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該做MRI嗎?

看板MuscleBeach作者 (謙~)時間4年前 (2020/02/02 14:08),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你好,我是物理治療師,也是CSCS,這邊提供一些想法給你以及有相同問題的人。 從內文的描述,我認為有幾個觀念要先釐清一下,才可以做出最好的決策。 1. "肩夾擠測試後認為不是肩夾擠":用單一個測試下診斷 在臨床上,肩痛的原因很多,所以我們會透過一系列的問診、觀察、理學檢查、醫療儀器 等,把一百種肩痛的可能性,逐漸篩到可能剩五個可能性,並將最有可能的列為診斷或主 要問題。 肩夾擠測試,是一種特殊測試 (special test)。特殊測試是請個案執行一個動作,來篩 選"可能"或"不太可能"是某個問題,然而,因為每個人狀況不同,所以單一個特殊測試僅 是一個參考或線索。 很多人預期的是: A問題的機率 0% —> 經過肩夾擠測試, 陽性 —> A問題的機率是100% 實際上是: A問題的機率 0% —> 經過肩夾擠測試, 陽性 —> A問題的機率變成50%或更低 因此我們會透過更多的特殊測試、阻力測試、軟組織測量、病史(受傷機轉等),來把每 個問題的機率提升或下降。其實最終的診斷,大部分醫療人員也不敢說100%的可能性,大 概是80-90%的可能是這個疾病或主要問題 這邊以肩夾擠 (Shoulder impingement) 的為例: 1. 主訴、病史:疼痛在肩膀前測 2. 動作測試:患側肩胛骨動作不協調、手舉到90-120度時最痛 3. 特殊測試:Empty can test (+), Neer impingement test (+) 4. 影像學檢查:顯示脊上肌肌腱有發炎、有鈣化 5. 以治療來檢查:放鬆完脊上肌肌腱或伸展完胸大、胸小肌症狀有改善 所以,上述的狀況如果越多符合,我會認為肩夾擠的可能性越高,但永遠不是100%。 然而,如果只有影像學檢查發現脊上肌肌腱有發炎、有鈣化,但其他狀況都不符合,反而 會覺得可能性(ex. 20%)很低,所以醫學檢查跟評估就是一直在算機率,找機率最高的。 2. "請問我的狀況建議到大醫院做MRI嗎?":影像學檢查的意義 這部分我覺得mk大在48170那篇文章寫得很好,可以先參考一下。 不過我想先說的重點是:"影像學所看到的結構損傷,大多數不代表實際的症狀或表現" 意思是說: 1. 全身上下都是骨刺的人,可能一點症狀都沒有,每天都是無痛地在運動 2. 肩膀痛的人,可能影像檢查出來沒有問題 其實隨著老化、運動等等,我們的軟組織像是肌腱、韌帶等,在影像上蠻多人都是有點損 傷的,但其實都沒有症狀,因此,像核磁共振這類較昂貴的檢查,較不會在一開始就進行 、健保也不會給付,大部份是用在"有嚴重疾病、懷疑可能涉及到生命安全、跟時間賽跑 的狀況",才會檢查。 例如:有個案突然噴射性嘔吐、頭劇烈疼痛、冒冷汗,這邊會懷疑腦部有損傷或可能腦部 血管破裂等等,攸關生命安全,所以立即需要影像學檢查,儘管只是把疾病的可能性從 70%增加到75%,這也是必須做的 3. 那我要怎麼做?繼續復健或增生治療? 由於你已經看過蠻多位醫師了,我想應該"排除掉比較嚴重的問題或狀況了",你現在更需 要的是找到"主要問題",並針對主要問題去處理。消炎止痛、復健儀器治療等等這些是第 一線先幫你"減緩症狀"的處置,但如果問題還是持續有,你也想找到主要問題,我建議可 以嘗試自費的物理治療,先透過更完整、更充裕時間的各項檢測包括理學檢查、關節活動 度、動作控制、肌力等,找出到底問題是什麼,除了肩夾擠症候群,有沒有可能是後三角 肌痙攣、二頭肌肌腱長頭肌腱病變、肩胛骨失能等等,並針對那個問題去處理。 例如: 肩胛骨失能 + 肩膀前測肌群太緊繃 + 肩膀穩定肌群無力 —> 脊上肌肌腱更容易受到夾 擠 —> 脊上肌肌腱些微撕裂 —> 疼痛、手無法舉高、沒力氣 雷射、熱敷 、超音波等 —> 是針對 “肌腱些微撕裂”的修復 消炎止痛 —> 是針對"疼痛"做減緩 但如果你最終還是沒有改善 "肩胛骨失能 + 肩膀前測肌群太緊繃 + 肩膀穩定肌群無力" ,同樣的問題還是會出現,不過因為現在醫療制度的關係,要找出上面提到的主要問題( 源頭),並且針對這個主要問題處置 (徒手治療、運動治療等等),大部分只能在自費的物 理治療才能做到,或有些醫療機構在健保下,還是熱心的醫師跟物理治療師願意額外幫你 做處置跟檢查。 希望這些資訊對你及有同樣問題的人有幫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38.1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80623732.A.D15.html

02/02 17:06, 4年前 , 1F
專業推
02/02 17:06, 1F

02/02 20:49, 4年前 , 2F
02/02 20:49, 2F

02/02 22:04, 4年前 , 3F
大推
02/02 22:04, 3F

02/03 03:16, 4年前 , 4F
推推
02/03 03:16, 4F

02/03 23:05, 4年前 , 5F
推專業
02/03 23:05, 5F
文章代碼(AID): #1UDcTqqL (MuscleBeach)
文章代碼(AID): #1UDcTqqL (MuscleB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