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本研究:Omicron感染者年輕人後遺症較重

看板Gossiping作者 (妹)時間2年前 (2022/04/23 17:46), 編輯推噓34(43955)
留言107則, 71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1.媒體來源: 中央廣播電台國際新聞 2.記者署名: 時間:2022-04-22 09:47新聞引據:撰稿編輯:鍾錦隆 3.完整新聞標題: 日本研究:Omicron感染者 年輕人後遺症較重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static.rti.org.tw/assets/thumbnails/2022/02/08/cab6e18f253440a13ebb516f988f94fc.JPG
日經中文網今天(22日)報導,隨著新冠變異毒株Omicron造成的感染人數猛增,恢復後留有後遺症的人可能增加。到醫療機構就診的後遺症患者,存在乏力及氣喘等跟以往毒株一樣的症狀,但呈現出年輕人症狀較重的傾向。還出現了回歸職場後撐不住而不得不停職的情況,兼顧工作和治療似乎也成為課題。 年輕人受嚴重症狀困擾增多 據擁有新冠後遺症專科門診的東京診所Hirahata clinic介紹,今年1至3月前往就診的感染Omicron的258名患者當中,30至39歲的最多,佔29%。其次是20至29歲以及40至49歲,均佔24%。 從嚴重程度來看,一週必須休息一半時間以上的重症病例,也是30至39歲的最多,達到30%。 截至2021年底,到該診所就診的患者當中,不論是按年齡來看,還是按嚴重程度來看,都是40至49歲的人數最多。關於Omicron的後遺症,該診所的平畑光一院長指出「年輕人受到嚴重症狀困擾的情況變多了」。 患者:腦子中有霧一樣 恍恍惚惚 東京都澀谷區的一名27歲的男性服裝店店員,在3月中旬感染了新冠。大約1周後,症狀好轉,他3天後重新開始工作,不久就出現了強烈的乏力感。 就像腦子中有霧一樣,恍恍惚惚,到後遺症門診就診後才知道這是典型症狀「腦霧(brain fog)」。醫生建議他工作時要間歇地休息。 影響工作程度 超乎預期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冠後遺症的定義是「至少持續2個月以上,並且無法解釋為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狀」。新冠後遺症有乏力、氣喘、頭痛、脫髮等多種症狀。Omicron後遺症也和此前的症狀一樣,但據悉影響到工作的案例較多。 據平畑院長介紹,在就診的患者中,在有工作的情況下,因感染Omicron而被迫停職的比例超過5成,高於此前的4成左右。 今年2月開設新冠後遺症專科門診的東京血管外科診所的醫生榊原直樹建議,「有的人很著急地恢復了全職工作,結果造成症狀反覆。重返崗位時,剛開始應該縮短工作時間,節奏很重要」。 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2021年10月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約4名新冠感染者中就有1人回答稱,半年後仍有後遺症症狀。但該項調查的對象人數約為500人,目前為止還沒有過大規模調查結果,新冠後遺症的情況尚未完全查明。 後遺症治療費用 個人承擔 而且,後遺症的發病原理也不清楚,缺少明確的治療方法。雖然新冠治療費用會按照日本傳染病法,由中央政府承擔,但後遺症的治療費用需要個人承擔。原因是「不存在把症狀傳染給其他患者的可能性,很難與其他疾病的後遺症區分對待」。 新冠疫情下經濟活動正在逐步恢復,預計今後新冠後遺症患者可能會增多。如果後遺症長期持續,將會面臨邊工作邊繼續治療的情況。 日本東北大學研究所公共衛生學教授小坂健指出,「由於之前感染新冠而請假休息了一段時間等原因,即使有後遺症也會硬撐著努力工作的人不在少數」。他表示,「周圍的人要對這些人給予更多的理解,需要建立職場或學校提供關懷的體制,讓患者回到工作崗位後也能有時間進行治療,地方也需要建立諮詢體制」。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需放媒體原始連結,不可用轉載媒體連結: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30744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68.97.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50707185.A.4D9.html

