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鄭文燦快看,桃捷目前整體還是虧損啊!已回收

看板HatePolitics作者 (可愛小球球)時間5年前 (2019/05/04 23:44), 5年前編輯推噓21(24324)
留言51則, 3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6 (看更多)
去年阿燦宣布桃園機場捷運票價調降 說是因為前半年有盈餘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536 其中的一點聲明指出 4.桃捷公司於106年3月2日正式通車營運,106年損益結算(盈餘)為1.18億元;107年上 半年損益結算,實際純益(盈餘)為2.2億元。損益結算均經會計師簽證,並業經董事會決 議,提送股東常會承認。 後來我去查了一下桃捷的財報 https://www.tymetro.com.tw/tymetro-new/tw/_pages/about/budget.html 107年整年的純益約3.3億。前半年賺2.2億,後半年賺1.1億。 換言之,調降票價之後獲利能力剩一半。 你可能會說,這樣整體而言還是有賺啊。 錯了,請大家翻到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的部分。 目前累計盈餘是0元,累計虧損仍約有13億5千萬元。 簡單說,桃園捷運離轉虧為盈還有一大段距離。 所以當初柯文哲就說不相信桃園捷運有賺錢,還被阿燦回嗆說看財報。 那麼現在回過頭來看,整體而言仍然是虧損沒錯啊! 可是鄭文燦卻要在去年選舉前宣布調降票價, 被說是政策買票一點都不冤枉啊! 請大家幫轉八卦版! 請幫我轉八卦,將奉上1000P感謝。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6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556984680.A.648.html

05/04 23:45, 5年前 , 1F
發大財
05/04 23:45, 1F

05/04 23:45, 5年前 , 2F
叫王浩宇去關心吧
05/04 23:45, 2F

05/04 23:45, 5年前 , 3F
這還用轉八卦版嗎,用常理看就知道有問題的東西...
05/04 23:45, 3F
八卦的水準就很難說了 還是想讓更多人知道一下

05/04 23:46, 5年前 , 4F
阿燦就大撒幣這點特強啊 可悲的是很多選民很吃這套
05/04 23:46, 4F

05/04 23:46, 5年前 , 5F
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嗎
05/04 23:46, 5F

05/04 23:46, 5年前 , 6F
就好像花了一千萬裝修開餐廳,第一個月人事食材60萬
05/04 23:46, 6F
※ 編輯: chocholove (180.217.161.78), 05/04/2019 23:47:37

05/04 23:47, 5年前 , 7F
收入七十萬,用70-60=10萬說有賺要再打折一樣...
05/04 23:47, 7F

05/04 23:47, 5年前 , 8F
柯文哲一嘴鄭文燦馬上就改口降價是要促進運量了
05/04 23:47, 8F
※ 編輯: chocholove (180.217.161.78), 05/04/2019 23:48:52

05/04 23:48, 5年前 , 9F
胖周瑜不意外! 桃園市很有錢啦! 虧的起!
05/04 23:48, 9F

05/04 23:49, 5年前 , 10F
八卦版不是被綠共黨收買了嗎??現在去八卦版好像到匪區
05/04 23:49, 10F
chocholove:轉錄至看板 Taoyuan 05/04 23:49

