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探索] 看完"當下的力量"之後的疑惑

看板NewAge作者 (feathery)時間10年前 (2013/10/01 12:55), 編輯推噓10(10015)
留言25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ArSwell ( )》之銘言: : 我可以接受作者所說的 : 由於許多情緒或反應都挾帶著「過去」(或未來), : 所以只要我們充分「臨在當下」,那些情緒就會自然消散 : 以及 : 「要不就充分接受處境、要不就採取行動」。 : 兩種觀念。 : 我的疑惑在於  : 1. 假設 我媽媽說了我什麼,讓我感到很不悅 : 那麼在這個時刻,「就算我充分臨在當下,我所感受到的也是充分的不愉快」 o_O : 情緒並沒有消散哪。 : 2. 我決定採取行動,對她表達我的感受(妳那樣說話的方式讓我覺得不舒服), : 然而她完全漠視我的感受,甚至開始從別的方面批評我, : 結果就是 我在當下越來越不爽 冏 : 請問,根據作者的觀念,我哪裡做得不夠?或是我該怎麼做? : (或是 他哪一本著作 有解釋到我的這兩個疑惑嗎?) 你以為你有,但其實並沒有「臨在當下」啊。 不管你用天使療法還是零極限或什麼碗糕療法, 這些療法用在自己身上是很好的, 但只要你是在試圖「阻止他人的行為或是想法」,那麼就完全不是臨在當下, 當然也沒有充分接受處境, 而你的行動只是想要阻止別人,跟你自己本身並沒有關係。 (不知道我這樣說是不是夠清楚....) 你也可以表達你的感受,可他人要不要接受也是別人的事, 你無法用任何方式去控制他人的行為, 能做的就是把這個不舒服拿來問自己: 「為什麼人家這樣對我,會讓我這麼不爽? 這讓我覺得自己怎麼了?我發生什麼事了?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這就是「臨在當下」,也是充分接受,當然也是對自己的行動。 有個老掉牙的故事也許你已經聽過了,但還是可以提一下。 有個少女未婚懷胎生子,她的家人非常憤怒,不斷逼問少女孩子是誰的。 少女在無奈之下,就說:「這孩子是附近廟裡一個有名高僧的。」 於是家人們帶著嬰兒和少女去找高僧理論,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 高僧完全沒有反駁也無抗辯, 只說:「是這樣啊,我會扶養這孩子的。」就把孩子接了過來。 從此,高僧每天帶著孩子托缽化緣,只求一頓溫飽, 但很少人願意搭理他,大家都罵他、損他、甚至丟他石頭, 這位和尚面黃飢瘦,也失去了眾人的信任,卻從不解釋什麼。 過了一年,少女太思念孩子,終於忍不住內心的煎熬,對家人說出真相, 於是少女和家人找到了這位和尚, 對和尚鞠躬道歉並說明原委,要回孩子。 而這位和尚只說:「是這樣啊。」就將孩子交給了少女。 我們可以問,為什麼這個和尚要承受這些? 當然他也可以拒絕接受對方無理的謾罵與要求, 但如果能夠將每個「遇」都當成一次深刻的修行, 一切行動與反應都反求諸己,那麼生命的力量就由此而產生了。 --

