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1949年後落成的最美建築?

看板Gossiping作者 (Formosan)時間4年前 (2019/11/04 15:05), 編輯推噓6(7118)
留言26則, 9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因為之前寫過相關報告,這邊幫忙補充說明一下 ※ 引述《moslaa (萬變蛾)》之銘言: : 所以如果要談1949以降的台灣最美建築, : 我希望鄉民們要先理解一件事情: : 1949(嚴格說是1930)以降的國際建築風潮是"現代主義",不太喜歡繁複的古典妝飾, 什麼是「現代主義(Modernism)」的建築呢? 就是一種講究幾何切割、要求空間必須妥善利用、同時排斥裝飾性物件的建築風格。 這種建築風格大興於戰後,在講求實用性得同時撻伐奢華與浪費,亦是對於過去復古主義 與追求形式的反動浪潮,強調「建築」就是要有「建築」的功能。 也因此,在追求最大功利性的心態下,這種標準、可預測、可計量、有效率生產的「水泥 方塊」、「水泥平台」的建築被大量生產,台灣自然也不例外。 當我們在讚揚十八世紀末期的木造或是洋風建築,然後批評這批戰後的建築物有多麼「醜 」、有多麼「華國美學」時,如果沒有考量完工當下的主流風格,只抱持著「貴古賤今」 的想法其實是很狹隘的。 即使光、平、簡、禿的「水泥方塊」隨著二十世紀末期「後現代主義」逐漸取代「現代主 義」後消失殆盡,但在 1960 年代左右的時空背景下,這種的建築風格其實並不醜,甚至 可以說是當年的國際主流風格,因為當時的審美觀就是喜歡這樣https://i.imgur.com/td9lI8e.png
: 所以如果你堅持美的標準就是總統府的英式風格,或台北賓館的法式風格, : 那下面你不用看了, : 因為1949以後不會有建築大師還願意搞這這種古典但過時的風格, : 就算到日本也一樣。 舉日本的車站為例,關於戰前戰後的建築美學,鐵道版已經戰過很多次了: 1908 - 1951 之間的北海道札幌駅 https://i.imgur.com/iXIW1hR.jpg
國鐵時代的北海道札幌駅 https://i.imgur.com/SPQvlNp.jpg
------------------------------------------------------------------------------ 1894 - 1945 之間的宮城県仙台駅 https://i.imgur.com/NmS5rSd.jpg
國鐵時代的宮城県仙台駅 https://i.imgur.com/0dLynNr.jpg
------------------------------------------------------------------------------ 1902 - 1945 之間的栃木県宇都宮駅 https://i.imgur.com/A6ZlzNV.jpg
國鐵時代的栃木県宇都宮駅 https://i.imgur.com/5RIvdXL.jpg
------------------------------------------------------------------------------ 1892-1937 之間的愛知県名古屋駅 https://i.imgur.com/6aiUMH7.jpg
國鐵時代的愛知県名古屋駅 https://i.imgur.com/CGJrc59.jpg
------------------------------------------------------------------------------ 不如說像是東京車站這種辰野式風格(舊台中火車站亦是這種)保留下來的才是少數。 : 如果鄉民們願意接受現代主義建築(更保守地說,非古典風格)也是一種美, : 那麼我們就可以開始看看1949以降還不錯的建築,或可視為中華民國美學? : 以下推薦我自己欣賞的,或特別重要的 : 王大閎 : 這位大師在台灣最有名的作品應是國父紀念館, : 可惜我個人並不欣賞這種把裙擺拉起來,秀大家看內褲的風格。 這邊有個很有趣的時空背景,在 1960 年代末期,中共發動文化大革命,當時的國民政府 為強調自己才是「正統中華」,遂要求全台上下一同展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和共產 黨做出區分。 使得曾經設計過「國父紀念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競圖原案」、有「黨的御用設計師」 名號的「王大閎」風格也被大量使用在公共建築當中。 當然,設計師本人或許尚能維持質感,但在這段期間當中,這種風格被非設計體系出生、 只是一昧摹仿的工程單位大量應用在市容當中,一時之間,仿中國北方式、或是宮殿式的 建築拔地而起,台北車站就是一個例子。 我並不是要幫華國美學的設計概念護航,而是當今被嘲笑為「華國美學」的各種建築,其 根本原因絕對不是建築風格所致,如果動不動就將其將其歸因於建築本體,認為「剷平、 然後重蓋就能夠變得漂亮」是完全不客觀的評論。 ------------------------------------------------------------------------------ 看看當時的人見到什麼吧。 「… 在十月移交的時候,火車車輛雖然陳舊,但還是完整的。如今我們發現在中國人經 營之下,基隆與高雄之間,每日只有一班火車聯繫。 基隆火車站非常髒亂,擠滿了骯髒的中國兵,他們因為沒有較好的棲身處,便整夜都閒待 在火車站。當火車開進來時,人們爭先恐後,擠上車廂。當人群向前瘋狂推擠的時候,有 人將行李和小孩從窗戶丟進車裡,隨後大人也跟著兇猛地擠上去佔位子。 我們總算勉強找到座位,開始漫長而緩慢的行程。從破了的窗口吹入正月冷冽的寒風,座 椅的絨布已被割破,而且明顯地可以看出,車廂已有好幾星期沒有清掃過了。 這就是「中國的台灣」,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日本的台灣」。我們一生沒有看過 這樣骯髒混亂的火車。…」 ──彭明敏(1995),記於 1946 年 1 月 2 日,《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 正如同彭明敏在 1946 年 1 月初所記,當時的基隆火車站仍是日本時期留下的磚木歐式風 格建築,卻在台灣治權移交不到一年裡便成為了「髒亂」的火車站。 也因此,原本再怎麼完整保存的火車站,到了戰後都成為悲劇的「華國美學」。 ------------------------------------------------------------------------------ 1970 年代的中壢火車站 https://i.imgur.com/x778Cuk.jpg
現在的中壢火車站 http://i.imgur.com/JAXUSSy.jpg
以中壢火車站為例,1970 年代甫完工的中壢車站其實是個非常有現代感的建築,怎料隨著 站前毫無都市規劃的任意開發、隨便的頂樓加蓋、亂停的小黃垃圾車、車輛與人行道動線 的隨意規劃、外牆又不定期清洗而卡垢,更不用說已經挖 N 年的捷運工程跟低能的站前圓 環設計,而變成當今最醜的台鐵車站。 要知道,舊的建築只要保養、整潔工作做好,一樣不會失去其過往風華;然而新的設計如 果沒考慮環境或歷史記憶,沒有持續性的保養,一樣會變成「華國美學」。 ------------------------------------------------------------------------------ 只可惜,我們政府為了「政見」考量,永遠只想蓋新的,從不認真想過清潔跟違建問題。 而台灣產業環境長期以來只想要做「永續工程」,也就是永遠發包不完的工程:馬路永遠 都不一次鋪好,建築永遠都不想一次蓋好,舊了也不想要清潔,只想大興土木,一方面消 預算、一方面讓無良廠商有包案可以接、一方面也因為無知的愚蠢選民認為這才是有在做 事的政績。 最後,則是長期以來備受詬病的「最低標」,想要取得標案,廠商只能想辦法摳死當。 想要做更多事情、更多元設計的廠商因為預算的問題被淘汰、留下的廠商則繼續刪刪減減 成本、同時壓榨設計專業,最後只好什麼都蓋成商場,或是那死板統一的設計。 政府與民間不斷地鄙視美學教育、政治凌駕專業,那大家只好來享受這樣的建築風格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44.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72851135.A.DC2.html

