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沒有rocker精神的八卦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8年前 (2016/04/13 02:09),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mars0612g (Arsene Lupin只會吸引到;)》之銘言: : 安安, : 魯魯很好奇到底搖滾客 rocker 的精神是什麼? : 是吃美而美早餐嗎?還是臉上要長顆痣? : 感覺如果是以美國的搖滾歌星來說那特色還蠻明顯的,反觀台灣不清不楚這樣......... : 想問問有沒這方面的八卦 幹,講到這個就有氣 臺灣媒體最會的就是把好好的一個詞搞爛 盧廣仲那個吃早餐也很rock我還可以接受 但模仿他的諧星講兩句話就要喊一聲rock,他媽智障嗎 最悲哀的還不是這個 蕭敬騰之前代言全民快打時的廣告詞說了三小 他說「玩搖滾,有一種比音樂更熱血的玩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yOzW2L72ZM
我真的連氣都氣不起來 這支廣告絕對足以在搖滾樂的歷史佔有一個位子 太值得唾棄了 好,那回到正題 搖滾的精神是什麼呢 搖滾樂做為一種音樂類型出現在這個世界上 它同時也把「青少年」這個概念帶到這個世界 那是1950年代,二戰後的嬰兒潮世代還未滿二十歲的時代 是的,在搖滾樂出現之前,世界還很嚴苛 一個人今天如果不再是個被保護的孩子,明天他就必須是個成熟得體的大人 「青少年」這種過渡期的生物並不存在 到了戰後 這群暫時還不需要賺錢養家,對什麼都看不順眼,每天只想做一些有趣的事的人 他們在和平的時代成長起來 緊接著成為一個能夠表達共同的意志,甚至渴望改變世界的群體 搖滾樂那種「我和你爸媽聽的音樂完全不一樣」的叛逆姿態 帶給他們的狂熱、歸屬感和革命的動力,絕對不可忽視 話說回臺灣 因為美軍駐臺的關係,臺灣其實很早就跟到搖滾樂這個風潮 也許在全世界裡都算早的 只是還僅限一小群能接觸到美國文化的,可以算是上流家族的小孩 1960年在臺灣聽西洋音樂、玩樂團的小孩,老爸通常不是軍人就是官 偶爾有個大型演唱會,光關說的票就被買掉一半 我有時候都覺得,臺灣的搖滾樂是國民黨無意間養起來的 這時還沒什麼人管這些歌在唱什麼 只是小孩子有機會上台表演,鬼叫、亂跳 怎麼說都可以抒發一點當好學生的壓力 在傳統軍隊式的管教下,能讓人自然律動的搖滾樂是很有誘惑力的 「你的身體是你自己的,你愛怎麼動就怎麼動」 這樣的概念很自然在臺灣青少年心理形成 久而久之,有些人也開始在意這些音樂的內容 雜誌上開始出現「搖滾樂不只是娛樂」的文章 伴隨著Joan Baez、Bob Dylan這些民歌手被引進臺灣 喜歡音樂的臺灣青年開始把目光轉向社會,試圖寫出屬於臺灣的歌 聽搖滾樂成為啟迪一部分青年的契機 這些概念越來越深化,漸漸被視為理所當然以後 我們有了一群懂得堅持理想、甚至甘願與主流商業音樂保持距離的音樂創作者 我們追著其他國家的腳步,發展出臺灣的地下音樂、獨立音樂環境 甚至出現拿搖滾的名號招搖撞騙的小丑 一路上其實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 現在也還有很多關卡得過 搖滾精神不是固定的 它會不斷流動,隨著地點、時間而發生變化 就像搖滾樂已經衍生出無數種音樂風格 但追溯歷史源頭,它們都代表著青年世代的覺醒 在臺灣,搖滾精神曾經是身體的解放 曾經是社會關懷與實踐 也曾經是憤怒與叛逆 一直不變的是,它始終反映著當代青年的理念 在今天的臺灣,我看到的是搖滾樂成為青年實踐的號召力量 雖然它比以前多了一些妥協的色彩 但也完成了許多我們以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在商業成就上、在政治上、在議題的覺醒、在地方的經營上,都可以找到例子 而且它還在不斷地進化中 總而言之呢,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搖滾精神聽起來很可笑,但它在鳥不拉機的臺灣能傳承到今天變成一個笑話 實際上也經歷了太多人的努力 共勉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38.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0484545.A.FBC.html

04/13 02:13, , 1F
04/13 02:13, 1F

04/13 02:16, , 2F
原來是這樣
04/13 02:16, 2F

04/13 02:17, , 3F
好文
04/13 02:17, 3F

04/13 02:28, , 4F
媽~我在這 『太強了,拜讀』
04/13 02:28, 4F

04/13 02:29, , 5F
indie nerd之名當之無愧 推
04/13 02:29, 5F

04/13 02:43, , 6F
你rocker系?
04/13 02:43, 6F

04/13 03:58, , 7F
U質文 推
04/13 03:58, 7F
文章代碼(AID): #1N3Jd1-y (Gossiping)
文章代碼(AID): #1N3Jd1-y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