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死亡+5創新高都沒打疫苗!2人吃口服藥莫納皮拉韋仍死亡

看板Gossiping作者 (amphibia)時間2年前 (2022/05/03 18:20), 2年前編輯推噓15(17219)
留言38則, 24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3/6 (看更多)
※ 引述《meiyouo (開洋葷)》之銘言: : 三立 : 死亡+5創新高都沒打疫苗!2人吃口服藥莫納皮拉韋仍死亡 :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 本土疫情今(3)日新增2萬3102例,首次單日突破2萬例;病例數激增,死亡個案也突破疫 : 情新高,今日新增5例死亡個案,都是沒有打疫苗的老人家,分別為4男1女,當中兩人使 : 用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 : 國內本土個案單日首破2萬例;死亡個案也創新高,今日新增7例重症患者中,有5例重症 : 死亡個案。 :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5位死亡個案均為70歲到90多歲的長者,都沒有打 : 過疫苗,分別為4男1女,當中兩人有使用默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羅一鈞表示,默 : 沙東口服藥「莫納皮拉韋」輕症無症狀,高風險使用,作為後續預防,多半是因為有使用 : 鼻胃管,與輝瑞藥Paxlovid相比,可做懸浮液,供管灌民眾使用,因此這些長者沒有使用 : 輝瑞口服藥。 : 患者分別為: : 90多歲男,沒有打過疫苗,為中風長期臥床者,因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使用莫納皮拉 : 韋等藥物。 : 80多歲女,沒有打過疫苗,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長期臥床者,因新冠 : 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於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病情惡化急救無效。 : 80多歲男,沒有打過疫苗,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因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使用高流量 : 氧氣鼻管,但未插管使用呼吸器,也有使用莫納皮拉韋等藥物。 : 70多歲男,沒有打過疫苗,有神經系統疾病,染新冠肺炎也有癲癇,獨居意識不清送醫採 : 檢確診,在加護病房使用過呼吸器。 : 70多歲男,沒有打過疫苗,有糖尿病,因新冠病毒感染,出現敗血性休克、心肌梗塞,在 : 家中突然意識改變送醫,急救無效,是在到院後採檢確診。 : 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目前中症個案為258例,發生率0.21%;重症42人,發生率0.03%, : 累計解隔73人。輕症或無症狀者有12萬4408人,發生率99.76%。 : https://pse.is/45sumc 很遺憾的,承如之前有人所預估的,死亡的高峰會比疫情爆發慢一段時間 我完全可以理解這五個人不打疫苗的原因,因為每天門診都是這些病人跟家屬 這些所謂的確診後的高風險病人,往往也是疫苗接種後,出現副作用的高風險病人 原本我也是站在鼓勵接種的立場,花費許多時間跟病人/家屬解釋各學會的建議 但推行一段時間之後,開始有家屬來門診來開立乙診,要做行政相驗之用 (因為不是在醫院過逝,不能開死診) 當然,這些老病人,就是所謂的「本來就有病」的人,而且還很多慢性病~ 然而自從修法後,要認定是疫苗的副作用就困難很多了,要有強烈證據與相關性 這些體弱多病的老人家,可想而知是非常困難的。 這其實是很弔詭的,大家都知道,俗話說: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因為民眾是醫療弱勢,所以絕大部份的醫療爭議事件,都是要醫療方証明自己沒有疏失 同樣的道理,民眾面對疫苗這種新的治療,在醫界沒有多年使用經驗的情況下, 要證明有沒有關係,其實也相對困難~ 要是老人家的家屬之間有不同的意思,就更麻煩了, 如果決定不打疫苗最後確診死掉,大家也許還會認為就倒楣遇到了, 或怪那個傳給家人的、或一起怪那個造成台灣失守的人 但是如果某人說服大家讓長輩打疫苗,結果打完疫苗出事了, 那這個家屬大概可能會被其他家人嘴一輩子「都是○○○叫阿爸去打疫苗,我就說……」 這種「作為」而有遺憾,往往比「不作為」而有遺憾的壓力更大 比如病人快不行了,大家同意不插管(不作為)比較容易, 但插管後要拔管(作為),大家就更難有共識了 所以後來我都直接講:打有打的好處,但也有打的風險,不打有不打的風險 目前的證據到哪邊,家人一起討論好,如果有決定了,最後不論如何也不要怪任何人 真的沒有共識,就讓老人家自己決定,或看有信上帝還是太上老君的,去問一下也好 (根據經驗,佛祖祂們比較不會被怪到) 臨床上這些老人家的家屬並不是不關心病人、所以不讓老人打疫苗,而是有太多的擔憂。 所以坦白說,許多台灣限制要打幾劑疫苗才能○○○的,其實個人是不太贊成的 因為臨床上真的有些人就不適合打疫苗,而目前也顯示打疫苗並不代表就不會感染 或傳染給別人 回到這些不幸過逝的重症患者身上,台灣還在指數增加的早期,死亡人數也還在個位數/天 但這些重症的病人,就算他們沒有打疫苗,是否就沒有減少他們變成重症的機會? 應該是值得指揮中心討論的,現在不是2020年了,除了疫苗之外,也已經有治療的藥物 就算版上前面很多鄉民指出的,藥物不是等到變嚴重了,再來讓主管機關恩准特許使用 台灣既然號稱有足夠的治療藥物,實際使用的量與流程,應該是很有討論的空間 雖然藥物不是萬能,早期藥物治療可以減少90%的住院/死亡,但也不是100% 但早期治療的效果,一定是比兵敗如山倒再來使用,有效得多。 看新聞的敘述,這5個死亡的病人,只有2個人接受過專門的藥物治療,也都是可以討論的 當然,當台灣如果像歐美有20-30%的人確診時,原本會因為心臟病、中風、癌症過逝的 也會有許多同時也是確診者,這些人即使給予抗病毒的藥物,大概也無法救回一命 但機會總是在那裡,藥也進來台灣了,能多救一個人,也少一個家庭的遺憾~ (當然,如果是長期顧臥床顧到很累的……就另當別論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2.53.1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51573234.A.BB3.html

