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佛、道雙修有這回事嗎??

看板Folklore作者 (丹楓)時間7年前 (2017/01/19 08:49), 7年前編輯推噓19(19035)
留言54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 (看更多)
※ 引述《sos3366 (慢跑鞋)》之銘言: : 在媒體上有看到一個採訪 : 訪問一個尼姑為什麼出家? : 那個尼姑說是: : 玄天上帝渡她出家的 : 請問這算佛道雙修嗎?? 這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看出發點怎麼認定。 以神界來說吧,要說佛與道這兩教互相融合或收編神祇厲害也好, 或說這兩教的神相互支援地密切也好,其實對神來說,法門往往只有緣淺與緣深。 換句話說,通往真理的路有好多條,所以法門有千千萬萬種, 不同人跟神的緣份也不一樣,根性不同所適合的法門也有所差別,只要正心正行, 讓人破迷解惑,那就是正法。 然而,一個人的一生精力時間是有限的,大多數的修者即使兼習各門,最後往往會選一門 專精,或著跟隨著某一個正神專修其所授之法。這個法是靈修法也好,是顯教的法也好, 是某宗門的法脈也好,作為一個主修的法門只會有一個,其他的法門大都是兼修。 所以佛法道法那麼多法,要兼習是容易的,只要兼習的範圍涉及兩教,那便可以視為 「佛道雙修」。換一句話說,一個修者的師父只有一個,本尊上師只有一位,但是善 知識與能稱為老師者可能有很多位。 為什麼會弄得兼修容易,那是因為兩教之間有許多鴻溝沒那麼明顯,甚至世界觀與教義如 果努力追溯,其實也有很多相近之處,之所以會如此,那是因為中國化的佛教, 其實「道教化」很嚴重。 中國化的佛教,跟原始佛教,幾乎已經可以說是共用教主與世界觀,但內含其實已經不 太一樣的兩個宗教了。大乘佛教的許多儀軌與咒儀,是從金剛乘而來。然而金剛乘在印度 發展期間,根據印度學者的研究,許多儀式與咒法受了兩漢道教的影響,甚至有道教精研 者成為金剛乘在印度該時期的宗師,並將道法融入金剛乘的發展之中。 在近代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大多是民初與日本的佛學者),佛教有許多大乘經典,很有可 能是漢土再造而來,譯經師自己用梵文造經,再用漢文譯出,自造自譯,或是拿給別的經 師譯出。這樣的現象在六朝時期特別嚴重,大量的佛經世界觀、修持法,佛性論等等,受 到老莊思想的參雜與影響,或是儒家的孝道影響。 舉幾個例子,原始佛教沒有赦罪與超渡的儀軌,道教有,大乘佛教有。目連救母的故事與 盂蘭盆會源於漢地造經(大盆淨土經、佛說盂蘭盆經)而來,原始佛教亦無。 原始佛教在地獄信仰中,沒有司善司惡之神等司命之神的審判處境,金剛乘與大乘佛教世 界觀裡俱有,此信仰源於道教司命神的系統。原始佛教時期的閻羅王,是吸收婆羅門教亡 者之王閻摩神而來,閻摩神原始佛教時代未有司命之職能,到後後期演化才漸有。 原始佛教不認為有情眾生全俱有佛性(例如一闡提),更何況無情眾生(草木砂石等)。 大乘佛教的佛性論逐步發展,從有情皆有佛性(東晉時道生始主張此說), 到有情無情俱有佛性(隋代吉藏首倡)。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受道家莊子的道體論之影響。 原始佛教裡未有許多金剛乘的密法與方術,比如星斗崇拜、時日吉兇與五行之說, 金剛乘受漢代道法影響,漸有此類法門甚至產生許多修持方式。 大乘佛經受道教與儒家的影響很深,因此能夠適應中土的民情而漸漸開花茁壯,受到廣大 的士人階層或是帝王的支持。然而其提倡的概念與法門,早已與原始佛教漸行漸遠。 世界觀與修行觀,深刻影響修持的法門與思考體系,因此, 如是印度佛教要與中國道教兼修,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民情與文化實在不符。 所以大乘化的佛教與道教之間的鴻溝區隔,真的細究起來有非常多模糊的空間。 這些模糊的空間,往往也提供了許多兼修的可能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1.204.177.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lklore/M.1484786983.A.B80.html

