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OEM和ODM的優勢劣勢

看板Management作者時間19年前 (2005/03/21 15:45),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hercales (夢想無雙)》之銘言: : ※ 引述《ealvis ()》之銘言: : 以最低生產成本來生產是沒錯 : 但成本並非只有人力跟土地兩種 : 以豐田汽車為例 : 在10年前他們也是走外包路線 : 但是他們後來改採另一種與當時社會主流的路線 : 他們把生產線拉回日本 : 同時在公司所在地建立起一座豐田城 : 研發與生產都在同一個地方 : 員工也是日本人 : 這樣他們的成本不但未提高,反而更有效率的降低了 : 因為他們省下設計失敗所形成的無端成本 : 當生產與研發同步時,研發出來的東西才能讓生產更加的發揮效用 : 若是晶圓雙雄都走外包路線的話 : 或是台灣研發接單,大陸生產的話 : 那麼研發出來的東西不見得就完全適用於生產 : 還有另外的接單成本存在 : 此外在台灣享有免稅的優惠,土地什麼的也都有優惠 : 政府干涉也很小 : 如果說我們的高科技產業還需要像傳統產業一般 : 仰賴人力與土地來取勝的話 : 那就真的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 矽谷搬到台灣 就是因為過去工程師 做近乎同樣的工作 領1/5的薪水 要加班有加班 要暴肝有暴肝 要羅漢有羅漢 關於這點因為我是 EE 的,或許電子業在台灣被當做明星產業? 但是在國外的待遇可是更高,這點系上教授跟業界學長都講不完 冏rz 而外移到中國大陸 應該算是類似的熱潮再轉移一次吧 中國大陸的人應該不只不笨,而且非常強悍吧 =,= 當然有其他人才流動等缺點 實際上就算產業需要外移又如何呢? 整體國家產值未必下降啊 這不是再改變 business model 的時機嗎? @@" 題外聊天話,我很討厭用"傳產"這個字,可是自己想不到其他字,有什麼好字嗎? : 未必喔! : 歷史是循環的,顧客只要求好又便宜 : 且學習第二專長反而對你的顧客有更好的幫助 : 以光碟片為例,飛利浦、三菱等國際知名大廠 : 皆與中環進行合作 : 一方面由中環代工生產光碟片 : 另一方面與中環合作研發DVD光碟片 : 而研發光碟片正是中環的第二專長 : 中環不但未降低在客戶心裡的地位 : 反而藉這些大廠之助,擠掉錸德成為光碟界的一哥 : 另外國眾電腦也是,一方面代工,一方面也有研發 : 倒後來客戶乾脆把一些研發工作交給國眾去作 : 與其樹立敵人不如培養一個自己的戰略夥伴 : 這樣反而更有利 : 甚至連微軟跟新力也都有合作關係在 : 相關技術只要以合約方式載名就不怕自己的親蜜戰友變成最強敵人 這邊看來我們有誤會? 妳的OEM ODM定義是? 我並不清楚光碟的例子 我只能用隨身碟flash的例子好了 flash是採用特殊的floating gate rom 在製造上需要特殊的製程 妳下完整設計單,我做工,要 NOR-flash 或 NAND-flash隨意 ---> OEM 妳下單,我"針對妳這個客戶",讓妳擁很多種不同設計方案的選擇 NOR-flash.v1 NOR-flash.v2 NOR-flash.v3......NAND-flash...etc 這種情況充其量是 value-added 的製造 ---> OEM 妳下單,我"針對所有客戶",都可提供設計選擇 並且我的設計,是可以拿去給妳的競爭者使用,甚至於我自己來販售 我給妳 NOR-flash 也給妳 NAND-flash 我還設計新的 MROM-flahh ---> ODM 在最前篇閣下引用tsmc umc為純代工外移的例子 實際上在IC設計製造的最小單位,要嘛就是logic gate要嘛就是functional marco 在稍微大型的電路(百萬計),不可能有廠商從頭到尾自行設計基本元件 (神Intel例外) tsmc umc都有提供這樣的元件服務,就是加值的OEM 對我來說,這是純代工沒錯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並非是"純代工"才造成外移 ---> 而這才是我回第一篇文章的意義 而閣下在這一篇引用的例子 我也並不認為這是 ODM 就我的主修領域(EE)所認知 光碟製造在工程並不能稱為 R&D ,這仍然是process innovation的成份比較重 當然假如是研發全新材料或技術,那當然算是 R&D (eg CD-ROM -> DVD-ROM) 大廠願不願意合作? 