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周成功觀點:浩鼎新藥─ 一個國王新衣的消失

看板HatePolitics作者時間8年前 (2016/03/05 21:56), 編輯推噓1(106)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qqmaybenot (qq)》之銘言: : 周成功觀點:浩鼎新藥─ 一個國王新衣的再現 : 轉錄自風傳媒 : 周成功 2016年03月04日 07:00 : 浩鼎日前公布抗乳癌新藥OBI-822臨床實驗的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療效,引起了一陣 : 小的風波。對這樣的結果,浩鼎董事長張念慈的回應是「跌破眼鏡的成功」!而研發合 : OBI-822技術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說,就疫苗角度來看,成效良好。於是出現一個無 : 能解讀的說法:「科學上的成功,法規上的失敗」! : OBI-822臨床實驗的失敗,對熟悉癌症免疫療法的人來說並不意外。因為它背後免疫學 : 基礎並不紮實,而公開提供的實驗証据也很有限而且不完整。因此浩鼎其有責任在這個 : 件的科學背景上,對社會大眾作更清楚的說明。 : 目前發展癌症免疫療法有三個方向。一是針對癌細胞表面接受生長因子的受體,研發阻 : 性的抗体。這些抗体阻斷了癌細胞接受生長因子的訊號,因此無法生長而達到療效;像 : 療乳癌的賀癌平或是治療大腸癌的C-225都屬於這一种類型。其次是癌細胞會想辦法抑 : 身體的免疫系統。我們可以同樣地用抗體來阻斷癌細胞的抑制訊號,讓被壓抑的免疫系 : 重新啟動,去消滅體內的癌細胞。去年唐獎得主所發展出的PD1和CTLA4就屬於這一類型 : 藥。第三種就是針對癌細胞特有的抗原作成疫苗,去刺激免疫系統來消滅帶有這些抗原 : 癌細胞。像治療因HPV感染的子宮頸癌的HPV疫苗即是。OBI-822基本上是屬於這一類的 : 療性疫苗。那麼OBI-822究竟有什麼樣的問題呢? : 治療性疫苗通常是蛋白質,它在身體裡除了誘發特定抗体外,更重要的是還要能誘發特 : 毒殺T細胞。一般認為這些特定的毒殺T細胞,是消滅帶有這些抗原的癌細胞最重要的 : 器。OBI-822是許多癌細胞都有的抗原,但它不是蛋白質而是醣類分子。 : OBI-822 Mechanism of Action from Gus Adapon on Vimeo. : 過去免疫學研究都知道,醣類分子非常不容易誘發高親和力的抗体,需要加入特別的佐 : 才行。至於醣類分子誘發特定毒殺T細胞,至今似乎還沒有人成功過!不能誘發特定毒 : T細胞的疫苗,是不太可能有治療癌症的效果!因此OBI-822能在病人身上產生抗体並 : 意外,而OBI-822在癌細胞表面的功能,似乎也與癌細胞接受生長訊號無關,因此它的 : 体也用不上第一類免疫療法的原理。 : 最後一項的可能性就是利用血液中的補体蛋白去殺被抗體認識的癌細胞。翁啟惠院長實 : 室的確証明過,在試管中OBI-822的抗體加上補體蛋白有殺癌細胞的能力。但是到今天 : 止,我們沒有看到OBI-822在動物體內,除了產生抗體外,還有任何其他免疫反應的報 : ,包括最關鍵的:它是否能誘發特定的毒殺T細胞?而身體會產生抗體,但無抵禦功能 : 例子比比皆是,像過去無數失敗的愛滋疫苗,都會產生抗體卻亳無保護效果。 : 當然生物醫學研究的領域中,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事,不表示未來就永遠無法突破。但沒 : 証明OBI-822在動物体內對癌細胞有療效,就向社會大眾籌集巨資,直接用在病人身上 : 臨床實驗,只能用豪賭兩字形容。事後翁啟惠或是張念慈的說辭也都脫離了學術專業的 : 位。 : 六年前我發表過一篇評論針對翁啟惠院長所規劃的「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在結尾時 : 我說:當國王穿上看不見的新衣上街時,絕大多數人的心態是明哲保身,作一個沉默的 : 觀者者,當然也會有少數人跟在後面湊熱鬧,只有那個小孩,會無知而天真地說出心中 : 疑惑。我選擇了作那個小孩。顯然這段話仍適用於今日。 : *作者為陽明大學退休教授 : http://www.storm.mg/article/84065 哪個正經的生技公司不是在科技成熟前就開公司的? 你以為學界有那個經費去做研發嗎? 難道生技公司就保證產品一定會成功 能上市? 拜託 周老師你當年的papers有每篇都上C N S嗎? 既然沒有 該不該怪你騙國科會經費 虛 耗人民的稅金? 一樣嘛 買股票願賭願輸 如果開公司穩賺不賠那何必上市募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0.187.71.17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457186214.A.3CD.html

03/05 21:59, , 1F
這篇中肯
03/05 21:59, 1F

03/05 22:00, , 2F
是啊 像大部分人一樣低調不吭聲 明哲保身 看戲就好
03/05 22:00, 2F

03/05 22:01, , 3F
近十多年的發展 台灣生技恐怕學術 業界都落空
03/05 22:01, 3F

03/05 22:01, , 4F
所謂學術期刊可信度更低 科幻小說罷了
03/05 22:01, 4F

03/05 22:10, , 5F
重點是解盲前六千多張借券空單有沒有內線交易的嫌疑?
03/05 22:10, 5F

03/06 08:45, , 6F
開公司跟公開募資是不一樣的
03/06 08:45, 6F

03/06 08:48, , 7F
只能說很多投資人不知道研發新藥的公司的風險到底多高
03/06 08:48, 7F
文章代碼(AID): #1MskMcFD (Hate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skMcFD (Hate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