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心得] 含胸拔背
共 3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kuwawa (庫瓦瓦)時間17年前 (2007/08/09 16:11), 編輯資訊
1
0
0
內容預覽:
2007.8.9. 還是一樣氣感力感 含胸貼背的老調重談, 只是現在加上了反作用力的概念, 身收手就會進,. 然後逆擊時(如虎撩手)上下半身要做相反的旋轉, 力才會合中,. 以及背肌出力的概念, 所以聚於背的氣感在出手的過程中會一直穩定在背部, 不會擠到前三角肌.. 然後, 所謂的含收, 其實包括腹
(還有260個字)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kuwawa (庫瓦瓦)時間16年前 (2007/11/17 06:43), 編輯資訊
1
0
0
內容預覽:
2007.11.16. 發現到其實身體對手的作用力最好都對在身體的側邊方向,. 也就是說, 用背肌展開, 用胸肌拉回. 例子就是背肌直拳, 胸肌的連步拳回切.. 所以連步拳回身探掌時, 不是腰先轉, 而是手剛好對著身體的側面中線拉回來(胸力),. 到一半時腰轉動, 改變手運動的這條直線相對於身體的方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kuwawa (庫瓦瓦)時間16年前 (2007/12/15 12:49),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如果不是對側邊方向, 則得在正面中心線的大圓上, 即活臂.. 切掌是利用轉腰來達成斜線, 但事實上手還是對著側面和正面中線.. 但感覺上斜線的動作還是較慢 或不順. 再想想哪裡出錯了.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195.106.38. 編輯:
首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