04/23 17:46, 2年前 , 1F
恐慌仔來了。 有政府 好安心。怕什麼。
04/23 17:46, 1F

04/23 17:47, 2年前 , 2F
全世界只剩中國
04/23 17:47, 2F

04/23 17:47, 2年前 , 3F
先研究GG有沒有後遺症
04/23 17:47, 3F

04/23 17:47, 2年前 , 4F
還一堆人要共存ㄇ
04/23 17:47, 4F

04/23 17:47, 2年前 , 5F
台灣人體質佳 慢性病多 不怕後遺症
04/23 17:47, 5F

04/23 17:47, 2年前 , 6F
我們有黨
04/23 17:47, 6F

04/23 17:48, 2年前 , 7F
這篇數據我看過...不是較重,而是年輕人
04/23 17:48, 7F

04/23 17:48, 2年前 , 8F
的人數較先前幾波高
04/23 17:48, 8F

04/23 17:48, 2年前 , 9F
台灣有清冠一號,怕什麼
04/23 17:48, 9F

04/23 17:49, 2年前 , 10F
而諮詢後遺症的人數也跟確診人數有關(這
04/23 17:49, 10F

04/23 17:49, 2年前 , 11F
波疫情年輕人佔比也較高)
04/23 17:49, 11F

04/23 17:50, 2年前 , 12F
快傳給某專家醫師看......但他可能只會說
04/23 17:50, 12F

04/23 17:50, 2年前 , 13F
少數,唉
04/23 17:50, 13F

04/23 17:51, 2年前 , 14F
幾十萬分之258?
04/23 17:51, 14F

04/23 17:51, 2年前 , 15F
2021年10月主流是delta吧?又在製造恐慌
04/23 17:51, 15F

04/23 17:52, 2年前 , 16F
雞雞沒縮短台灣人不會在乎
04/23 17:52, 16F

04/23 17:53, 2年前 , 17F
前面有鄉民推文說他感染痊癒後還是一
04/23 17:53, 17F

04/23 17:53, 2年前 , 18F
直疲倦感,另一位說一直咳嗽沒好
04/23 17:53, 18F

04/23 17:54, 2年前 , 19F
https://reurl.cc/n10MQ6 這篇資料比較
04/23 17:54, 19F

04/23 17:54, 2年前 , 20F
詳細
04/23 17:54, 20F

04/23 17:54, 2年前 , 21F
太好了,工作半天,全部的人都一起啊
04/23 17:54, 21F

04/23 17:54, 2年前 , 22F
小感冒而已 在那叫什麼
04/23 17:54, 22F

04/23 17:55, 2年前 , 23F
某樓,內文就寫今年1~3月的Omicron患
04/23 17:55, 23F

04/23 17:55, 2年前 , 24F
者了
04/23 17:55, 24F

04/23 17:55, 2年前 , 25F
不夠努力話一堆
04/23 17:55, 25F

04/23 17:55, 2年前 , 26F
台灣人都加班到腦殘了還怕啥腦霧
04/23 17:55, 26F

04/23 17:56, 2年前 , 27F
後遺症的定義是3個月後依然有症狀,因
04/23 17:56, 27F

04/23 17:56, 2年前 , 28F
此更多的數據還要再一陣子才會出來
04/23 17:56, 28F

04/23 17:56, 2年前 , 29F
後遺症求診也不一定真的就是後遺症,但
04/23 17:56, 29F

04/23 17:56, 2年前 , 30F
求診人數也是一個指標
04/23 17:56, 30F

04/23 17:56, 2年前 , 31F
還好我老了:)
04/23 17:56, 31F

04/23 17:57, 2年前 , 32F
一直說要參考國外,人家就說有後遺症
04/23 17:57, 32F

04/23 17:57, 2年前 , 33F
加班到腦殘了還怕啥腦霧 笑死
04/23 17:57, 33F

04/23 17:57, 2年前 , 34F
又不參考==
04/23 17:57, 34F

04/23 17:57, 2年前 , 35F
還不如擔心交通安全
04/23 17:57, 35F

04/23 17:59, 2年前 , 36F
塔綠班沒染疫也是腦霧
04/23 17:59, 36F

04/23 18:00, 2年前 , 37F
塔綠班:本來就有病 喜迎大共存
04/23 18:00, 37F

04/23 18:00, 2年前 , 38F
中國拼命封就是知道確診後遺症很可怕
04/23 18:00, 38F

04/23 18:00, 2年前 , 39F
你只在意有/沒有?而不是類型、程度跟
04/23 18:00, 39F
還有 28 則推文
04/23 18:29, 2年前 , 68F
喪屍化
04/23 18:29, 68F

