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有外國朋友問禪修的問題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洪名虔稱)時間12年前 (2012/06/06 03:53), 編輯推噓5(5056)
留言61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有個外國朋友問怎樣禪修, 動機是想要釋放壓力以便專注在自己的學業。 據我所知這種追求世間成功的動機,跟佛教求解脫的意思不盡符合, 跟他說就算修到最高的禪定也不一定了生脫死,不需要追求, 講得他一頭霧水。 不過,想想有這樣的動機也無可厚非, 人們不都是因為這樣的機緣而接觸佛法嗎? 學禪收攝身心也是很好的,就幫他找找這方面的資源。 找到了宣化上人的英文禪修手冊。 The Chan Handbook Talks About Meditation http://www.drba.nl/docs/eng/chanHandBook.pdf 每篇文章都很短,宣化上人講的也都是正法,似乎還不錯。 奇妙的是,竟然是荷蘭網站提供的電子書。 如果有師兄知道其他英文的禪修資源(最好要夠基礎), 還請不吝提供。感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88.163.19

06/06 03:59, , 1F
宣化老法師是末學中學時初接觸佛法的引門人,家裡最初的幾
06/06 03:59, 1F

06/06 04:00, , 2F
部佛典就是法師講解的金剛經、六祖壇經、楞嚴經(有別出成
06/06 04:00, 2F

06/06 04:01, , 3F
冊的五十陰魔、四種清淨明誨等),後來也有親人在美國萬佛
06/06 04:01, 3F

06/06 04:02, , 4F
城宣老的道場出家了,至今家裡還有不少宣老開示的相關書籍
06/06 04:02, 4F

06/06 04:03, , 5F
和中英對照的金剛菩提海。若與宣老有緣,多找一下應該有不
06/06 04:03, 5F

06/06 04:04, , 6F
少其道場出版的英文佛教刊物(末學曾短暫在萬佛城網站上當
06/06 04:04, 6F

06/06 04:05, , 7F
過校對義工),有次摩門教徒來訪,末學回贈他們宣老講解的
06/06 04:05, 7F

06/06 04:06, , 8F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英對照版)。
06/06 04:06, 8F

06/06 04:08, , 9F
若是集中在禪修,聖嚴法師的著作翻成英文者應該也不少,早
06/06 04:08, 9F

06/06 04:10, , 10F
期在農禪寺似乎就有看過;現在像《牛的印跡》等還回翻成中
06/06 04:10, 10F

06/06 04:11, , 11F
文。法鼓的網站資源可以找找看。
06/06 04:11, 11F

06/06 04:11, , 12F
因為這裡是漢傳版主要以漢傳為主,不然末學知道的應該藏傳
06/06 04:11, 12F

06/06 04:13, , 13F
和南傳在英語系有關佛法介紹乃至禪修的相關出版更多,有許
06/06 04:13, 13F

06/06 04:15, , 14F
多仁波切的教導例如“禪,大自在的微笑”、“照見清淨心禪
06/06 04:15, 14F

06/06 04:16, , 15F
修入門指引”國內有其中譯本,當然外文的更多;而南傳的系
06/06 04:16, 15F

06/06 04:18, , 16F
美國東初禪寺新版英文網站 http://chancenter.org/cmc/
06/06 04:18, 16F

06/06 04:18, , 17F
統,阿姜查尊者、阿姜念尊者、馬哈西大師、佛使比丘等,四
06/06 04:18, 17F

06/06 04:19, , 18F
念處內觀法門的資源很多,在國外佛教相關應該找一下就有,
06/06 04:19, 18F

06/06 04:20, , 19F
末學在 Buddhism 版分享過的[書介]就不少,可去找找其英文
06/06 04:20, 19F

06/06 04:21, , 20F
法鼓山英國西方禪網站~融入心理學(團體心理治療)
06/06 04:21, 20F

06/06 04:21, , 21F

06/06 04:22, , 22F
原著。這個問題去 Buddhism 版請益可能會有更多幫助。
06/06 04:22, 22F

06/06 04:22, , 23F
這裡還是以漢傳為主。
06/06 04:22, 23F
Buddhism那邊宗派多,容易有諍論,某些文章看了會生恐懼心, 所以我很少在那邊出沒。呵呵! 《無量壽經》(夏會本)云: 「若曹作善,云當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 想想,末法時期,三業很難守護清淨,眾生學佛特別辛苦,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為了守護佛弟子三業清淨,所以有版規與版主的慈悲護法。 我知道你是好意卻害你被警告了,真是很抱歉,日後大家互相勉勵吧。 :)

