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郭正亮:美國圍堵不了「中國製造」崛起消失

看板HatePolitics作者時間6年前 (2018/04/16 06:21), 編輯推噓1(21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承認現實往往比較困難﹐尤其是意識形態濃烈的人﹐我非常認同本文的論點﹐但 我認同的出發點是基於對大陸政治及社會制度的認識上的。 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大致分為4個階段﹕亂哄哄地全民賺錢﹐典型理論是白貓黑貓﹔ 茫茫然產業轉型﹐典型理論是摸著石頭過河﹔循序漸進的教育及科技改革﹐典型理 論是教育產業化及科技力量是第一生產力﹔注重規模經濟發展﹐典型理論是一帶一 路及中國制造2025。 在上述的前兩個階段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至今還影響著中國整個社會﹕錢有了一點﹐但 素質卻依舊進步不大。又由於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下崗工人一大片﹐因此將大家的消 費理念扭曲了﹐多存款以應不測成為大家的共識﹐內需一直拉動不了。第三個階段總 體是對的﹐但教育產業化也帶來很多負面的問題﹐有知識卻沒有素質﹐因此黑心產品 盛行。但科技大手筆的投入帶來的進步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才有可能進入現在的第 四階段。在航天、航空、新材料、AI、金融、互聯網+等領域中﹐有的在跟跑﹐有的是 並跑﹐有的更是在領跑。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和時代同步這是進步﹐ 領先世界這是對人類發展的貢獻。 30年前的64事件﹐西方大國對中國的全面封鎖至今尚未解除﹐如此的封鎖尚不能阻止 中國的進步﹐就更不用說30年後的今天了﹐因此得出美國不能簡單粗暴地圍堵中國的 發展這樣的結論是對的。沒有巴統協議﹐也許中國沒有天宮一號﹐更不可能有北鬥系 統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上海深水港的建成﹐完全是自我的知識產權﹐北鬥也一樣。什 麼竊取知識產權的話放在20年前還有點意義﹐現在估計不太有效果了。 再從中國的體制來說﹐中國現在就是一個巨大的怪獸型公司﹐可以在全國一盤棋的指 導下﹐傾一國之力攻佔一個領域﹐這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是沒法實現的。大手筆的基 建投入、大手筆的科技投入都是資本主義世界裡最難以達到的境界。規模經濟是中國 發展的一大特點﹐全世界70%以上的打火機都是產自中國﹐一次性的打火機在中國出廠 價才0.16元人民幣﹐全球誰能弄出來﹖這就是規模經濟和小作坊的區別。因此﹐美國 要想提高關稅阻止中國產品的進入﹐首先自己要有較高的生產率﹐而較高的生產率的 獲得跟規模是緊緊相連的。 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一直在螺旋上升,從蝗蟲已經上升到銳實力就是這個螺旋﹐後 面還有什麼就接著看吧。 當馬雲說讓中國重回計劃經濟時代時﹐全球很多經濟學家頭皮麻麻的﹐這個計劃真的 是有大數據支撐的計劃﹐非意識形態... ※ 引述《patrick08 (嘿嘿哈)》之銘言: : 郭正亮:美國圍堵不了「中國製造」崛起 :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選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在博鰲論壇表示「改革開放是 : 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同時宣布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 : 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四項開放新政,全球股市聞訊大漲,暫時緩和了美中貿易 : 戰隱憂。 : 習表示將「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並承諾「將相當幅度降 : 低汽車進口關稅」,這顯然是對美國訴求的直接回應。另針對知識產權保護,也表示將「 : 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川普隨即感謝 : 習「在關稅和汽車壁壘上的友好講話」,以及「在智財權和技術轉讓問題上的開明」,美 : 中貿易僵局已轉向良性對話。 :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卻認為,習近平演講並未降低美中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多數舉 : 措以前早就宣布過。香港百家戰略智庫主席劉夢熊也認為,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早就 : 做出一系列承諾,包括市場准入、消除關稅和貿易堡壘、尊重知識產權,但這些承諾大多 : 沒有兌現,「關鍵是說得到、做得到」。甚至還有人認為,中國並非無條件讓步,例如《 : 人民日報》在習演講後就發表專文,表示「中國公布的新舉措,不適用那些違反世貿規則 : ,動輒對別國發動貿易戰的國家」,不但對美國率先發動貿易戰餘恨未消,也對美國可能 : 的加碼反擊預留空間。 : 畢竟,美中貿易戰的根本原因,並不只是中國對美出超太多,或是中國市場進入障礙太高 : ,更因為美國擔心中國科技的快速崛起,已經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空前威脅。去年4月30 : 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特別301報告」,繼續將中國列入「優先觀察名單」 : ,譴責「中國侵權行為普遍,包括竊取商業機密和網路盜版猖獗」、「對外國高科技業者 : 進入市場,強制要求技術轉移,美企必須在中國開發或轉讓智慧財產給中國夥伴,而且必 : 須在當地研發」、「假借安全可控標準,要求外企揭露智財資訊,進行產品審查」等等。 : 今年3月23日,美國宣佈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500億美元關稅,即表示是「針對中國不公平 : 貿易,尤其是強迫技術轉移和侵犯智財權的部分行動」。 : 美國將中國科技崛起視為國安威脅,關鍵是中國在2015年標舉「中國製造」,揚言將以30 : 年時間,訴諸舉國之力,首先在2025年「縮小差距、重點突破」,從「製造大國」轉型為 : 「製造強國」;然後在2035年「鞏固地位、提升層次」,達到德國和日本製造水平;最終 : 在2045年「創新引領、實現跨越」,與美國並駕齊驅。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轉化 : 為軍備升級、一帶一路、南海擴張,美國越來越倍感壓力。2017年12月18日,美國公布「 : 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首度將中國和俄羅斯並列為「戰略競爭對手」,認為「中俄挑戰美 : 國實力、影響和利益,試圖侵蝕美國安全和繁榮」,開始吹響全面反攻的美國號角。 : 但美國想圍堵「中國製造」崛起,並不如想像容易。例如指控中國侵權,不管是竊取商業 : 機密或盜版猖獗,都必須舉證訴訟,才能斷定是非和估算賠償金額,但搜證查核顯然並非 : 易事。另如指控中國強迫外企「以技術轉移換取市場進入」,誠如經濟學人智庫(EIU)首 : 席經濟學家貝普帝斯特(Simon Baptist)所言:「罪魁禍首其實也包括美國公司本身, : 許多公司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寧可透過合資企業『自願』移轉技術」。 : 例如美國IBM,早在1995年就在北京中關村成立研究院,是IBM在發展中國家設立的第一個 : 研究中心,專研系統和網路、信息管理和協作、分布式計算等等。美國微軟也迅速跟進, : 1998年在北京成立亞洲研究院,專研使用者界面、網路與無線通訊、訊息處理技術等等。 : 兩家最有代表性的美國高科技企業,不約而同主動選擇中國當作亞洲研發中心,顯然具有 : 就近取材和進入市場的雙重考量,既非中國政府強迫使然,也非美國政府所能阻止。畢竟 : ,中國市場早已成為全球競爭熱點,美企如果拒絕進入,只會拱手把機會讓給日本或歐洲 : 對手。 : 更關鍵的是,即使美國訴諸高科技出口管制的瓦森納協議(Wassenaar Arrangement), : 禁止美企出售先進技術給中國,也無法阻止中國引進其他國家技術。以美國亞洲最大盟友 : 日本為例,儘管近年日中關係惡化,日本始終對華採取「政經分離」,政治交惡並未導致 : 經貿交流中斷。例如2012年8月,中國曾在20多個城市爆發保釣反日遊行,表面上高喊抵 : 制日貨,實際上卻繼續進口日本高端零組件,日商也樂於持續供應。 : 與中國政治交惡的日本尚且如此,更不要說與中國毫無瓜葛的歐洲,更不可能無限上綱跟 : 進美國要求的高科技出口管制。正如《環球時報》4月4日社評所言:「美國要讓所有國家 : 都聽它的,讓各國把美國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是完全不可能的」。 : 以美國最在意的半導體為例,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商,美國占4家,日本5家,荷蘭1家 : ,2017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高達434億美元,光是中國就占比一半以上,最大進口始終 : 以日商為主。即使是全球處理器大廠美商英特爾,也在2014年9月率先以15億美元投資中 : 國展訊母公司清華紫光,持股比例高達20%。荷商ASML專精EUV光刻機,原本在美國壓力下 : 禁止出口中國,最後也在2017年6月宣布與上海集成電路研究開發中心(ICRD)簽署合作 : 協議,設立工程師培訓中心。另如生產半導體芯片共需19種材料,日商在14種材料占有過 : 半優勢,也長期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最大進口商。 : 至於超高精度機床,美國並無頂級企業,領先全球仍是日商,中國進口機床主軸,來自日 : 本精工、SNK、日本山崎;進口加工母機,來自日本Jtket;進口全自動對刀儀,來自日本 : Metro;進口傳動部件,來自日本HDS;進口雙刀塔車床,來自日本大隈;進口發動機加工 : 設備,來自日本松浦機械。 : 另如工業機器人,全球前四大廠商依序為日本Fanuc、安川電機、瑞典ABB、德國Kuka,無 : 一是美國企業。軸承生產商也類似,都是日本、瑞典、德國天下,美企也無從置喙。全球 : 頂尖精密儀器廠商,美國有10家,日本6家,德國4家,英國2家,也並非美國所能壟斷。 : 另如美國儘管有世界第一的工程器械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但日本小松也位居 : 第二,2016年中國大力發展基礎建設,就讓日本小松股價同比暴漲97%,美商卡特彼勒自 : 然也不願落居人後。 : 另如炭纖維、特殊鋼材、光學、發電用燃氣機輪、全成型電腦橫機、脫銷催化裝置、熱轉 : 化處理設備、高端光纜、工業幫浦、海水淡化、廢水利用設備等技術,中國進口也都以日 : 德企業為主,並非製造業陷入空洞化的美國。 : 中國從外資設廠和進口技術,加上政府有計劃培育本土企業,終於累積出幾個傲視全球的 : 高科技產業,例如高鐵、通訊、核電、電商等等,崛起過程大多與美國無關。以中車為例 : ,儘管早期技術來自日歐,但在政府全力支持下,不但技術趕超日歐,近幾年還和日本新 : 幹線不斷對決東南亞。2017年中車所屬青島四方,甚至還贏得芝加哥846輛、總金額13億 : 美元地鐵標案,讓美國大感驚奇。 : 另如核電工業,中國合作對象包括法國、俄羅斯、美國,但始終以法國為主。2016年9月 : ,中國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EDF)共同出資,在英國興建高達180億英鎊的欣克利角 : 核電廠,也成為中國核電反向出口先進國家的首例。 : 至於2017年5月完成首航的中國C919大型客機,最核心發動機來自美法合資的CFM國際,引 : 擎吊艙和推力反向器來自美商Nexcelle,輪胎來自法國米其林。儘管首航國產化比例只有 : 50%,但由於在上海完成設計和總裝,預計在2025年國產率可以提高到90%。美法廠商所以 : 樂於提供技術,也是因為中國政府全力支持,內需市場太過誘人,光是完成首飛第一個月 : ,C919客機已經得到23家客戶、總共570架訂單。這個全新的中國客機市場版圖,外商怎 : 可能輕言放棄? : 總之,儘管美國將「中國製造」崛起視為空前威脅,但美國既無法阻止美企赴華投資,也 : 無法阻止美企「自願」以技術換取中國市場,更無從阻止日本和歐洲出口技術給中國,一 : 再知其不可而為之,恐怕只會招來更多挫折而已。 -- The United States rejects any calls for Taiwan independence --Barack Hussein Obam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1.6.40.19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523830866.A.73D.html

04/16 07:39, , 1F
ㄏㄏ是海南島電子報,根本87邏輯,我給-87分
04/16 07:39, 1F

04/16 08:08, , 2F
科技的發展會改變制度實行的環境和條件 以前沒成功
04/16 08:08, 2F

04/16 08:08, , 3F
的 現在有機會成功
04/16 08:08, 3F

04/16 08:49, , 4F
一樓台獨泡泡心破了?
04/16 08:49, 4F
文章代碼(AID): #1Qqz1ISz (Hate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6 篇):
文章代碼(AID): #1Qqz1ISz (Hate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