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教關於Hi-Res的一些問題

看板Headphone作者 (Alber)時間9年前 (2015/03/09 06:05), 9年前編輯推噓5(5094)
留言99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等半天沒人要打我臉,只好自攻自受。 以下引述greg7575大的文,還有我上一篇文來看看到底哪裡不一樣。 為佔用版面致歉,若有人以正確資訊打我臉,則我在板上掛賣的物品會降價(15%up)。 那種懶得講資訊只想酸的當然也歡迎,但就不降價了。 先申明立場,我認為greg7575的這篇文幾乎全對。 我認為耳機標hi-res有意義,雖然現階段80%是噱頭10%是凱子度。 我絕對沒有弄混取樣率與聲音頻率。 等等提到的訊號都是指聲音訊號,其他像照片影片等自己找人問。 我認為理論是個理想目標,很多實務方法都是為了逼近理論而做出的變通, 所以用實務打我臉可接受,但不損理論正確性。 開始了。 ※ 引述《greg7575 (顧家)》之銘言: : 麥克風錄音轉數位,錄了一秒鐘的類比波型,接下來要轉成數位儲存。 : 數位 "取樣頻率 (44.1 kHz)" ,在一秒鐘之內我對這段聲音訊息均分 44100 個點 : 而每個點以振幅位置為記號,+1 , +2 , -1 , -2 之類的振幅位置 (以 bit 定義) 我:「高取樣深度可以降低類比->數位->類比轉換中,因量化而造成的誤差。」 bit數越高可以記錄越多種不同的振幅位置,我想我應該沒寫錯。 取樣頻率則本來就是這樣,沒啥好說。 : 把網格做好,貼在這段類比波型上面,開始 "記錄" 最 "接近" 的數位點 : 所以可以在網格上面畫出一堆點,把這些點全部以數位方式儲存很省空間 : 要播放的時候叫 DAC 把點連起來丟給擴大機就變成類比波型,好棒棒。 同意,好棒棒。 : 然後有群歪國人說畫 sin 波只要符合取樣定理就可以 AD -> DA 避免混疊的問題 : 所以也有群人說只要符合取樣定理就好了啦,人耳聽不到 20 kHz 以上的音高。 歪國人大概是指我。 我:「也就是說,由192khz(取樣頻率)還原成的類比訊號中,所有頻率都小於96khz(音高 )。」 大家最有意見的大概就是這句,還說我搞混了取樣率與聲音頻率。 很遺憾,這句就是取樣定理本身啊,你真能證明它錯請去報名明年圖靈獎。 取樣率與聲音頻率是不同的東西,一個數位一個類比,但兩者間的關聯就是取樣定理。 (想想還是寫出定理,不然大家都懶得點連結。 If a function x(t) contains no frequencies higher than B cps, it is completely determined by giving its ordinates at a series of points spaced 1/(2B) seconds apart.) 這個定理是所有AD、DA的基礎,沒想到這麼多人不知道這個關聯,坦白說我有點嚇到。 還是一定要我寫成 "由44.1khz(取樣頻率)還原成的類比訊號中,所有頻率都小於22.05khz(聲音頻率)" 這種CD格式才看得懂? 去你的,說我搞混的自己才搞混,還不去面壁? 當然我相信前面一些言之有物的大大不在此列。 : 以下開戰 : 我以索尼官網放的圖為說明讓各位明白問題出在哪裡。(就一個很糊一個清楚那張照片) : 剛才提到取樣是記錄最 "接近" 的數位點,那我的取樣率越高位元越深 : 就越 "接近" 類比訊號本來的樣子 (麥克風這邊基本規格是 96 kHz 取樣所以不戰它) : 重現 20 kHz 以上的音高當然有,只是這件事情跟 "接近" 訊號原樣比起來不太重要。 : 請記住,高解析音樂是接近類比訊號本來的樣子。 錄到的類比波形在頻譜上可以分成"小於22khz"及"以上"兩部分。(廢話) 以16/44.1取樣的數位訊號還原後會少了"以上"的部分。 16/192 則兩部分都有,也就是能夠重現22khz以上的音高。 