01/19 09:18, , 1F
這段討論很有意思, 依內文的意思看來反而是中土的道教
01/19 09:18, 1F

01/19 09:18, , 2F
影響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佛教
01/19 09:18, 2F

01/19 09:19, , 3F
但有趣的是, 現今社會反而是佛教的經典體系看起來較完整
01/19 09:19, 3F

01/19 09:20, , 4F
各類經典的研習社團也是佛教社團較為興盛
01/19 09:20, 4F

01/19 09:21, , 5F
我是不知道其他人的接觸經驗, 說誦經.讀經
01/19 09:21, 5F

01/19 09:22, , 6F
不管上網還是實際去問人, 最快得到的答案絕大多數是佛經
01/19 09:22, 6F

01/19 09:23, , 7F
傳統道經反而極少有人提及, 扶鸞得出的經文則另當別論
01/19 09:23, 7F
這跟太虛一系在民國初年倡導人間佛教有很大的關係,事在人為。 其實有許多學者與清修的高道在研究道經,不過沒有積極地入世宣教。積極入世宣教者大 多走入五術與科儀裡頭了。

01/19 12:11, , 8F
丹楓大這文比3c好多了
01/19 12:11, 8F
我寫文章不喜藏私也不喜張揚,能寫就儘量詳寫與實寫,讓人看懂是寫文章的本懷。

01/19 12:29, , 9F
01/19 12:29, 9F

01/19 12:51, , 10F
推,另外向丹楓大請教,準提咒也是偏向道教化的佛教法門
01/19 12:51, 10F

01/19 12:51, , 11F
嗎……??
01/19 12:51, 11F
準提菩薩本身不是道教神演化而來,但是只要是持咒法,這就不是原始佛教所有的。 道教、婆羅門教都有持咒法,此法被金剛乘大量吸收,金剛乘的絕大多數修法中,不持咒 還真是修不起來的。準提咒是屬於金剛乘教法。 然而在原始佛教,世尊還在世時,持咒修行就是犯戒條,如此可知當今佛教與原始佛教有 多大的差別。

01/19 13:41, , 12F
又看到我呀~
01/19 13:41, 12F

01/19 13:41, , 13F
那被收著好玩的,以後還會有其他師傅?
01/19 13:41, 13F
一般來說一生的師父只有一個(我這邊講的是正式入門的靈師。),累世的師父往往就是那 一個,但有時不同世代緣份不一樣,也可能不同世會有不同師父。 至於人師,根本上師只會有一人,定了就不能換,這是密教的修法。 但在漢傳修法裡面,比較沒有那麼嚴苛。

01/19 13:56, , 14F
可是密宗?
01/19 13:56, 14F
金剛乘就是密宗,甚至有學者懷疑印度的性力派(大概七世紀),的雙身法來自道教的房中 術,而性力派的修法影響東印度的佛教,稱為印度密宗,再入藏衍生為藏密。 因為據印度學者的統計,印度密宗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修法源於道教。

01/19 14:32, , 15F
歡喜佛嗎
01/19 14:32, 15F
那是源於性力派影響的佛像,甚至連世尊本人的佛像也一堆被造成歡喜佛的樣子。

01/19 15:11, , 16F
台灣現今的藏密很多多已入境隨俗,以前學儀軌要上師親自口
01/19 15:11, 16F

01/19 15:11, , 17F
傳才能修,現今很多都行方便法
01/19 15:11, 17F
看來是愈開愈方便了,至於這樣好不好,因為我不修藏密,所以我也不知道。 佛教就是愈開愈方便,一開始不渡一闡提,到最後草木萬物都能渡。 一開始不得唸咒施術,慢慢什麼術與咒都有了。一開始習術要有非常多道的保護措施, 修者的資格也要通過重重認證,現在是愈來愈方便了。 法愈來愈廣傳,門檻也愈來愈低,教義也不斷隨時代轉變。 如果守著古制不動,那現在大乘金剛乘都不是佛教了。 如果無限制地包容,那很多團體都可說是佛教支派了。

01/19 15:29, , 18F
我問A神(我是A收著好玩的弟子+B神記名弟子,三聖杯),
01/19 15:29, 18F

01/19 15:29, , 19F
問B神是祂記名弟子三聖杯
01/19 15:29, 19F

01/19 15:30, , 20F
,不知道是否被我這A師父虎爛的
01/19 15:30, 20F
不會,AB神都是老師,但如果你問他們是不是你的本尊師父,答案會不一樣,可問問看。 收弟子就是神當你老師,但是不一定是本尊師父,本尊師父的收徒入門有入門禮,不是 丟丟杯說收就收的。

