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高捷延伸屏東生變?韓:不要藍綠有別

看板Kaohsiung作者時間5年前 (2018/11/29 13:42), 編輯推噓2(314)
留言8則, 8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看到這篇, 高雄人到底為什麼不搭大眾運輸,大學在台北生活數年的小弟也很有感,用另一個面向描述,我想用不用都不會那麼單一的原因,通常歸咎單一原因只是被標準答案教壞惹。 我想t大前面說的已經大致說明原因了,台北的交通真的是車非常多!!但結論做的怪怪的QQ 在台北生活,會讓人完全不想騎車、開車出門,反觀高雄平常生活中,幾乎不會遇到這種問題,那搭乘大眾運輸的需求是什麼? 在世界人口密度較低的地方,哪裡會要人家搭乘交通運輸? 即便交通運輸的網絡連結起來,我也不認為高雄生活的民眾會改變使用方式,倒覺得交通運輸會是發展觀光的硬體設施,EX:日本。簡單的說,就是給觀光客、有大型演唱會、跨年等節日在使用的。 連結高屏有沒有需要?小弟覺得如果未來高雄、台南、屏東的發展是一致朝觀光為主,便會是像十大建設一樣,將硬體設施走在發展前方。 硬體設施不應是為蓋而蓋,而是因需求而生,高雄只能發展單一產業嗎?台南的觀光做的那麼好,是否也能夠並行與連結? 台灣就那麼一點大,北漂什麼的,西部縣市的特色,其實根本就是假議題,如何有整體、有系統的規劃才是真的。 騎不騎車根本不重要,人口密度夠高,交通夠混亂,自然就會搭大眾運輸了… ※ 引述《tkucuh (無)》之銘言: : 我個人在台北待十幾年,從淡水線還在蓋開始,到新蘆線整併前離開。 : 台北市在沒有捷運前是公車系統跟私家車併行。 : 不如現在看到大家都以捷運+公車為主。 : 後來鐵路地下化、台北捷運蓋時六線齊發,搞得台北市交通黑暗期十年。 : (1990~1999) : https://imgur.com/a/nibKAvr : 這是當時中華商場要拆時的照片,可以看到因為捷運工程,車塞成怎樣。 : 現在台北人幾乎都忘了當初交通黑暗期幹勦成什麼德性了。 : 不過也因為交通黑暗期,台北市政府用公車路線整併跟增班來疏解人潮。 : 這十年也慢慢養成了台北人搭公車的習慣(因為開車太塞了) : 到後來捷運開通,路面回復之後,習慣已養成,加上停車成本提高 : (停車費、停車格難找等等),台北市民寧願還是搭公車與捷運, : 也不會再想要用私家車了。 : 高雄做不做得到?或者說,高雄人願不願意改變自己的交通習慣? : ※ 引述《shy11009 (..........)》之銘言: : : 上班時間回一下交通上的問題好了 : : 以前在台北念書 : : 捷運跟公車交通系統做的很好 : : 去那裡都很方便 不用騎車開車 : : 所以市區的交通線的的要做好 : : 不管是輕軌或捷運 : : 把交通線搞好再搭配公車轉運 : : 去那都方便 相對之下使用度就會變高 : : 所以市區基礎建設真的要搞好 : : 建設過程一定會造成很多問題 : : 不管在舉債或交通上 : : 但是到最後對整體城市發展是好的 : : 別再把空污問題怪在重工業上 : : 這些工廠在你毛沒長齊前就已經設立 : : 趕走化工廠高雄死更快 : : 到底是重工業搬家快 : : 還是改變汽機車的使用快? : : 還有說輕軌很吵的 : : 你們可以找里長商量看能不能幫忙補助 : : 做隔音設備或其他方法 : : 而不是把基礎建設批的一文不值 : : 大家都是為了高雄,所以遠光要放遠點 : : 手機打字不知道排版會不會有問題 : : 敬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5.67.2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aohsiung/M.1543470178.A.D19.html

11/29 14:04, 5年前 , 1F
現在人少不蓋 等人多再蓋?
11/29 14:04, 1F

11/29 14:06, 5年前 , 2F
結論怪怪的,高雄人口密度還不夠高?
11/29 14:06, 2F

11/29 14:24, 5年前 , 3F
公車路線要先培養起來
11/29 14:24, 3F

11/29 14:51, 5年前 , 4F
跟台中台北比起來算低吧?
11/29 14:51, 4F

11/29 14:53, 5年前 , 5F
舊高市區 人口密度算高的了
11/29 14:53, 5F

11/29 14:55, 5年前 , 6F
等有五百萬人再來蓋
11/29 14:55, 6F

11/29 23:08, 5年前 , 7F
高雄市中心棋盤格+連續燈號太強大。
11/29 23:08, 7F

11/29 23:28, 5年前 , 8F
合併前的高雄市是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你知道嗎?
11/29 23:28, 8F
文章代碼(AID): #1R_tnYqP (Kaohsiu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R_tnYqP (Kaohsi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