兩者與原波形比較當然是後者比較接近。 所以, "能夠重現22khz以上的音高" v.s. "接近訊號原樣" 到底哪裡不一樣? 難道重現出22khz以上的音高反而會遠離訊號原樣喔? 還是一定要把取樣深度混著一起講才聽得懂? : 看謎片的時候 1080p 總是比 480i 來得讓人感動,不是嗎? : 你的眼睛都看得出差異不要跟我說耳朵聽不出來啦沒差啦。 我:「反映在聽感上就是...其實沒啥變化。因為人耳可聽到的音高上限是20khz。」 我:「有些我自己也認同的說法是,超出聽覺範圍的聲音會與範圍內的聲音相互影響。」 我:「畢竟聽不到不等於感覺不到。」 聽不到不等於感覺不到,當然有差。 所以到底跟我的說法差在哪?或者我到底寫錯啥? : 「音樂好不好聽跟取樣方法無直接相關」 : 檔案講完了來講播放器,播放器就是他們家的 DAC 能解高解析度的檔案 : 然後在播放器標示出來的頻率範圍都能輸出電壓 : 「解得像不像我就不知道了」 同意,好棒棒。 : 最後來提耳機 : 全世界的耳機廠商不管你是天下動圈出拜耳還是 hTC 被婊的那個合作廠商 : 都會標示頻率響應 20 ~ 20 kHz <== 這在講什麼? : 我打一個 50 Hz 的某電壓進去耳機他會喔喔叫,打 1 kHz 的某電壓會吱吱叫 : 每個頻率打同樣的電壓,叫出來的聲音大小不太一樣 : 這個標示,代表這隻耳機打固定電壓,從 20 ~ 20 kHz 的頻率他都會叫 : 如果多標示個 -3 dB 又是什麼意思?代表他在 20 ~ 20 kHz "平均" 小聲 -3 dB : 這段比較科普描述,懂的人可以笑我。 我:「耳機有個技術規格叫做頻率響應,指的是該耳機能夠發出的聲音的頻率範圍。」 恕我國文不好,除了沒講到dB外我真看不出兩個意思有差別。 : 啊超過這個範圍的會怎樣?我打 1 Hz 或 50 kHz 某電壓給 20 ~ 20 kHz 會怎樣? : 可能很小聲,可能很大聲,可能沒有聲音,可能振膜會熱熱的我怎麼會知道 : 廠商沒有測你發 email 去問它不會喔 : 所以重點來了,某耳機標示頻率響應 3~100 kHz 代表打電壓他從 3~100 kHz 都會叫 : 「叫得好不好聽這我就不知道了」 : 頻率響應跟這隻耳機好不好聽 "沒有直接關聯" 我:「RS1e可發出C中所有音高在30khz以下的聲音,超過的就自動消音。」 這句我就寫得有點問題,應該改成 "超過的可能很小聲,可能很大聲,可能沒有聲音,可能振膜會熱熱的我怎麼會知道" 或是 "超過的就自然衰減" 至於消音與可能沒有聲音與自然衰減到底差多少我就不知了,顆顆。 可能一個是沒有聲音,一個是沒有聲音,剩下的一個是沒有聲音吧。www : 綜合以上所有的內容給 End 的人參考 : 檔案 hi-res:盡量接近原始音樂波型 : 播放器 hi-res:可以播上面的檔案 : 耳機 hi-res:打奇怪頻率的電壓給我,我都會叫喔~~ : 最後再次強調 「hi-res 跟好不好聽沒有直接關係」 : 1080p 的片子不是每一部都很好看, but 你的螢幕只有 480p 就不能完整重現 1080p : (婊一下 iDevice 系統) 同意,好棒棒。 開頭我提到耳機掛hi-res的意義,剩下的10%就是"打奇怪頻率的電壓給它,它都會叫喔"。 至於音樂裡到底有多少奇怪頻率,這些奇怪頻率叫出來又有何效果,請自行腦補。 然後,取樣率與耳機的關係就是,高取樣率才能有奇怪頻率的電壓給耳機, 至於耳機會不會叫就看頻率響應。「叫得好不好聽這我就不知道了」 最後,我上一篇跟這篇的說法到底是差在哪? 說到iDevice,好像聽說國外討論到爛,除了apple TV外一律降頻。 我隨手找找還真的有很多討論,po一個來大家參詳看看。 http://ppt.cc/FFAU 這樣看來假貨到處流竄阿XDD 以下開放打臉。(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0.197.2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25852355.A.49B.html

