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Su-27SK VS F-15C

看板Military作者 (dasha)時間13年前 (2010/09/15 13:12), 編輯推噓7(7021)
留言2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6 (看更多)
※ 引述《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之銘言: : ※ 引述《AyaseYue (笨蛋隊長)》之銘言: : : 這點該文作者的說法是,美國研究到的Mig-29是早期外銷降級版, 這不能解釋從俄文翻譯過來的英文出版品.不過在1995 年以前的英文資料,主要確實是根據外銷版的研究,當時就 算有蘇聯版的被弄去玩,報告也還沒出來. : : Su-27的先期量產型基本上已經可以預先設定自動攻擊模式,除非有需要再修改。 問題是"自動攻擊模式"是甚?他自己應該不清楚,這種 模式會卡死你的戰術機動,反而變成活靶...... : : 而MiG-29則是在後期型才慢慢改進。 : Mig-29外銷版被拔掉的是RWS中的PPS模式或FPS模式,自動攻擊的模式是 : 在DVB-SNP,也就是閹割版的TWS模式中,好像沒聽說這個被拔掉 記得伊拉克就有飛行員用這模式,伊拉克用的是外銷版 吧? : Mig-29比Su-27差的地方是雷達模式有兩個兩段式開關,Su-27改成一個三 : 段式開關 : 在DVB-SNP下的自動接戰模式問題也很多,因為這個模式不像老美的TWS模式 : 可以抓目標速度和向量,所以會自動幫你轉入STT模式,這代表自動攻擊時, : 除了目標外,會完全看不到其他敵機,這個模式基本上和30年前APG-63剛出 : 來所擁有的模式差不多 不過美國佬基於過去的經驗,應該還是會放給飛行員自 己決斷該幾時發射飛彈,俄國佬看起來大概就是把飛行員當 成不願役的,缺乏自主性...... : : : 拿數字來壓人就是,F-15雷達的偵測距離和目標處理處都贏過Su-27 某些意義上這或許反而是搞錯了,Su-27靠雷達的高功 率,蠻多偵測距離的數字是很漂亮的,不漂亮的是那些要用 到運算能力的模式...... : : 俄國在電子設備的製造技術上的確落後於歐美,但操作效率應該未必吧... : Mig-29的雷達一直到很後期的N019MP才有TWS模式,而老共最早買的那批 : Su-27SK的NO01雷達只有RWS模式,也沒有TWS模式,少了TWS模式,用起來 : 就差很多,不是只有爽度問題 雖然小弟也碰過不少人喜歡用終端機而不喜歡視窗化 界面操作,可是只留Free DOS或Terminal的機器,只能用來 作計算,想看影片或玩Game,甚至就是打一份圖文並茂的報 告的話,有多少人還會說這樣比較有操作效率? 同樣的,一個直接用圖像顯示目前空域動態,另一個卻 是出現一堆極坐標數值要你自己在腦中轉換的話......或 者,一張裸女照片,與一堆描述這張照片中女人三圍體重的 數字與文字,哪一個你比較容易直覺產生相關生理反應? 座艙顯示的革命就是為了提升操作效率,整個蘇聯在 陸海空軍的這方面,一直都落後西方,而且落後的幅度很驚 人,往往差兩個世代. : : 這點該篇文章也有不少著墨,我斷章取義講幾個項目: : : 1.作者主張R-73除了偏軸攻擊能力,還有射程上的優勢(30KM)。 : : 不過這優勢應該是跟AIM-9M(18KM)相比,AIM-9X的射程可達40KM。 : 基本上R-73的實際射程並沒有比較高,它並沒有使用如9X的IIR尋標器 : 攻擊超過10km以外的目標成功率都很低,就連IRST都不敢保證能精確的 : 辨識15km外的目標,更便宜的飛彈尋標器要抓到更遠的目標是不可能的 : ,如果不是像9X用IR陣列,紅外線導引射程超過10km的部份都是嘴砲 這問題涉及的是你射程怎樣去定義的,其實俄羅斯在 這方面公佈的資料還比西方完整,但有人就是被罵了十年 以上還是拒絕去看資料,即使人在俄羅斯...... 第一個問題是最大射程,那不是飛彈飛的距離,是飛彈 發射時離目標的距離,實際命中時可是短一大截,因為最大 射程的狀況,是對方對準飛彈衝過來的狀況......而假設 目標是以0.9Mach還是3.3Mach與不同高度,還會不同. 第二個問題是環境,美國在越南吃過虧以後,光學系統 的偵測距離定義會比較嚴格,背景溫度用的可能是攝氏三 十度相對濕度85%,而不是接近極區那種攝氏零度甚至零下 幾十度,相對濕度不到50%的狀況,這兩種狀況偵測距離差 距可以是幾十倍.然後,你從後面追後燃器那種攝氏千把度 高溫的紅外線,與正面追低於攝氏五百度甚至才攝氏百來 度的機身紅外線,距離也是一差三五倍...... : : 作者其實也沒說Su-27能壓制F-15,只是強調過去對Su-27電戰不行的印象是錯誤的。 : : 他還認為這是俄國工程師刻意的心理作戰,讓西方人輕視Su-27而在實戰中吃大虧等等... : : 該作者的說法有他自己的理論資料佐證,不知道有沒有其他能比對的說法。 : : 話說對岸似乎也對Su-27的性能相當保密? : 基本上,這個作者很多論述都是自己腦內補完出來的,也不是沒有人 : 把那些錯誤挑出來批過就是了 : 推 QuentinHu :EW大可以撰文去批賺稿費 XD 59.105.27.8 09/15 11:51 批他沒用,他早被罵到翻了,死樣子不改.而且這種擺 明罵人的文章反而會有兩個問題: 1.請問你文章中除了批評他錯誤以外,有沒有一個主題?對 於錯誤太多的人來說,批判的文章會落入切割批判的狀 況,那不如像張明德兄,乾脆把最近幾十年的發展都寫出 來,看完了就知道楊可夫斯基沒本事只會亂寫,只是你會 發現寫不完...... 2.對不起,一期雜誌不過幾十萬字,上千萬字的東西連專書 都放不下.但楊可夫斯基的錯誤就是這麼多...... -- 吉屋出售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附近(僑中二街)一二樓公寓,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 及234/264公車總站,離捷運與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29608084田小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66.226

