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USB線請益

看板Headphone作者 (Francis Jan)時間9年前 (2014/10/29 20:40), 9年前編輯推噓13(13021)
留言34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9 (看更多)
※ 引述《dsadsa123321 (dsadsa123321)》之銘言: : 標題: [問題] USB線請益 : 時間: Wed Oct 29 09:12:11 2014 : : 最近想把小黑線換掉,到處亂查看到ASEN紅色這條好像雜誌報導很猛,又便宜,有人用過可以分享一下心得嗎? : : 目前名單有 : Furutech GT2 : Wireworld starlight 7 (和6有什麼差呢) : Supra USB : Audioquest cinamon : 還有上面提到ASEN這條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126.85.211 :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Headphone/M.1414545133.A.F31.html : → terryeg: 千萬別信雜誌...之前某雜誌主編連底噪都聽不到 10/29 09:14 : → terryeg: 我木耳都聽得到了...所以說雜誌看看就好頗喝 10/29 09:14 : → terryeg: 雜誌裡寫的再生動我都覺得是唬爛,連基本的底噪都聽不到 10/29 09:15 : → yamana: 爬文supra吧 10/29 09:15 : → yys310: 底噪確定不是自己系統問題? 10/29 09:17 : → terryeg: 在同一地聽同樣的系統你說呢? 10/29 09:18 : 推 kobeiii177: Supra鍍錫線線還是跳過吧 10/29 09:22 : → dsadsa123321: 我想要音響性好點,聽說星光較好? 10/29 09:33 : → dsadsa123321: 6和7有什麼差別呢? 10/29 09:33 : 推 evadodoya: usb我當然要說數位就是0與1..怪力亂神(? 10/29 09:54 : 推 s90071s90071: 我是用線世界7,很不錯 10/29 10:00 : → s90071s90071: AQ我個人有用過carbon,蠻囧的 10/29 10:01 : → isley196: 不推supra 10/29 10:06 : 推 s90071s90071: supra前陣子蠻多人推的啊(? 10/29 10:08 : 推 simonohmygod: supra 星光 二手都好找 買來聽聽再看要不升級 10/29 10:10 : → testwindraja: 個人喜好不同, 參考911大的心得自行判斷吧? 10/29 10:10 : → simonohmygod: 或是schiit家的pyst 定價20鎂而已 10/29 10:11 : → death06: 越明顯的系統越能表現出SUPRA的軟糊滑 10/29 10:24 : → super010: SUPRA不錯但WW的音響性比較好,不過我比較的對象是白金X 10/29 10:31 : → super010: D 10/29 10:31 : → super010: 但兩條同時比較更能能突顯SUPRA的高CP值 10/29 10:33 : → MitsuhideA: 總覺得 supra 有點軟 10/29 11:10 : 推 jack90321: supra偏軟+1 不過我電腦都聽爛網路音源所以很愛 XD 10/29 11:40 : → jack90321: 認真聽音樂的時候是接同軸~ 10/29 11:40 : 推 davidbright: eva你可以去找些機器跟線盲測,就知道有沒有差 10/29 12:00 : 推 blackserana: 有人被反串釣到了 XDDD 10/29 12:03 : → IPSN: 新同學XD 10/29 12:10 : 推 execration: 我木耳,不覺得usb線有什麼差別 10/29 12:20 : 推 yys310: eva反串這麼久終於釣到人了 想必非常感動 10/29 12:34 : → evadodoya: 你看 ex兄都說聽不出差別 你們都是心理因素啦! 10/29 12:36 : 推 Kyosera: 賣星光七 ... QQ 10/29 12:52 : 推 Evajavaleon: 恭喜戰神的餌終於生效了(?) 10/29 13:08 : 推 wayne1026: Supra很高的CP值 10/29 13:28 : 推 Janma: 推網拍上的T-Lab USB線啦 聽不出和supra的差別 價錢差6倍 10/29 13:35 : → gameguy: 正宗中的正宗 亞洲第一個貼Wireworld Platinum starlight 10/29 13:37 : → gameguy: USB 1M傳輸線開箱文的人旁邊路過留 10/29 13:37 : → odanaga: 學長是對噠 USB線神馬的都是送數位訊號 根本就沒擦 10/29 14:08 : → odanaga: 有擦我剁學長懶教跳槽換全套USB裝備 (? 10/29 14:09 : → astutmomo: 你學長是誰? 10/29 15:23 : → astutmomo: 人類所知有限 看你要相信耳朵還是理論~ 10/29 15:23 : → qazxswptt: 相信你的GG 10/29 15:24 : 推 purplesky911: 數位線有差?笑了 10/29 15:26 : 推 phoenixbec: 這幾條都算入門線 聽口味而已 10/29 15:32 : → phoenixbec: 不過AQ和仲敏的CP偏低 10/29 15:33 : → astutmomo: 話說找不到GG大的亞洲第一開箱文在哪~ 10/29 15:42 : → sniper0710: 因為他本來就不是亞洲第一阿 10/29 15:43 : → qazxswptt: 他是宇宙第一 10/29 15:45 : → mtskyoko: 數位線不就傳0跟1 怎麼可能會有差... 10/29 16:53 : → yamana: 原來推到後面預算無限,那就星光白金了 10/29 17:17 : 推 odanaga: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我學長 QQ 10/29 18:38 ================================================================== | 我在原貼文之中完全混淆了 "asynchrohous" (這是時脈校準機制) 和 | | isochronous (這是傳輸模式),以下內容是是修正後的 | ================================================================== USB 的 isochronous mode "的確可能" 受線材影響。這個模式原本就是為了 multimedia streaming 而制定的;在此模式下為了重視傳輸的即時性,縱使發生 CRC error 也不會重傳資料,所以爛線的確會讓接收端的訊號東殘西缺。 *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 DAC manufacturers 都信 async mode 這套, Michael Goodman (CEntrance) 就推崇 adaptive mode。而一個更有名的軼聞是 Mark Levinson 拿電腦周邊附贈的無名 USB cable 接他的設備給人試聽。 (更正補註:由於一開始我理解錯誤,所以這段純粹是廢話) 聽音樂的是人,而聽覺除了外在的物理訊號接收之外還有內在的心理歷程。而心理 歷程之難以定規量測,造就了 USB cable for isochrous mode 百花齊放的市場。 這就跟甚麼食物好吃難以建立標準化常模一樣,甚至大家耳熟能詳的幾個例子是: 同樣的食物掛上某個大品牌包裝,會讓受試者覺得比較好吃、同樣的食物標上 不同價格,也會影響受試者對其評價。 就實證角度而言,其實要驗證線材非常簡單.... 這就跟沒有網路線能真正達到 理論傳輸值、好網路線整體傳輸效率會比爛線更好一樣。拿那些發燒級音響用線 去接硬碟傳個幾 TB 檔案,jitter/error 到底多嚴重、因為資料錯誤重傳耽擱的 程度多高,就相當清楚。數位資料就是 0 跟 1,如果訊號傳送無誤,一百萬元的線 傳送的效果跟五十元的線完全相同。至於甚麼線可以賦予數位資料傳輸怎樣的 "個性"、"特質",以 "人類所知有限" 這樣的不可知論觀點應該是再適切不過 的註腳了。 在二十年前,也有所謂的 "影音專用硬碟",極端重視 sustaining transfer、甚至 可以為此犧牲資料的正確性 (亦即:跟 USB isochronous mode 的宗旨完全相同)。 然而,這個系譜在 GMR 磁頭成為市場主流、所有援用此技術的新產出硬碟性能都 可以應付多媒體需求之際,完全被市場遺忘。專門生產這種產品的 Micropolis 在 1997 年結束營業。 數位傳輸線材就是信仰。 各種信仰之中,有的逐漸發展出儼然成一套體系的神學,有的引入實證精神而成為 哲學或科學,也有的則趨向於唯心玄學。而不同的信仰之間是難以互相抗拮辯證的, 所以.... 就這樣吧。 -- - Mjolnyr - Hamarr, helga ve veita ok hindra alla illsk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119.11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Headphone/M.1414586450.A.3E2.html ※ 編輯: Mjolnyr (220.135.119.114), 10/29/2014 20:42:29

