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視角的防災避難

看板Marginalman作者 (Frank)時間3周前 (2025/06/21 01:3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3周前最新討論串1/10 (看更多)
女性視角的防災避難】 (以下超長文,共5,101字) 重要的事先講!非常鼓勵大家自行成立女性/性別友善/寵物友善等防災互助會 ! 我自己也跟友人建立了一個女性/性別友善的防災資訊交換群組,希望能共同蒐集與討論 女性/性別友善防災相關資訊。 歡迎我的友人私訊加入,如果我朋友的朋友中,有高雄、台南、屏東的朋友就更好了。 內容可以包含: 交流或推薦不同女性避難產品的使用方法(例如:棉條品牌與用法、適合女性的防災 用品、防身用具的資訊與心得、購買管道) 同時亦可成為彼此陪伴、傾訴焦慮的管道 若能分縣市更好,更能互相認識、蒐集地區專屬資訊、必要時成為實體互助會 -------------- 以下正文開始── 近期開始準備防災用品,整個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女性視角進入防災過程的重要性。以下分 為幾個段落,整理我自己的心得,以及查找到的資訊: 一、準備過程中,因為身為女性感受到的違和感 二、災害發生時的女性處境 三、更性別友善的防災與預防對策 -------------- 一、準備過程中,因為身為女性感受到的違和感 1 許多開始準備防災包的人,應該都有看到建議女性應該放保險套、事後避孕藥進避 難包,好在以防萬一受到侵害時,至少盡可能降低損害。這一方面令人難過──女人不得 不思考、準備「被侵犯後要怎麼處理」。此情況反映的是緊急狀態時,女性的身體與處境 更加脆弱、需要面對可能的內憂外患。「準備保險套」是女人真實地理解與面對「性暴力 做為災難風險的一部分」,並試圖盡力應對的方法。當有遭遇性暴力的可能,我們仍努力 試圖活下來。 「準備保險套」在這幾日成為遭訕笑、嘲諷的話題,其實反映了嘲笑者對於(女性)遭遇 性暴力或性侵的輕忽、對女性安全與生命經歷的缺乏理解,也否定了女性的處境與努力。 更很可能讓曾遭遇性/別暴力或騷擾的人(大部分女性成長歷程多多少少都經歷過)再次 受傷,甚而噤聲。 2 近期也看到非常多關於「緊急時刻可能發生物資搶奪」的討論,包括宣稱自己將會 搶奪物資、以及有準備避難包者的防身回應,包含秀出工兵鏟、拔釘撬、甩棍、刀械等各 種武器。老實講,身為女性,在這些討論中,我很難不焦慮的預設自己是被搶、被侵害的 高危險群。且不論是「搶別人就好」還是「你以為有準備避難包的人沒有準備武器嗎」然 後秀出武器的人,幾乎都以男性為大宗。少數女性的留言,通常會是「考慮到體格差距, 武器反而可能成為對方傷害自己的道具」。 女性對於「防身用品」可能疑惑如何使用(何況這些武器的設計本身可能也預設了男性身 體);或擔心攜帶刀具、工具組反而成為潛在侵害者的武器。 總之,這場秀出武勇陽剛的比賽中,似乎很少有人想到女人的處境。對我來講,有武器的 人,不論政治立場為何,武器都可能成為他們威脅、騷擾女人的工具,都令我頗為焦慮。 3 世上大部分的用品與空間,預設的使用者都是優勢群體的身體。以性別而言通常是 成年男性。同樣的,許多避難包相關的討論,比起來男性,可能未必適用大多數女性。包 含: 我自己開始準備時,看到一個關於防災EDC包(平時即可隨身攜帶的精簡防災包)的 描述,說先挑選「夠輕、夠小,放得進你平常外出的包包或口袋」。