06/06 04:22, , 24F
法鼓山美國紐約郊區的禪修基地象崗道場網站
06/06 04:22, 24F

06/06 04:23, , 25F

06/06 04:24, , 26F
以上三個網站都有[基礎佛法理論]+[禪修實踐方法]
06/06 04:24, 26F

06/06 04:26, , 27F
樓上師姐是法鼓山達人~惠敏法師的相關著作應該也有。
06/06 04:26, 27F

06/06 04:26, , 28F
大法鼓英文字幕板 http://www.youtube.com/user/ddmtv05
06/06 04:26, 28F

06/06 04:28, , 29F
聖嚴法師紀念網站英文版 http://ppt.cc/mc5u
06/06 04:28, 29F

06/06 04:30, , 30F
象崗道場網站上有美國許多不同禪修團體的連結
06/06 04:30, 30F

06/06 05:00, , 31F
原po提到學業,我知道有學子參考下面這本書作為幫助,
06/06 05:00, 31F

06/06 05:01, , 32F
B.Alan Wallace著的“專注力:禪修10階釋放心智潛能”
06/06 05:01, 32F

06/06 05:01, , 33F
(The Attention Revolution:unlocking the power of the
06/06 05:01, 33F

06/06 05:02, , 34F
focused mind)
06/06 05:02, 34F

06/06 05:02, , 35F
另外佛法的解脫不是以追求禪定為主,找本佛陀的傳記給他看
06/06 05:02, 35F

06/06 05:03, , 36F
就知道了,佛陀曾追求修習外道的四禪八定發現最終不能解脫
06/06 05:03, 36F

06/06 05:04, , 37F
佛陀的傳記本身就是相當好的佛法入門書。
06/06 05:04, 37F

06/06 05:08, , 38F
(剛提到的“專注力”可參考文章代碼(AID): #1EHnY28K
06/06 05:08, 38F
感謝兩位師兄提供的資源,相當豐富! 對於宣化上人的書,他似乎還滿喜歡的。 想想,漢傳佛教中致力於傳播禪法到西方的除了宣化上人和聖嚴法師, 末學想不出還有什麼人了。 倒是藏傳和南傳佛教向來跟西方國家有接觸, 對於禪修也很重視,他們的英文資源是相當多的。 我這位朋友是回教徒,不吃豬肉,但沒有嚴格到滴酒不沾,日日禮拜的程度。 他的動機是世俗的,又有自己的宗教, 我想找一個沒有佛法意味的禪修方法給他,實在很難, 因為禪修的書實在離不開佛教。幸好他也不排斥佛教。 這位朋友算是典型的西方人對漢傳佛教開始感興趣的例子。 1.對佛教的知識近乎零 2.對佛教的世界觀會覺得新奇(我跟他講六道輪迴,他對於阿修羅道特別覺得有意思) 3.想領略禪坐冥想的好處(基本上是想釋放壓力,但是我提醒他禪坐冥想跟佛教的 意旨不同,而且還多嘴地解釋了佛教首重發菩提心。) 4.願意在閒暇時了解漢傳佛教(聽到我說阿彌陀佛,看到宣化上人的書他都覺得有興趣) 禪修專書並不難找,但是我覺得還少一本通識性質的書, 能夠用簡單的語言把漢傳佛教基本概念介紹給外國人, 最好能涵蓋上述的需求,同時把禪淨的思想一次講出來。 使用的詞彙如果是各宗派共有就用梵文,像涅槃Nirvada,輪迴Samsara, 如果是漢傳佛教特有的,就用中文音譯,像Chan,中國禪的特色為何也要講出來。 讓老外有個地圖式概念,他們就會想體驗了。 宣化上人的書,法鼓山的網站都是這方面的努力吧。 個人覺得電子書比網頁好,網頁雖然方便,可以點來點去, 字體又很有變化,但是就是少了一點嚴肅性, 但是學習禪法是必須帶著一定的恭敬心才能獲益的。 還找到一份史丹佛大學出版的報刊文章,雖然內容不盡符合大乘宗旨, 但是寫得很簡要,算是很不錯了。(這就是老外喜歡的outlook)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http://iis-db.stanford.edu/docs/116/Buddhism.pdf 想想,中文的基礎書籍也不容易看到。以前知道的有: 李炳南居士《認識佛教》 李炳南居士《佛學十四講表》 李炳南居士《佛學常識課本》 淨空法師《佛學十四講講記》 黃慶瀾居士《初機淨業指南》 般若文海找到更多,只是多數流通得不廣,不知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 :) http://book.bfnn.org/article_49.htm ※ 編輯: congency 來自: 130.88.163.19 (06/06 09:24)

06/06 09:21, , 39F
TO:cool810~請勿偷渡與漢傳佛教無關的資訊,警告1次
06/06 09:21, 39F

06/06 09:22, , 40F
TO:cool810~下次再犯,以板規處置~~
06/06 09:22, 40F
※ 編輯: congency 來自: 130.88.163.19 (06/06 10:12)

