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日军在朝鲜的火器配给率

看板JapanHistory作者 (媽寶地狗)時間2年前 (2022/01/25 11:35),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西元1592年,日本當時的關白 豐臣秀吉動員30幾萬人,以15萬8700萬人為前鋒,分成9個 軍團,從海路入侵朝鮮。日軍輕鬆地解決了朝鮮的官軍,一路勢如破竹,在6月15日日軍 陷平壤,7月甚至越過鴨綠江,與女真爆發了兀良哈之戰;直到日軍遇上了此戰的最強大對手-明 朝來的援軍。 整體來說,日軍長于刀術與火槍,在守城上有優勢;明軍在野戰上佔有上風,日軍難攖其 鋒;為何?其一是明軍有大量的野戰火炮,火炮給予日軍重大殺傷;其二是日軍的騎兵太弱 了,難以抵擋明軍的北軍鐵騎。 明軍的野戰火炮在網路上已經有大量文章,在此我就不說了,我就在這說說日軍的騎兵與 "長槍方陣”。日本本土的馬是在來馬,馬高只有120cm~130cm,比明軍騎的蒙古馬平均矮 了10cm左右,在速度與衝擊力上自然不如明軍。 再者,有日本學者指出,當時日本的騎兵隊,其實是龍騎兵,遇敵時是下馬作戰的;比如 《甲陽軍鑑》裡面提到,武田騎兵隊是騎馬領主與步行侍從的步騎編組;《宣宗實錄》裡 也提到「日軍長于劍術,不能騎馬,故必下馬後刺擊」; 步兵對上騎兵,自然難以取勝。 既然”騎兵”無法抵抗,那日軍用長槍方陣抵抗總可以吧;在遊戲-信長野望裡,科技只要 開發出日本版的長槍方陣-槍衾,便能有效的抵擋騎兵。我要說,這只是日本人在遊戲上 的YY,在現實上,槍衾戰術對抗的是人,不是馬,而且就算要對抗騎兵,這個日本版的長 槍方陣也太薄了。 在日本戰國中後期,「備」這種戰術單位出現於戰場上,「備」是一個完整的最小作戰單 位,一個「備」約200~800人之間,裡面有各種足輕(弓、鐵砲、槍)隊、徙士(步行武士) 、馬迴(騎馬武士)、小荷隊(運輸單位)等等。一般來說一萬石出一個「備」,以前橋藩酒 井雅樂頭家為例,前橋藩的「備」有354人,作戰的武士與足輕有176人,持長鑓(3~6公尺 的長槍)的足輕只有20人。 相比于西方長槍方陣動則6排以上(前三排平舉),日本戰陣的長槍足輕這樣稀少,自然只 能形成薄薄的一列,無法用密集的長槍來阻擋騎兵;在朝鮮的明軍騎兵以營為單位,每營 有1000到 3000人不等,幾千騎一起衝鋒,這衝擊力在日本本土是看不到的;你的長槍兵人 數比對方騎兵少,加上明軍善騎射,日軍在野戰上哪能不敗?在金烏坪之戰,《王朝實錄 》提到「唐(明)兵一時跑馬廝殺,交戰良久,倭人中箭被棍死者幾至五六百,斬級三十餘 顆」。 有網友反駁說,當時去朝鮮的小西長行、加藤清正只是日本的二流武將,如果武田信玄、 上杉信玄、織田信長等人還在世,明軍在朝鮮絕對討不了便宜,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以我之見,當時日軍的裝備與士兵素質已經是日本戰國時代中最好的了。 足輕在日本戰國早期只是臨時的步兵,半兵半農;當戰事發生時,大名會根據軍役狀向底 下的國人或地侍徵召軍隊;比如北條家的岡本政秀,他在軍役狀中的責任是武士4人、足輕 10人,武器至少要有6把三間槍(約六公尺長);當戰事發生時,他要湊齊人手與裝備,向上 級報到。這些足輕們缺乏訓練與裝備,打起仗來很容易潰散,在戰場上只是充數以壯聲勢 ,可以說當時打仗只能嚴重的仰賴武士。 但豐田政權則不一樣了;財政的富裕讓他在兵源上能脫離國人眾或地侍階級的倚賴,直接 徵召流動人口成為常規化的職業士兵;農兵分離雖然杜絕了某種流動性,但農民專心耕田 ,足輕專心作戰與訓練,足輕從半農半兵,便成了武士階級的一員(雖然是最底層);農兵 分離讓擴充軍備充滿彈性。 