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建構音響觀

看板Headphone作者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時間11年前 (2012/09/26 22:06), 編輯推噓37(403212)
留言255則, 3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 (看更多)
大家來分享一下要怎麼建構一個好的系統 (桌上家用系統) 脈絡跟想法是怎樣 第一,決定耳機系統的極限能力的是甚麼? 廢話當然是耳機,不過事實上,超過一定級數的耳機 他的頻寬都很足夠了,比方說我現在用的SR225,原廠的頻寬標 20 Hz - 22000 kHz 我想在很多人的系統裡面,聽得到50Hz都很勉強了 所以大家都對 Grado 有些誤解 有人說耳機的空間感很重要阿 比方說驚人的 T1 HD800 ultrasone 比較冷門的德國大師 等等 都有很好的空間感阿 我必須說,耳筒塑造出來的空間感很假,會稀釋掉耳機的能量 這也是有非常多人覺得 HD800 GS1000 很難聽的原因 (包括以前的我) 在我的世界觀裡面,真正決定一隻耳機強弱的,是他的音色呈現力 這也是我為什麼除了 Grado 跟 靜電耳機 之外,幾乎大部分的耳機都聽不太下去 (好啦,我以前用了很久的 K1000 跟 K501 不算) 再來第二點要決定的是甚麼? 訊源!!! 訊源裡面有太多東西沒被挖掘出來了,數位的世界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複雜許多 但是當你的訊號挖掘的夠豐富,所有的音樂的魅力才會大增 我大概是很早期就開始玩電腦訊源的,但是因為對電子一竅不通 所以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現在我必須說,電腦訊源的 C/P 絕對是最大的 只要你 CPU/MB/RAM 都可以降壓到很低的程度,聲音的提升會讓你嚇一大跳 而且是全面的提升,沒有缺點!!!!!! 背景安靜了,低頻沉下去了,音場開闊了,動態變大了,音色變美了..... 所有你能想到的音響要素都一樣,全面提升,而且你的電腦效能並沒有下降 甚至我認為,一張asus xonar stx 就可以 PK 數萬,甚至十數萬的 USB DAC myav 那邊在搞得甚至是連 數位處理程式 跟音效卡 driver 直通,跳過windows 我覺得那基本上就是展開了歷史新的一頁了 第三點決定的,是適合的耳擴 其實大部分的耳機都不是太難推 (除了很變態的低效率那幾款之外) 選到適合的就可以用巧勁推得很好,但其實大致上只分成低組跟高組兩種而已 很多擴大機音色弄得很有特色,我覺得很不必要 基本上好的耳擴只是應該細節多,背景乾淨,動態拉得出來就好了 這並不是很難的事情,很多韻味的東西,只要你訊源夠好就沒甚麼問題 第四決定的是,才是調音的線材。我用了很多年的參考線就是楚培的電源線 我覺得他的中頻夠清晰,細節音色還原度不錯,沒有太多特殊的調味 比較缺乏的大概是那種霸氣的感覺,撥起動態有點秀氣 對了你說電源也很重要。事實上我認為換壁插,排插屬於調音線材那類的事情 真正對電源潔淨度有幫助的,大概是音響專線,跟隔離變壓器 大部分的電源再生機器,或多或少都有點副作用 第五大概就是音響架跟墊材 震動會影響聲音,一個不穩鬆散的音響架,聲音也會鬆鬆的有點模糊 一般機器下面的橡膠腳也是屬於吃高頻吃細節,中低頻厚,聲音偏慢偏軟的走向 如果你不希望系統走向變成那樣就換一下墊材吧 -- 台灣人對政治真的很冷感,只有對投票很熱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04.194

09/26 22:19, , 1F
請問myav哪邊有討論繞過windows的方法
09/26 22:19, 1F
http://0rz.tw/9He2H 最近公布的 OS 10.0 就是特定主機板+RME AES的專用OS

09/26 22:21, , 2F
我想請問音色呈現力指的是什麼 泛音列的還原程度?
09/26 22:21, 2F
沒錯 ※ 編輯: yamatai 來自: 118.165.204.194 (09/26 22:24)

09/26 22:23, , 3F
我還想順便問 頻響20-20KHz 是不是錶是超過這範圍的他都沒有
09/26 22:23, 3F

09/26 22:24, , 4F
再來 如何得知你所聽到的聲音不是設備的[失真]所造成
09/26 22:24, 4F

09/26 22:24, , 5F
不太可能 頻率響應是不可能突然切斷的
09/26 22:24, 5F

09/26 22:24, , 6F
樓上 所以第一點就有問題載了 :P
09/26 22:24, 6F
他當然是會有滾降的情況嘛 你指的失真造成甚麼? 頻寬受限還是音色變豐富音場變大? ※ 編輯: yamatai 來自: 118.165.204.194 (09/26 22:26)

