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如何成全住伙食團

看板IGuanTao作者 (帥氣光頭肥小貓)時間11年前 (2013/07/08 12:09), 編輯推噓0(0030)
留言30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8 (看更多)
: ----------------- : 推文很長,之前沒仔細看,有空看完順便整理一下。 : 建議,如果要回很多內容,用回文會比用推文來得好讀啦~ 感謝l大整理 因為前文有點長 為了回文方便恕刪 : -------- : wyeh跟p42010的對話很精采,我對wyeh兄的觀點提供一點意見參考。 感謝l大的意見 後學也回應一下看法 請前賢們指正 : 渡人是帶人去求道的過程,在一貫道之中,求道是殊聖的事,是脫離輪 : 迴到彼岸的事,因此有「渡人」的用法。嚴格來說,引保師只是把人帶 : 到渡口,求了道也只算是上了船,能不能到彼岸還得看個人的修行啊。 : 成全人是讓某人去做某事的過程,成全是成其事得以完全,可能只 : 是一時的某事,也可能是長時間的一件事。這樣的用法不見得會顯示出 : 什麼特別的優越。在一貫道常用在參與進修班、研究班之類的活動。 : ps.奶茶劉若英的歌「成全」,講的是感情的成全。一般人其實也滿常用 : 到成全這兩個字的,不是嗎? 前賢所講所謂的”渡”人"成全"人已經有點在玩文字遊戲了 後學之所以會提渡人成全人在於 所謂道場上所講渡人也是在渡己 何謂渡己? 後學認為~簡單的來講,每個人在還沒有功成圓滿前,不管是形而上形而下視野眼界 都一定會有所限制,(至於功成圓滿之後是否就沒限制還有待討論) 而且限制還不一樣, 藉由六識來跟形體世界有所連結是一種開闊視野及眼界的方法 所以在進行所謂渡人成全人的動作,某種程度也就是在開闊所謂”何為人”的視野及眼界 但是,在後學所看到道場上的前賢,不敢說全部,但是至少六七成以上在進行所謂渡人成 全人的動作時, 常常一貫的做法是一直介紹道有多好,求道以後可以怎麼樣, 鮮少有真正跟所謂要”渡”要”成全”的對象有所交流, 這是在"傳教",並不是在"廣結善緣" 當然p大或許會反駁 把學弟妹成全進伙食團之後就可以交流啦 當然,不過後學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當一個大四學弟考上研究所,請教學長姊念研究所如何能夠課業以及伙食團都能兼顧 學長姐給的回答是請他評估自己的興趣以及日後社會的趨勢,找一個合適的老師,如果老 師太操,可能到最後需要對伙食團有所取捨, 還是告訴他找一個比較輕鬆的老師,這樣就可以花比較多的時間在伙食團? 後學看到大部分都屬於後者, 以後學的觀點, 實在不知道是在讓學弟妹常保初發心,還是在誤人子弟 : 世俗人指的若是「沒有深度宗教信仰」的人,那的確有誤,但若指的是 : 「庸碌過活」的人,那就無誤。而修道人,若指的只是「信仰一貫道」 : 的人,那的確有誤,但若是泛指「信仰合乎道的價值,進行各類修行的 : 人」,那就無誤。世俗人與修道人,就是有這樣的差別,而一個進行修 : 行的人,如果沒有因為修行而有所變化,那為何要修行呢?如果不是為 : 了尋求變化,那為何要修行呢? : 「道在日常生活」並不能用來指說「日常生活就是道」,道在日常生活 : ,是指道並非高遠而不可及,若能細心觀察、體會,便可發現,日常生 : 活週遭,處處都可發現道的蹤跡。修道人則是讓日常生活合乎道、近乎 : 道。 人時時刻刻都在變, 一個人聽了working holiday朋友的經歷,而對於人生體驗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與目標,這 會不會造成一個人的變化? 一個人參與了一次社會運動,而對社會弱勢族群有更深入的認識,這會不會造成一個人的 變化? 所以何謂修行??!! 另外什麼是"合乎道"? 為了結婚宴客全辦素桌,而跟父母親朋好友有所衝突,這個合乎道嗎? 在伙食團中衝道務辦活動而導致課業唸到最後期限才畢業,甚至畢不了業,這個合乎道嗎 ? 在伙食團中為了讓課業名列前茅而不參與道務及活動,這個合乎道嗎? 這樣子的問題太多太多,相信光是道場上的前賢們對於這些問題合不合乎道就已經會有不 一樣的意見了, 就如同前面所講的,每個人在還沒有功成圓滿前, 不管是形而上形而下視野眼界,都一定會有所限制,而且限制還不一樣 所以評論合不合乎道,都不過是主觀的意見罷了 那何謂庸碌過活? 為了生計忙於工作是庸碌過活嗎? 為了讓孩子有快樂的童年,下班的時間就都在陪孩子,這樣算是庸碌過活嗎? 以時事來說 台北暗殺星他們為台灣爭光算是庸碌過活嗎? 謝淑薇她為台灣得到第一個大滿貫冠軍算是庸碌過活嗎? 陳樹菊阿嬤算是庸碌過生活嗎? 更早以前的好了 武訓他算是庸碌過活嗎? 那何謂世俗人何謂修道人? : 生活的態度與對生命的價值沒有好壞嗎?我的想法是,有的。 : 我想,這裡指的對生命的價值應是指「價值觀」而不是「生命的價值」, : 畢竟眾生平等,皆為無價。 : 一般的正教與撒旦教對生命的價值觀會是一樣的嗎?有神論者與無神論 : 者對生命的價值觀會是一樣的嗎?應是不一樣的吧,既然不一樣,就有 : 優劣之別,這隨之而來的生活態度,就有高底之差,這樣的分別,在這 : 個世界還是存在的,這樣的分別,是儒家的是非之辨的分別,不是佛家 : 所不樂見的分別心的分別。 後學認為生活的態度與對生命的價值是有分別,沒有好壞優劣之分 就個人心理層面 什麼是好的價值觀什麼是不好的價值觀 就同前面所提的"合不合乎道"也不過是主觀的意見罷了 : 不過,這樣的分別,所代表的,並不是信仰一貫道的人可以很優越的去 : 面對只為過日子而活的一般人,這點p42010兄已說過,就不多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120.41 ※ 編輯: wyeh 來自: 140.115.120.41 (07/08 17:30)