01/19 15:44, , 21F
原來如此,難怪問起來的結果怪怪的
01/19 15:44, 21F

01/19 16:49, , 22F
例如國中導師只會有一位,但是英文,數理,藝術卻是由其
01/19 16:49, 22F

01/19 16:49, , 23F
他老師教導,但他們不會是你的班導師,做決策時,老師往
01/19 16:49, 23F

01/19 16:49, , 24F
往也是會要你詢問班導。
01/19 16:49, 24F

01/19 16:55, , 25F
靈修時,本命師父往往不會是第一位出現的,多數都是其他
01/19 16:55, 25F

01/19 16:55, , 26F
老師先帶著你,等到因緣成熟之時才會轉為師父,但是師父
01/19 16:55, 26F

01/19 16:55, , 27F
出現時,老師雖退為幕後,仍會輔助師父幫忙教導。所以出
01/19 16:55, 27F

01/19 16:55, , 28F
現一堆老師,仍不見師父很正常,因緣未熟而已。
01/19 16:55, 28F

01/19 16:56, , 29F
小弟比較偏向本來無儒釋道,怕人不明瞭,故曰儒釋道
01/19 16:56, 29F

01/19 16:58, , 30F
丹楓好~
01/19 16:58, 30F

01/19 17:01, , 31F
儒釋道者如是道... 算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
01/19 17:01, 31F

01/19 17:59, , 32F
痛恨[人]用宗教讓[人]無法也不敢為自己人生做決定與負責
01/19 17:59, 32F

01/19 17:59, , 33F
,還對身邊的人施壓與受傷(心),而宗教真正要我們做的,
01/19 17:59, 33F

01/19 17:59, , 34F
卻又聽不下也不相信....單純抱怨自己的感受。作者你寫的
01/19 17:59, 34F

01/19 17:59, , 35F
真好:)
01/19 17:59, 35F

01/19 18:01, , 36F
我也很想知道屬於自己的導師在哪。
01/19 18:01, 36F

01/19 19:30, , 37F
請問大乘經典若是後人的創作,那些神咒是否有效呢?
01/19 19:30, 37F
神咒都還是有效喔,這就是神奇的地方了。 要完全說是後人創作也不太適宜,那只是純粹人事與史學界的觀點而已。 我們看不到的東西還很多,這得分開理解。