這樣的描述,一開始 令我誤解了EDC包的大小──女裝的口袋大小跟男裝差異非常大、日常攜帶的包包大小及 種類其實也不太一樣,規劃完EDC包後,我發現此描述預設的,至少顯然不是女裝的褲子 。 (但仍很推薦此帳號,一天慢慢準備一點不難,準備方式也不會煽動焦慮) 背包大小與負重。防災應攜帶的避難物資重量和背包設計、負重建議,很需要女性 觀點。尤其女性還需攜帶生理用品、比男性更需攜帶便攜式廁所(下有詳述)。這也牽涉 到「避難所會配給的物資可能不包含或僅包含極少量的生理用品」;以及「避難所的廁所 常是騷擾地點」、「廁所是否有分性別/數量配置是否有考慮男女生理差異所需的如廁時 間」。 避難包往往會建議攜帶簡便藥物。由於藥物的研發、人體實驗大多以成年男性為準 ,而未考慮不同性別的身體差異,導致女性經常面臨較差的療效、較多的副作用。止痛藥 即是一例。因此,選擇藥品時,建議可多諮詢藥局的藥師,或生活中其他有使用這些藥物 經驗的女性,瞭解相關風險,以及哪個廠牌的藥物對經痛等女性常見的症狀較有療效(我 個人都是用eve)。 手套與相關工具。最容易購買或尋找到的一般工具可能亦是以男性的身高、體重、肌 肉量、手掌大小設計。包括手套需要特別找有分size的,最容易取得的free size往往不 合用;多功能工具組的大小,也更符合男性的手掌大小等,增加女性準備防災用品的門檻 ,經常需特別尋找「女用」或其他符合身體的工具。 4 生理用品的選擇。生理用品是女性避難包中必備的物品之一,要選擇哪種產品,才 能在災時兼顧可能停水停電、身體健康、有限的物資空間、經期舒適度等,是至關重要的 事。但跟本文開頭的群友們聊過後,發現這選擇無比艱難: 衛生棉──體積可能太大。 月經內褲/生理褲、碟片、月亮杯等非一次性用品──水資源不足時可能難以消毒。 棉條──最多網路防災推薦攜帶,但大部分品牌含有重金屬、驗出致癌物…。 5 災害相關資訊獲取。不少YT頻道提供非常多基礎知識,整理得也很好,但我自己在 搜尋資訊過程中,看到「完全戰爭避難手冊」影片裡,「女性視角防災」的影片。開頭是 「你家是否有妻子、女兒、母親等成員?災難來臨前你知道要幫她們準備什麼嗎?」影片 呼籲對象似乎並非「妻子、女兒、媽媽」本人,而是「要幫她們準備」的(男)人。此外 ,這份「女性視角」七成以上的內容是「日常購買家用物品時的注意事項」、「育嬰用品 的建議」、「小孩、育兒要怎麼辦」,其中的預設很值得討論。(但其實還是有不少內容 值得紀錄,例如要養成「一有機會就上廁所的習慣」等)。 另外,同頻道講解戰時誰會被徵召的影片「台灣的動員方程式!|誰需要先上戰場?|【 完全戰爭手冊】EP62」,封面是兩個大奶迷彩比基尼、露出乳溝的女人,封面的女性與與 內容毫無關係。明明影片內容講到全民皆可能是重要角色,包含女性也可能是重要後勤、 或工廠被徵召時,流水線員工肯定也有高比例女性。但封面讓我感覺完全沒有預設要給女 性觀看。 我仍推薦可從這些影片取得一些基礎知識,只是很希望這些資訊的安排上,不要再有強烈 的「這是給男性看」的感覺。 -------------- 二、災害發生時的女性處境 災害狀態下,原先就存在於社會的不平等處境經常加劇。包含性別侵害。日本跟烏克蘭等 各國的經驗顯示,災害中與災害後常出現許多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以下是日本震災、烏 克蘭戰爭的經驗整理。 1 避難所內的騷擾。此處騷擾的加害者包括陌生人、熟人、其他避難者(男性)、工 作人員或負責人,其中,負責人與熟人的案例都反覆被提出,應是佔相當比例。 日本許多避難所未妥善分區與管理。