10/29 20:53, , 1F
讚一個
10/29 20:53, 1F

10/29 21:00, , 2F
Mark Levinson摸過的那條USB線肯定飆到500鎂售出
10/29 21:00, 2F

10/29 21:14, , 3F
難怪GG是神
10/29 21:14, 3F

10/29 21:20, , 4F
純好奇,假設資料正確性為絕對且無法錯置,並且好壞
10/29 21:20, 4F

10/29 21:22, , 5F
線材會影響資料完整性,在不做Async Mode的情況下進
10/29 21:22, 5F

10/29 21:22, , 6F
行驗證重傳,那麼這段些微的時間差是否"理論上"可能
10/29 21:22, 6F

10/29 21:22, , 7F
會影響到聽起來的"節拍"or"波型"?
10/29 21:22, 7F

10/29 21:31, , 8F
沒重傳錯了不是直接爆音嗎?
10/29 21:31, 8F
如果接收端的 buffer 沒辦法 cover 的話,就是影像掉格/馬賽克,聲頻斷音/爆音。 之於 async mode 為何得音響設備廠青睞的原因,也可以參考 http://archimago.blogspot.ca/2013/03/measurements-adaptive-aune-x1.html 這是相當有說服力的實證:選擇 async mode 的確降低了 jitter。而更重要的是, 這位 archimago 的 summaries 將他的測量結果總結得相當清楚 其實我個人的看法已經在 AV-specialized HDD 考古那段暗示了:硬體規格的演進 會把任何忽略資料正確性的模式給淘汰。USB 3.x 絕對可以應付 USB Audio class 2 的需求,還有充分餘裕。而 async mode 的 low jitter 優點在更高效的 protocol、 更好的晶片規格成為主流之後將不會再是決定性的因素,而徹底邊緣化。 (更正補註:這段回文也是因為一開始理解錯誤的廢話,不過不再修正, 留作個人愚昧的證據) ※ 編輯: Mjolnyr (220.135.119.114), 10/29/2014 21:43:21