01/20 15:30, , 38F
請問文殊師利菩薩真的存在嗎?文殊菩薩帶一票阿羅漢去給
01/20 15:30, 38F

01/20 15:31, , 39F
維摩詰居士探病,可是雜阿含經確一點紀載都沒有。
01/20 15:31, 39F
其實在原始佛教裡是沒有「菩薩」這個概念的,佛陀就是阿羅漢。 而佛陀與其他阿羅漢的差別只在,佛陀是「自覺證果」,其他的阿羅漢是「他覺證果」。 換句話說,其他的阿羅漢還要接受佛陀的教法,才得以覺悟。 上面講的是一個「歷史事實」,至於說文殊菩薩是不是存在,坦白說原始佛教的紀錄裡是 「沒有的」。維摩詰經是大乘時代,大概佛滅500年後才「出現的經典」。 反過來講一個問題,如果文殊菩薩是確實不存在在,同理,很多東西都不存在。 如果只用原始佛典的名相法來看事情,淨土信仰與阿彌陀佛是不存在的,因為世尊沒講。 菩薩道與戒法是不存在的,因為世尊沒講。金剛乘是不存在的,因為世尊沒講。 禪宗是不存在的,因為世尊也沒講。眾生也未必都有佛性,因為世尊從未這樣講。 這有兩種思考的方向,也就是傳法到底是完全務實的人事問題,或可搞人事外的神異範籌 如果完全是屬人的務實問題,那世尊不是「用人身」講的法都不算數,這樣大乘就不存在 菩薩不存在,禪宗、淨土與密教都是後人附佛的學問,因為都不是世尊親傳之法。 這也是南傳佛教到現在仍有許多人認為大乘佛教是外道邪法的原因。 如果可搞人事外的神異範疇,那就好辦了。 世尊可以在忉利天說法,可在各地各界說法,可讓各界的高功修者聞法,再予傳世。 所以龍樹可以入大雪山,遇雪山比丘授失傳數百年的大乘經,龍樹也可以入定入龍宮,翻 閱龍宮藏經,熟記後出定再寫出一大堆大乘經論,包括著名的華嚴經。 阿難可以入定隨世尊上忉利天,聽世尊為其母說法,再記下內容,地藏本願經因此產生。 如果你相信「神異傳法」,那就沒問題了,因為大乘與金剛乘的修證,很多來歷都是這樣 世尊與諸菩薩的「神異傳法」。 如果你不相信「神異傳法」,或是要作人間學界的「事實研究」,那麼以上這些神異說法 ,所有的佛學研究者(不一定是佛教信徒),基於自己的良知與歷史能理解的客觀事實,都 會說,佛教在不同時期,遭遇了不同困難,或受到了什麼宗教的影響,不斷添入新的說法 ,不斷加入新的世界觀與對佛理的解釋。或是大乘經師們為了傳法與競爭力,不斷自己努 力造經,再托給世尊所講,千百年來,慢慢成為一個「新的宗教」。 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出現在佛教上,就連印度教,道教都是如此。 道教如果去掉神異傳法,那就是一套道德經而已,確實是老君所說。 沒了。了不起再加入莊子所說。其他的那些一大堆道經,有說是老君所傳,有說是天尊所 傳,這些都是「神異傳法」。並非這些老君或天尊以人身布道而來。 不過道教每一個教派是都承認神異傳法的,因為這是自然之道,修仙法本來就要跟仙打交 道,這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 原始佛教不太搞神祇崇拜,更沒有強調「求神的法門」,全然集中在心識自我的修證,是 一門很硬的學問,很難傳,也沒有那麼多方便。甚至有一堆戒條在避免這些方便法。 只是隨著時日演進,佛教的發展也愈來愈不一樣了。

01/20 15:51, , 40F
其實個人認為經典的真偽不重要,只要這經典對你的智慧有一
01/20 15:51, 40F

01/20 15:51, , 41F
分啟發,善念有一分增長就是好經書
01/20 15:51, 41F

01/20 15:55, , 42F
黃帝內經後人證明不是真的岐,黃所寫,不會因為這樣就忽略
01/20 15:55, 42F

01/20 15:55, , 43F
他對中國傳統醫學的供獻吧
01/20 15:55, 43F
大多數的大乘修者是這樣主張的,「只要精神符合佛旨」那就是佛法。但是精神符不符合 的相關討論與判斷,也是由大乘教的經師們在討論與主張,至於如何採信,那就是每個人 自己看著辦了。 我在「原則上」是比較傾向這個說法的,因為我自己就有神異傳法的經驗,所以不排斥。 只是那些經上說的利益與功德善果,我不會那麼放在心上而已。

01/20 16:03, , 44F
經典的真偽與智慧的啟發是兩回事,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01/20 16:03, 44F

01/20 16:04, , 45F
真是智慧不需假借佛陀名義來發揚。
01/20 16:04, 45F
前面已詳述,這就看個人怎麼認定的問題了。 相信神異傳法,那許多經典還有可能是佛親說。 不相信神異傳法,佛陀親說的經典只有巴利藏裡面的原始佛教四阿含符合,其他都不是。 另外,漢傳阿含其實是已經加過料的,跟巴利藏的阿含還是有一小部份微妙不同。

01/22 09:40, , 46F
果然A神是老師,B神是本尊師父
01/22 09:40, 46F
恭喜找到師父跟老師ww ※ 編輯: ga037588 (71.204.177.31), 01/22/2017 14:14:00

01/22 14:38, , 47F
唉,還透過我同事傳話(內心出現聲音)叫我別自己修、別
01/22 14:38, 47F

01/22 14:38, , 48F
錯失機會
01/22 14:38, 48F

01/22 21:25, , 49F

01/22 21:32, , 50F

01/22 21:42, , 51F
1/19推文後,1/20突然跟某同事聊修行話題後,她就講出這
01/22 21:42, 51F

01/22 21:42, , 52F
些話
01/22 21:42, 52F

01/22 21:43, , 53F
,然後1/21才去擲筊確認
01/22 21:43, 53F

03/20 10:01, , 54F
03/20 10:01, 54F
文章代碼(AID): #1OW0qdk0 (Folklo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W0qdk0 (Folk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