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關於武術比賽的心得

看板MartialArts作者 (徐子陵)時間8年前 (2016/03/03 16:04), 8年前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takano (唐獅子牡丹)》之銘言: : 分享一下自己最近的武術比賽心得 : 我今年一月初參加了一場散打比賽,對手是練習傳統武術的選手。 : 賽前看他打套路的影片,已經預料到對方的身體素質比我好,但直到比賽當天... : 我才發現小我10歲的對手:前臂比我的小腿粗,小腿比我大腿粗,體重明明沒差很多, : 但我比他粗的只有腰圍.... : 極為矛盾的心情。 : 就一個信仰現代技擊武術的我,一直認為當然是肌肉力量強的打肌肉力量差的,體力 : 好的打體力差的。 : 但看到對手瞬間,真的想喊 : "小叮噹,請給我肌力體力都輸對方還可以輕鬆獲勝的道具" 首先欽佩 takano 兄仍持續不斷上場驗證所學, 同時也對 takano 兄心態的轉變有些想法。 若將對抗條件逐一列出, 除肌力體力強弱外, 尚有速度、結構、經驗、戰術調節等因素, 只要任一項有突出優勢, 或加總均值佔有優勢, 都有操作空間。 : 其實,就一個年近40的上班族,比賽勝負,名次先後,其實真的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 重點在於,能否享受練習,並且有比賽來驗證練習成果。 : 比賽的目的在於驗證所學,比賽的勝負其實跟規則,跟對手是否熟悉歸責,有相當大 : 的關係。是以,我們不必以勝負論英雄,因為我們知道,勝負只是虛名,還是需要 : 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就算武藝強過眾人,如果這只是一個自己逃避工作沒出息,家庭 : 失和的通道,又有甚麼用呢?? 享受比賽、驗證所學都是很健康的心態, 當目標由擊敗對手轉換為檢驗自己心態、動作, 則外求的執著會變為自我的內省。 這個時候, 對手則不是敵人, 而是協助你克服心理恐懼壓力的扮演者, 如此, 反而該感謝對手的協助。 40 歲對一般人而言雖是個關卡, 但用對心態與訓練方式, 仍然可以有不錯的競爭力的。 : 是以,我很同意NKN版友講的這句話 : "重視場外街頭亂鬥的實用性,反而很難追求純粹磨練一門技術。而且很多攻擊 : 方式不加以限制,則對選手來說也太過危險。" 求廣難精、反之亦然, 在時間成本一樣的情況下, 問題在目標與方法的選擇。 練習者先對自己追求的目標有明確定義, 才好拿捏精與廣之間的比重如何分配。 只要最終整合出來的結果確實達到目標設定, 就算成功。 : 武術的重點,我覺得真的不在於實戰與否,重點在於過程中是否有得到樂趣,或者有 : 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比賽,贏也好輸也好,重點在於驗證。除非你是靠名次 : 升學或者靠獎金生活的國手,否則勝負可能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 既然比賽勝負沒有那麼重要,比賽規則,當然也沒有那麼重要了。 : 有覺得自己可以發揮的比賽,去打就對了。勝也好敗也好,對於自己都是有收穫, : 不是嘛?? 實戰的定義每個人都不盡相同, 若是如新聞般的圍毆、刀戰甚或槍戰, 則有規則條件下、訓練出的對戰反應, 肯定不敷使用。 反之為了適應這類狀態而刻意培養對應能力, 則又有不擇手段、練狠心性的風險, 同時這些為生存練出的、較粗糙但有效率的能力, 在被規則保護的賽場環境中, 取得優勢的空間又被大幅壓縮。 所以還是同一個思維, 先確認你要的目的, 再尋求適當的方法。 : 回過頭來,講我比賽時,想喊 : "小叮噹,請給我肌力體力都輸對方還可以輕鬆獲勝的道具" : 的心情。我認為解答就是傳統武術。傳統武術可以給又老又弱的人一點希望,我覺得 : 就很了不起了。這不是酸,而是年紀大了之後,就連鉤拳打沙包都會痠痛個兩個禮拜 : 的感想心得。 真難得看見 takano 兄會這麼說, 以我的經驗, 道具是有的, 不過不純然是肌力體力, 還得有其他能力如結構力、控制力來輔助。 同時這個傳統武術給人的希望, 我認為仍需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 而不是推給祖宗傳說或空泛武德上。 四兩撥千金, 其實精確的說, 是至少得具備相同對抗等級的千金(能力), 才有機會以四兩的技巧處理問題。 在這個前提下, 該花的時間與專注力成本, 是絕對跑不掉的。 : 傳統武術不見得要上擂台打贏技擊武術才有意義。只要能保有特色, : 就有他的價值。即便上擂台都被修理,也沒有影響。擂台只是驗證的方法之一,而非 : 全部。打贏也好打輸也好,都只是驗證。就如同空手道披磚塊,批斷也好批不斷也好 : ,都只是驗證的一部分。 這是傳統武術最大的附加價值所在, 因為練拳同時修心, 一個拳理上的對應要求, 可能會讓你憋手憋腳憋心情, 因為它與你想立即回擊的念頭相反。 但隨著你的功夫修為加深, 性格卻也常能隨之調整。 這也是傳統武術最為人詬病的地方, 如果推手確實有門道, 如果黐手確實很專精, 那麼就在這個專業領域喊專業就好, 不要自我膨脹到各式實戰。 否則, 拿出成績來說服人先。 : 但再更一步說,我覺得假若人身安全跟你是否有練習武術關連性真的不大,何必選擇難 : 以驗證切磋的傳統武術呢??直接選擇有規則有護具的技及武術,不是更方便,更愉快嘛?? 我的看法是仍有關連, 但屬於技術操作的部份不大, 而是趨吉避凶的決斷能力較多。 至於為何要選擇難度大、成長曲線慢的傳統武術, 前段已提過, 因為這個過程, 說是練拳, 其實是在練心。 共勉~ 王兆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65.1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tialArts/M.1456992270.A.E09.html ※ 編輯: bcwang (180.217.165.157), 03/03/2016 16:05:52 ※ 編輯: bcwang (180.217.165.157), 03/03/2016 16:09:37 ※ 編輯: bcwang (180.217.165.157), 03/03/2016 16:11:33

03/03 17:36, , 1F
03/03 17:36, 1F

03/03 20:44, , 2F
謝謝王老師抬愛
03/03 20:44, 2F

03/03 20:48, , 3F
也很認同先確定目的,再確定方法這
03/03 20:48, 3F

03/03 20:48, , 4F
03/03 20:48, 4F
文章代碼(AID): #1Mr_0Eu9 (MartialArts)
文章代碼(AID): #1Mr_0Eu9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