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性別研究要批判的是甚麼?

看板Feminism作者 (崔基基)時間17年前 (2007/01/12 15:19),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8/25 (看更多)
※ 引述《A1Yoshi (好想做愛(♀))》之銘言: : 我講的很快,有些地方也跳躍,還請包涵。 : ※ 引述《doveman (水藍色,白色,紅色)》之銘言: (恕刪) : : 不可否認 : : 我在為"後學"(若真有這東西)辯解 : : 策略並非是 什麼都不用討論 什麼都解 : : 而是態度 心態 以及 位置 : : 後學中的傅柯學派強調權力關係 : : 這恰好與性別研究有很密切的關連 : 這樣說吧,要談權力,可,但我會傾向把它自然化。也就是說,還是和真理有關, : 找到人類社會活動現象背後的某種自然定律。而這定律,是支配性的,也同時是真 : 的。 問題似乎在於:人類社會活動現象的自然定律,有幾種? 而關注權力的提法會是:「誰」定的定律? 如果妖西說這個「誰」是「自然」... 但「書寫」下來所研究出的定律者,不是人類自己嗎? 依現在研究各種「真理」的「學科」,「真理的書寫」總是有個「規範」, 這「規範」換個說法叫「學術成規」, 「學術成規」表面上屬於「學術社團」內部規定的, 但也受到在每個學術成員自己身上所展現的「社會偏見」所影響。 「偏見」一詞看來似乎為「假」,但它同時也可能是種「真理政權」, 負責生產「真理」。 那麼,到底是「誰」透過「真理」在說話? 這是權力的提法。 : : 關於 結構主義 : : 算是性別系統(gender system)、性別主義(sexism)與父權體制(patriarchy)最貼切 : : 的分析架構與學說 : : "對立"、"非男即女"的說法在此學派當中滋養 : : 這不是 性別研究在批判的嗎? : : 若批判 性別二元對立 該如何繼續捍衛 結構主義呢? : 但,如果我從生物學開始談呢?你能否認生理上有某種自然意義下的兩性嗎?( : 我講人)而大體來說,非男即女,沒錯啊!是"真"的啊! : 好,再來是所謂的社會性別。情況複雜很多,但我的基調還是自然主義:自然化 : 所看到的、所欲求解釋的現象。 從身體器官來看,我們可以說某些人有某些生殖器, 但將擁有某些生殖器特徵之人分為「男」,「另一些」分為「女」, 而將「難以被二分」之人劃入幽冥靈界, (抱歉用如此文學化的修辭...靈感來了...^^) 這後面有一套套以分類為政治的論述系統在運作。 那麼將這些「自然化」,會不會使我們忽略了其中「權力」的作用? 畢竟後現代的緣由之一,便是對現代性產物之一的科學主義霸權的反動, 科學主義慣常將自己的權力拖為視為「自然」,或「自然化」的必要手段。 : 我不確定我對結構主義的理解是否有誤。如果說結構主義只是講到人,無論是個 : 體擁有或群體共享的某種意識型態,這意識型態是有結構的,那我同意。 : 而在此,所謂意識型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堆概念與信念的集合。 : 而所謂有結構,意思就是說這一堆概念獲信念一個一個以外,這些概念與信念間 : 還有著某種邏輯關係:比方說,生理男人,原則上,與生理女人這兩概念就是互 : 斥的,亦即兩者不可同時施用在同一個對象上。 : 所有ism結尾的字,都可以說是一個有結構的概念或信念集合,或說,意識型態。 : 也有人稱理論。 : 問題不在意識型態是有結構的,我認為。問題會在於,這結構是會改變的。 : 而我不覺得結構主義需要堅持結構永恆不變。結構當然可能會改,無論是透過 : 先驗的分析或後驗的實證,都有可能使我們更動那結構。 : 但,在任意時間點,結構還是有的。而如果解構,是要讓結構徹底消失,而不 : 僅僅是讓結構改變,我就反對。 : 意識型態、思想,當然得有結構。而且,如果這結構正確地反映世界的結構, : 那麼,這就是真理了。 : 看起來,根本就是符應論。這是為什麼我在文裡會接著說這好像也是某種結構 : 主義(?)。 : 然後,父權對我來說是一種體制(具體的),或某種意識型態(腦裡的)沒錯 : 。它相對故著,也沒錯,因為某些原因。 : 但對我來說,它該被解構(破壞掉),主要就是因為它不道德(多簡單的理由 : )。它違反公平、正義、自由等道德原則。 : 而性別系統或性別主義,我則不認為該徹底被破壞,也不可能徹底被破壞,因 : 為它某意義下是種自然分類(至少當我們侷限在生物學裡的時候,它的確是)。 : 若它是種社會性別的理論,那麼,我會認為它本身的面貌可以是多元的,只是, : 還是有某些隱藏在背後的定律在這多元的面貌下。 對「分類」的要求一般是必須「共同窮盡」與「相互排斥」, 妖西覺得關於「男人」及「女人」也是如此,並堅持自然分類的必要。 然而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看, 難以被分類的事物向來會成為被「壓抑」、「賤斥」的對象, 可能同時具有「神聖」與「卑賤」的特質.... 妖西或許會覺得難分沒關係,以「比較正確且道德的角度」分清楚不就好了? 但在科學活動實際操作的過程中, 難分的事物似乎經常是被「排除」在研究對象之外, 而不是劃分為另一種被清楚命名的類別。 分類所造成的「排除」,無論是將對象神聖化、卑賤化,或視為不見, 就社會效果來說,被「排除」的對象因此要承受諸多惡果(比如明顯的「歧視」)。 這是或許是「分類之惡」,也或許在後現代之後,我們才會反省到這些部分。 另外,解構應該不會主張讓結構徹底消失, 畢竟如果結構徹底消失,那麼解構也不存在了, 但我也不認為它們之間應為辯證的關係(指不斷解構是為了通往一套「真正的」結構)。 如同妖西關心公平、正義、自由, 解構所提出的其實也已是「另一套」倫理學。 : : 最後,什麼都為"真",有何不好呢? : 不是單純的好與不好的問題而已。對我來說,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只有一個, : 所以,要有關於這世界的真理,也會只有一套。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只有一個」..... 但我總覺得世上有諸層幽冥靈界的存在.... 而且總覺得自己的陰陽眼練得不夠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18.45

01/12 15:27, , 1F
如果說,任何論述都有其對話(或政治反動)的對象,那麼
01/12 15:27, 1F

01/12 15:28, , 2F
妖西跟我的論述都是依其對話對象而被生產出來...@@a
01/12 15:28, 2F

01/12 15:29, , 3F
那麼,「求真」不就是「求政治」??
01/12 15:29, 3F
文章代碼(AID): #15fpQMtk (Femi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8 之 25 篇):
文章代碼(AID): #15fpQMtk (Feminism)