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富邦複委託下單

看板Foreign_Inv作者 (gniw)時間6年前 (2017/09/30 16:40), 6年前編輯推噓7(7028)
留言35則, 6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富邦複委託下單 因為只想購買海外ETF,本想簡單網路銀行或證券戶登入購買就好 1.網路銀行介面漂亮,有海外投資的欄位選項,但最怪的是查了幾隻標的都沒有... 2.證券戶很怪,還要選擇國內股票/海外股票/基金下單等分類才能登入外,帳戶總覽也 跑不出資訊(一直跑,顯示資料處理中請稍後),查的到想買的標的,但沒有顯示價位等 資訊。 因為這樣,安裝富邦e01,個人覺得介面好亂好醜...Orz,雜7雜8的資訊非常多 but not user friendly 不知道各位是否都用e01呢? 而且聽說海外ETF的資產不會顯示在"銀行網頁中>>我的投 資>>海外ETF中"?!......這很像太瞎了 不知道富邦板友有無比較符合我需求的下單方式 ps: 順便問一些基本問題 (1)問一下假設要買某ETF,裡面1股價格是可以自己選擇,這是預約某價位下單的意思嗎? 如果我就是當下確定要下單,是不是按一下上下鍵跑出目前成交價就對了? (2)某筆資金就是要入某ETF,要自己手動算能買多少股這樣嗎? (還要先看戶頭有多少 錢?),例如查出戶頭35321美元,一股54.73美元,35321/54.73=645.36...能買645股, 但還要自己算出手續費假設0.15%,預留手續費扣款費用嗎? 例如 35321美元約可買價值 35321*(100/100+0.15%)=35268.09..的ETF 35268/54.73=644.39..股?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131.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506760804.A.3DF.html

09/30 20:31, 6年前 , 1F
call你的營業員教你比較快
09/30 20:31, 1F

09/30 22:15, 6年前 , 2F
2要自己算沒錯喔
09/30 22:15, 2F

10/01 01:45, 6年前 , 3F
不建議跟銀行端下複委託,直接看證券戶開通海外股票功能
10/01 01:45, 3F
請教n大為何呢? 話說回來,就算想跟銀行端下複委託,似乎也找不到標的? 至少我好奇找VT VTI VXUS BND都沒有。 證券戶的e01實在如我上面所說。證券的網頁看起來也不行。

10/01 06:55, 6年前 , 4F
券商跟銀行是兩回事,網頁也不同
10/01 06:55, 4F
※ 編輯: gniw (114.32.131.132), 10/01/2017 10:37:24

10/01 11:23, 6年前 , 5F
要就用富邦證卷 不要富邦銀行
10/01 11:23, 5F

10/01 13:47, 6年前 , 6F
我覺得是原PO沒弄清楚複委託的意思
10/01 13:47, 6F

10/01 13:48, 6年前 , 7F
銀行介面的ETF數量有限且偏貴 販售方式很像基金
10/01 13:48, 7F

10/01 13:49, 6年前 , 8F
至於你去證券開戶最多就是連結銀行帳戶扣款 你本身在複委託
10/01 13:49, 8F

10/01 13:49, 6年前 , 9F
的買賣就是明細而已 不會顯示在銀行的"投資"或"海外ETF"
10/01 13:49, 9F
要說不了解,是啦,或許是因為我不知道它的運作是這樣沒錯,只是就一個入門初使用 者觀點來說,覺得有點麻煩。 1.同一家銀行的ETF卻無法買到證券所賣的標的; 2.銀行端的資產可以顯示包含證券戶的財產,但卻無法顯示證券端所買的海外ETF在銀行 端的"海外ETF欄位"...。我是不知道買入ETF後,價值是否會顯示在銀行端,還是僅會 顯示加總外幣的金額。 或許這是常態(?),但我覺得很不便利是真的 ※ 編輯: gniw (114.32.131.132), 10/01/2017 16:45:08 ※ 編輯: gniw (114.32.131.132), 10/01/2017 16:46:26