07/09 06:01, , 1F
w前賢您好,對道的體會因人而異。只是前賢
07/09 06:01, 1F

07/09 06:02, , 2F
過於強調道在生活中,何必要讓人覺得不同於
07/09 06:02, 2F

07/09 06:03, , 3F
常人? 那後不禁要問,那我們花時間花精神來
07/09 06:03, 3F

07/09 06:05, , 4F
佛堂到底體會到什麼? 又學到了什麼? 若都
07/09 06:05, 4F

07/09 06:06, , 5F
沒有的話,只是強調道在生活中,只是強調
07/09 06:06, 5F

07/09 06:08, , 6F
我們不必有什麼不同的改變? 若是如此我們
07/09 06:08, 6F

07/09 06:09, , 7F
可能我們在佛堂都太強調外功的精進,而有所
07/09 06:09, 7F

07/09 06:10, , 8F
需要學習地方。
07/09 06:10, 8F

07/09 06:10, , 9F
誠如前賢所開示,後學也有不圓滿,因為喜宴
07/09 06:10, 9F

07/09 06:11, , 10F
的事處理的不夠圓滿,後學也深知道有不足
07/09 06:11, 10F

07/09 06:13, , 11F
努力導正,做錯的事,在佛前懺悔改進。後學
07/09 06:13, 11F

07/09 06:14, , 12F
努力鼓勵可以辦全素,但若仍是無法協調,為
07/09 06:14, 12F

07/09 06:16, , 13F
盡人道,仍會學習放下y
07/09 06:16, 13F

07/09 06:16, , 14F
至於前賢提到修行是什麼? 後學不再說明,
07/09 06:16, 14F

07/09 06:17, , 15F
去讀閱聖哲經典,或學習前賢大德們的修道
07/09 06:17, 15F

07/09 06:18, , 16F
體悟。
07/09 06:18, 16F

07/09 16:49, , 17F
前賢現在還是學生,很有自己的想法;只是
07/09 16:49, 17F

07/09 16:50, , 18F
前賢有這機緣在伙食團學習,不知前賢以為
07/09 16:50, 18F

07/09 16:51, , 19F
在伙食團學到了什麼? 是否對於人生有更深刻
07/09 16:51, 19F

07/09 16:53, , 20F
的覺悟? 是否有用心學習? 前賢以前合不合
07/09 16:53, 20F

07/09 16:54, , 21F
於道是主觀的想法? 其實在經典中都有答案
07/09 16:54, 21F

07/09 16:58, , 22F
聽聞前賢的一番話,老實說您對道的體悟仍
07/09 16:58, 22F

07/09 17:03, , 23F
仍不足, 而且甚至有誤解之處,表達之中帶有
07/09 17:03, 23F

07/09 17:05, , 24F
不平之氣,就從聊如何成全住伙食團,聊到
07/09 17:05, 24F

07/09 17:06, , 25F
道氣,居然讓您有這樣大的反應!
07/09 17:06, 25F

07/09 17:11, , 26F
庸碌的定義是什麼? 我們道中所指的庸碌與
07/09 17:11, 26F

07/09 17:13, , 27F
與您所定義的有很大的出入!! 對於相關的
07/09 17:13, 27F

07/09 17:14, , 28F
您真的可以請益您的引保師,或貴伙食團的
07/09 17:14, 28F

07/09 17:15, , 29F
的講師或壇主,後學言盡於此。前賢您有這
07/09 17:15, 29F

07/09 17:15, , 30F
機緣住伙食團真的得天獨厚,要好好珍惜!
07/09 17:15, 30F
文章代碼(AID): #1HsZk0K0 (IGuanTao)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sZk0K0 (IGuan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