日軍在朝鮮戰場就是靠準確且綿密的鐵炮火力,給予明軍/朝鮮軍極大的殺傷;日軍在朝鮮 的鐵炮(火槍)戰術分為兩種,守城時用的是釣瓶擊,也就是一列分為4~5人,第一排的人 把射擊完的鐵炮往後傳,後面的人不斷的裝彈把鐵炮遞給第一排的人射擊。第二種的就是 野戰中用的三段射,第一排的人開槍後退到隊伍的最後面,然後第二排的人上前開槍。 這樣的火力需要熟練的操作技巧與戰術才能達到,只有專業化的職業足輕才能勝任,不是 早期那種半農半兵的兼差士兵所能做到的;以忠州彈琴台之戰為例,日軍用鐵炮齊射擊退 了朝鮮騎兵,朝鮮騎兵稱日軍開火猛烈,鐵丸如雨。 加藤清正是當時日本的鐵炮達人,他正確的瞭解鐵炮在朝鮮戰場的戰術重要性,並用盡一 切手段提高自己部隊的鐵炮配給率;除了在肥後生產鐵炮與招募鐵炮射手外,還向堺下了 大量的鐵炮訂單,並廣招善使鐵炮的傭兵加入軍隊。 他在1594年對調度物資的指示中提到:「除了鐵炮,一切都不重要」。他的總兵力有9790 人,鐵炮足輕就佔了2105人(鐵炮配給率22%)。以他的軍役狀來說,他是25萬石,鐵炮足 輕只需要有1250人,但他比要求的標準還多出855人,足以看出他對鐵炮的重視。相比之 下,其他日軍的鐵炮數量往往只有100~250支之間;以立花宗茂為例,他出兵3000人,鐵炮 足輕200人,鐵炮配給率只有7%;加藤清正的鐵炮數是他的10倍。 而明軍的鳥銃(火槍)在朝鮮的重要度不高;原因之一是因為入朝的明軍多為北軍;北軍不會 操作鳥槍,只善於騎射與三眼銃。 其二是雖然南軍善使鳥銃,但一開始隨李如松援朝的 人數不多,只有3600人(佔援朝總兵力11%),加上鳥銃工藝不如鐵炮,「鳥銃三放而熱」 ,自然難使用鳥銃對日軍鐵炮進行壓制。 其實自鳥銃傳入後明軍的鳥銃配給率一直很低,除了戚繼光薊鎮步營的鳥銃配給率曾經高 達40%以外,其他部隊的鳥銃配給率比日軍還低;比如孫承宗的車營,鳥銃配給率只有 3.8%;比如萬曆年間的遼東鎮,鳥銃是0支。 戰爭中除了為將之道外,士兵素質與裝備,先進的戰術也是很重要的;以1562年的武田軍 為例,長槍足輕的比率為67%,鐵炮足輕只有2%;1575年,上衫軍的鐵炮只佔了6%;在1581 年的北條軍役狀中,鐵炮足輕只有3~5%。以加藤清正這樣全職業化的士兵,先進的戰術在 朝鮮戰場都打得這樣辛苦了,這些農兵合一的舊式軍隊在朝鮮只會被明軍打得更慘;所以 那些武田軍團、上杉軍團復生,就能帶領日軍走向勝利的觀點可以休矣。 參考資料 神器譜 足輕物語 究竟日本戰國的騎兵作戰是甚麽型態 戰國日本與鐵砲 16~17世紀東亞海域火器交流史研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6.152.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History/M.1643081714.A.105.html

01/25 12:52, 2年前 , 1F
01/25 12:52, 1F

01/25 15:35, 2年前 , 2F
01/25 15:35, 2F

01/27 20:24, 2年前 , 3F
給推!
01/27 20:24, 3F

02/03 13:57, , 4F
02/03 13:57, 4F

02/04 12:40, , 5F
02/04 12:40, 5F

03/01 23:18, , 6F
03/01 23:18, 6F
文章代碼(AID): #1Xxs_o45 (Japa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