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請問城鄉戶口分隔制度

看板MdnCNhistory作者 (Let'sSeeEurope)時間16年前 (2008/08/21 19:04),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36 (看更多)
※ 引述《bluewzy (bluewzy)》之銘言: : 但是現在又出現了某些特定農村的戶口比城市戶口值錢的有趣現象, : 某些沿海農村由于賣地、鄉鎮企業等原因,所有居民可以拿到 : 數量可觀的分紅,于是這些地方的農村戶口可比城市戶口要更難拿。 ~~~~~~~~~~~~~~~~~這其實引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就是究竟戶口制度 本身是否如部分自由派人士所講是“邪惡”的。 從制度角度來看﹐確立戶籍制度﹐登記住所地等等﹐其實是中國社會管制 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和現代社會必須的管制方式﹐美國雖然沒有類似的制度﹐但 是通過社會福利號碼等一系列措施﹐通過數據庫﹐將全部公民和合法居民乃至 部分非法移民都納入了社會監控網中﹐卓有成效的提供福利﹐收取稅金。 而中國的戶籍制度 通過嚴格的登記、管理等等﹐也使得征兵、征稅等等有了比較準確的依據﹐ 按照小弟的理解﹐黃仁宇所一直講的數目字管理﹐也一定是以準確的戶籍管理 為重要基石的。 中國的戶籍制度為人所詬病的﹐其實在於不同地區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利 益沖突﹐城市普遍較農村發達﹐北京上海普遍較其他地區發達﹐而相應的﹐不 同地區的福利也存在不同。而福利的給予﹐卻又是以戶籍為依托的。 北京戶籍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堪稱世界一流的醫療服務﹐協和醫院這樣的頂尖 醫院的醫療費用﹐也可以通過社會保險報銷﹐而對於北京以外的戶籍的居民﹐ 則無緣享受這樣的服務(去協和看病﹐醫療保險就不能報銷了﹐隻能選擇本地 醫院)﹐教育等等也是如此。農村和城市之間﹐也是如此。 這樣子﹐人們就有了戶籍遷移的動力﹐而相應的﹐在改革開放前的城市糧 食和就業的壓力﹐改革開放後的公共服務的壓力﹐都導致中央或者地方政府﹐ 處於權衡整體利益的所謂公心也好﹐處於地方小集團利益的私心也好﹐在戶籍 遷移等方面設置了嚴格的障礙。並附加著產生了種種制度化或者習慣化的對外 地戶籍的歧視。這種歧視的根源﹐不是什麼戶籍登記制度。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 以及政府對人權的重視和保護程度。 就你所舉的富裕農村的例子來說﹐因為在某些富裕農村﹐可以享受到集體 的分紅﹐土地款﹐拆遷款等﹐其戶籍的價值就高了。生活水準不如這個村的人 也就有了想去這個村的需求了。 假設未來中國數十年或者更長時間﹐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得到緩解﹐或者 整個公共服務可以聯網(比方說西安的居民到北京看病同樣可以報銷醫療費用) 而政府更加注重人權等等﹐就不會有人質疑什麼戶籍制度了。而假設這些因素 沒有發生變化﹐簡單取消戶口登記﹐那無疑就是一場社會倒退了。 : ※ 引述《tomasvon (lvye)》之銘言: : : 按城鄉口徑區分﹐大陸戶口分成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 : : 90年代以前﹐非農業戶口有各種定量配給券﹐有退休、醫療 : : 等各種城市福利﹐農業戶口基本什麼都得靠自己。 : : 農業 -> 非農業的轉換﹐一般有招生、招工、當兵提幹等途徑。 : : 另外在選人民代表方面﹐原則是一張城市票抵四張農村票。 -- 歡迎訪問本人的博嘮閣 http://hi.baidu.com/petriv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91.184.35

08/22 08:53, , 1F
呵呵,如果你落到農村戶口家庭,你就知道這個是不是“邪惡
08/22 08:53, 1F

08/22 08:53, , 2F
”的了。
08/22 08:53, 2F

08/22 08:54, , 3F
這個簡直和印度的種姓制度沒有多大差別,是世代繼承的。
08/22 08:54, 3F
文章代碼(AID): #18hKke-u (MdnCN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hKke-u (MdnC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