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積買足綠電 盼政府相挺

看板Gossiping作者 (天下無難事,只怕沒好爸爸)時間4年前 (2019/07/03 22:53), 編輯推噓-1(011)
留言2則, 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bluebugi (布魯布吉( ̄﹀ ̄))》之銘言: : ※ 引述《ams9 (大發利市)》之銘言: : : 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 : : 2.記者署名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 : 3.完整新聞標題: : : 台積買足綠電 盼政府相挺 : 結果現在台灣有一群擁核仔在反綠能, : 不知道是不是韓國派來台灣扯台積電後腿的。 : 明明現在全世界的一流外資公司, : 像是google、蘋果、FB等等, : 在投資下單前都特別注意有沒有綠電成分, : 結果偏偏台灣就有一群超愛核廢料的擁核仔, : 嘴巴說要以核養綠, : 實際上卻是以核養煤, : 逢綠能必反, : 想害台積電沒綠電買, : 然後丟掉訂單, : 根本就韓國和中國派來台灣的臥底嘛~ : 綠能非核與擁核之間的分歧, : 本質上,其實是新舊電力觀念的更迭。 : 每多一座核電廠, : 就要再多一座大燃煤廠備援, 有多大? 目前燃氣裝置容量1775萬千瓦 目前最大的核二才100萬千瓦,如何不能調節核能 硬扯用燃煤調節,還創造出「核煤共生」這個不存在的名詞 你的核煤共生,意思是燃氣連1部65萬瓩的核電都無法調節, 那以後綠電2600萬瓩靠什麼調節,中共電網嗎 我從以前就懷疑你喜歡中共電網 : 因此,核不能養綠, : 而只會是以核養煤。 : 請擁核不要再拒絕時代的進步了, : 放棄你們的核煤共生機制, : 大家一起擁抱綠色能源與非核家園吧。 廢核後 才是以煤養綠吧, 核能本來就是減少火力的使用 所以後年核二開始除役,我看被刪減的燃煤應該會慢慢回來 德國因電價貴而燒褐煤 加上台灣的燃氣安全存量大概7~10天 所以考慮到國安及電價問題 以後會是以煤養綠。 電價小漲50%+以煤養綠 超爽的 : : 4.完整新聞內文: : : 2019-06-30 00:25 經濟日報 : :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29)日參訪南科園區台積電18廠,台積電副總經理王建 : : 光當面向蘇揆表示,非常感謝政府環評一次通過的行政效率,另為配合政府 : : 能源政策,希望可以購買足夠的綠電,排除供應狀況。對此,經濟部長沈榮 : : 津回應,台電公司已與綠能開發商召開協調會議,希望能滿足用電大戶需求 : : ,維持供需平衡。 : : 行政院表示,政府考量南科產業成長所需,就土地、水及電等三缺問題提供 : : 解決方式。在土地方面,內政部今年4月通盤檢討調整南科園區土地使用,新 : : 增4萬坪產業用地。 : : 行政院指出,在供水方面,除去(2018)年核定曾文淨水場擴建、永康再生 : : 水廠工程陸續進行,今(2019)年4月也核定新建仁德再生水廠,各項供水工 : : 程預計投入近100億元,將可新增台南地區用水逾20萬噸;在供電方面,今年 : : 1月核定投入70億興建超高壓變電所,過渡期間以新建臨時變壓器因應供電。 : : 蘇揆參訪台積電時說,此行目的除了感謝台積電投資台灣,為台灣創造就業 : : 機會及產值,另一方面是讓行政團隊傾聽企業問題,業界有何需要,政府就 : : 要努力做到。針對南科廠商相關需求,政府相關部門都以快速有效率方式儘 : : 速處理。 : : 他指出,台積電為台灣創造就業機會,也讓台灣在國際上被看見,且被尊敬 : : 及肯定,他再次以政府立場表示感謝,特別是對於台積電再次投資台灣,他 : : 強調政府一定會全力協助業界所需,共同為台灣努力。 :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 https://is.gd/tauobT -- 瓦斯真的會爆炸 https://i.imgur.com/tW55Qqq.jpg
爆一次 會怎樣不知道 反正爆一次就知道了 各國電價爆炸全錄像 https://i.imgur.com/3h1pjfZ.jpg
更多電價大爆炸的國家:德國、零核義大利、新成員台灣 https://bit.ly/2XPCsAn https://bit.ly/2XP7y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114.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62165602.A.3C8.html

07/03 22:55, 4年前 , 1F
…煤是當基載
07/03 22:55, 1F

07/03 23:06, 4年前 , 2F
對啊 煤是基載 結果有人說可以當核電備援
07/03 23:06, 2F
文章代碼(AID): #1T7C5YF8 (Gossiping)
文章代碼(AID): #1T7C5YF8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