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國民黨內不同立場的人觀點大概不一樣..

看板KMT作者時間14年前 (2010/01/10 08:4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9 (看更多)
※ 引述《fulyh (...)》之銘言: : 國民黨內也有不同立場的人...這就是國民黨方向很難拿捏之處。 : 固然有黨綱當作方向的依歸。但黨綱只是大原則,解釋上各派各有解讀。 : 所以馬英九應該先搞清楚他要走哪一個方向。以下四種情況大約是四派人士的內心聲音: : 1.極統派的國民黨人士(以及本版部分網友)會認為馬英九統的速度不夠快, : 以致於敗選,改革之道就是加速統一的步驟、儘量配合對岸的政策,讓對岸以經濟實力 : 包下台灣,一步一步地,十年後就算當個有錢賺的PRC的一省省民也不錯,這是台灣民意 : ,走這個方向的話這樣至少統一前,國民黨都能勝選。 : 2.地方派系的黑金國民黨人士(或許本版沒有此類網友)認為國民黨假清高以致於敗選, : 「改革」之道就是重新玩「以前」那一套正確做法,就都能勝選。 有此一說: 去年12.5支持藍軍縣長的派系,在2012打死都不會再像08年動員派系支持馬英九。 原因在於:派系最恨馬英九這種所謂的清高人士。 過去法務部長任內就領教過一次了,原想說馬英九上任之後頂多是肉沒得吃 沒想到現在連湯都沒得喝,還要被你挖骨頭 (馬當選之後照抓藍營賄選) 我是贊成清黨的,清的就是所謂的派系。 不過攤開立院藍軍立委名單來看,清黨之後跑掉20-30席 大家覺得是高估還是低估? 這30席:有派系、有立院龍頭子弟兵、更別說那些背後老闆是連宋的人馬 如果今天馬英九滿意度高,清黨可能會逼使這些人有所忌憚 但現在 ? 我不敢想....... 清下去的結果:個人認為是短空長多 就看馬英九有沒有這魄力了。 : 3.其他的國民黨人士(或本版部分網友)或許認為國民黨要以台灣為中心、統一必須 : 以台灣人民的同意為前提,台灣人民是主體,換言之台灣「萬一」不想統一也無妨。 : 因此大家必須自行咬緊牙關才能拚出經濟成績也甘願,堅持主權,這樣國民黨就能勝選。 : 4.也有些國民黨黨友(包含那些立委的選民或本版網友,雖非黨員,但稍傾向藍營的 : 中間選民,因此其既然並非死忠綠票,所以也不能完全忽視其政治意見) : 不同意ECFA、不同意美牛政策(當初因為阿扁貪污而選馬,因此在邏輯上 : 不等於就要支持馬蘇兩人的美牛政策)、希望國民黨不要過度親中親美, : 美國報復也願承擔(況且美國是否報復還不一定咧),因此其邏輯一致;因此,要求 : 政府應該先「嚴密」顧及台灣的民生安全,不要老是說低風險沒問題 : (三聚氰氨風險上也幾乎吃不死人,怎麼不開放毒奶進口?)這樣國民黨才能勝選。 : 老實說,尤其第四種的這種「黨外」對國民黨友善的票,本來2年前在社會上還很多。 : 但國民黨採取了像是本版某些深藍網友的立場,就是在推走這些票... : 換言之國民黨的治國只能保證繼續獲得深藍人士的歡呼與鐵票數量而已... : 有基本盤...但擴張不出去.... : 由於大環境國民黨的名聲也沒多領先,如同兵馬不多。至於戰將人選方面, : 固然原因林林總總,加上提名的人選講難聽點也沒有特別優秀,固然民進黨人士不優秀, : 假設只是周泰等級,不是A喀(戰力90以上)的甘寧,問題是你就算要戰B喀周泰, : 若派不出A喀關羽,派出C喀廖化去戰周泰,那麼輸了也很自然。 : 至於誰是A喀誰是C喀,當然不同立場的人也有不同認定;但講難聽點, : 黨內吵贏而出線也沒用,選舉時見真章。有些黨內與黨外「支持度」竟有落差的人, : 主席必須有慧眼去分辨。沒辦法,國民黨內畢竟有些不好的文化殘存,會自以為某些特質 : 的候選人是A喀,卻與社會上的改革民意背道而馳。 : 大家把話講開來討論吧:可以想見,搞不好本版的那些自認是國民黨員或黨友的人士, : 對國民黨要走「哪個」方向的改革都彼此不同。然後比較沒風度的就把跟他不同派的人 : 抹綠成民進黨徒。 : 不過,從藍到中間到綠的政治光譜是一個帶狀,深藍濃度的國民黨員往「沒那麼深」 : 的其他淺藍國民黨員看過去,會認為對方立場已經偏綠,骨子裡算是綠營,也很自然。 : 總之國民黨面對不同立場的黨內意見,主席與秘書長自己要有決斷,才能判斷選哪個方向 : 才能勝選,而反對那個方向的黨員與幹部,只好清黨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1.138.6 ※ 編輯: Greatgiant 來自: 118.161.138.6 (01/10 08:50)

01/10 10:50, , 1F
馬恐怕已經打算向派系妥協了 例如新竹縣
01/10 10:50, 1F
文章代碼(AID): #1BIIF_vq (KM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BIIF_vq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