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陸委會:大陸山寨文化反映對霸權的挑戰

看板KMT作者 (最愛小熊寶貝)時間15年前 (2009/03/16 01:37), 編輯推噓6(606)
留言12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8 (看更多)
找了篇大陸網站的評論 供大家參考 另外有人提到MTK是靠山寨機存活 這應該是倒因為果了 是MTK超強的研發能力使得山寨機能夠擁有不比一般手機大廠生產的手機遜色的性能指標 MTK靠著他們的研發能力 不用擔心沒有單可以接 但是山寨機沒有MTK的技術支援 真的就沒有搞頭了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555857_617723_NT_fc1d9e05.HTM 稍微查了一下相關新聞 話說Nokia好像也準備把單投給聯發科了... http://tinyurl.com/cbko6y ==== 「山寨文化」致創新迷失 國產品牌陷集體衰敗 http://www.chinesebiznews.com/index.php/component/content/4493.html?task=view Monday, 09 February 2009 00:30 作者: 英才雜誌 【英才雜誌】 2008年山寨手機佔據國內手機市場30%左右的份額,與之對應的卻是國產品牌手機製造商 的集體衰敗。當山寨手機以貼上「山寨文化」的標籤,在各類媒體上「喊話」時,國產 手機的「正規軍」們卻在遭受集體滑鐵盧。 2008年7月,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宣佈出售創維移動通信技術(深圳)有限公司80%的 權益,代價僅為1元人民幣和1港元。根據公告,截至去年5月31日,創維移動的淨負債達 到了1.328億元。此前,創維前董事長黃宏生非常看重手機業務,並呼籲放開手機牌照。 2005年,創維數碼獲得發改委核准的手機牌照,正式進軍手機市場。然而,創維進軍手機 業務之日,正是山寨手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之時。 不僅僅是創維,2008年幾乎是所有傳統國產手機品牌商感傷的一年。1月,聯想以一億美元 將手機部門出售給以弘毅投資為首的私募基金;2月,夏新電子以總價1.04億元人民幣出售 上海夏新科研大樓;中科健與同方聯合控股達成重組協議,出售給同方集團;幾乎同時, 波導股份(600130,股吧)1.6億元人民幣出售所持有與法國薩基姆合資公司的股權。 儘管有很多人在為山寨手機直接在手機芯片套裝的基礎上,打造個性化的外觀,以快速的 市場反應滿足消費者而叫好。但這種所謂灰色的商業模式是否具有能夠持續的競爭力,這 種重營銷輕研發的經營思路是否有助於推動中國製造業的產業升級,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 問題。 不會考慮品牌 山寨機完全是純利益角度進行產業運作,這在客觀上造成了競爭環境的不公平。勉強維持 了幾年後,國內手機品牌商集體陷入困境。業界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山寨手機把 市場價格壓得過低。 低價正是山寨機的最大賣點。躲過入網檢測、沒有核心技術、產品週期迅速、投入資金極 少,山寨機做到了成本最低化。山寨機有自己的發展史。最初,「牌照」與技術門檻很好 地阻止了非正規廠商的產品進入市場。那時候出現最多的,一般是「借」別人牌照生產的 貼牌手機。 山寨手機形成氣候是在2003、2004年,中國第一批在諾基亞、三星等國際廠商打工的技術 人員已經學有所成。如果選擇繼續打工,一年工資三四十萬,但是如果選擇自己創業,可 以保證的收入至少是工資的4-5倍。還有做「水貨」手機的人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等待 投入某個領域。恰恰此時,聯發科研製的手機芯片,為山寨機降低了技術門檻。幾個重要 的因素:技術、資金、渠道和旺盛的市場需求皆以完備,山寨機駛入發展高速路。 可以假設,一旦品牌廠商下大力度去應對山寨的低價競爭,就不得不削減成本,而需要資 金投入較大的研發部分,在企業中的戰略性地位可能被降到更低。結果只能是惡性循環- -越競爭越不投入研發,越不研發,越缺乏競爭力。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手機協會名譽會長謝麟振分析認為,山寨機對一 個企業基本的信譽度和品牌本身的打擊很大。正牌手機企業很重視牌照的得來不易,一般 不會輕易犧牲品牌的美譽度。而山寨機的優勢不在品牌,這些企業也不會考慮品牌,完全 是純利益角度進行產業運作。這在客觀上造成了競爭環境的不公平。 這種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如今已經成型,圍繞山寨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從設計、製 圖、模具、零件、採購、組裝、銷售、銀行,甚至包裝盒、盒飯、租房都形成了產業運作 ,每一個環節都有錢賺。 「在珠三角,特別是深圳,山寨機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深圳戰國策公關公司經理楊群 感慨道:如果你想做手機,只要你有錢,這個鏈條就全部都是通的。而深圳三四千家或許 不能算是品牌的品牌手機廠商中,幾乎沒有一家做整個鏈條,而是高度分工。 曾經對山寨手機不屑的諾基亞大中國區全球副總裁鄧元鋆也感慨道:「山寨機不是一個對 手,而是成千上百個對手。」為了在價格上靠近山寨機,諾基亞單機價格已跌至300元左右 ,與山寨機價格相差無幾。 畸形產物的宿命 「這是一個大踏步的倒退,即使有未來,也是可憐的未來。」 可怕的是,在山寨機風靡的同時,中國製造業的各行各業都刮起了山寨風。山寨模式中筆 記本、彩電、空調、相機等領域被成功複製。中國製造業在研發上的集體迷失,正將中國 引入永遠淪為世界工廠的境地。 這並非聳人聽聞。知名管理咨詢公司Hay的中國區總裁陳煒曾歷時兩年多,逐一與40多位中 國企業家面對面地進行3-4個小時的交談,陳煒指出:中國企業家一大弱勢即「針對本土的 創新不足」,中國企業未來最大的前途還是在本土市場,針對本土市場的創新不足將成為 阻礙中國企業家進步的最大障礙。 「在過去的20多年裡,中國的企業家們是一群拿來主義的信奉者,他們從美國和日本買來 生產線,買來技術,卻並沒有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儘管技術創新一直像煙花一樣每年 都被高高地燃放,但是它從來是曇花一現而沒有落到實處。」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說。 從山寨產業近乎無限地延展過程來看,這一說法無疑是「切中要害」的。除了政策因素、 市場環境,最終問題還和這一代企業家的出身有關係。中國企業家多是做貿易出身,在流 通市場賺了很多錢,相比之下,製造業利潤薄。所以企業家更青睞做品牌,而對核心技術 不夠重視。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製造業走的是一條「貿工技」的道路,技術總是排在最 後。 吳曉波認為,山寨手機是中國家電業畸形發展的一個產物。1998年,在掀起一陣「中國製 造」之後,中國家電技術創新的進步道路就中斷了。當時,企業講求成本優勢、做外延擴 張、繼續打品牌、做行銷故事、靠成本優勢做販售,而高端市場則讓給國際品牌。做大規 模的時候,在核心技術上就不會有突破。所以,很多大品牌在發展三五年之後也開始往下 走。 對於山寨概念,天語手機副總經理肖朝軍將之分為正反兩方面:「如果強調學習和創新, 我覺得山寨精神是值得考量的,不是讚揚,而是值得思考。」但肖朝軍強調,可以鼓勵山 寨精神,但是不能鼓勵山寨產業。 現在,這種分化局面似乎正在逐漸明朗起來,因為低門檻導致了過度競爭,山寨手機的利 潤和發展前景越來越不被看好。 金融危機之後,山寨機出口之路被封,企業倒閉、裁員、停產,破落局面加重。有分析師 估計,未來不長的時間內,大概有一半左右的山寨機廠商會倒閉。自生自滅只能適用於沒 有「大志向」的山寨機企業,有點兒想法的企業開始為將來尋找出路。 與肖朝軍的判斷略有出入,這位分析師認為山寨企業的出路不止一條:漂白自己,加入正 規廠商的隊伍;而另一種則是從山寨手機向其他消費電子領域大轉移,繼續擴大山寨領域 。在2008年下半年,這種趨勢非常明顯。 但顯然,從家電業發展歷史看,這種轉移對中國製造來講,是可悲的。引用吳曉波的一句 話:「這是一個大踏步的倒退,即使有未來,也是可憐的未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7.239.144 ※ 編輯: larusa 來自: 122.117.239.144 (03/16 01:42)