11/04 15:09, 4年前 , 1F
中華民國美學就二工、招牌、七彩霓虹
11/04 15:09, 1F

11/04 15:09, 4年前 , 2F
11/04 15:09, 2F

11/04 15:13, 4年前 , 3F
日本要切開來看,大正時期抄歐美很華麗,昭
11/04 15:13, 3F

11/04 15:14, 4年前 , 4F
賣鬧阿 鐵皮屋 招牌是正統台灣美學
11/04 15:14, 4F

11/04 15:14, 4年前 , 5F
和時代軍國主義就很醜,把1900~1950劃分成
11/04 15:14, 5F

11/04 15:15, 4年前 , 6F
中壢車站真的悲劇
11/04 15:15, 6F

11/04 15:15, 4年前 , 7F
中壢火車站的鐵皮加蓋真的好笑
11/04 15:15, 7F

11/04 15:15, 4年前 , 8F
一個時代根本就不對
11/04 15:15, 8F

11/04 15:22, 4年前 , 9F
去過國外的都知道台灣建築的特色,就是
11/04 15:22, 9F

11/04 15:22, 4年前 , 10F
沒特色
11/04 15:22, 10F

11/04 15:26, 4年前 , 11F
台灣特色就是雜亂無章
11/04 15:26, 11F

11/04 15:31, 4年前 , 12F
好文
11/04 15:31, 12F

11/05 06:38, 4年前 , 13F
感謝回應。不過呢,我記得最早在吵這個
11/05 06:38, 13F

11/05 06:38, 4年前 , 14F
中華民國美學時,至少就我印象啦
11/05 06:38, 14F

11/05 06:39, 4年前 , 15F
就是從建築本體開始提 記得會先拿基隆車站
11/05 06:39, 15F

11/05 06:40, 4年前 , 16F
當起手式。不過等到有人去考證出 其實這是
11/05 06:40, 16F

11/05 06:40, 4年前 , 17F
時代風格的關係 慢慢拿建築本體來酸
11/05 06:40, 17F

11/05 06:41, 4年前 , 18F
講不下去了。就開始改口說 中華民國美學
11/05 06:41, 18F

11/05 06:41, 4年前 , 19F
是指糟糕的都市規劃跟鐵皮屋之類
11/05 06:41, 19F

11/05 06:42, 4年前 , 20F
不過 這真的是中華民國體制的錯嗎
11/05 06:42, 20F

11/05 06:42, 4年前 , 21F
為什麼不是台灣人自己有問題?
11/05 06:42, 21F

11/05 06:42, 4年前 , 22F
這件事這裡就不細談了 不過我看酸建築本體
11/05 06:42, 22F

11/05 06:43, 4年前 , 23F
的人開始變少 (因為大家也知道真相了)
11/05 06:43, 23F

11/05 06:43, 4年前 , 24F
我下一步會開始慢慢改談都市設計與市容
11/05 06:43, 24F

11/05 06:44, 4年前 , 25F
嘿嘿
11/05 06:44, 25F

11/05 06:44, 4年前 , 26F
最後 感謝提供資料 ^^
11/05 06:44, 26F
文章代碼(AID): #1Tlys_t2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lys_t2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