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司法院院長許宗力談司改

看板HatePolitics作者 (hhtuy)時間3年前 (2020/11/17 11:59), 3年前編輯推噓0(112)
留言4則, 4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新聞網址︰https://reurl.cc/q82yZy 新聞來源︰E政策網 新聞標題:司法院長談司改-系列(一):司改面面觀 新聞內容︰ 前言 司法院長許宗力於10月31日受邀至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院演講,題目為「談司改,從人民信 任與憲法的角度談起」。許院長扎實的法學素養,加上擔任司法首長的實務經驗,讓他的 演講從頭到尾可謂字字珠璣,內容精彩又豐富,可謂讓在場的觀眾享受一場豐盛的司法饗 宴。 以下本文將分成三部分,從為何要推動司法改革、上任四年來的司改成績單,以及目前規 劃中的司改方案,分成三系列陸續刊登此演講內容。 *以下以許宗力院長第一人稱方式呈現 一、司改歷程 司法改革有許多面向,我就從人民信任與憲法的角度來切入。為何要司法改革,司法改革 幾乎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議題,若翻開歷史來看,幾乎每個司法院長上任都或多或少會涉及 此議題,差別在於在政治上是否將其視為一個”運動”來推動罷了。在台灣歷史上就有兩 次當局比較重視的司法改革。1999年被認為是第一次司法改革,因為當時有召開一個全國 司法改革會議,當時我也有參與。接著就是2017年,我上任之後,又召開了一次司改國是 會議,所以也就比較受到大眾的矚目。 1.1999司改背景 為何要推動司法改革,都有當時的歷史背景。第一次司法改革的背景其一為當時司法風紀 不好而被外界詬病;其二就是司法行政權過大,審判不獨立的問題。 當時法官在個案寫好判決書後,程序上還要將判決書放在箱子內,送法院院長批核,也就 是院長可以改變法官最終認事用法之判決結果。 後來才有台中地院幾個法官所發起的改革運動,提出「箱子還你,獨立還我」的口號,民 間人士也認為司法千瘡百孔,要求全面改革司法,也才有後來1999年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 。在時任司法院長主導下,在訴訟法上最有名的就是實施「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取 代過往糾問式的訴訟程序,此外還改造刑事法庭席位,要求法官應多元晉用,不限於考試 等等,此處不一一列舉。 當時在司改國是會議還有一個非常重大的政策主張,就是要求建立「金字塔型訴訟制度」 ,希望把台灣的訴訟制度改革為金字塔型的訴訟制度,也就是要仿效美國最高法院的制度 。未來司法院要走向「最高法院化」,司法院跟最高法院合一,屆時最高法院將跟美國一 樣只剩下九位大法官。屆時訴訟案件一審會最多,二審遞減,終審最高法院最少。但這個 改革的理想從1999年至今已經20年都尚未落實。 就刑事訴訟而言,現階段在一審及二審之訟源幾乎沒有改變,因為二審是採取「覆審制」 ,也就是案件從頭再審一次,上訴到三審的限制也很寬。所以我們的刑事訴訟制度就被譏 為是自助餐,隨你吃到飽。整個司法資源不應如此浪費,上訴程序若沒有條件限制,會導 致訴訟量變成水桶狀。 當時改革所遇到的困難為,基層法官是否得以勝任的問題。當時律師界有句名言,叫做水 泥未乾,認為時機尚不適合。 2. 2017司改背景 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當時背景為2016年蔡總統當選就職演說中,司法改革是最受人民所高 度支持的議題。從過往民眾對司法的信任度來看,司法院都有委託民調公司做相關的調查 。其中民眾對於法官的信任度,多年來都大多維持在四成左右起伏,其中2016年35.8%是 最低的,當時有發生頂新的餿水油事件,此案件當時在彰化地院審理時被媒體批評得很嚴 厲。 此事件也是當時蔡總統認為要推動司法改革一個很重要的觸媒。 https://i.imgur.com/sleQ4mP.jpg
