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告白-電影與小說之間的羅生門 (有雷)

看板JapanMovie作者 (Troika)時間13年前 (2010/10/29 12:44), 編輯推噓24(24015)
留言39則, 2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這是篇在看過小說後,再去看電影的人所寫的心得。 從正文一開始就是對電影結局的洩露, 內文更是包含大量小說與電影劇情的敘述, 希望還未看過電影的人不要誤入。 文中雖無情緒性字眼,但依然是主觀性濃厚的心得。 若對劇情有明顯的誤解,皆來自對小說和電影細節在記憶上的錯誤。 -----------------------防 雷 分 隔 線 ------------------------ 「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 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時報出版《告白》小說文案 「把小說拍成真實影像,是基於想驗證書中每個人的獨白究竟是真是假。…… 我們真能如此坦率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嗎?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真正想法,有時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電影《告白》導演中島哲也訪談 「那是撞球。…不,應該說是傳接球。」 ---芥川龍之介談論自身王朝物名作《六之宮公主》的軼事 看過電影《告白》之後,在觀影者之間產生了一個爭議: 「到底,最後少年A的母親有沒有真的被少年A炸死?」 這個爭議在小說中是不存在的, 因為小說裡女教師最後和少年A的通話 「不好意思,我這裡變吵了,我想你也聽見了警車跟警笛的聲音。」 在文字敘述上強烈暗示了爆炸案的發生。 因此,大部份看過小說的人是無法理解這個爭議的。 對看過小說的人而言,從書中的告白拼湊出來的訊息所揭露的就是真相。 故事結尾沒什麼好爭議的,少年A親手按下了引爆的開關,炸彈已經引爆了。 除非…電影在改編時變動了原作小說的結局。 會讓某些看電影的人對這一真相產生懷疑最主要的因素有兩個: 一、電影安排女教師最後出現在少年A面前,而非留在小說所暗示的爆炸現場附近。 二、電影在結尾前不久才安排了一次, 從少年A角度所告白的事件經過卻被女教師之後的告白推翻的戲碼, 加強了從少年A的角度觀看的電影畫面不見得是真相的印象。 所以,在電影結束時女教師那句:「開玩笑的」, 會讓某些看電影的人產生疑問:到底電影裡的爆炸畫面是不是真的發生了? 這個疑問會變成爭議,是電影與小說不同敘事手法的問題。 把爭議歸咎為影像化後為了製造劇情張力所產生的瑕疵,倒是蠻方便的解套手法。 但是,這爭議的來源僅是這樣的瑕疵嗎? 仔細回想的話,其實電影與小說在很多方面都是不一樣的吧! 去問只看過小說的人和只看過電影的人試試看~ 少年A是否真的有殘殺貓狗,又是如何行兇殺害少女C的呢? 少女C為何要在警方面前指證新任導師定期的家庭訪問是造成少年B犯罪的原因? 又為何少女C會和少年A起口角而慘遭殺害呢? 新任班級導師為何堅持進行家庭訪問呢? 少年B的母親看到送來的全班同學色紙有什麼反應? 在班級中的霸凌事件幕後指使者究竟是發簡訊的少女綾香,還是副班長星野佑介呢? 恐怕從只看過電影和只看過小說的人口中問出來的答案,是相當紛歧的吧! 少年A有殘殺貓狗,同學證實過了。 少年A才沒有殘殺貓狗,他只是把老狗死掉後的屍體照片上傳到網頁而已。 少年A是先用鈍器擊打少女C頭部再勒斃的。 少年A是徒手勒斃少女C的。 少女C是因為討厭新任導師,或許是為了被叫綽號的事,所以才指證的。 少女C是為了替少年B出氣,因為她喜歡少年B,所以才指證的。 少女C是因為被嘲笑對露娜希的崇拜,所以才和少年A爆發口角的。 少女C是因為透露曾經喜歡過少年B,所以才引發和少年A的口角。 新任導師只是滿腔熱血想為學生著想,沒想到被女教師利用了。 新任導師是為了自我滿足才堅持家庭訪問的,少女C用測謊錶試過了。 少年B的母親把色紙錶框起來了,等發覺色紙上的花樣後被嚇得尖叫。 少年B的母親一眼就看穿了全班同學所寫的色紙上的花樣。 霸凌事件中的指使者是佑介,所以他被少年A報復了。 霸凌事件中的指使者是發簡訊的綾香,佑介只是被利用了。 到底何者才是真相? 電影在很多細節上都與小說有出入, 這單純是電影為了戲劇張力而作的刪減所產生的瑕疵嗎? 假設是這樣,就想不通要把小說中少女C測試新任班導的戲碼刪除的理由。 如果加入這段發現新任班導的真心話的劇情,不是還蠻刺激的嗎? 刪除了這段卻留下從走廊上經過時少年與少女互相擊掌的畫面, 讓看起來的感覺變得十分地…曖昧。 這種曖昧的感覺,可能只有讀過小說的人會察覺到。 有些在小說中交代得清清楚楚的細節,在電影中被刪除了; 卻又留下不少的線索,暗示著被刪除的故事, 變成在敘事焦點周圍矇矓難解的疑惑。 這大概是電影導演的企圖吧! 他沒有完全相信,在小說中每個人的告白說出的就是真相。 在電影裡,每個人的劇情都和小說的劇情保持著大體上相同, 但卻又不完全照著小說的交代來演出。 或許這僅是改編,但卻是刻意模糊原本一切都很清楚明白的小說內容的改編。 透過改編,電影質疑著原本對於小說情節的認知; 本來人們願意相信在小說裡告白後拼湊出的真相, 電影則大膽猜測小說裡看似清晰的告白, 或許隱藏著各個人物為了自身利益所捏造出來的表象。 於是,在電影與小說之間上演了一場羅生門的情節, 我們無法確認到底是電影改寫了小說原本的真相, 還是電影識破了小說原本的謊言。 說不定,電影最後那句「開玩笑的」讓人內心十分不舒服的理由就是這個: 所有的話語,簡單地就能被這麼一句話給推翻。 小說裡各個人物在告白時, 是否會像電影中的少年A朗誦自己作文的時候一樣, 在結束時悄悄地、向著沒人聽得見的方向說聲「開玩笑的」呢? 從這角度來看,電影導演拍攝《告白》這部作品, 大概不是受到小說衝擊後朝著觀眾滾動而來的撞球, 而是接下從閱讀小說的經驗傳過來的驚歎號後, 向著小說拋回去的問號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21.26

