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手機用的北捷路線圖

看板MRT作者 (←殺千刀的UAO始作俑者)時間9年前 (2014/11/23 23:28), 9年前編輯推噓20(20031)
留言51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 http://but.tw/2014/11/phone-metro-map/ 日鐵連一張不經意的路線圖,經過台灣媒體過度的渲染,竟然變成一場大 鬧劇,有人擁護日本版,有人擁護北捷版,好像非分出一個勝負不可。也 激起一堆網站試圖從一堆觀點來分析這兩張路線圖,替某一方站台。但讀 著讀著,我覺得總是搔不到癢處。這些分析根本沒有先搞清楚後頭的背景 就天花亂墜在比較(跟電視上的名嘴們差不多)。 有人批評沒英文、有人批評轉乘站畫太大很礙眼、有人批評塞得太擠沒有 喘息…. 直接就講清楚吧,就好不好看來說,當然是北捷版的好看。但這並不是這 裡的重點。日鐵連這個路線圖是同人誌「日式台灣時刻表」裏面附的臺北 捷運圖,畫面只有7x10cm左右大小,大約是A7左右,跟北捷路線圖的比例 相差極大。 「設計」跟「藝術」是不一樣的,藝術是為了追求美,但設計是先設定要 解決的問題,而在兼顧美觀與機能的要求下,去解決問題。 以日鐵連這張圖來說,「在一小張紙上呈現」是最重要的功能性。A7尺寸 是大前提的情況下,這些批評顯得全部不知所云。 總之,我想先確定用途是什麼,再來討論好壞,是比較健康的方式。 有人批評為什麼日鐵連這張沒有標示英文。但以一張以「小巧」為最主要 目標的路線圖來說,英文當然不必要。標示出中英文重複的資訊,就跟最 初「精簡」的目標衝突了。如果需要考慮外國人需求,應該做的是另外做 一份英文版。 最好笑的是,剛好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北捷還真的忽然發新聞稿說提供民 眾下載手機用的路線圖。這張圖根本就是原始路線圖拿掉英文而已,文字 還是小得半死,實在不知道憑什麼說適合在手機上觀看。看來大家還真是 沒冤枉北捷,完全沒罵錯。 標示站名的方式 不過看網友的討論,似乎大家對站名的標示方式很有意見。日鐵連版,站 名橫排、直排交錯,有人嫌相當混亂;另外轉乘站大方框的標識方式,贊 成派認為這樣轉乘點比較明顯容易換車,反對派則認為這樣一條路線被切 成很多段,不連續看起來很花。而北捷版本的路線圖在松山線通車之前, 站名全部統一橫著打,這次的新版本首度用上了斜排的文字,也有人覺得 斜的字不好閱讀,「好的不學學壞的」。 雖然在 infodesign 這領域我稱不上專業,但這幾年畫過一些路線圖,我 想趁機分享一下這些標示方式,為什麼這些圖會這樣做。 站名標示最大的原則是:要跟車站一對一 車站的圓圈,通常會直接畫在路線上。應該沒有人會看到一個車站,看不 出來它屬於哪一條線。但站名就不是了,站名是寫在車站旁邊的,意外地 要讓車站跟站名視覺上一一對齊,不是一件這麼簡單的事情。 最完美的情況是:讓車站跟站名寫在一條直線上 車站與站名最好的關係是:寫在一條直線上。日鐵連的版本有的直排,有 的橫排,其實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交會站會是相當棘手的問題。當路線垂直交會的情況下,無論要把 站名寫成直的還是橫的,都勢必壓在線上。如果寫在左下角跟右下角,就 會失去直線關係。車站跟站名的關係連結性變弱,閱讀時需要在車站的四 周尋找站名。 悠遊卡公司最新版本的路線圖悠遊卡,請注意「台北車站」與「大安森林 公園」。如果拿掉我們對路線的既有認知,這些站名標示足以識別是指示 在哪個車站上嗎?為什麼善導寺那個車站,不是台北車站? 日鐵連的版本,乾脆用一個框來標明交會站,而把站名寫在框裡面,這是 一種替代的方案。如此一來,就沒有站名跟車站對不齊的問題,不會看錯 一對一關係。缺點是一條路線會被切好幾段。 如果無法構成直線,至少能夠淨空 那以前的北捷版本,為什麼不會有這個問題?相當重要的原因是,他尺寸 夠大。站跟站的距離可以拉開,文字又不需要太大,所以能夠取得一定的 淨空空間。當車站的四周只有一個站名時,這個車站當然就是這個站名; 當站名文字的四周,只有一個車站時,這個標示當然就是屬於這個車站。 但是這樣的做法,就是需要很大的空間取得淨空。碰到站名長的情況,站 距就會受限很大。