(自己看到的台灣避難所安排是有帳篷隔間,防 空洞則未知)讓女性經常被男性刻意盯著看,沒有可供安心哺乳、換衣服的地點。在宮城 縣的一處避難所裡,一位男性負責人甚至說:「這裡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不需要隔板吧 ?」由於這句話,沒有人能夠反對,據說女性們只能在棉被裡更換衣物。 前往廁所的路上、廁所內成為性別侵害發生的高危險區。許多女性上廁所或換衣服 時被偷窺、在各處(尤其暗處)被性侵、觸摸身體、毆打。 負責人:避難所男性負責人擁有話語權與指揮權,卻經常沒有性別意識,包含第一點 說的「不須隔板」;而當該負責人漠視或輕忽性別侵害的處理時,受害者處境經常更艱辛 。除了漠視以外,負責人也可能是加害人,多起例子是女性被負責人或壯年男性要求在晚 上前往換取物資、之後被騷擾或性侵。 避難所中其他人的反應:日本案例中,性別侵害發生時,許多旁觀者默許、假裝沒看 到,或擔心受到報復而不敢介入。另外,許多受害者和加害者彼此認識(避難所常是同社 區的人聚集),社區中人們彼此間的「團結關係」和同伴壓力,可能使性犯罪受害者選擇 /被迫噤聲(受害者或旁人有「即使受侵害,也不應該打破社區團結」的顧慮與壓力)。 結果不少女性不堪騷擾,只能選擇離開避難所。本應保障身心安全的處所,對女性 而言反而成為「不安全」的所在。 2 物資配給。政府的物資規劃中,經常未包含女性生理用品,或供應非常有限。 日本震災案例中,有避難所只給每位女性「一片」衛生棉;另外,緊急狀態常使物 價混亂,生理用品可能難以購買或跟食物一樣貴,迫使女性必須在食物與生理用品中做選 擇。 烏克蘭案例中,避難所與政府或相關救援單位開出所需物品清單時,衛生棉等生理 用品被視為「奢侈品」,而未向救援團體要求提供。 3 災害發生時與發生後,家庭中性暴力、家庭暴力的發生經常增加。由於不確定感、 工作與經濟不穩定、生活壓力,讓女性更常面臨來自共同生活者的暴力。 4 其他騷擾與暴力。 有女性災民回到家中補充物資或收拾屋子時,被躲藏/尾隨/闖入的男性強暴。 有男性誘騙想洗澡的女性災民或志工,騙上車後載到他處施以性暴力。 日本經驗中,甚至有人特地從外地跑到災害嚴重的區域,闖入屋內實施暴力。 5 性別侵害比平常更難以處理與存證。(承平時期就已經很困難了) 比平時更加難以保留證據。包含醫院可能癱瘓或瀕臨崩潰,無法驗傷;難以依平時管 道求助(警察系統可能比平時更加繁忙、運作方式不同、或如前述,有社區集體的壓力。 ) 日本經驗顯示,災害時的性別侵害,由於報案比例更少、難以調查與留存數據,社會 大眾可能認為這些事情不重要,或覺得「沒有證據,都是造謠」。 -------------- 三、更性別友善的防災與預防對策 列舉了上述準備期間、災害時的狀況後,我也整理了可能的應對方式。 1 政府單位或相關規定可能的性別友善作法: 平時就需提高災害發生後預防性暴力、暴力的意識與準備。 針對避難所負責人員、災難中可能負責相關工作者做性別平等教育。另外,避難決 策者/負責人的性別比例。女性(受騷擾高風險群)須能共同規劃。 避難地點應視需求,有良好的分隔設施或其他確保隱私方法。並將可上鎖的空間設 為更衣室、哺乳室;臨時廁所前須有照明設備。 在台灣的例子中,有分為「避難所」(通常是各級學校、公所等)與「防空避難室」( 通常是各大樓與公寓地下室)。 避難所的部分似乎是有分隔帳篷的,謝謝慈濟[?])。但避難所通常是以家中難以居住者 為主(被炸或佔領、或須撤離的區域居民),分布密度也較不密集。 「防空避難室」往往是各大樓、公寓的地下室,通常是防空警報響起後,人們第一時間 前往的地方。