先推再細看!!
07/14 21:07, 5F

07/14 21:09, , 6F
這樣隱瞞造成觀影效果很好 但也招致很多人喜歡說這是「漏
07/14 21:09, 6F

07/14 21:10, , 7F
洞」
07/14 21:10, 7F

07/14 21:44, , 8F
所以說 許多劇情不作解釋 是可以在續集中作解釋的(無誤)
07/14 21:44, 8F

07/14 21:45, , 9F
諾蘭心想:「這部份留待我在TDKR嚇死所有TDK迷!」(大誤)
07/14 21:45, 9F

07/15 00:28, , 10F
某些重頭戲 剪接的節奏真的滿快的 也因此有人認為有點破碎
07/15 00:28, 10F

07/15 01:27, , 11F
推!!!!!
07/15 01:27, 11F

07/15 16:25, , 12F
推! 我也好想要有個朋友偷偷幫我買IMAX首日最好位喔(誤)
07/15 16:25, 12F

07/15 20:53, , 13F
樓上 XDDDD 其實沒錯, 大家應該都想 (無誤)
07/15 20:53, 13F

07/17 19:00, , 14F
寫的很好!
07/17 19:00, 14F

07/22 07:24, , 15F
感謝樓上誇獎 :P
07/22 07:24, 15F
文章代碼(AID): #1G0L2YcF (Nol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0L2YcF (No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