因為是橫排的關係,在東西向的路段就會特別占空間, 例如板南線。結果北捷當時採取的做法是,上下交錯去排列這些站名。 其實以前我也常這樣做,但實用時發現並不太理想,例如要數還要搭幾站 時,就比較容易沒注意到標在另外一邊的車站。 解法:不是路擺斜,就是字擺斜 要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北捷最新版的路線圖,則決定把站名文字斜排 了。似乎滿多人不喜歡斜排,但我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一種trade-off。 在還能夠閱讀的角度之內,斜排同時解決了太多問題。不止站名不容易跟 左右重疊,連續的站名得以全部排在上方,不再上下交錯。另一方面,交 會站的對齊問題也得到理想的解決,車站跟站名的關係更明確了。只是我 覺得北捷版45度傾斜似乎太斜了一點,真的讀起來比較累,我個人覺得30 度是比較能接受的。 當車站能夠與站名保持連成一直線,就可以省掉很多為了淨空留下的空間。 斜排文字的方法,對於小張的路線圖,更是實用。 給自己功課:試著畫一張手機用的路線圖 於是我也給自己這個功能,畫一張智慧型手機用的北捷路線圖。我的手機 是 HTC One (M7),解析度是 FullHD,1080×1920。一開始設定滿足的目 標如下: - 一個版面可以看清楚整張路線圖,不需要放大縮小,容易查詢換車。 - 看個路線圖還要橫擺手機很麻煩,希望直接做成直的版面。 - 文字儘量統一方向,不要又直又橫。 - 路線的扭曲儘量精簡一點(日鐵連那張為了標示平行轉乘,古亭一帶有 過分扭曲)。 - 追求實用性,不要過分實驗性。 在初期的檢討中,文字完全統一方向這一點,就稍微修正了。路線保持水 平的情況下,版面又是直的,在板南線等地方,基本上不太可能不斜排文 字。一當決定接受斜排文字後,同時交會站的問題就得到解決了。不需要 使用日鐵連的方框方式,可以直接斜排在車站旁邊,也能保持良好的一對 一關係。於是加上了一條文字可以斜排的條件,設定為30度。 但我傾向交會站還是要某個程度被強調的,北捷版路線圖的轉乘站實在太 不清楚。其實北捷到今天的規模,本來就不該像以前憑印象在台北車站、 忠孝復興換車就對了。台北人該有大都會城市居民的自覺,東京人當然不 會把路線圖背在腦裡,會隨時帶著路線圖在查。台北也是,要搭不熟的路 線,查路線圖怎麼換車最輕鬆,是天經地義的。而既然如此,轉乘站一定 程度凸顯還是相當重要的。所以轉乘站用最大的字去標示。 最後畫完的版本在這裏: http://but.tw/wp-content/uploads/2014/11/metro_map_phone.png
我想大致上滿足一開始設定的目標了。雖然還是有一些缺點,有些站名橫 的、有些是斜的。另外,有些站名壓線(如大安森林公園),不過它站名 實在太長,如果要淨空附近的路線讓文字不壓線,反而會讓路線扭曲更難 閱讀。在權衡優缺後,決定以壓線處理,我認為這是相對比較好閱讀的。 請注意明年預計通車的頂埔跟機場捷運也畫進去了,目前還沒通車。 (其實未來畫環狀線的空間也稍微預留了一點XD) 圖片是 1080×1920 大小,在 Android 上使用ES檔案瀏覽器之類的App, 可以在桌面上建立圖片的捷徑。可以當作一個精簡的北捷路線圖App用。 為什麼沒英文? 我想,以手機螢幕這用途來說,中英並排是不可能的,太浪費空間了。至 於要不要另外做英文版,我想這挑戰也相當大。 依照北捷的規定,中文站名有字數限制,最多不能超過6個字,例如「南 港軟體園區」「大安森林公園」。但英文長度是完全沒有限制的,這真的 很該死。「Taipei Nangang Exhibition Center」一行字就快塞滿半個螢 幕了,蘆洲那一排學園都市線,每個英文站名都在比賽長的,我目前還想 不到辦法排出手機用的英文版,太難搞了。 -- 《字型散步》第一本討論台灣生活中文印刷字體的科普書籍。好評熱賣中! 博客來http://goo.gl/sR4W2O 讀冊http://goo.gl/wzQ8OA 誠品http://goo.gl/keeZG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64.14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RT/M.1416756509.A.C05.html