10/29 21:43, , 9F
然怪才會有RUN線機產生 XD
10/29 21:43, 9F

10/29 22:52, , 10F
所以你聽不出來差別囉?
10/29 22:52, 10F

10/29 22:55, , 11F
樓上戰文起手式
10/29 22:55, 11F

10/29 23:13, , 12F
期待樓樓上
10/29 23:13, 12F

10/30 00:05, , 13F
從前我和你一樣是數位線無差異者,直到我的膝蓋中了一
10/30 00:05, 13F

10/30 00:06, , 14F
箭XD........其實是以前設備沒好到聽的出,加上想省錢
10/30 00:06, 14F

10/30 00:08, , 15F
最近發生最令我震驚的事就是把PPA全線性HTPC貼了滿滿
10/30 00:08, 15F

10/30 00:09, , 16F
的電磁波吸收材,改善之大就像換了一整套器材,這說是
10/30 00:09, 16F

10/30 00:10, , 17F
心理作用打死我都不相信,電腦內部都走數位信號,怎解
10/30 00:10, 17F

10/30 00:37, , 18F
比較好奇數位轉盤的差異來自哪? jitter多寡嗎?
10/30 00:37, 18F

10/30 00:39, , 19F
正宗中的正宗 亞洲第一個貼Wireworld Platinum starlight
10/30 00:39, 19F

10/30 00:40, , 20F
USB 1M傳輸線開箱文的人旁邊路過留
10/30 00:40, 20F

10/30 00:43, , 21F
to D 大 光是轉盤的轉速恆定及穩定就是一個大難題了
10/30 00:43, 21F

10/30 00:45, , 22F
然後比較一般性的問題就是電源的分配,最好轉盤馬達的
10/30 00:45, 22F

10/30 00:45, , 23F
電源跟解碼的要分開,在來最後一塊就是解碼晶片電路了
10/30 00:45, 23F

10/30 00:46, , 24F
如果只是要輸出個同軸訊號其實就小小一塊,或出I2S訊號
10/30 00:46, 24F

10/30 00:47, , 25F
簡單說就是 機械結構 + 電路布局
10/30 00:47, 25F

10/30 00:49, , 26F
以上是小弟小小見解,給你參考
10/30 00:49, 26F
大幅更正內容。 剛剛去翻了 usb.org 發現我犯了很根本的嚴重錯誤: 我一開始就混淆了 asynchronous mode 和 isochronous mode。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1. asynchronous mode 是在傳輸端與接收端之間有固定的 clock rate,相較於在 adaptive mode 時電腦和 DAC 之間的 clock rate 一直變化,async mode 的 jitter 問題會少很多。(參見上述的 archimago blog) 2. 用於 media streaming、即使發生 CRC error 也不重傳的傳輸模式是 isochronous mode。 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不用 isochronous mode 的 DAC,就不受線材的影響",而不是 async or adaptive clock issue。 因為還沒有太多廠商針對 bulk mode DAC 這樣的冷僻運用設計專門晶片,所以 設備廠商只能拿現有的 generic USB interface IC 搭配自己撰寫的韌體來實做, 現有商品型號相當少。目前這方面最有名的可能是 M2Tech。 其實板上已經有舊文解釋過了,aztec1234 在 2009 年所貼的 "USB DAC的架構"。 過了五年我竟然還貼這種引述資料有嚴重錯誤的東西,實在是很對不起。 ※ 編輯: Mjolnyr (220.135.119.114), 10/30/2014 03:25:28 ※ 編輯: Mjolnyr (220.135.119.114), 10/30/2014 03:29:06

10/30 10:46, , 27F
結果你回到 Async 剛出現的時候的討論...... 囧>
10/30 10:46, 27F

10/30 10:46, , 28F
但是就算是 Async,也是不斷有人說線材有差...
10/30 10:46, 28F

10/30 11:28, , 29F
吞線流表示:
10/30 11:28, 29F

10/30 11:50, , 30F
Async線材有差+1......這一切都是錯覺,但是嚇倒我了
10/30 11:50, 30F

10/30 12:19, , 31F
非同步換線材有差 一定是錯覺
10/30 12:19, 31F

10/30 16:48, , 32F
非同步DDC之前的所有處理有差都是你的錯覺
10/30 16:48, 32F

10/30 19:02, , 33F
玩耳機就是憑金耳木耳 在錯覺與真實間迷走(X) 燒錢(O)
10/30 19:02, 33F

10/30 20:57, , 34F
引用一堆理論 不如相信耳朵聽到的
10/30 20:57, 34F
文章代碼(AID): #1KKE1IFY (Headphon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KE1IFY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