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明治維新之後的武士

看板JapanHistory作者 (none)時間15年前 (2008/10/26 19:40),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DYT603 ( ̄︶ ̄)》之銘言: : 一個朝代在改革時本來就會會產生很多矛盾 : 像人民無法拋棄舊有觀念導致跟不上改革等等... : 我比較好奇的是 : 明治維新時採取了一些對武士很不利的政策 : 像是廢除階級 募兵制 廢刀令等等 : 我比較好奇的是當時的武士他們的心境如何? : 我自己是認為改革促使日本進步 如果我是一位日本武士 : 我會很樂意看到自己國家在這方面的改革 : 但是當時的人是怎麼想的呢? : 身為不同朝代跟國家的我完全無法想像 : 不知道有沒有人可以大致說一下維新初期武士們的心歷路程 : 還有我一直很好奇 : 西南戰爭是因為守舊武士們的反對而引發的嗎? : 其實我一直對西鄉這個人感到很好奇 : 我無法想像一個維新志士為什麼會引發日本的內戰反對維新政策 : 查了一下 網路上說比起大久保西鄉更受日本人的歡迎 : 但從他引發內戰這點來看我不是很贊同他的作法 近幾日看了五南出版的近代日本政治史 作者是名叫坂野潤治的東大教授 他在第一章的王政復古篇 提出當時所謂的倒幕陣營共有三股政治勢力 我想這能解答你的部分疑惑 以下提出 一、由雄藩藩主形成的集團,主張合議政體,由諸有力大名(包括德川氏)以天皇為尊 在其底下進行改革以對抗國外。設置總裁、議定、參與三職,議定任職者由五名 公卿與五位大名擔任。 二、在明治維新研究中被稱為「維新官僚」的技術官僚集團,如大久保利通、黑田清 隆、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等人。他們本身在幕末都有參與改革或對歐美情勢有一 定程度的了解,在對國家的改革上也充滿著近代化的思想,這一環的人是執導維 新的主角,某方面也是如回文中所說真正的得利者。 三、藩士階層,也就是原po所說的「志士」。代表著倒幕的軍事力量。這一環的人有 像倒幕四藩那樣放棄攘夷的正規軍,也有抱著尊攘夢想的草莽。對於倒幕充滿著 熱情或理想化。作者指出西鄉隆盛正是這個集團的焦點領袖人物,當列藩會議欲 和幕府妥協時,志士集團提出強烈的反彈;而當官僚們進行歐化改革時,志士集 團亦做出相對的抗爭。 其實明治初年提出的廢除階級、徵兵制、稅制變更等改革 當下的士族集團是直接受到衝擊,並且無法感受到明確的好壞 再來是當時的中央集團政府並不是由民心擁戴而形成的 在士族眼中變成是像瓜分戰利品而形成的貪婪政府 接下來又有像山城屋事件等政府高官瀆職事件爆發 長州人愛財 薩摩人好色這類的風評便流傳在當時 這個形象不佳、權力一把抓、外加剝奪你所擁有又向西方靠攏的中央政府 能有多少期待 但首先是在廢藩置縣中,中央政府奇蹟似的順利收回大名集團的權力而無任何反抗 (廢藩置縣可能會導致大名集團與志士集團聯合對抗官僚集團) 接下來一直到西南戰爭前,中央政府有效的利用各種方法逐步消減志士集團的實力 如建立鎮台、警察制度、開放適度的民權、利用征台舒緩征韓論以來的外征情緒 最後便是在西南之役一舉結束武士的時代。 --- 另外提一下,山地駐在所警官的部分是在讀楊南郡寫的「最後的拉比勇」一書提到 當時在書中他有寫說因為「靖國戰役」的失敗,南九州受到很大的壓抑,所以許多 人願意去當一般人不想當的「蕃地警員」。這裡的靖國戰役我有聯想到西南戰爭, 但疑惑當時都已是明治大正時期,是否真有影響還是另有所指,這裡沒有明確的答 案。 至於山地警員是否是肥缺,某方面來說是,因為在山地當到巡查就算是個很大的官 ,警部更等同於土皇帝一般,就算是個小小的警手,你在部落的身分依然比頭目還 要大,而且薪水也比平地警察優渥。然而另一方面,你得忍受一切生活上的不方便 、遠離人群,某些人會攜家帶眷前來,但也因此產生像「離緣坡」這樣的地名。或 者你得接受上級所指示的「甘諾政策」,迎娶部落內勢力者的血親,有許多人早已 經在日本有妻有兒,甘諾政策也產生許多遺棄原住民妻子的案例,也造成原住民的 不滿,顯示這類的婚姻往往結果是不幸的。而最糟的情況是被人莫名其妙的摸走了 頭,不一定是因為平日總是欺壓部落,也有像是付出心力在部落中的警察,卻因為 事件的牽連而被出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0.195.214 ※ 編輯: triplee 來自: 210.240.195.214 (10/26 20:46)

10/27 01:32, , 1F
大名集團願意將權力交給中央一事一直讓我不能理解
10/27 01:32, 1F

10/27 07:10, , 2F
跟吉田松蔭說的"大河魂"愛國主義有關吧,大敵當前也只能合作
10/27 07:10, 2F
文章代碼(AID): #1915SaN9 (Japan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915SaN9 (Japa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