03/16 09:04, , 1F
那就算算如果沒山寨機,mtk還有多少單
03/16 09:04, 1F

03/16 09:08, , 2F
MTK系統就是簡單,但是可擴展性太差,所以
03/16 09:08, 2F

03/16 09:08, , 3F
正經廠家有幾個用的?
03/16 09:08, 3F

03/16 10:08, , 4F
為了幫MTK賺錢可以把智財權廢掉的邏輯...
03/16 10:08, 4F

03/16 10:08, , 5F
敢情板上都是MTK的股東?
03/16 10:08, 5F

03/16 11:11, , 6F
樓上應該把技術 與 廠牌 外型分開看
03/16 11:11, 6F

03/16 11:12, , 7F
盜用別人品牌是一回事 抄襲外型是一回事
03/16 11:12, 7F

03/16 11:13, , 8F
技術相同又是另一回事了
03/16 11:13, 8F

03/16 11:13, , 9F
廠牌跟外型只要修改就可以過關
03/16 11:13, 9F

03/16 11:20, , 10F
技術買別人做好的機板就好
03/16 11:20, 10F

03/16 11:21, , 11F
就跟現在XBOX360的山寨大搖桿一樣
03/16 11:21, 11F

03/16 12:39, , 12F
你覺得MTK有問題就去告阿 人家法務等者你
03/16 12:39, 12F
文章代碼(AID): #19lJpZo5 (KM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8 篇):
文章代碼(AID): #19lJpZo5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