我舉個例子 DVD大家都知道有兩大陣營 但是假如妳現在要做第三代儲存系統的 R&D 以上兩個陣營跟本不會理這種下游廠商 (除非有交叉持股跟長期商譽) 甚至於直接徹收訂單,寧可賠錢,也要讓妳公司空轉 (這種情況日系電子商較多) 現在並非是既有同領域的既有競爭者問題 而是向上或者向下整合的競爭問題 鴻海也想搞研發,可是外國廠商立刻就會反應,能找到第二下單者,就立刻轉移 大家都想綜效,所以大家都怕的很,不可能讓妳做麵包又學配方 往往跟原本的競爭者還比較容易交叉授權研發,合力排斥新進入者,建立寡佔障礙 (當然也是有世仇) : 台積電的所有技術都是飛利浦教它的 : 只有在提升良率及製程上的成本降低及控制才是他自己研發的 : 機器的東西是外國進口的 : 但很多技術上的東西卻仍然是別人教的 : 如果說台積電或聯電的技術都是自己的話 : 那中芯就不會那麼快的竄起 : 雖然他的良率較低,但是他的價格便宜 : 且一樣的產品還是會有差別訂價的 : 高價位自然可以提供高品質,低價位品質自然較差一些 : 更重要的是,雖然品質差 : 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小池塘的大魚還是比大池塘的小魚要來得威風的 : 再說品牌一但建立,那要在幾年內打垮他不是那麼容易的 : 更何況小品牌不容許有不良品 : 大品牌卻可以容許有不良品的出現 : 反倒消費者會為大品牌作出合理的解釋 ㄜ tsmc雖然是從philips semi-conductor合資來的 可是技術怎麼來的,見仁見智 當然他們技術也絕對不是"都"自己研究的 科技業需要很多交叉授權,還有買大學的licence 就好像說可口可樂是第一家可樂 總不能說百事的技術就都是它教的,頂多說大性質是抄的,小性質當然是自己研發的 更何況EECS領域的東西跟physics ,chemics ,bio都一樣,"研究"性質很重 一個研究員究其一生最多只能做出幾項"關鍵性改善" 而要做出好產品,則要結合很多"關鍵性改善" 當然假如台灣有人能做出徹底的創新 比方說真的做出可量產的量子電腦 ---> 純嘴砲 那大概產值會立刻翻個10~30倍 不過這東西不可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需要"傳統"產業的根夠強,同時做水平跨領域整合 ( 機械 -> 微機電 ; 化肥 -> 生化 -> 電子蝕刻 ; 農畜 -> 基因食品 等etc..) 而目前一窩蜂熱還是很爽 (因為過度吹捧強產業的強者與弱者,忽視弱產業的強者需維持競爭優勢) 只能認了這種逐水草而居的習性,就只能過這樣狂漲狂跌的生活吧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7.249

163.13.103.153 03/22, , 1F
我對OEM的定義僅止於你的第一層,對ODM的定義比
163.13.103.153 03/22, 1F

163.13.103.153 03/22, , 2F
較廣一些
163.13.103.153 03/22, 2F

140.113.201.231 03/22, , 3F
了~
140.113.201.231 03/22, 3F

59.114.132.56 05/30, , 4F
good
59.114.132.56 05/30, 4F
文章代碼(AID): #12FdkVMO (Managem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FdkVMO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