10/29 13:17, , 1F
看導演的訪談感覺是導演不完全相信才這樣拍的@@
10/29 13:17, 1F

10/29 19:18, , 2F
分析的太有見地了!讚!
10/29 19:18, 2F

10/29 19:41, , 3F
推!
10/29 19:41, 3F

10/29 22:20, , 4F
真的好羅生門,喜歡你的分析
10/29 22:20, 4F

10/29 22:22, , 5F
推推推!讚!
10/29 22:22, 5F

10/30 00:51, , 6F
喔推這篇!!! 推推推
10/30 00:51, 6F

10/30 01:46, , 7F
寫的真好! 起雞皮疙瘩~
10/30 01:46, 7F

10/30 02:26, , 8F
推!!!
10/30 02:26, 8F

10/30 02:34, , 9F
我朋友就是發出這樣的疑問!!!!!!!!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10/30 02:34, 9F

10/30 02:46, , 10F
寫的很好!
10/30 02:46, 10F

10/30 11:40, , 11F
推一個,分析得好深入哦
10/30 11:40, 11F

10/30 13:31, , 12F
今天剛看完,其實A打昏C之後,還有一個片段是將手伸向她
10/30 13:31, 12F

10/30 13:32, , 13F
頸間,不過導演感覺拍得比較曖昧不明是真的~
10/30 13:32, 13F

10/30 14:22, , 14F
我覺得最後老師那句"開玩笑的"指得是她噙淚跟少年說現在
10/30 14:22, 14F

10/30 14:23, , 15F
才是他人生新的開始"這句話。 親手殺最愛的母親,A不可能
10/30 14:23, 15F

10/30 14:24, , 16F
再次振作的起來了,遑論什麼新的開始
10/30 14:24, 16F

10/30 16:55, , 17F
大推。
10/30 16:55, 17F

10/30 19:27, , 18F
大家都很推 可是我覺得這部還好耶
10/30 19:27, 18F

10/30 20:05, , 19F
小說電影都看了 推這篇的分析 很讚
10/30 20:05, 19F

10/30 21:40, , 20F
我也覺得開玩笑那句應該是樓上o大講的那樣
10/30 21:40, 20F

10/30 21:41, , 21F
不然這電影的張力就虛掉了= =|||不過還是推這篇啦~
10/30 21:41, 21F

10/30 22:08, , 22F
我看完也覺得開玩笑這句話是指對A說是人生的開始這部分
10/30 22:08, 22F

10/30 22:09, , 23F
因為她本來流淚著對A說..但是瞬間眼淚"縮"起來說:開玩笑的
10/30 22:09, 23F

10/30 22:10, , 24F
在我看來是最後故意落井下石..讓A萬劫不復..這部電影的線索
10/30 22:10, 24F

10/30 22:11, , 25F
我看完覺得很棒..沒什麼疑惑..都往黑暗面去想就覺得可以理解
10/30 22:11, 25F

10/31 19:43, , 26F
看完小說再看電影的人+1 大推這篇!!!
10/31 19:43, 26F

11/01 12:43, , 27F
分析角度很棒!!! 沒有完全相信小說! 很厲害:D
11/01 12:43, 27F

11/01 18:18, , 28F
我覺得這樣有點曖昧的改編是為了降低輿論的壓力,畢竟電影
11/01 18:18, 28F

11/01 18:18, , 29F
的能見度比起書本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即使電影結尾那句
11/01 18:18, 29F

11/01 18:19, , 30F
話有兩種解讀方式, 我也是傾向A母真的被炸死了的"復仇".
11/01 18:19, 30F

11/01 18:20, , 31F
但這畢竟不是符合一般人道德認知的作法, 所以稍微抹糊改
11/01 18:20, 31F

11/01 18:20, , 32F
編, 在令人反思和創造話題的角度上是很高明的一個作法.
11/01 18:20, 32F

11/01 18:21, , 33F
讓觀眾自由去決定自己想看的"結局":)
11/01 18:21, 33F

11/01 20:50, , 34F
但是有個疑點是同學C向老師打小報告,書有提到,電影沒有
11/01 20:50, 34F

11/02 09:27, , 35F
我朋友也因為那句"開玩笑的"懷疑A的母親是不是沒被炸死
11/02 09:27, 35F

11/02 09:30, , 36F
樓上說的打小報告是指那張紙嗎 那不是同學C作的
11/02 09:30, 36F

11/07 11:49, , 37F
開玩笑那句話,應該是針對說你會有個重新的開始這句話。
11/07 11:49, 37F

11/09 15:21, , 38F
推你的解析真的很透徹!!
11/09 15:21, 38F
antifog:轉錄至看板 movie 01/26 15:19

02/09 22:02, , 39F
02/09 22:02, 39F
文章代碼(AID): #1Cob54IO (JapanMovie)
文章代碼(AID): #1Cob54IO (Japan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