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舉手] 想買基金但理財觀念與家人衝突

看板Fund作者 (做實驗真的很困難@@)時間16年前 (2007/09/30 23:3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看了你的文章 深深覺得你的決定是對的 與其拿給大人三分鐘熱度一時興起的創業燒錢 不如靠自己的智慧作理財規劃 像我家我跟我媽媽就比較有理財概念~我爸就比較不同 這真的是觀念性問題~沒辦法~所以首先我認同你的作法 大人不一定是對的~時空背景的差異造成觀念上落差很正常 接著進入正題 我自己太晚意識到投資理財~我現在常感嘆我大學時沒開始規劃買基金 所以恭喜你在大學就有了這個念頭喔^^ 不曉得你現在的存款是多少 定期定額買一檔基金至少要3000台幣 如果你已經有36000的存款的話~這代表從現在起就算你一年沒收入也扣款一年 但如果從現在起就沒收入了~一般生活開銷也要列入考量 所以存款36000可能就只能讓你扣幾個月而已 一個月3000定期定額扣幾個月可說是有跟沒有一樣 我提這的原因是~對於一開始想投資基金的人~吸收了很多外來資訊後 都會想扣不只一檔的基金 但在這麼作之前必須先考量到自己的存款和現有穩定收入可以持續到什麼時間點 所以如果你想扣兩檔以上的基金的話 可能就規畫一下你的存款和穩定收入能持續的時間 計算之後如果收入和存款可以讓你扣款至少兩年且三餐不缺 那就可行 如果兩年後你沒錢扣款了 有抓到趨勢挑對好基金多少都會有一點獲利 就採取贖回然後再規畫金錢的運用 不過說真的~兩年後是獲利還是虧損這沒人敢打包票 但把時間拉長來看~投資基金多數是獲利的 所以如果有能讓你扣款時間越長的現有資金是會比較好的 挑越少標的可以投資的時間自然就能拉長 真的現走資金沒法扣太久的話~就好好精選一支標的物就可以了^^ 避免讓未來的自己陷入窘境 參考參考囉 總覺得自己打了一堆廢話@@ 真弱的我@@ ※ 引述《littlekame (小烏龜)》之銘言: : 大家好 小妹目前大三 已年滿20 : 每個月大概會有8000~10000的家教收入 但是這筆收入並沒有讓家裡知道 : 因為家裡經濟狀況算不是很好 : 父母的觀念就是 : 1.小孩子好好唸書 : 2.投資是非常不保險的事~"~ 有錢就存起來 不然就是看的到的現金比較保險 : 3.小孩在成家之前所賺到的錢都應該交給家裡"發落"(因為他們很辛苦養大我們...) : 4.還有最嚴重的一點 就是我爸很愛"創業" = =|| 只要家裡有閒錢 : 他就想要做一項新事業 每每都投入了許多錢買了一堆器材或貨品 : 但是都做不久 每次看到家裡那堆東西就會讓我覺得很火 : 問題是他是長輩 我也不可能唸他什麼 : 但這導致我真的很不想把我賺的錢被他拿去燒~"~ : 所以家教的錢都偷偷存在某個他們已經遺忘的活存帳戶裡 : 其實一直考慮要選一筆定期定額的基金投入 也看基金版有一段時間了 : 但是家裡的問題一直在困擾我 : 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瞞著父母這麼做 (應該也瞞不住吧 囧 20歲了可以自己偷偷買基金嗎?) : 可是跟他們討論他們也不會放手讓我去做 : 我自己很擔心 因為從高中就開始辦就學貸款 : 高中5萬 大學32萬 再加上研究所 等於一旦畢業 我馬上就有幾十萬負債 orz : 這筆錢 依家裡的經濟狀況應該也沒辦法短時間還完 : 我希望能在畢業後盡快還完 不要一直付利息(雖然很低還是錢啊 囧) : 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 我真的很困擾>"< : PS.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有錢不如先把學費繳了 但是父母的觀念---> : 有這麼低利的貸款 當然是先貸款 現金留在身邊用 : (我真的覺得他們觀念很糟 但是家裡父母有一點點權威式...我不想鬧家庭革命>"<) : 難道我要假裝去辦助貸然後偷偷去繳學費嗎XD||| : 煩請各位大大給我一點意見 我這筆收入到底該怎麼做 感謝大家<(_ _)> -- 離開你的視線~讓情緒完完整整的宣洩~ 我想今夜就這樣吧~ 反正孤獨也無所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213.40 ※ 編輯: PhysicsBoy 來自: 59.120.213.40 (09/30 23:44) ※ 編輯: PhysicsBoy 來自: 59.120.213.40 (09/30 23:44) ※ 編輯: PhysicsBoy 來自: 59.120.213.40 (09/30 23:46)

10/01 00:10, , 1F
雖然這道理眾所皆知,但真的能落實執行的少! 推你有好觀念
10/01 00:10, 1F

10/01 00:28, , 2F
多謝讚美!目前正朝有良心的理專之路走去...
10/01 00:28, 2F
文章代碼(AID): #16_y8ZPs (Fun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_y8ZPs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