03/09 06:22, , 1F
感謝分享!還好小弟只聽16bit 44.1k的ALAC、iTunes AA
03/09 06:22, 1F

03/09 06:22, , 2F
C、Spotify及Cinemix這些搬不上檯面的東西
03/09 06:22, 2F

03/09 06:23, , 3F
沒有Hi-Res的煩惱
03/09 06:23, 3F

03/09 06:59, , 4F
這篇只是在重申大學理論啊 當大家沒讀過訊號與系統?
03/09 06:59, 4F
看了前面幾篇的推文與我收到的私信之後,我認為很多人不知道。 但您與其他言之有物的前輩們當然不在此列。

03/09 07:00, , 5F
"能夠重現22khz以上的音高" v.s. "接近訊號原樣"
03/09 07:00, 5F

03/09 07:00, , 6F
到底哪裡不一樣? 就是這兩篇文理論與實務的不一樣
03/09 07:00, 6F

03/09 07:01, , 7F
還有你第一篇文對於耳機頻響的部分本來就亂寫 現在就
03/09 07:01, 7F

03/09 07:01, , 8F
不用硬ㄠ了
03/09 07:01, 8F
可以麻煩你私信給我指出哪裡亂寫嗎?麻煩了。

03/09 07:03, , 9F
基本上這幾篇回文都是無效的對話 互相無視立場就沒辦法
03/09 07:03, 9F

03/09 08:55, , 10F
論點"對錯"先放一旁,我覺得網路討論本來就很容易寫得太粗
03/09 08:55, 10F

03/09 08:56, , 11F
漏了或混淆觀點,回到耳機上,耳機標HI-RES,跟沒標HI-RES
03/09 08:56, 11F

03/09 08:56, , 12F
的差異在哪?除了商業成分之外,我想不出其他理由
03/09 08:56, 12F
當作宣傳噱頭還是挺不錯的,連音茶樂也在跟進...

03/09 08:58, , 13F
早安啊
03/09 08:58, 13F

03/09 08:58, , 14F
老闆還沒進辦公室,打混一下 XD
03/09 08:58, 14F

03/09 09:08, , 15F
呃…我打的文沒有要針對任何人,想以科普方式解說
03/09 09:08, 15F

03/09 09:09, , 16F
如果文章內容讓任何人感到頭暈或不適,請去看醫生
03/09 09:09, 16F

03/09 09:11, , 17F
還是請皇上下令立刻拘捕索尼,妖言惑眾
03/09 09:11, 17F

03/09 09:23, , 18F
索尼罪大滔天,來人關門放狗!
03/09 09:23, 18F

03/09 09:26, , 19F
隨~便~啦~ 我不是說過,去買三位一體就好,爭什麼?
03/09 09:26, 19F

03/09 09:26, , 20F
差異在可以聽到狗耳才能聽到的超高頻喔?T1填海啦~
03/09 09:26, 20F
用了Z7還是聽不到啦,必疵填海就填不完了,要輪到T1還很久。 還是你說的是TTPOD T1?(已填)

03/09 09:27, , 21F
我給我家的狗用過耳機,牠的表情很幹
03/09 09:27, 21F

03/09 09:43, , 22F
我想i兄的論點不是聽到超高頻,而是超高頻的再生能力
03/09 09:43, 22F

03/09 09:45, , 23F
影響泛音結構的完整度,但是放到耳機上,這點我比較保留
03/09 09:45, 23F
(痛哭流涕)我再去修修表達能力好了,才能像這樣兩句話完整總結。

03/09 09:46, , 24F
高階動圈耳機就我所知第一次盆分裂點最高可以撐到6khz
03/09 09:46, 24F

03/09 09:47, , 25F
這是歐陸系統軟振膜的case,如果是硬振膜,那通常要下修到
03/09 09:47, 25F

03/09 09:48, , 26F
3~4khz,這裡沒有什麼黑科技可言
03/09 09:48, 26F

03/09 09:49, , 27F
盆分裂點上面的頻段,通常已經不是嚴格意義的活塞運動
03/09 09:49, 27F

03/09 09:50, , 28F
不過感謝i兄查到iPhone 6終於可以吃24/48,謝謝他提醒
03/09 09:50, 28F
那篇文裡也有測iPhone 4,我沒看錯的話也是OK喔。

03/09 09:50, , 29F
而是一定程度受控制的"折曲",換言之,和音樂原貌已經有了
03/09 09:50, 29F

03/09 09:50, , 30F
iphone6 這麼重要的進化,相信other廠牌一定做不到www
03/09 09:50, 30F

03/09 09:51, , 31F
抱歉斷到你
03/09 09:51, 31F

03/09 09:51, , 32F
差異,這樣的折曲撐死撐到10khz就急速滾降了,無論你是哪種
03/09 09:51, 32F

03/09 09:51, , 33F
不要把泛音拿進來啊~~~~~這個前一陣子才戰過泛音
03/09 09:51, 33F
還有 33 則推文
還有 7 段內文
不不不,我開頭就說了您說的幾乎都是對的。 還是我提到您的ID時需挪抬?