09/26 22:25, , 7F
先推 我去買雞排跟啤酒 這篇應該有精彩的
09/26 22:25, 7F

09/26 22:26, , 8F
第一點有什麼問題嗎? 我沒看出來
09/26 22:26, 8F

09/26 22:27, , 9F
我自己的想法把訊源看的比你輕 把耳擴看得比你重XD
09/26 22:27, 9F
為什麼以前大部分情況黑膠幾乎遠勝數位系統? 其實DAC都已經很強了,主要是轉盤的問題太大

09/26 22:28, , 10F
拉好椅子了,請各位大大繼續。
09/26 22:28, 10F

09/26 22:29, , 11F
至少就我自己的耳機HD800來說 假設訊源跟耳擴花差不多錢
09/26 22:29, 11F
※ 編輯: yamatai 來自: 118.165.204.194 (09/26 22:30)

09/26 22:29, , 12F
專業又用心的心得只能推了!!
09/26 22:29, 12F

09/26 22:29, , 13F
那接下來要往上爬 提升耳擴比較有效
09/26 22:29, 13F

09/26 22:30, , 14F
既然不是一個說頻響以外就沒有的 那特別指出有到那邊有何用
09/26 22:30, 14F

09/26 22:30, , 15F
至少就我的認知耳擴端的失真以及不足比訊源厲害的多
09/26 22:30, 15F
訊源訊號的損失真的很大,那不是失真而已

09/26 22:30, , 16F
理論上耳擴不是只負責 訊號放大?? 和功率放大??
09/26 22:30, 16F

09/26 22:30, , 17F
至於失真 你能斷定什麼叫正確嗎?
09/26 22:30, 17F
當然我沒有那麼認真還用RMAA來測 但是玩音響的人應該有聽過等級差異很大,到不用測失真就知道哪個比較好的差異吧 ※ 編輯: yamatai 來自: 118.165.204.194 (09/26 22:34)

09/26 22:31, , 18F
轉盤是好問題 不過有藍光也堪用XDDDDDD
09/26 22:31, 18F

09/26 22:31, , 19F
想出去買雞排了
09/26 22:31, 19F

09/26 22:32, , 20F
實際上耳擴"只負責"的地方會帶來極大的差異
09/26 22:32, 20F

09/26 22:32, , 21F
剛買完消夜就看到這篇XD
09/26 22:32, 21F

09/26 22:33, , 22F
樓上真幸運XD
09/26 22:33, 22F

09/26 22:33, , 23F
我幾個玩很兇的前輩也是叫我喇叭定了就狂砸後級
09/26 22:33, 23F

09/26 22:34, , 24F
"有了對的後級 就像近視的人突然戴上眼鏡一樣"
09/26 22:34, 24F
喇叭耳機是兩回事。耳機沒有變態的附載會弄到昂貴的擴大機還會軟腳的 ※ 編輯: yamatai 來自: 118.165.204.194 (09/26 22:36)

09/26 22:36, , 25F
那我個人的想法是 訊源的呈現會被耳機這揚聲器限制住
09/26 22:36, 25F

09/26 22:36, , 26F
那要提升耳機限制的閥值 還是要提升耳擴
09/26 22:36, 26F

09/26 22:37, , 27F
TO 原PO 好聽不等於沒失真 所以HIEND才會取代HIFI當主打阿
09/26 22:37, 27F
我當然知道這原理。不過你是想告訴我,我降壓聽到很多新東西是失真引起的?

09/26 22:37, , 28F
意思是說 訊源很容易加一些錢就爆衝到超過耳機的能力
09/26 22:37, 28F

09/26 22:37, , 29F
之外
09/26 22:37, 29F
比方說? 你用過黑膠聽耳機嗎? ※ 編輯: yamatai 來自: 118.165.204.194 (09/26 22:39)
還有 191 則推文
還有 22 段內文
因為Grado的音色真的很強,訊源不好根本聽不出來跟其他人的差距 訊源增強很多之後就可以分辨出來

09/27 18:31, , 221F
sorry 樓太長 沒注意看
09/27 18:31, 221F

09/27 18:33, , 222F
我是覺得耳機跟喇叭系統 除了音場 其他都是類似的
09/27 18:33, 222F
會這樣講表示你對喇叭的設計不了解

09/27 18:33, , 223F
所以耳機系統講求的 跟喇叭還是相去不遠
09/27 18:33, 223F

09/27 18:34, , 224F
我還是會把擴大機放在訊源之前
09/27 18:34, 224F

09/27 18:35, , 225F
我是覺得同價位來說訊源跟耳機的提升程度都>耳擴
09/27 18:35, 225F
因為你玩訊源的方式錯了 ※ 編輯: yamatai 來自: 60.248.131.195 (09/27 18:38)

09/27 18:36, , 226F
但原因不是上限到了 而是一堆沒到下限的(咳
09/27 18:36, 226F
所以你認為下限是甚麼?