06/06 13:34, , 41F
了解,抱歉,造成版大困擾了。
06/06 13:34, 41F

06/06 13:35, , 42F
不過在下並無偷渡之意,澄清一下,主要是回應原po問的禪修
06/06 13:35, 42F

06/06 13:36, , 43F
主題,也有強調這裡以漢傳為主,但確實也有提供佛教中提供
06/06 13:36, 43F

06/06 13:37, , 44F
其他宗派的資訊做參考。以後在這邊不會再提供藏傳或南傳的
06/06 13:37, 44F

06/06 13:37, , 45F
資訊供參考,感謝。
06/06 13:37, 45F

06/06 13:37, , 46F
佛教中其他
06/06 13:37, 46F

06/06 13:55, , 47F
另提供原po,漢傳佛教傳統中有說到如來禪與祖師禪,可就這
06/06 13:55, 47F

06/06 13:57, , 48F
兩者作參照,例如《大智度論》說:「諸定功德都是思惟修。
06/06 13:57, 48F

06/06 13:58, , 49F
禪,秦言思惟修。」
06/06 13:58, 49F

06/06 14:01, , 50F
原po提到的中文基礎書籍,李炳南居士《佛學十四講表》正是
06/06 14:01, 50F

06/06 14:02, , 51F
末學生平第一次參加佛學上課時佛光山法師給大家用的課本。
06/06 14:02, 51F

06/06 17:01, , 52F
單一本聖嚴法師的[佛心眾生心]Getting the Buddha Mind
06/06 17:01, 52F

06/06 17:04, , 53F
在聖嚴法師紀念網站法鼓全集第九集-外文書裡
06/06 17:04, 53F

06/06 17:06, , 54F
請點紀念網站英文版=Publications-Book in english
06/06 17:06, 54F
※ 編輯: congency 來自: 130.88.163.19 (06/06 22:07) 感謝師兄分享資訊! 不過紙本書籍除非購買難以取得,只能暫時存檔,日後再尋找了。 昨晚想想所謂「宗派」的現象。有點小小心得: 其實「宗派」是個粗的概念,細說則有「乘」與「地」的差別。 「乘」是約法而說,「地」是約民族、地理環境而說。 從理上講,《法華經》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經上說的是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現代看到的是小乘、大乘、金剛乘。 其實深入去看,真正的小乘和金剛乘的行者,跟大乘或許見解有異, 但是沒有根本上的差別,甚至有很多互補的地方。 譬如小乘把「持戒」守得很圓滿,金剛乘把「無住心」發揮到極致, 都是修大乘者應該學習的。 但是在事相上,因為眾生習氣不同,佛教傳到各地時, 跟當地傳統信仰結合自然顯現出差異,甚至在最基本的持戒上都很不同。 跟漢地不同的不只是西藏,日本、美國、歐洲同樣都用從自己的角度去接受佛教。 這時候彼此最好分開各修各的,等能力提升了再去廣學多聞。 除非是本地沒有佛教,因為仰慕某地的佛法,虛心到他方學習將佛法帶到本地弘傳。 如果本地已經有佛法,還要引進外來的,就要很小心考慮很多問題, 以習氣治習氣,並非解藥,以佛法攻佛法,淪於謗法。 對初學者而言,事上的抉擇慧很重要,理上的無住心是後來生起的。 《金剛經》就是先答云何降伏其心,再答云何應住,「取捨」為先, 禪修在專一安住、相續安住之前要善擇所緣境,這是「取捨」,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幫助眾生選擇修學方法,這也是「取捨」。 (崇尚不二法的金剛乘和中國禪宗,都還是有話頭、次第、觀想、禮拜, 當然也就有「取捨」,根本沒有始終「不取不捨」而可以到達終點的修學道路。) 那麼,有取有捨和不取不捨要怎樣看待呢?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講得很好: 「故妙宗鈔云。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 今設不從事於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是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非圓。 若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 用這句話來看今日「宗派」的現象,似乎是不錯的註解。 供養各位大德。 :) ※ 編輯: congency 來自: 130.88.163.19 (06/07 01:11)

06/07 20:37, , 55F
隨喜讚嘆
06/07 20:37, 55F

06/07 23:23, , 56F
我覺得靜坐的動機很重要。
06/07 23:23, 56F

06/07 23:24, , 57F
我的老師(道家),也教過西方宗教的神父,他們覺得很好,
06/07 23:24, 57F

06/07 23:25, , 58F
因為西方宗教這方面檯面上的東西很少。
06/07 23:25, 58F

06/07 23:25, , 59F
而他們相信這能讓他們更接近上帝。
06/07 23:25, 59F

06/07 23:27, , 60F
每個人靜坐剛開始的動機其實都不太一樣,但在過了很久之後
06/07 23:27, 60F

06/07 23:27, , 61F
,多少那個動機都會慢慢改變的。
06/07 23:27, 61F
文章代碼(AID): #1FpcEck9 (Learn_Buddha)
文章代碼(AID): #1FpcEck9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