這部分則未必有分隔、隱私的規劃。建議相關主管單位(常是各轄區警局) ,在演習或規劃時,可多考量如何應對、一定的分區與隱私,或將防範各種型式的騷擾納 入防災考量。 災難準備中,應納入遭遇騷擾時,女性可求助或諮詢的專線。 2 女性專屬的防災行動指南。 女性彼此間、或相關單位可整合資訊,製作與交流考量女性生理機制,建立專屬的避難 包準備與避難指南。 許多避難指南已指出,準備衣物時,推薦女性選擇「去女性特徵」的穿著。除此以外 ,也推薦女性們準備避難衣物時,可考量「中性」、「易於行動」、「機能性佳」。例如 近年很流行的工裝褲,同時,挑選時可選擇多口袋、口袋比較深的款式。 另外,也有日本女性建議考慮準備一件長裙,或其他可暫時成為遮擋的衣物或道具。台 灣的避難所雖大多有隔板跟帳篷,但防空洞可能未必有。長裙或遮擋物,可以在此時提供 一定的隱蔽性(若需要換衣服、如廁等)。 「攜帶生理用品」部分,不同人慣用的生理用品可能不同、而不同的生理用品要轉換 ,也需要好一段時間的習慣。(例如:衛生棉→月經內褲/生理褲→導管式棉條→指入式 棉條→月亮杯或碟片)要用哪種生理用品,需要綜合考慮自己的狀況與舒適度,並考量緊 急狀態下的水、空間等資源有限。要轉換的人最好提早思考、盡早開始練習,確認最適合 自己的生理用品。這時候,女性群組的討論與互助至關重要!對這方面的選擇會非常有幫 助! 對女性而言,便攜式廁所很重要。日本經驗中,因為停水停電、導致許多災民必須至 避難所上廁所,但難所的廁所常成為性暴力發生密集地點;且女性的生理構造與經期,可 能使等待廁所時間拉得更長(日本女性經驗:避難所廁所可能要排隊一小時)為了避免長 時間的等待增加感染或發炎風險,建議女性須準備便攜式廁所。(可搜尋「非常用トイレ セット」) 避難時,盡可能靠近女性多的區域、避開黑暗處、死角、行動時(包含但不限於:睡 覺、上廁所、換衣服、領取物資等)盡可能兩人或三人以上結伴、多仰賴周遭的其他女性 或其他性別友善的人。 如果你的周遭發生性別侵害,不要裝作沒看見、沒聽見,請互相幫助。 建立女性/性別友善的防災資訊交換群組,共同蒐集與討論相關資訊。包含交流或推 薦不同女性避難產品的使用方法(例如:緊急狀態時適合的生理用品,包含衛生棉品牌、 棉條品牌與用法、適合女性的防災用品、防身用具的資訊與心得、購買管道);同時亦可 成為彼此陪伴、傾訴焦慮的管道;若能分縣市更好,更能互相認識、蒐集地區專屬資訊、 必要時成為互助會。 這些行動指南與資訊,希望能達成某種程度的事先預防與女性韌性,與「以防萬一,攜帶 保險套與事後藥」一樣重要。我自己就有創了一個性別友善防災小群,目前以朋友/朋友 的朋友為主,成員分散台灣各縣市。歡迎我的友人私訊加入,也希望朋友的朋友中,高雄 的女性/性別友善者加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179.1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ginalman/M.1750469960.A.13E.html

06/21 09:42, 3周前 , 1F
轉這什麼瞎雞巴長的白癡文
06/21 09:42, 1F
文章代碼(AID): #1eLWr84- (Marginalm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LWr84- (Marginal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