09/27 18:38, , 227F
對靈敏度高的耳機或許真的是如此
09/27 18:38, 227F
※ 編輯: yamatai 來自: 60.248.131.195 (09/27 18:48)

09/27 18:40, , 228F
這麼武斷._. 請問根據是什麼?
09/27 18:40, 228F

09/27 18:40, , 229F
他應該是在說我 justagame不用太在意
09/27 18:40, 229F

09/27 18:41, , 230F
會講出對喇叭系統不了解這種話 想必是有親身設計的經驗
09/27 18:41, 230F

09/27 18:42, , 231F
回歸原題 若是先選對耳機 然後又是高效率高靈敏度的
09/27 18:42, 231F

09/27 18:43, , 232F
那是可以把訊源擺在擴大機之前 也就是說以成本來看
09/27 18:43, 232F

09/27 18:44, , 233F
選對一隻好的高效率耳機其實可以省掉很多麻煩
09/27 18:44, 233F

09/27 18:49, , 234F
但依原PO所提出的音色呈現力來看 符合條件的幾隻耳機
09/27 18:49, 234F

09/27 18:50, , 235F
以效率來看都不算是很好推的就是
09/27 18:50, 235F

09/27 18:52, , 236F
推出夠大的聲音不難 但要夠細緻...一兩萬的廠機應該很難
09/27 18:52, 236F

09/27 18:55, , 237F
說到重點了 現今的廠機CP值讓人寧可把錢投資在訊源上
09/27 18:55, 237F

09/27 18:55, , 238F
所以你認為 corda, dynalo 不夠細緻?
09/27 18:55, 238F

09/27 18:56, , 239F
反而是一些架構良好的套件如全推挽的Kumisa III
09/27 18:56, 239F

09/27 18:57, , 240F
雖然我覺得Kumisa III線路根本就是抄梁老大的Figaro2
09/27 18:57, 240F

09/27 18:57, , 241F
下限就是讓這些旗艦耳機的細節面聽起來比次級好一截
09/27 18:57, 241F

09/27 18:57, , 242F
只是多加了電流鏡 電壓源 跟DC Servo 而且還頗簡陋
09/27 18:57, 242F

09/27 18:59, , 243F
很多時候聽起來根本沒有30k~50k的水準 活像15k..
09/27 18:59, 243F

09/27 19:04, , 244F
會這麼武斷是因為這是他的世界觀啊。XD
09/27 19:04, 244F

09/27 19:06, , 245F
要這樣解釋就不用討論啦 總有理由吧XD
09/27 19:06, 245F

09/27 19:09, , 246F
以800來說 能量感不足很可能就是資訊不夠又被拉開空間感
09/27 19:09, 246F

09/27 19:10, , 247F
這點來說ps1000就吃香很多 因為好推又有強調聲音的傾向
09/27 19:10, 247F

09/27 20:34, , 248F
整篇看完還是要噓 這個板好歹過去也有一堆M文值得一看
09/27 20:34, 248F

09/27 20:35, , 249F
不要整天在那邊把MYAV地當神看 USB跟PCI的架構還要MYAV
09/27 20:35, 249F

09/27 20:35, , 250F
的人來教你 就不要在那邊大放厥詞
09/27 20:35, 250F

09/27 20:59, , 251F
音響/耳機系統的各個環節都不是只要看幾個數字就可以評斷的
09/27 20:59, 251F

09/27 20:59, , 252F
請不要簡單的以為輸出瓦數不低的耳擴就算夠力...
09/27 20:59, 252F

09/28 01:04, , 253F
突然發現我隨便聽隨便JIZZ真是好幸福...
09/28 01:04, 253F

09/28 09:00, , 254F
我覺得我隨便接就隨便感動真的好幸福....
09/28 09:00, 254F

09/01 17:01, , 255F
...
09/01 17:01, 255F
文章代碼(AID): #1GOmlvHv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GOmlvHv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