https://i.imgur.com/DBPbJKC.jpg
二、民調變化 2019年司法院所做的民調提升到44.6%,2020年更上升到53.9%,這讓司法院感到很振奮 ,但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往好的方面想,可能四年來司法改革有取得成效,但民調 是否客觀,民意是否轉變,也還需要進一步來驗證。雖然民眾對於法官的信任度偏低,但 我們對律師所作關於法官信任度調查發現,2017年62%,2018年61.9%,2019年64.8%, 相對較高,且不信任度都在一成以下。 另外,司法院民調也區分為是否上過法庭經驗的民眾,有上過法庭經驗的民眾其滿意度也 都高達六成,但若不予區分情況下,滿意度就降為大概只有約四成六,今年則上升到五成 三。 三、原因探討 民眾對法官信任度低的原因很多,大致歸納如下:媒體報導、法律見解及量刑標準不一、 偶而出現與社會集體經驗有落差的裁判、法官開庭態度不佳、社會結構因素、等五項因素 1.媒體負面報導 我認為媒體多半會傾向於批判性報導,當裁判結果與社會集體經驗有落差時,媒體就會喜 歡報導。 若當年有此類案件出現,司法院的民調就會有明顯偏低的情況發生。例如,今年就有兩樁 與社會集體經驗有落差的裁判案例,一樁是嘉義殺警案,該殺警被告被鑑定為精神疾病, 該案法官因認犯嫌沒有辨識能力而判其無罪。隔沒多久司法院民調出爐,竟高達53%的滿 意度,這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結果。之後又發生一件與社會集體經驗有重大落差的案件 ,犯嫌把他媽媽的頭砍掉丟到社區中庭。此案一審法官判有罪,二審改判無罪,此判決又 造成社會輿論譁然,批判聲四起。 其實這些被認為有問題的裁判,到最後經由審級制度都有所變更,但基層的裁判與多數民 眾的感情或經驗有落差,加上媒體的大肆報導,就可能會影響到民眾對司法的觀感。 2. 法院自身問題:標準不一 有部分原因則是法院自身的問題,例如法院各自對法律見解持不同看法,這也勢必會引起 民眾的不滿。其他如法官的量刑標準不一,開庭態度不佳,司法程序冗長,判決書不夠白 話等,以上這些都是院長我比較可以著力來要求改善的部分。 3. 社會結構因素 社會結構因素上,很多老一輩的人會有一種刻板印象,就是有錢判生,無錢判死,包括蔡 總統在2016年的一個會議中也提出這種說法,希望司法院應該加以改進,這句話著實也再 度傷害了法官的心靈。 另外,藍綠政治對抗也會影響民眾對於法官的判斷,若涉及到政治意涵的裁判,輸的一方 可能會以政治的角度來加以批判,這部分對法官而言著實會感到無奈。大法官的解釋也是 會被某些人以顏色來加以判斷。 附註、心得、想法︰作者有完整節錄許宗力司法院長之會談,大家有興趣可以到網站連結 內看看!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92.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605585590.A.6E6.html ※ 編輯: kartg0040362 (1.200.92.183 臺灣), 11/17/2020 12:04:08 ※ 編輯: kartg0040362 (1.200.92.183 臺灣), 11/17/2020 12:09:48 ※ 編輯: kartg0040362 (1.200.92.183 臺灣), 11/17/2020 12:21:25

11/17 12:49, 3年前 , 1F
只剩下九個大法官的最高法院處理的完台灣的濫訴嗎…
11/17 12:49, 1F

11/17 12:56, 3年前 , 2F
..綠色大法官
11/17 12:56, 2F

11/17 12:59, 3年前 , 3F
編一堆小編大外宣預算,卻連法院基層的加班費都……
11/17 12:59, 3F

11/17 13:26, 3年前 , 4F
自己的問題都推說是媒體問題,真好笑。
11/17 13:26, 4F
文章代碼(AID): #1ViqgsRc (HatePolitics)
文章代碼(AID): #1ViqgsRc (Hate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