11/23 23:35, , 1F
先推 智慧型行動裝置越來越普及 適合小尺寸的路線圖
11/23 23:35, 1F

11/23 23:36, , 2F
開發是有必要 然而電子檔案尚可拉大縮小 但像是悠遊卡
11/23 23:36, 2F

11/23 23:37, , 3F
名片之類(僅小弟個人試作) 或許又可討論和精進 :)
11/23 23:37, 3F

11/23 23:40, , 4F
11/23 23:40, 4F

11/23 23:40, , 5F
不過用黑底會在戶外環境中不太好觀看...雖然說捷運有不少
11/23 23:40, 5F

11/23 23:41, , 6F
室內空間 不過總是會有可能在進站前看看地圖的...
11/23 23:41, 6F

11/23 23:43, , 7F
11/23 23:43, 7F

11/23 23:51, , 8F
11/23 23:51, 8F

11/24 00:05, , 9F
推 北捷那個實在是..只把英文移掉中文還飄在上面....
11/24 00:05, 9F

11/24 00:08, , 10F
很喜歡北捷現在的路網圖風格 不過只把英文移掉的偽手機
11/24 00:08, 10F

11/24 00:09, , 11F
版就真的很敷衍 尤其才剛被罵...
11/24 00:09, 11F

11/24 00:13, , 12F
已收
11/24 00:13, 12F

11/24 00:17, , 13F
我是覺得自發光的手機 黑底白字 文字反而比較凸顯?
11/24 00:17, 13F

11/24 00:17, , 14F
我明天在強光下試試看好了 :)
11/24 00:17, 14F

11/24 00:18, , 15F
讚 這圖
11/24 00:18, 15F

11/24 00:43, , 16F
其實,有運算能力的裝置不需要路線圖吧?
11/24 00:43, 16F

11/24 00:51, , 17F
唔喔我的版本也進去了(驚
11/24 00:51, 17F

11/24 03:12, , 18F
三和國中
11/24 03:12, 18F

11/24 04:32, , 19F
大推這篇文章
11/24 04:32, 19F

11/24 08:23, , 20F
先感謝樓樓樓上!
11/24 08:23, 20F

11/24 08:25, , 21F
我倒是覺得,習慣看路線圖的話,手機上也沒必要非用行程規劃a
11/24 08:25, 21F

11/24 08:25, , 22F
pp不可。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11/24 08:25, 22F

11/24 10:43, , 23F
....die 三和國中錯字晚上改 (死)
11/24 10:43, 23F

11/24 10:46, , 24F
拜託不要黑底 辨識度很低
11/24 10:46, 24F
我覺得螢幕(RGB)環境下,黑體是比較不傷眼的。 光學環境跟印刷色環境很多特性是完全顛倒的。 印刷上,黑底白字,因為黑色墨水過多,很容易因為滲墨吃掉筆畫。 但在光學上,白色才是高能量的光線,白底黑字,文字筆畫容易被吃掉,顯得比較細。 但黑體白字,筆畫容易顯得比較粗,理論上文字會清楚一點點。 (試著在螢幕上看新細明體,理論上黑底白字會比白底黑字清晰一點) 另外,像是原生Android的畫面,幾乎也是黑底白字為主。 在Android環境下,黑體白字似乎比較自然。 既然一開始就假設這是螢幕用而不是印刷用,就決定用黑體白字了。 不過這部分,我也支持做更多實驗。

