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三義外環道替代方案

看板Miaoli作者 (逍遙遊)時間10年前 (2014/04/23 19:29), 編輯推噓1(1061)
留言62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身為苗栗縣民,對最近發生三義外環道開發案一事,自然很是關注 反對他人的意見是很容易啦,但要提出更好得意見取代就變得很難 所以最近一直在想有沒有更好得解決方案 小弟異想天開想了一個替代方案 懇請大家能給小弟一點意見、指教! 這計畫真的能解決交通擁塞問題嗎?個人抱持懷疑的態度, 首先三義的熱門觀光景點集中於市區木雕街、勝興火車站, 兩地對外交通的道路分別是台13線與苗49線,外環道無助於舒緩這兩地區的車流; 其次是外環道與其他幹道交接匯流時,可能會造成另一個擁塞地點; 再其次外環道的路線與中山高速公路相似,在銅鑼交流道開通後,功能幾乎無所差異, 只差在於高速公路為收費公路,外環道不用收費; 最後外環道是把車流帶出三義,不利於駕駛人多停留在三義,並無助於當地觀光發展, 且外環道並不會產生出更多的停車空間。 從上述理由,三義的交通問題,外環道路真的是不得不的方式嗎?沒有其他替代方式嗎? 當車流量超過道路空間飽和,且無適當的土地開發新路線時, 發展大眾運輸分散運輸需求才是徹底解決的方法。 三義大眾運輸現況是有一個火車站、兩條公車路線, 火車站離木雕街還有兩公里之遠,要前往其他景點遊玩, 恐怕只能租機車與搭計程車的選項; 公車路線(竹客5664)是苗栗往返三義之間 (另一條5665公車三義-三櫃一天只有1班的樣子,略過), 除木雕街之外到其他景點也只能租機車或計程車, 由此可見,要前往三義地區遊玩不自行開車幾乎是不可能的。 號稱觀光小鎮的三義,對外交通方式竟是如此不友善, 難不成有車一族才有資格去三義遊玩? 如果有良好的大眾運輸環境,就可方便害怕塞車、停車的族群改搭大眾運具前往, 自然車流也就減少,需要的停車位數量也會減少, 更可吸引沒有私人運具的族群,像是外國自助遊客,方便利用大眾運輸前往各景點遊玩。 三義要發展大眾運輸的最佳方式,其實就是復駛舊山線鐵路, 並配合中型巴士在車站與景點間接駁服務。 如此不但可活化鐵道資產,還可培養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習慣, 一舉解決交通擁塞、停車空間不足、空氣污染等社會公害,還可創造更大的觀光商機。 舊山線鐵路為何有能力承擔起三義地區主要的大眾運輸能力呢? 首先三義的重要觀光景點就在舊山線鐵路沿線上,像是勝興火車站、龍騰斷橋; 且市區路段鄰近三義國中,附近可新設車站方便前往木雕街。 其次舊山線本身就極具觀光、歷史價值,沿線風景優美不說, 更有多處歷史文化資產,是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路線的搭乘本身是一種觀光享受,可創造出觀光話題。 接著舊山線並不是從廢線開始就不使用,而在2010年就曾短暫期間的復駛過幾次, 當初台鐵為了讓舊山線復駛已花費1.9億來整修過路線, 有過復駛經驗更可證明這路線還具營運行駛的能力; 但後來未能持續常態運行下去,是因為當初台鐵打算以ROT方式招標給民間業者經營, 但無業者招標以致流標後,沈寂至今。 最重要得是,鐵路的運輸能力遠大於公車,更不用說汽車, 以鐵路運輸為大眾運輸的主幹線,在配合公車接駁車站到其他景點間的交通, 可充分展現各運具的運輸特性,擴大大眾運輸的可及性與方便性, 發揮最大的運輸效率。 最後,擁有百年歷史的舊山線鐵路,沿線地質路況的掌握認識程度, 絕對比新的路線有更深入的瞭解,也不需再做環境評估影響, 也沒有工程施工的交通黑暗期,可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營運、分散運輸需求。 舊山線鐵路有何比三義外環道好, 我認為優點一,舊山線鐵道可直接促進三義地區的觀光, 無論有無外環道的計畫,都應該恢復常態運行。 優點二,舊山線恢復營運的經費都遠低於外環道的興建, 且營運後續的財源可自給自足,外環道的維護卻依然需要從全民稅收中支出。 優點三,外環道就算立即發包施工,也需數年後才可通車啟用, 在啟用前交通問題依然要容忍,且可能增加工程沿線居民的負擔; 舊山線在2010年就有復駛經驗,無須等待施工。 優點四,外環道的興建只能服務擁有私人運具的族群, 對於無私人運具的族群顯得不公平; 舊山線可提供旅客另一種選擇,且可服務無私人運具的族群。 優點五,舊山線的營運有助於創造新的當地工作機會,如運輸接駁、車站服務人員等; 外環道工程結束後就無創造工作的機會。 優點六,舊山線可用石虎當鐵路營運作銷的切入點,以石虎樣貌作成吉祥物, 宣傳鐵道旅行的同時,也可提醒大眾石虎的珍貴性, 鐵路盈餘甚至可成立石虎保育基金,舊山線可與石虎共存共榮; 外環道極有可能會破壞石虎的棲息地。 三義外環道與舊山線鐵道(甚至其他方案), 究竟誰才能創造多贏得局面,相信大家自有判斷。 石虎保育的問題,我覺得與外環道興建是兩個議題 很慶幸因為這次爭議讓大家發現到石虎的重要性 不論有沒有外環道環境的爭議或其他的開發案 我們應該是早就要開始作石虎的保育、劃定生態保育區 石虎生存空間的迫害絕對不只三義外環道一計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10.106.15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iaoli/M.1398252581.A.245.html

