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還有人覺得國民黨比較會拼經濟嗎?

看板KMT作者 (無想流流星拳)時間15年前 (2009/02/20 14:51), 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36 (看更多)
※ 引述《PennyLane (Switzerland)》之銘言: : 大多數民眾向來認為相較於民進黨 : 國民黨是比較會拼經濟的政黨 : 不過目前看起來 : 其實也沒比民進黨高明多少... : (現在民進黨攻擊國民黨的,國民黨答辯理由, : 當初不就是國民黨用來攻擊民進黨,民進黨答辯理由) : 台灣民眾如果還把未來寄託在這兩個政黨上面 : 前景真的只有一片灰暗阿!! 實話說, 這世界上不存在著「拼經濟」. 臺灣人今時今日應該要 認清這一點. 經濟是各種環境因素加成的結果, 外在因素, 也就是說「能用的 市場/天然資源」, 內在因素「自身的生活方式」. 問題是, 這 些因素都不是不變的, 隨著經濟活動不斷要改變, 重心是怎樣去 找出這些環境改變應該用甚麼方式去應對. 所以我認為, 不能把經濟視為「一個人」或者「一個黨」就能處 理的事情, 經濟是沒有標準, 獨一的答案的. 對市場的變化有敏 銳的反應, 願意並經常討論, 比較能生存下去. 其中, 例如外交政策, 就影響到市場大小. 過去臺灣一直站在美 日經濟圈之內, 人口和經濟規模較小, 得益於這個外在市場很大 , 假設臺灣不是站在美國陣營, 而是蘇聯陣營. 蘇聯能提供的市 場不及美國大, 航運也沒那麼發達, 那就算臺灣怎樣發展工業, 也沒辦法達致經濟奇跡. 這就是外交對經濟的影響, 外交影響到的是市場, 以及市場對你 的友善程度. 美國有意扶助臺灣時, 市場就會相當友善, 這樣臺 灣的自由經濟就有著落發展, 同理也可以套用於南斯拉夫. 當時 南斯拉夫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當中對西方較友善的國家, 得到西方 市場的支持, 即使他們的經濟方式並非完全的自由資本主義, 也 能夠有很好的經濟成果. 而臺灣的經濟之後發展有瓶頸, 是因為那市場被分薄了, 在九十 年代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功成為同一個市場的生產者, 這點 也是不可抗力的. 即使不是大陸, 換作印度, 臺灣也會間接受到 影響. 內在的因素是經濟方式, 臺灣是加工經濟, 產品的價值在於價廉 物美的工業品. 今時今日臺灣還是有很多產業有著這優勢, 而達 成這個優勢的是臺灣能提供大量相對廉價的技術人才. 而臺灣目 前也同樣走在這路上, 今天大學生很多都是低薪, 先不論大家認 為臺灣的大學生質素有多低, 這些便是「廉價的技術人員」, 薪 金變低便是「廉價」的源頭, 不論是否他們願意的. 他們所抱怨 的地方正是臺灣的競爭力所在. 這個環境是簡單的, 廉價技術人才, 價廉物美工業品, 巨大的消 費市場. 這個的經濟就能發展, 因為供給和需求是互相相合的. 至於經濟變不景, 是因為供給和需求漸漸不合, 毫無疑問地, 中 國大陸的生產力提升得快, 而消費力則提升得慢. 市場的需求在 減少, 美國不斷舉債去填補這個消費力的漏洞, 前提就是打賭在 大陸的消費力有一天有爆炸性的成長. 但這一天遲遲不到來, 甚 至前景一直在惡化, 最終的結果, 就是所有的工業出口國, 將會 受到產能過量的衝擊. 臺灣是一員. 這跟政黨有關嗎? 我們勉強可以說, 國民黨和民進黨, 他們有機 會將大陸的生產力完全毀滅, 那就能夠使問題解決. 但這明顯地 不切實際也不可能的, 大陸的生產力是應該要回復和增長的. 倒過來說, 國民黨和民進黨能夠協助大陸提升消費力嗎? 這個有 可能, 但問題在於臺灣的生產是工業性的, 大陸能否再提高「工 業上的消費力」, 去購買更多「工業品」? 而他們又用甚麼來換 取臺灣的工業品? 特別是雙方都是工業出口國, 有很多工業有重 覆, 互相依賴對方的市場似乎有問題. 格局如此, 就不能單純用「拼經濟」去說, 或者說, 如果市場存 在, 提升生產力去填補市場是拼經濟, 但如果市場不存在, 提升 生產力反而會使供需情況進一步惡化. 所以, 我們並不應該說, 哪個黨比較或比較不會經濟. 黨只能提供的是 一個方向的選擇, 「政黨」是「國家」的工具. 而是我們先要想 , 怎樣的方式才合乎面對現在的環境, 也就是說, 我們自己想好 了方向, 再使用「適合的工具」. 臺灣的問題是「工具太少」, 民進黨和國民黨在經濟的觀念上並 沒有很大的區別, 因此遇到同樣的問題, 甲黨解決不了的, 乙黨 也不會解決得了. 同樣, 如果環境幸運地適應, 甲黨能夠做到的 事情, 乙黨也能做到. 從經濟的角度看. 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是資本主義型的保守黨, 大 政府小市場型的政黨, 只有很少部份有分別, 例如對核能的態度 . 這些分別不足以令臺灣在經濟政策上有很大的彈性. 打個比方, 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吃壽司, 國民黨是中式筷子, 民進 黨是是日式筷子, 雖然可能其中一個比較好, 但另一個也不會妨 礙進食. 可是, 一旦送來的菜是牛排, 兩種食具都是不適合的. 這裡沒有 餐刀和餐叉, 這便是問題. 市場是不再能擴大, 我們能夠求神拜佛, 認為大陸的農民和工人 消費力可以上漲. 但我們應該了解到這是奢望. 那麼, 如果大陸 舉債去進行官帶的內需怎樣? 那麼, 我們得要理解, 政府舉債製造的內需, 比方說建立一條橋 , 最終也必須有相對的投資回報, 才會有用. 也就是說, 用一千 億元起完的橋, 必然要能提供回超過一千億的消費額, 如果橋走 一次要一百元, 那就是要走十億次, 那橋才是合理投資. 所以這並非是舉債額的問題, 到頭來還是政府所做的事情, 是否 真的合乎需要的問題. 至於臺灣, 因為提供的是工業品, 你們能 夠拜望的就是大陸能擴大工業的消費, 但明顯地, 他們連自己的 工業生產力都無法消費得完, 臺灣的工業品的情況並不樂觀. 至於別的地方有市場可擴展嗎? 眼看是沒有的. 大陸建設所產生的內需, 我們得要先看清楚建設的內容, 如果我 們最後定論這些建設全都是有益的, 那當然可以拜望, 這些建設 完結之後將會改善經濟. 但如果這些建設本身並不如預期一般有 用, 或者甚至是負生產. (這在水利上, 公路建設上都很常見) 那問題將會在建設完成後, 屢積再重新爆發. 所以重心不是在於依不依靠誰, 而是「我們在依靠的誰, 到底他 在做甚麼, 他做的事情合理嗎? 」 臺灣能做的, 就只有改變生產的方式, 到底未來臺灣應該生產些 甚麼? 是世界所需要的東西嗎? 或者簡單點, 如果向著大陸市場 , 是否一些大陸需要, 而他們不能, 而可見將來也沒機會生產的 東西? 如果你這樣看, 倒可能有些很有趣的結論, 比方說, 「客家語文 娛產品」? 不是開玩笑, 那可能真的是未來的路向.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144.214.37.100 (02/20 14:53)