10/01 18:03, 6年前 , 10F
你去其他家銀行應該也是這樣 就使用富邦跟永豐的經驗說來
10/01 18:03, 10F

10/01 18:04, 6年前 , 11F
永豐好一點 國外配息入帳時會顯示該檔股票名稱 至於我們所
10/01 18:04, 11F

10/01 18:06, 6年前 , 12F
擁有的外幣資產 在買進或賣出時 都只有複委託扣款字樣
10/01 18:06, 12F

10/01 18:07, 6年前 , 13F
除非你進證券官網或看對帳單去查詢 否則記錄起來不是很方便
10/01 18:07, 13F

10/01 18:07, 6年前 , 14F
建議你還是詳細詢問銀行 我個人是不覺得這對操作會很困擾
10/01 18:07, 14F

10/01 18:08, 6年前 , 15F
頂多就是投資圓餅圖很不直覺 得自行製作 小麻煩而已
10/01 18:08, 15F

10/02 06:48, 6年前 , 16F
券商跟銀行專攻的還是不同,就像同一間公司的不同部門
10/02 06:48, 16F

10/02 06:48, 6年前 , 17F
,也許會作類似的產品,但主打的需求不同。
10/02 06:48, 17F

10/02 06:50, 6年前 , 18F
銀行跟金控主打的是金融跟理財整合服務,費用通常較高
10/02 06:50, 18F

10/02 06:50, 6年前 , 19F
。券商只是作承銷業務,要求商品齊全,費用低廉
10/02 06:50, 19F

10/07 10:52, 6年前 , 20F
同一家金控而已,但是銀行子公司和證券子公司是各自運作的
10/07 10:52, 20F

10/07 10:52, 6年前 , 21F
,透過銀行持有ETF,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但是它還有上
10/07 10:52, 21F

10/07 10:52, 6年前 , 22F
手、上上手...要處理會收保管費、手續費,既然付了費用,
10/07 10:52, 22F

10/07 10:52, 6年前 , 23F
於是資產也就採計了,至於網銀授權查詢證券子公司的資訊,
10/07 10:52, 23F

10/07 10:52, 6年前 , 24F
也就只是同一家金控提供的資訊服務而已,要詳細資訊還是要
10/07 10:52, 24F

10/07 10:52, 6年前 , 25F
直接從證券子公司查詢。
10/07 10:52, 25F

10/07 11:00, 6年前 , 26F
透過證券子公司的交易是另一個方式,受到的監管規範也不同
10/07 11:00, 26F

10/07 11:00, 6年前 , 27F
,同一家金控的系統,頂多授權查詢銀行端證券戶的餘額,而
10/07 11:00, 27F

10/07 11:00, 6年前 , 28F
透過證券買賣的資產,當然沒有為銀行端帶來收益,資產正常
10/07 11:00, 28F

10/07 11:00, 6年前 , 29F
不採計,海外複委託的上手,也影響券商收取的手續費、手續
10/07 11:00, 29F

10/07 11:00, 6年前 , 30F
費低銷金額、標的的種類與數量...與銀行端附帶的證券業務
10/07 11:00, 30F

10/07 11:00, 6年前 , 31F
不同,一般不會收取保管費,但是基金是另外一件事。
10/07 11:00, 31F

10/07 11:05, 6年前 , 32F
這麼說吧~監管規範差異,例如,期貨直接向期貨子公司開戶
10/07 11:05, 32F

10/07 11:05, 6年前 , 33F
,會比經由券商兼營期貨業務,遭遇的交易費用較低,因為兼
10/07 11:05, 33F

10/07 11:05, 6年前 , 34F
營的一般正常來說會多一層,也就是說,還要先轉一手給正規
10/07 11:05, 34F

10/07 11:05, 6年前 , 35F
的處理,再繼續。
10/07 11:05, 35F
文章代碼(AID): #1PprXaFV (Foreign_Inv)
文章代碼(AID): #1PprXaFV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