04/23 19:46, , 1F
簡單說 蓋大型停車場X3 + 路邊禁止停車
04/23 19:46, 1F

04/23 19:48, , 2F
現行路邊拓寬作為短程公車的專用路
04/23 19:48, 2F

04/23 22:23, , 3F
難不成有車一族才有資格去三義遊玩? --- 苗栗縣公眾運輸
04/23 22:23, 3F

04/23 22:23, , 4F
的不便可不是喊假的, 要先有此體認, 那是金A !!!
04/23 22:23, 4F

04/23 22:25, , 5F
另外你這麼認真搞這些, 雖然長遠性來看繁榮了地方, 但短期
04/23 22:25, 5F

04/23 22:26, , 6F
性對於特定人士毫無利益阿, 這才是重點.(文中提及的常態性
04/23 22:26, 6F

04/23 22:27, , 7F
假日觀光巴士或如舊山線交通管制措施都是很短命的計畫)
04/23 22:27, 7F

04/23 22:27, , 8F
^以前實施過,但
04/23 22:27, 8F

04/23 22:30, , 9F
基本上我認為現在搞觀光一條線 巴士 比之前有利
04/23 22:30, 9F

04/23 22:30, , 10F
主要跟銅鑼客家文化園區那方有關就是了
04/23 22:30, 10F

04/23 22:31, , 11F
之前苗栗一日遊 這中間是空窗
04/23 22:31, 11F

04/23 22:31, , 12F
是阿, 可是苗栗這邊很奇怪的思維就是認為縣內任何一個點都
04/23 22:31, 12F

04/23 22:32, , 13F
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 全部往裡頭塞. 卻不願意透過其他手段
04/23 22:32, 13F