02/20 14:54, , 1F
可惜的是台灣人往往滿短視的。
02/20 14:54, 1F

02/20 14:56, , 2F
有啊 拼個人經濟啊 勒索 取款 洗錢啊~~
02/20 14:56, 2F

02/20 14:57, , 3F
先改變自己再求改變別人.
02/20 14:57, 3F

02/20 14:57, , 4F
經濟如行舟, 要觀察天氣水流, 冷靜分析.
02/20 14:57, 4F

02/20 14:57, , 5F
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固執或情緒.
02/20 14:57, 5F

02/20 15:03, , 6F
成功了也不居功, 經濟是全體力量非個人的
02/20 15:03, 6F

02/20 15:08, , 7F
權力財力皆暫時的, 有限的, 要緊記這點.
02/20 15:08, 7F

02/20 15:58, , 8F
贊同~
02/20 15:58, 8F

02/21 15:21, , 9F
推,老師的文永遠都是這麼中肯好看XD
02/21 15:21, 9F

02/21 18:10, , 10F
換各角度,時間部分反而沒有套入就是了....
02/21 18:10, 10F

02/22 14:55, , 11F
02/22 14:55, 11F
文章代碼(AID): #19dbBt7C (KM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5 之 36 篇):
文章代碼(AID): #19dbBt7C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