05/04 23:49, 5年前 , 11F
台北捷運目前本業也是虧損欸 大眾運輸本來就不是拿來賺錢
05/04 23:49, 11F

05/04 23:49, 5年前 , 12F
05/04 23:49, 12F

05/04 23:51, 5年前 , 13F
北捷好像是靠業外收入(廣告、店租)才勉強打平
05/04 23:51, 13F

05/04 23:51, 5年前 , 14F
桃園負債很少 禁得起大灑幣 謝謝指教!
05/04 23:51, 14F

05/04 23:51, 5年前 , 15F
是呀 不過吱吱聽到虧錢就會氣得跳腳 有台灣價值的例外
05/04 23:51, 15F

05/04 23:52, 5年前 , 16F
Oops
05/04 23:52, 16F

05/04 23:52, 5年前 , 17F
陳學聖 批 : 鄭文燦上任四年把桃園市府土地都快賣光了!!
05/04 23:52, 17F

05/04 23:52, 5年前 , 18F
陳學聖 批 : 鄭文燦上任四年把桃園市府土地都快賣光了!!
05/04 23:52, 18F

05/04 23:52, 5年前 , 19F
陳學聖 批 : 鄭文燦上任四年把桃園市府土地都快賣光了!!
05/04 23:52, 19F

05/04 23:55, 5年前 , 20F
其實地下化政見也是跳到現在
05/04 23:55, 20F

05/04 23:56, 5年前 , 21F
恭喜桃園將變成高雄第二
05/04 23:56, 21F

05/04 23:57, 5年前 , 22F
桃捷才一條 而且還不是桃園的都會核心 會賺錢才有鬼
05/04 23:57, 22F

05/04 23:57, 5年前 , 23F
然後那一條又不能算是桃捷..
05/04 23:57, 23F

05/04 23:58, 5年前 , 24F
桃園把老本盈餘花完了,今年初開始舉債了
05/04 23:58, 24F

05/04 23:58, 5年前 , 25F
等形成再看吧 當初木柵線也是虧爆
05/04 23:58, 25F

05/04 23:59, 5年前 , 26F
我不看好任何除了北捷以外的捷運
05/04 23:59, 26F

05/05 00:00, 5年前 , 27F
國家補助算進去 虧更大
05/05 00:00, 27F

05/05 00:00, 5年前 , 28F
05/05 00:00, 28F

05/05 00:00, 5年前 , 29F
不過認真說那條本來就不可能賺了
05/05 00:00, 29F

05/05 00:01, 5年前 , 30F
那條是給台北人用的
05/05 00:01, 30F

05/05 00:01, 5年前 , 31F
雙北路線沒有加入1280有點可惜,不然可以把人次衝上來
05/05 00:01, 31F

05/05 00:01, 5年前 , 32F
台灣很多建設不是被政治耽誤就是被政客淪為炒地皮的工
05/05 00:01, 32F

05/05 00:01, 5年前 , 33F
具 會有什麼發展ZZZZ
05/05 00:01, 33F

05/05 00:02, 5年前 , 34F
本來就是營運自主的概念 所以是盈餘
05/05 00:02, 34F

05/05 00:02, 5年前 , 35F
北捷要是把所有折舊列進去 根本不可能賺錢
05/05 00:02, 35F

05/05 00:05, 5年前 , 36F
不過機捷的每日人數有增加到每日7萬人,還算正向
05/05 00:05, 36F

05/05 00:29, 5年前 , 37F
重點是建設費完全沒算
05/05 00:29, 37F

05/05 00:31, 5年前 , 38F
我是吱吱,我並不是聽到虧錢跳腳,我當初是聽到賺錢很
05/05 00:31, 38F

05/05 00:31, 5年前 , 39F
開心好嗎
05/05 00:31, 39F

05/05 00:35, 5年前 , 40F
高捷也是虧很久才開始賺 慢慢培養運量吧
05/05 00:35, 40F

05/05 00:43, 5年前 , 41F
一開始支出較大 運量較少故累積虧損較大 106-107年已經
05/05 00:43, 41F

05/05 00:43, 5年前 , 42F
穩定獲利 還想怎樣! 發文者分明不懂還想要刻意炒作 非
05/05 00:43, 42F

05/05 00:43, 5年前 , 43F
常惡劣!!
05/05 00:43, 43F

05/05 00:46, 5年前 , 44F
台鐵地下化再不動立委跟下任市長DPP在桃園又要打回原形
05/05 00:46, 44F

05/05 00:56, 5年前 , 45F
文燦當市長,藍綠都吃飽
05/05 00:56, 45F

05/05 00:56, 5年前 , 46F
文哲當市長,藍綠都餓死
05/05 00:56, 46F

05/05 00:59, 5年前 , 47F
有盈餘就調降票價優惠民眾,建設成本都不用先回收,真的
05/05 00:59, 47F

05/05 00:59, 5年前 , 48F
很會巴結選民啊。
05/05 00:59, 48F

05/05 11:19, 5年前 , 49F
調低票價本來就智障政策 就還有人挺
05/05 11:19, 49F
genaro:轉錄至看板 Gossiping 05/05 12:32

05/05 14:28, 5年前 , 50F
台灣的門面,開久一點就有機會呀
05/05 14:28, 50F

05/05 15:40, 5年前 , 51F
桃園發大財
05/05 15:40, 51F
文章代碼(AID): #1SpRDeP8 (Hate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6 篇):
文章代碼(AID): #1SpRDeP8 (Hate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