04/23 22:32, , 14F
現在 客家大院>文化園區>三義 這樣的走法大概半天
04/23 22:32, 14F

04/23 22:32, , 15F
苗栗老闆思維喔 簡單說就是什麼都要有 但是什麼都不精
04/23 22:32, 15F

04/23 22:33, , 16F
(資訊宣導/公眾運輸配套)把民眾導往鄰近相關點, ex點-線-面
04/23 22:33, 16F

04/23 22:34, , 17F
觀點, 從大湖來看就很悲慘, 南橫還沒好也是塞 好了也是塞.
04/23 22:34, 17F

04/23 22:37, , 18F
大湖的問題一直都是在中間完全沒有緩衝用的景點
04/23 22:37, 18F

04/23 22:38, , 19F
這個跟資訊宣導或是公眾運輸配套關聯性有 但是不是主
04/23 22:38, 19F

04/23 22:38, , 20F
04/23 22:38, 20F

04/23 22:38, , 21F
所謂緩衝用的景點 就有點像是學生校外教學
04/23 22:38, 21F

04/23 22:39, , 22F
去劍湖山之前 會有一個中間點 下來走走 晃晃的點
04/23 22:39, 22F

04/23 22:39, , 23F
這種緩衝用的景點 1.可以把交通溢出流量吸收一部分
04/23 22:39, 23F

04/23 22:40, , 24F
2.增加人口容納度
04/23 22:40, 24F

04/23 22:40, , 25F
理論是高速公路休息站理論
04/23 22:40, 25F

04/23 22:41, , 26F
大湖的問題也是一樣 公館下交流道後 直上東西向
04/23 22:41, 26F

04/23 22:41, , 27F
東西向這上面沒有一個大型景點 變成當大湖那邊爆滿時
04/23 22:41, 27F

04/23 22:41, , 28F
整個溢出口是往沒有緩衝的東西向去了
04/23 22:41, 28F

04/23 22:42, , 29F
這個緩衝不能離A B點太近 中間會是最剛好的部份
04/23 22:42, 29F

04/23 22:42, , 30F
而且還要大一點
04/23 22:42, 30F

04/23 22:43, , 31F
三義的話 我的想法就是 客家文化園區可以容納不少
04/23 22:43, 31F

04/23 22:44, , 32F
所以現在搞公眾運輸配套 對三義的幫助 會更大
04/23 22:44, 32F

04/23 22:44, , 33F
但是前提是三義要停車場 至少要能容納木雕街兩旁車輛
04/23 22:44, 33F

04/23 22:45, , 34F
的容納量 而且 前 中 後段各一
04/23 22:45, 34F

04/23 22:45, , 35F
(同樣的模式 西門町 武當 峨嵋停車場 也有做過 )
04/23 22:45, 35F

04/23 23:21, , 36F
大湖的話, 我的想法是南庄/獅潭/卓蘭拉進去配套, 當作南北
04/23 23:21, 36F

04/23 23:21, , 37F
可以跟大湖連結的旅遊從點到線到面, 這可以改變目前一堆人
04/23 23:21, 37F

04/23 23:22, , 38F
老是"爆衝"死都要走台72線去塞大湖的窘態, 來往去回的路線
04/23 23:22, 38F

04/23 23:27, , 39F
以及時間點位錯開, 應該可以適當的消化目前可見的車潮問題
04/23 23:27, 39F

04/23 23:27, , 40F
, 不過最終還是要看主政者願不願意從這方面去下手改變, 畢
04/23 23:27, 40F

04/23 23:28, , 41F
竟資源一堆發包來發包去又不統整 @_@
04/23 23:28, 41F

04/23 23:41, , 42F
三義 - 后里(串接后豐)其實也可以, 總結應該是我們想得到的
04/23 23:41, 42F

04/23 23:42, , 43F
法子都不會是地方主政者願意去思考的選項.
04/23 23:42, 43F

04/24 00:22, , 44F
獅潭 南庄 卓蘭 其實都太遠 如果真要說的話
04/24 00:22, 44F

04/24 00:23, , 45F
就跟三義后里的問題類似 太遠 如果要那麼遠 乾脆從
04/24 00:23, 45F

04/24 00:24, , 46F
后里往台中還比較好 或是后里往石岡進去
04/24 00:24, 46F

04/24 00:24, , 47F
所以我的看法很簡單 要麻就是強化 大湖 三義 卓蘭 銅
04/24 00:24, 47F

04/24 00:25, , 48F
鑼 這一個面
04/24 00:25, 48F

04/24 00:26, , 49F
因為這一個面 可以從銅鑼接三義 往大湖 從卓蘭往石岡
04/24 00:26, 49F

04/24 00:26, , 50F
或是繞一圈 不進卓蘭 直接接仙山
04/24 00:26, 50F

04/24 00:26, , 51F
這樣一圈搞不好還比較好一點
04/24 00:26, 51F

04/24 00:27, , 52F
主要是 早上比較有精神 所以 上午行程多一點 下午
04/24 00:27, 52F

04/24 00:27, , 53F
就 回家之前喝個草莓酒 晚餐看是要在仙山吃炸仙草
04/24 00:27, 53F

04/24 00:29, , 54F
還是經卓蘭 路上有泡湯的 泡個湯 晚餐在石岡后里解決
04/24 00:29, 54F

04/24 00:30, , 55F
不過我們討論再多 X元有線電視前老闆一定會跳出來反對
04/24 00:30, 55F

04/24 00:30, , 56F
然後就整車載去X安X止了
04/24 00:30, 56F

04/24 04:04, , 57F
上面忘記補充, 台三那條線是自己開車的拉 科科. 思考原則上
04/24 04:04, 57F

04/24 04:05, , 58F
類似, 但是實行工具上比較不同些. 台13線的點就很適合公眾
04/24 04:05, 58F

04/24 04:07, , 59F
接駁. 非常同意你說的最後一句話,我們討論再多都沒用//sigh
04/24 04:07, 59F

04/24 19:04, , 60F
不知道縣政府為什麼不繼續推動台灣好行進三義與大湖
04/24 19:04, 60F

04/24 19:05, , 61F
台灣好行的班次與停靠站夠多,對於搭大眾運輸工具旅遊的
04/24 19:05, 61F

04/24 19:05, , 62F
的遊客真的很方便。
04/24 19:05, 62F
文章代碼(AID): #1JLwGb95 (Miaoli)
文章代碼(AID): #1JLwGb95 (Mia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