04/23 18:32, 2年前 , 69F
台灣高官有沒有腦霧都差不多吧?
04/23 18:32, 69F

04/23 18:33, 2年前 , 70F
勞工都有病在日本成立囉?
04/23 18:33, 70F

04/23 18:36, 2年前 , 71F
又是七年級倒楣了
04/23 18:36, 71F

04/23 18:38, 2年前 , 72F
找到原文了 後遺症就是有機率疲勞感 然後
04/23 18:38, 72F

04/23 18:38, 2年前 , 73F
這個中文新聞把從2020年的後遺症放進來一
04/23 18:38, 73F

04/23 18:38, 2年前 , 74F
起講製造恐慌 笑死
04/23 18:38, 74F

04/23 18:38, 2年前 , 75F

04/23 18:39, 2年前 , 76F
04/23 18:39, 76F

04/23 18:40, 2年前 , 77F
而且再怎麼說,現在並不是有得選擇的狀況==
04/23 18:40, 77F

04/23 18:40, 2年前 , 78F
清零仔:萬歲!
04/23 18:40, 78F

04/23 18:40, 2年前 , 79F
會陽痿
04/23 18:40, 79F

04/23 18:44, 2年前 , 80F
台灣媒體484怕台灣和支那不同步鎖國?世
04/23 18:44, 80F

04/23 18:44, 2年前 , 81F
界剩支那鎖國真的很孤單呢
04/23 18:44, 81F

04/23 18:44, 2年前 , 82F
完了完了 我太年輕了
04/23 18:44, 82F

04/23 18:48, 2年前 , 83F
04/23 18:48, 83F

04/23 18:48, 2年前 , 84F
是日本原文吧,標題オミクロン就是Om
04/23 18:48, 84F

04/23 18:48, 2年前 , 85F
icron
04/23 18:48, 85F

04/23 18:51, 2年前 , 86F
從這研究清楚知道DPP從2016就確診了
04/23 18:51, 86F

04/23 18:53, 2年前 , 87F
@eti 你那篇文章內圖案的製表日期是2021
04/23 18:53, 87F

04/23 18:53, 2年前 , 88F
年 統計資料也超過一年. 而一年前還沒有o
04/23 18:53, 88F

04/23 18:54, 2年前 , 89F
micron. 而且引述作者也和這篇中文內的不
04/23 18:54, 89F

04/23 18:54, 2年前 , 90F
同, 或可視為從原始株開始的後遺症
04/23 18:54, 90F

04/23 19:02, 2年前 , 91F
放心啦 台灣不會有
04/23 19:02, 91F

04/23 19:03, 2年前 , 92F
一堆無症 囂張的咧
04/23 19:03, 92F

04/23 19:05, 2年前 , 93F
台灣輕症無症狀超過99.5%怕三小
04/23 19:05, 93F

04/23 19:11, 2年前 , 94F
還好台灣中老年人多,嘻嘻!
04/23 19:11, 94F

04/23 19:13, 2年前 , 95F
台灣連肺炎都沒了!有些確診無症狀你
04/23 19:13, 95F

04/23 19:13, 2年前 , 96F
要他去醫院玩14天嗎?
04/23 19:13, 96F

04/23 19:28, 2年前 , 97F
幹 誤導啦 我大東亞共榮圈 日本研究
04/23 19:28, 97F

04/23 19:37, 2年前 , 98F
恐慌仔大高潮
04/23 19:37, 98F

04/23 19:42, 2年前 , 99F
講腦霧就是集體失智,台灣媒體當時報導一
04/23 19:42, 99F

04/23 19:42, 2年前 , 100F
整天之後就完全噤聲了,還在腦霧
04/23 19:42, 100F

04/23 21:18, 2年前 , 101F

04/23 21:59, 2年前 , 102F
身體是自己的,憑什麼一窩蜂去染疫?
04/23 21:59, 102F

04/23 22:59, 2年前 , 103F
共蠢仔連這些都不知道只想共蠢
04/23 22:59, 103F

04/23 23:06, 2年前 , 104F
疫苗廠放出來的假消息喔
04/23 23:06, 104F

04/23 23:42, 2年前 , 105F
在那叫什麼?
04/23 23:42, 105F

04/24 00:08, 2年前 , 106F
恐慌仔表示竊喜暗爽
04/24 00:08, 106F

04/24 09:34, 2年前 , 107F
記住那些之前喊要共存的ID
04/24 09:34, 107F
文章代碼(AID): #1YOyhnJP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