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心得] 轉貼 一位傳統武術朋友的心聲
共 8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推噓2(2推 0噓 7→)留言9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protoss (天生散人)時間7年前 (2017/04/02 01:31),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是啊.... 還差感激一味.... 你懂的.... 至此已經有了兩種不同的放鬆了.... 一種是一般常識練法消除拙力50%.... 一種是李小龍秘訣消除拙力100%.... 我不曉得消除拙力到100%是怎樣厲害我也不敢想.... 但我知道第一種.... 好像是某釋門鐵頭門下弟子.... 大概練到頭比
(還有638個字)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Antler5566 (鹿茸五六)時間7年前 (2017/04/20 11:23), 編輯資訊
1
0
0
內容預覽:
我自己的心得啦. MMA一般操課除了技術訓練, 都至少花一半時間再作科學重訓. 對選手來說, 基本體能/爆發力/速度這些東西可能跟技術本身一樣重要. 很多古武術不明所以的訓練, 只是練基本肌群. 其實現在都有更有效率的科學訓練法. 比如古代蹲一小時馬步, 可以用10分鐘5組深蹲取代. 原文中提的壺鈴
(還有142個字)

推噓7(7推 0噓 86→)留言93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leesuewon (Joseph)時間7年前 (2017/04/20 12:49),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練拳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 好像不是什麼新聞耶. 是誰說古代蹲馬步是用來替代深蹲?. 等張訓練跟等長訓練的功能性各為何要不要先搞清楚. 站樁的目的本來就不是在訓練爆發力/最大肌力上,請問是誰教的?. MMA練壺鈴的你要不要去指導一下? 跟他們說落伍了?. 真的知道壺鈴在練什麼嗎?. 誰在講?. 可是如果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