11/24 11:00, , 25F
尾站標示路線編號不錯,比官方簡潔易讀
11/24 11:00, 25F

11/24 11:10, , 26F
標在尾站省很多空間 只是1,5號線共用南港展覽館 沒辦法標
11/24 11:10, 26F

11/24 11:11, , 27F
之後環狀線的6要怎麼標 可能是個麻煩問題 (兩頭都是轉乘站)
11/24 11:11, 27F

11/24 11:11, , 28F
我聽說螢幕用黑底可以保護螢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11/24 11:11, 28F

11/24 11:12, , 29F
(理由據說是因為黑色的話螢幕就不用亮起來)
11/24 11:12, 29F
在CRT跟LED是真的,保護螢幕跟省電。 但LCD下是假的,LCD的發光原理是後面打白光,前面液晶去遮擋光線。 就算整片螢幕是黑的,其實後面的光都還在,指示全被遮而已。 (所以液晶會有漏光現象,在漆黑的房間裡,螢幕全黑還是有一點亮)。

11/24 11:14, , 30F
南港展覽館用豬鼻子吧!
11/24 11:14, 30F

11/24 11:20, , 31F
我的想法是 無論Android或ios 黑底桌面是對應亮的app icon
11/24 11:20, 31F

11/24 11:21, , 32F
也就是你是辨識較大的icon而非下面的字體 但路網圖辨識
11/24 11:21, 32F
Android 系統通知畫面是黑底白字 http://i.imgur.com/a16eAPM.png
正是現在,用 MoPTT 看 PTT,也是黑底白字 http://i.imgur.com/GMCYAV2.png

11/24 11:22, , 33F
字體的辨識就相形重要 像東京METRO的官方APP也是以白底
11/24 11:22, 33F

11/24 11:23, , 34F
為主 應該還是因為考慮白底的發光量還是能幫助辨識
11/24 11:23, 34F

11/24 11:25, , 35F
正是字體辨識的問題。 有沒有經驗,新細明體做的投影片,用投影機打的時候,常常模糊到無法閱讀? 光學上,高能量的部分會吃掉低能量的部分。 發光的白底能量比較高,視覺上容易吃掉黑色線條的視覺。 所以,一樣的字體,印出來看的效果會比螢幕上顯示的效果來得粗(白底)。 這在字體設計上是個經典議題。 本來印報紙很剛好的儷宋,拿到螢幕上顯示,細到閱讀很吃力。 印刷的內文普遍W3-W4,但螢幕上要W4-W5才會得到類似的效果。 甚至,蘋果用的儷黑Pro、黑體-繁,甚至是W6-W7的粗細, 拿來印刷會覺得粗得過分,但在螢幕上反而是比較好讀的。 事實上,黑底白字的投影片,新細明體會清晰不少。 這是一張實驗圖: http://i.imgur.com/hC1lTcY.png
我自己是覺得黑底上無論是線條還是文字,都比白底粗而明顯。 不知道您的看法如何? 那為什麼iOS要以白底黑字為主? 我覺得這是蘋果從第一代Mac的初衷:在電腦提供擬真、就像印刷的環境。 也就是說,就光學來說,白底黑字其實不是真正最清晰的, 就醫學來說,螢幕上白底黑字的能量太高,也是比較傷眼的。 但白底黑字能夠提供一個再現紙張的環境,不需要打破既有習慣。 我們在筆記本上喜歡用紅字強調,用黃色螢光筆劃重點。 白底黑字能夠提供一樣的情境重現,但黑底白字會打破習慣, 紅字比白字更不明顯,黃色畫重點顯得過亮。 打個比方,BBS上強調的文字可能用黃字會比紅色好,畫重點用綠線可能比較剛好。 也就是說,MacOS / iOS / Windows 的白底黑字設計,並不是易讀性的考量, 而是為了提供使用者一個擬真紙張、印刷環境的色彩模型。 之前Jedi與老貓也論戰過這個問題 (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6102.html) 所以我覺得東京Metro使用白底黑字是合理的, 以企業的角度來說,當然是提供使用者統一的形象。 螢幕版與印刷版的色彩模型差太多,會失去企業的整體形象一體性。 但我個人設計時,必較傾向去為螢幕環境特化較佳的方案。 我剛才去大陽光下用手機試看了一下,我覺得是足夠清晰的。 當然因為手邊沒有做白底版可以作為對照組,就實驗來說是不夠完備的。 以上是我的拙見。

