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德國的教育

看板Germany作者 (recta sequi)時間16年前 (2008/01/02 17: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德國之聲中文網 http://www.dw-world.de/chinese 2005-12-02 貧家子弟機會少 在工業發達國家德國,教育機會並不均等。來自較差家境的學童能上文理中學 (Gymnasium)的竟只占4%! 根據德國勞工福利組織(AWO)本週四(12月1日)在柏林公佈的一份長期調查報告,在德 國,每百名小學生中,能上文理中學的貧家子弟只占4%,而家境較好的學生有資格上 文理中學的比例卻達30%。這表明,在學校,即使成績優於富家子弟,貧家孩子的機會 仍要少得多。 家境成關鍵 該報告認為,貧窮是受教育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勞工福利組織主席威廉.施密特指出, 貧窮確定了孩子在學校的發展道路及此後一生。保障了未來的教育之路對貧家子弟而言 常常是封閉的。據此,勞工福利組織要求增加服務機構和早期個別資助,以平衡不公正 ,改善他們的機會。 為撰寫該報告,法蘭克福社會工作及社會教育學研究所(ISS)從1997年至2005年對500 個孩子作了持續性觀察。觀察結果顯示,普通中學(Hauptschule)的學生中,有一半 人家境貧窮,也就是說,他們所在家庭的收入不足一般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而每11個 貧家子弟中,能上文理中學的只有一個。在初小階段,留級生中的貧家子弟人數是殷實 家庭孩子的3倍半。而單親家庭子女的留級率更要高出一倍。 該報告還指出,貧家子弟學業較差的另一個因素是教師的評分。文理中學貧家子弟比例 低下的原因不僅僅是他們在初小階段的成績較差,而且也與教師評語以及孩子家長不高 的期待值有關。平均分數最高的孩子總是來自經濟狀況有保障的家庭。許多窮人家的孩 子儘管成績相同、成績更好、甚至成績優異,卻只被推薦去上要求低一些的學校。 "三分之一社會" 法蘭克福社會工作及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的專家們通過長期研究確定出一個"三分之一社 會"概念,即,三分之一的孩子生活在相對穩定的富裕家境,三分之一處於貧困線以下 ,另外三分之一則處於兩者之間。科學家們發現,每兩個貧家子弟中有一個是來自俗稱 的"勞貧家庭",也就是說,雖然父母雙雙工作,但一家人仍難以擺脫貧困狀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0.83
文章代碼(AID): #17UrzF1h (Germany)
文章代碼(AID): #17UrzF1h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