05/03 18:22, 2年前 , 1F
中風臥床你們也去害人家
05/03 18:22, 1F

05/03 18:23, 2年前 , 2F
所以沒有選擇偏誤?
05/03 18:23, 2F

05/03 18:29, 2年前 , 3F
本來就有病 看你要不要賭而已
05/03 18:29, 3F

05/03 18:29, 2年前 , 4F
多說也無用,號稱藥物足夠,也只是號稱。
05/03 18:29, 4F

05/03 18:30, 2年前 , 5F
客家指揮中心,你敢信?從bnt/快篩/口服藥,
05/03 18:30, 5F

05/03 18:30, 2年前 , 6F
處處疑點
05/03 18:30, 6F

05/03 18:30, 2年前 , 7F
工三小?
05/03 18:30, 7F

05/03 18:33, 2年前 , 8F
已經重症了吃啥口服藥
05/03 18:33, 8F
逝者已矣,重症了當然很難救,接下來總可以討論如何減少大量的輕症變重症吧 ※ 編輯: AMPHIBIA (111.242.53.182 臺灣), 05/03/2022 18:34:51

05/03 18:38, 2年前 , 9F
我是說治療開藥的人拉.
05/03 18:38, 9F

05/03 18:39, 2年前 , 10F
QQ
05/03 18:39, 10F

05/03 18:44, 2年前 , 11F
QQ
05/03 18:44, 11F

05/03 19:03, 2年前 , 12F
原po是個好醫師
05/03 19:03, 12F

05/03 19:04, 2年前 , 13F
推,一條人命一個家庭,能救多少是多少
05/03 19:04, 13F

05/03 19:23, 2年前 , 14F
05/03 19:23, 14F

05/03 19:35, 2年前 , 15F
推個 QQ
05/03 19:35, 15F

05/03 19:43, 2年前 , 16F
05/03 19:43, 16F

05/03 19:47, 2年前 , 17F
05/03 19:47, 17F

05/03 19:48, 2年前 , 18F
垃圾政客才不會跟妳討論! 只想賺?
05/03 19:48, 18F

05/03 19:52, 2年前 , 19F
05/03 19:52, 19F

05/03 19:53, 2年前 , 20F
把疫苗風險過度放大不想打,寧願得了病毒再
05/03 19:53, 20F

05/03 19:56, 2年前 , 21F
醫師的責任除了理解病人以外,還要找到讓病
05/03 19:56, 21F

05/03 20:20, 2年前 , 22F
感謝有醫生不是站在鼓吹打疫苗的立場而
05/03 20:20, 22F

05/03 20:20, 2年前 , 23F
能說說現實的無奈
05/03 20:20, 23F

05/03 20:30, 2年前 , 24F
05/03 20:30, 24F

05/03 20:36, 2年前 , 25F
伊維菌素 維生素D 鋅等等 可惜被打壓
05/03 20:36, 25F

05/03 20:37, 2年前 , 26F
伊甚至具有預防效果 哀 悲哀的世界
05/03 20:37, 26F

05/03 20:53, 2年前 , 27F
只要死的速度夠快,我都無所謂,笑死
05/03 20:53, 27F

05/03 20:58, 2年前 , 28F
打疫苗死了=打疫苗確診死了=本來就有病
05/03 20:58, 28F

05/03 21:12, 2年前 , 29F
這看下來 政府應該要推行減醣飲食
05/03 21:12, 29F

05/03 21:12, 2年前 , 30F
不過這快利益也很大
05/03 21:12, 30F

05/03 21:13, 2年前 , 31F
我家兩老也是三高慢性病 醫師建議不打也好
05/03 21:13, 31F

05/03 21:14, 2年前 , 32F
原本沒有很擔心 但現在一放推 擔心也沒用
05/03 21:14, 32F

05/03 23:45, 2年前 , 33F
我減醣4個月了,真的身體變好了,體重93
05/03 23:45, 33F

05/03 23:45, 2年前 , 34F
到78,沒試以前沒辦法想像,就單純少吃
05/03 23:45, 34F

05/03 23:45, 2年前 , 35F
一餐跟少吃澱粉不吃糖,就能在中年恢復2
05/03 23:45, 35F

05/03 23:45, 2年前 , 36F
0幾歲時的身體狀況,妙極
05/03 23:45, 36F

05/04 00:56, 2年前 , 37F
推 真的依據自身專業和實際現況所做的客
05/04 00:56, 37F

05/04 00:56, 2年前 , 38F
觀分析
05/04 00:56, 38F
文章代碼(AID): #1YSG7okp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YSG7okp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