03/09 10:28, , 67F
所以我覺得硬要戰dsd>>>>pcm其實頗沒意義
03/09 10:28, 67F

03/09 10:31, , 68F
你真的以為理論只有你看得懂嗎?我們其它人都笨笨
03/09 10:31, 68F
我本來也以為大家都知道。 但根據前面的推文以及我收到的私信,真的有人不知道。

03/09 13:56, , 69F
44.1取樣率還原回來的聲音頻率會剩不到22是三小XDDDD
03/09 13:56, 69F

03/09 13:58, , 70F
你是加了濾波器吧
03/09 13:58, 70F
下面一起回。

03/09 14:13, , 71F
devilhades說的其實不太對 20kHz內的資訊不會因為取樣率
03/09 14:13, 71F

03/09 14:14, , 72F
變高而變多 那些所謂被ADC略過的資訊其實表現在頻譜
03/09 14:14, 72F

03/09 14:15, , 73F
就是更高頻成分 所以原始訊號不一定比較"平滑"
03/09 14:15, 73F
我可以再決定一次是你嗎?

03/09 16:35, , 74F
取樣率是指每秒切成幾個樣本紀錄,depth是指每個樣本
03/09 16:35, 74F

03/09 16:35, , 75F
用幾個bit紀錄,切的越細越準階梯狀越不明顯,所以我
03/09 16:35, 75F

03/09 16:35, , 76F
用平滑表述
03/09 16:35, 76F
你以為delaluna不知道你在說啥喔? 拜託~ 至少學我google一下。

03/09 16:40, , 77F
第六天大,最高確實會剩下22喔,取樣定理緣故
03/09 16:40, 77F

03/09 16:44, , 78F
實驗一下 用 PAM 編碼後還原
03/09 16:44, 78F

03/09 16:45, , 79F
對 4k 訊號作不同取樣
03/09 16:45, 79F

03/09 16:45, , 80F
03/09 16:45, 80F

03/09 16:46, , 81F
03/09 16:46, 81F

03/09 16:46, , 82F
03/09 16:46, 82F

03/09 16:47, , 83F
這這篇的說法 6k取樣率 就不可能會有 4kHz 的訊號啦
03/09 16:47, 83F

03/09 16:47, , 84F
03/09 16:47, 84F

03/09 16:49, , 85F
誰來幫我這個通原修了兩次的嫩咖解釋一下
03/09 16:49, 85F

03/09 16:53, , 86F
雖然是PAM不是文中討論的PCM,不過我的重點是那奎斯特那
03/09 16:53, 86F

03/09 16:53, , 87F
03/09 16:53, 87F

03/09 16:58, , 88F
第一句講編碼不對 應該說調變
03/09 16:58, 88F

03/09 17:13, , 89F
除非訊號沒有昇降時間只有無窮逼近的 pulse (理想理想)
03/09 17:13, 89F
就決定是你惹。

03/09 17:13, , 90F
再戰下去我就沒穿褲子了
03/09 17:13, 90F

03/09 17:33, , 91F
補充一下好了PAM只有做取樣,PCM是拿PAM的結果去量化
03/09 17:33, 91F

03/09 17:50, , 92F
再多跑一張96k取樣
03/09 17:50, 92F

03/09 19:53, , 93F
晚點用電腦再回 以上推文有些已達降價標準 到時一併
03/09 19:53, 93F

03/09 19:53, , 94F
指出 是說我沒穿褲子這麼久其實有點冷(抖
03/09 19:53, 94F

03/10 00:55, , 95F
嘛我的主張是:取樣後還原後,fs/2以上的聲音一定還在
03/10 00:55, 95F

03/10 00:55, , 96F
只是後面會用LPF去處理所以才會不見
03/10 00:55, 96F

03/10 00:57, , 97F
fs低於2fc造成的結果是混疊,所以LPF會砍不掉多餘的訊號
03/10 00:57, 97F

03/10 00:57, , 98F
和2fs以上的訊號消失沒有直接關係
03/10 00:57, 98F

03/10 00:58, , 99F
更正 和fs/2以上的訊號消失沒有直接關係
03/10 00:58, 99F
我的理解是,取樣定理是在數學上正確。 但實務上沒有理想的XX,所以結果跟理論會不一樣。 為了接近"正確",必須用一些作法來修。 也就是說,正式因為實務上f/2s以上沒有消失,所以才用LPF來修。 你的那幾張圖是很好的說明,但我沒說錯你也沒說錯,所以不能決定是你啦XD。 ※ 編輯: intela60474 (60.250.197.226), 03/10/2015 04:16:59
文章代碼(AID): #1K_CV3IR (Headphon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_CV3IR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