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無米樂

看板NCCU_SEED作者 (向日的想望)時間17年前 (2007/01/09 00:1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Geography 看板] 作者: Richter78 (The Enigma) 看板: Geography 標題: 無米樂 時間: Wed Dec 6 13:59:55 2006 三十年來,臺灣消失的稻田比殘存的稻田還要多。 然而,當多數農村都高唱無米樂時,嘉南平原卻被排除在這股潮流之外。 糧食或許得以自給自足了,但與此同時,嘉南平原卻淪為臺灣最貧窮的區域。 http://blog.pixnet.net/Richter/post/1224697 自1976年起,臺灣的稻田不斷減少,如今面積僅及當年四成。 其中,桃園台地與屏東平原是「去稻田化」最顯著的兩個區域, 但兩地的過程有所不同。 桃園台地歷經快速的工業化與都市化,促使當地稻農離稻又離農。 目前,桃園台地已成為臺灣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相較之下,屏東平原則是離稻不離農。 屏東人自古以來便有投機的傳統, 因此一旦種稻的利潤不佳,便轉而追逐其他有利可圖的作物。 屏東人的牟利精神雖被正襟危坐的道學者譏為「賭性堅強」, 但毫無疑問地卻賺進了全國最高的家戶農業所得。 究竟是嘉南平原的農人生性保守,不知變通? 還是政府為了糧食自給自足的政策,限制嘉南平原的農業經營? 我不知道正確的答案。 但很顯然的,只宣揚「臺灣米最好吃」, 絕不可能改善嘉南平原的經濟處境。 如果嘉南平原不適合走桃園的工業化路線, 那麼就應該向屏東經驗取經,由市場來決定稻米的生產。 政府根本不需要擔心糧食供應不足, 如果人們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來享用好吃的臺灣米,還怕會沒有人種稻嗎? 反之,利用干預的措施來控制稻米生產,不但要付出巨大的補貼成本, 還限制了農人追逐利潤的機會,使他們陷入貧窮的處境,多麼划不來。 -- Everything is related to everything else, but near things are more related than distant thing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64.23

12/06 20:31,
雲林不是有蔬菜專區?嘉南不是有牛羊乳專區?
12/06 20:31

12/06 20:38,
這正是嘉南平原少數去稻田化的地方
12/06 20:38

12/06 22:28,
台南縣善化有世界物種園
12/06 22:28

12/07 09:27,
是否和「戰略存糧」思維也有關係?
12/07 09:2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0.200
文章代碼(AID): #15ecyFhY (NCCU_SEE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ecyFhY (NCCU_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