10/01 15:37, , 1F
大推 版大正解!!!! 不可以叫別人閉嘴唷~反省自己重要
10/01 15:37, 1F

10/01 15:43, , 2F
簡潔有力,能像f大這樣的話根本也不需要任何療法也會過
10/01 15:43, 2F

10/01 15:43, , 3F
得很好
10/01 15:43, 3F

10/01 16:59, , 4F
推Q大,其實叫別人閉嘴是不好的XD 不過如果真的有需要
10/01 16:59, 4F

10/01 17:00, , 5F
還是可以,但這時候必須趕快轉化自己(剛問大天使了)^^
10/01 17:00, 5F
呃,我沒有說不可以叫人家閉嘴,也沒有說反省自己很重要。 一般人看到「反省自己」會有抗拒感, 覺得「反省」兩字代表 "我有錯",但我文中想表達的並非如此。 我不是要原PO反省自己的行為和反應有沒有做錯, 而是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去體察和檢視自己的感受,如此而已。 其實我下午在想還要寫另外一個故事, 因為不希望原PO誤會所謂的反求諸己就是完全接受, 你也可以不接受對方的話語,但你的行動就是表達你的不接受而已, 無需解釋什麼。 據說佛陀在修行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個跟著他不停地謾罵的傢伙, 佛陀什麼也沒說,只是走自己的路,但對方還是不停用難聽的話辱罵佛陀。 走著走著,佛陀突然轉身問那個人: 「如果有人要送你一個禮物,但是你並不接受,請問那個禮物屬於誰?」 那個人楞了一下,回說:「屬於那個送禮物的人啊。」 佛陀說:「對,我不願接受你所說的,所以這些話屬於你而不屬於我。」 我會回覆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自己在這上面做了好幾年的功課, 又想解釋,又覺得不需要解釋,反反覆覆, 每次我都一邊埋怨對方(家人),一邊安慰自己, 慢慢在這當中學會自我體察與照顧自己的感受。 曾經我覺得自己還是卡關了, 就在感到最痛苦的時候(大概是中秋節過後), 才突然有了一些體悟,並了解到這一切的功課其實沒有白做。 從那天開始,我和對方的關係突然改變了, 我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做什麼,就是一個想法和信念轉變了。 我寫的東西看起來似乎很輕鬆,但其實做起來並不容易, 特別是要改變我們原先的信念-- 從不斷地抗爭,以及為自己辯駁的狀態中, 轉為在任何困境中都先照顧並體察自己的感受和恐懼。 然後,你再用你喜歡的任何療法去療癒受傷的自己和恐懼, 當它們在你自己身上真的發揮了力量, 你就知道它們也或許能在別人身上發生同樣的力量。

10/01 22:01, , 6F
推反省不等於有錯
10/01 22:01, 6F

10/01 23:49, , 7F
推~
10/01 23:49, 7F

10/02 00:52, , 8F
謝謝f大的回文,我很喜歡那兩個故事。
10/02 00:52, 8F

10/02 00:53, , 9F
請問,你是用 "把這個不舒服拿來問自己:「為什麼人家這樣對
10/02 00:53, 9F

10/02 00:53, , 10F
我,會讓我這麼不爽?這讓我覺得自己怎麼了?我發生什麼事了
10/02 00:53, 10F

10/02 00:54, , 11F
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的方式,來 "照顧並體察自己的感受"
10/02 00:54, 11F

10/02 00:55, , 12F
的嗎?但這位作者有提到,臨在當下時,不去分析、評斷,只要
10/02 00:55, 12F

10/02 00:56, , 13F
接納並臨在就好.. (所以其實你不是採用作者建議的方式嗎?)
10/02 00:56, 13F

10/02 00:57, , 14F
(我沒有非要採用哪種方式不可,但還是想把他的做法弄清楚~)
10/02 00:57, 14F
我並沒有去分析和判斷對方說的究竟對不對, 但是對方的行為引起了我的不舒服是有的, 人在不舒服的當下只會戰或逃(甚至把對方視為威脅自己的猛獸), 那麼不戰也不逃的方式,就是去照顧自己, 然後我們會發現,其實對方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可怕, 我們也沒有自己想像中的脆弱和容易被攻擊。 如此而已。:) ※ 編輯: feathery 來自: 114.36.32.72 (10/02 07:46)

10/02 14:59, , 15F
所以可以分析自己的感受嗎?我最近也開始試著自我覺察,但又
10/02 14:59, 15F

10/02 15:00, , 16F
看到作者所說的不要去分析,所以有點困惑...
10/02 15:00, 16F

10/02 15:03, , 17F
真的希望能好好照顧自己 :) 謝謝你。
10/02 15:03, 17F

10/02 17:07, , 18F
Cadi有點斷章取義 作者的意思並不是完全反對 分析、評斷
10/02 17:07, 18F

10/02 17:08, , 19F
就個人認知『分析、評斷』是一種思想
10/02 17:08, 19F

10/02 17:08, , 20F
而思想和臨在是互相牴觸的 臨在初學者當然不建議這麼作
10/02 17:08, 20F

10/02 17:08, , 21F
除非已經像作者一樣 可以隨時在思想與臨在之間自由切換
10/02 17:08, 21F

10/03 18:59, , 22F
原來如此..謝謝!
10/03 18:59, 22F

10/04 23:10, , 23F
這是蛻變占卜卡"超然"的寓言 好久沒看到了
10/04 23:10, 23F

10/06 09:50, , 24F
推開頭那段,控制就不是臨在當下
10/06 09:50, 24F

10/09 21:00, , 25F
推f大!!
10/09 21:00, 25F
文章代碼(AID): #1IIbN0Gj (NewAge)
文章代碼(AID): #1IIbN0Gj (New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