09/15 14:18, , 1F
那為什麼還有雜誌社願意收他的文章..
09/15 14:18, 1F

09/15 14:52, , 2F
沒其他人投稿?
09/15 14:52, 2F
原則上現在雜誌社就是缺稿,特別是大量用他文章的 那家,前幾年還把產量大的作者趕走...... ※ 編輯: dashanew 來自: 140.112.66.226 (09/15 16:46)

09/15 21:03, , 3F
那家雜誌社??一個雜誌社的風格自然會
09/15 21:03, 3F

09/15 21:04, , 4F
與所採用文章有關 基本上會沒落只是
09/15 21:04, 4F

09/15 21:05, , 5F
剛好罷了
09/15 21:05, 5F

09/15 21:34, , 6F
有好有壞啦.
09/15 21:34, 6F

09/15 21:36, , 7F
尖形老是報一些側重戰略性的議題
09/15 21:36, 7F

09/15 21:36, , 8F
沒有重量級的武器系統寫手
09/15 21:36, 8F

09/15 21:38, , 9F
好處是面比較廣
09/15 21:38, 9F

09/15 21:39, , 10F
壞處是有些人的稿容易上
09/15 21:39, 10F

09/15 21:41, , 11F
球型是有重量級的寫手
09/15 21:41, 11F

09/15 21:42, , 12F
可是它的編輯變弱了....
09/15 21:42, 12F

09/15 21:42, , 13F
亞形就像壹周刊
09/15 21:42, 13F

09/15 21:44, , 14F
線形雖不錯,但出刊也太不穩定了
09/15 21:44, 14F

09/15 22:01, , 15F
有沒有可能辦個研討會 請兩方乾脆面
09/15 22:01, 15F

09/15 22:03, , 16F
面對面來一個討論!?不然這樣多年了
09/15 22:03, 16F

09/15 22:05, , 17F
總是面對面 學術研討會 來一場
09/15 22:05, 17F

09/15 22:34, , 18F
我認為兵器戰術更像壹周刊一點
09/15 22:34, 18F

09/15 22:35, , 19F
老是在爆國軍的料
09/15 22:35, 19F

09/15 22:43, , 20F
聽說兵型以前罵太兇,現在國軍不給料
09/15 22:43, 20F

09/15 22:49, , 21F
最經典的就是他把"修好的"E-2T找出來
09/15 22:49, 21F

09/16 06:46, , 22F
乾脆合併算了 頁數加倍....XD
09/16 06:46, 22F

09/16 07:07, , 23F
是戰略嗎?根本是focus兩岸罷了
09/16 07:07, 23F

09/16 07:08, , 24F
學術研討會?我看某方要不是不願意出
09/16 07:08, 24F

09/16 07:09, , 25F
來就是當天會"見笑轉生氣"
09/16 07:09, 25F

09/16 07:10, , 26F
而且台灣雜誌太多根本養不起早該合併
09/16 07:10, 26F

09/16 07:15, , 27F
而且武器發展與科技以及一個國家的
09/16 07:15, 27F

09/16 07:15, , 28F
軍事思想相關 當然要正確介紹
09/16 07:15, 28F
文章代碼(AID): #1Ca5Ms5W (Milit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a5Ms5W (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