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為何不用3塊回收一個寶特瓶?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8年前 (2016/07/31 00:01),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marioworld (還沒想到...)》之銘言: : 這個是有掛的 : 之前聽一些老前輩提過 在以前寶特每個可以用2塊回收時 : 有滿多人會去撿來換 : 後來就有回收業者動起歪腦筋,跑去直接找製作寶特瓶的工廠合作 : 自己生產 自己回收 一條龍賺錢計畫 : 老前輩那時候是作機台的,有一次他去同行那邊泡茶時就有發現 : 為什麼會生產一些比較薄的寶特瓶? 這厚度不夠不是一裝飲料就破了,不能用不是? : 同行就直接跟他說 那個本來就沒打算裝飲料 等等生產完就整批運到回收廠了 : 而作這麼薄就是為了節省成本,算起來一個成本約0.5塊左右 : 拿去跟政府換 一個可以賺1.5塊 政府還無限收 : 比拿來賣還好賺 : 所以正常產品反而沒在生產,整各產線就做這個 : 不過政府也不是笨蛋 最後還是被發現有人這樣搞,所以回收就改成用重量計算了 http://goo.gl/IQ4A0S 業者短漏報繳,造成基金虧損    為什麼環保署要取消寶特瓶回收獎勵金呢?    根據環保署的官方理由是因為寶特瓶回收量逐年上升,自78年時每年3,600公噸,提 高至90年時每年56,000公噸,回收獎勵金制度已經達到階段性功能。而且環保署於89年調 查:曾將寶特瓶送至超商超市的受訪者佔24.7%,其中有85.4%表示若取消獎勵金後仍願意 回收寶特瓶,足以證明消費者已培養資源回收習慣。此外,只對寶特瓶額外加徵回收獎勵 金,不僅增加合法登記繳費者之負擔,亦使未登記者坐享成本較低之利益。排除寶特瓶獨 特的回收制度,可改善選擇性回收行為,維持市場競爭公平性,有助於降低不法業者惡意 短漏報心態,提昇回收清除處理費的稽徵成效。    說穿了,其實就是寶特瓶回收基金虧損持續擴大,自86年至90年累積已超過22億元 了。為何會有虧損?環保署不是已向業者收取獎勵金來支付給消費者,獎勵消費者的回收 行為嗎?原來,不法業者故意短漏報他們的生產量及進口量,以少繳獎勵金,所以市面上 有超過繳費量的寶特瓶在流通。於是在消費者、回收業者、政府清潔隊大力回收的結果, 寶特瓶回收率達到120%。環保署若收到業者100元,卻需支付回收者120元,基金豈能不虧 損?而回收獎勵金制度與業者短漏報是造成基金虧損的主要原因。去年環保署為徹查業者 短漏報的狀況,採取駐場稽查方式,結果持續稽查124家業者,雖然查出2億餘元,但只追 繳了800多萬元,成效有限。    停止回收獎勵金制度,雖然可以彌補基金的虧損,但不見得能改善業者短漏報的現 象。短漏報行為,不但在國稅上造成稅收短少,也挑戰政府執行公權力的能力。有短漏報 的事實,政府若無法掌控,等於承認制度或執行上有漏洞;查出短漏報的金額,政府卻無 力追索,等於縱容業者賭一賭的心態,被逮到再說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27.4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9894519.A.002.html

07/31 00:17, , 1F
2億餘元 800多萬元
07/31 00:17, 1F
文章代碼(AID): #1NdCzt02 (Gossiping)
文章代碼(AID): #1NdCzt02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