11/24 12:10, , 36F
大推原Po!
11/24 12:10, 36F

11/24 12:32, , 37F
已收
11/24 12:32, 37F

11/24 14:06, , 38F
http://goo.gl/87SFEF 關於簡報可以查到很多建議 盡量避免
11/24 14:06, 38F

11/24 14:07, , 39F
黑底白字的簡報 這是我們實際在跟年齡層不同的年齡群對象
11/24 14:07, 39F

11/24 14:08, , 40F
(如年紀大的業主,社區居民等)收到的意見 而字體改黑體等
11/24 14:08, 40F
Fred跟老貓一樣啊,長期在出版業的人,閱讀習慣就是白底黑字。 Jedi是醫生跟程式設計背景,看法就不一樣。 像我是程式設計師出身的,白底黑字寫程式碼太痛苦了,比較習慣閱讀黑底白字。 Fred提到的點其實有矛盾。 他後面提到,白底太亮閱讀起來會很吃力,可以考慮讓背景暗一點。 其實一樣意思,黑底白字下,白色從#FFF減到#999左右, 其實他說的錯覺效應之類問題也都可以解決。

11/24 14:08, , 41F
就可以解決被"吃掉"的問題 我是覺得您還是實際去陽光下實
11/24 14:08, 41F

11/24 14:10, , 42F
驗看看啦 我自己會避免在陽光下使用MOPTT XD
11/24 14:10, 42F
剛才在陽光下實驗的結果,正因為黑底不發光,螢幕上白字反而看起來比較明顯。 我真的覺得會認為白底黑字比較好讀,主因是習慣而不是實際上的對比清晰度。 至少實驗上, http://i.imgur.com/hC1lTcY.png
,黑底白字明顯太多了。

11/24 14:12, , 43F
而且會場提供的投影機無法掌握 http://goo.gl/nzW7js
11/24 14:12, 43F

11/24 14:13, , 44F
所以黑底白字要小心使用....
11/24 14:13, 44F
環境光太強的時候,無論黑底白字還是白底黑字,效果都不好 :( 但這麼說來,我記得Jobs的產品發表會投影片,幾乎都接近黑底白字耶。

11/24 14:41, , 45F
Jobs可以控制會場 我們不行啊XD 嘛 總之一些意見交換囉
11/24 14:41, 45F
我晚上試試看弄個版本來實驗 (不過工程有點大,在想有沒有維護兩個版本的好方法) ※ 編輯: but (210.71.217.245), 11/24/2014 14:42:52

11/24 16:33, , 46F
確實寫程式的話比較習慣黑底...白底反而覺得不易讀
11/24 16:33, 46F

11/24 18:19, , 47F
現在好像上不去的說
11/24 18:19, 47F

11/24 20:14, , 48F
連不上呢
11/24 20:14, 48F

11/24 20:56, , 49F
美國人還沒起床 今晚應該是沒救了..... (等)
11/24 20:56, 49F

11/25 00:31, , 50F
伺服器回來了 三和國中改了 實驗用的臨時白底版放了.....
11/25 00:31, 50F

11/25 01:03, , 51F
11/25 01:03, 51F
白底版做了,但壓線效果差很多。感覺需要考慮其他處理方式。 (文字加在小畫面框會顯得太雜....) ※ 編輯: but (1.34.64.147), 11/25/2014 23:57:01
文章代碼(AID): #1KSVqTm5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